?

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與特征:基于體系思想的分析*

2024-03-02 03:25史志勇任才清
情報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組分體系國家

王 秉 史志勇 邱 斐 王 健 任才清

(1.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長沙 410083;2. 中南大學安全理論創新與促進研究中心 長沙 410083;3.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城市系統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35;4. 國防科技大學軍政基礎教育學院 長沙 410083)

推進國家安全體系現代化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立足點,是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重要工程[1-2]。自總體國家安全觀于2014年被提出以來,國家安全體系已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國家安全學界和實務界的關注熱點之一[3]。文獻[1]已詳細討論我國的國家安全體系研究現狀,這里不再贅述。同時,近兩年,國家安全體系現代化已發展成為我國國家安全體系研究領域的新熱點[1,3-4]。在國際上,缺乏專門針對國家安全體系的系統性研究,僅有散見于各類國家安全戰略或國家安全政策研究之中的一些散論[5-6]。概括看,當前,國家安全體系研究尚處于發軔階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實踐層面[5,7],研究的學理性和深度有待加強,尚未明晰“何為國家安全體系(如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與特征等)”這一基本理論問題[2,5]。從理論上看,國家安全體系作為一類典型的體系類別,體系思想理應對國家安全體系研究具有主要支撐和借鑒啟示意義。鑒于此,本文擬基于體系思想論析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與特征,以期夯實國家安全體系研究與實踐的理論基礎。需說明的是,本文所討論的國家安全體系是針對普遍意義上的國家安全體系, 在本文研究過程中,所涉及的關于我國國家安全體系的討論均專門進行了相應具體限定或說明。

1 體系思想概述

進入21世紀后,我們的世界成為了一個復雜的社會技術體系[8]。特別是邁入信息時代以來,隨著各類新興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使各類自然或人造系統之間的關聯和交互程度日益增強。在信息時代,多個系統之間的聯系和交互主要以信息為介質,以網絡為載體,通過互聯、互通或互操作達到諸多系統間的聯系、交互與協作,旨在實現各個系統的共同目標與使命[9]。同時,在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今天,許多特定目標(如維護網絡安全)大多需要若干系統協作完成[10]。在這一背景下,在傳統系統科學思想基礎上,學界和實踐界提出了體系思想。目前,無論在自然科學(如數學與信息科學等)與工程技術科學(如交通、軍事與航空航天等)學科領域,還是在社會科學領域及國家安全學等交叉學科領域,體系概念和思想均已廣泛應用融入至上述領域并逐漸發展成為各個領域的新熱點[9]。同時,目前,體系工程已發展成為系統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領域。

關于體系的定義,目前尚未達成共識??傮w看,各種關于體系的定義大同小異。目前,對體系的最普遍認識和定義是:體系是指“系統的系統(System of Systems,SoS)”[9-11]。所謂SoS,是指一系列組件的一個集合,這些組件可被單獨視為系統[11]??梢?體系是由多個系統或復雜系統組合而成的集合體。更具體地講,體系是一組地理上分布廣泛且具有獨立功能的系統集成的能完成單個系統所無法完成的特定目標的新的更大的系統[9],是多個系統之間交互協作并產生整體能力大于部分能力之和的涌現行為。其中,組成體系的系統一般被稱之為“組分系統”或“成員系統”,為了統一,在本文將其稱為“組分系統”。就組成體系的組分系統而言,具有兩個區別與一般系統的特性,即運作的自主性與管理的自主性[11]。關于體系概念的理解和認識,除了SoS,其他類似的提法還有“系統內的系統(Systems within Systems)”、“系統家族(Family-of-Systems)”、“系統聯邦(Federation of Systems)”、“超大規模系統(Ultra-Scale Systems)”與“超系統(Super-Systems)”等[9]。

由上所述可知,體系思想源自系統思想,是系統科學的新發展、新延伸和新拓展,但其理論和方法又高于系統科學理論和方法[12]。從構成要素視角看,系統是體系的子集,即體系包含系統。但是,根據系統的定義,從本質上看,體系實則也隸屬系統范疇,是有別于一般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一類超級系統,即體系是由諸多具有共同目標的彼此獨立但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由此可見,體系與系統之間既存在相同之處(例如:二者均有“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及魯棒性、可靠性等特點),亦存在差異之處。與一般系統相比,體系所具有的特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大方面[9,13]。第一,組分系統分布廣泛,彼此通過網絡連接,一般只交換信息,不交換物質或能量,且組分系統本身就是復雜系統。第二,組分系統可獨立運行(即使體系解散了,組分系統依然能獨立運行且能發揮自身的功能)和獨立管理(組分系統有自己的所有權和管理權),具有獨立的功能,完成目標時相互依賴、可同時執行和互操作,組分系統之間呈松耦合關系。第三,規模巨大,結構高度復雜,由相互協作的組分系統集成。第四,邊界比較模糊或者不確定。第五,具備涌現性,具有大量組分系統完全沒有的特征或屬性,可涌現出新功能或新行為,這恰恰是體系設計的目的所在。第六,目標是滿足某種能力,可動態配置資源以適應不同任務需求。第七,開發、實施過程中實行集中管理和規劃,并不斷演化發展和更新(即體系的目標和功能會持續變化,故體系不會顯示出完成的形式,會持續進化)。第八,重視統籌不同組分系統完成共同目標的能力。體系與系統的詳細比較見文獻[9,13],這里不再贅述,感興趣的讀者請參見上述文獻。

體系思想不同于系統思想(二者的區別詳見文獻[14-15]),它注重系統的集成和統籌,注重如何根據目標的指引,建立滿意的體系結構來完成任務[14]。概括看,體系思想的核心觀點體現在以下四大方面[15]。第一,在優化分析設計思想方面,注重權衡或平衡,即追求局部性能指標最優與全局最優的平衡、靜態性能最優與動態演化性能的平衡。第二,在解決問題的表現方面,注重組分系統之間的交互,而非重疊,注重涌現性(體系整體涌現出的行為或功能不來自于任何單一組分系統)。第三,在基礎框架設計思路方面,注重根據環境變化的需求對基礎框架進行重組或重構。第四,在宗旨方面,注重針對使命需求與能力空間范圍內的匹配進行體系問題的分析。

2 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

當前,關于國家安全體系的科學權威的定義和詳細闡釋較為少見。已有的具有代表性的關于國家安全體系的簡單定義僅有以下5個,見表1。綜合看,表1中的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主要還是基于系統思想給出的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尚未很好體現國家安全體系本身所蘊含的體系思想、含義和特征。同時,部分上述國家安全體系定義較為狹義,不能很好地涵蓋和展現國家安全體系的總體涵義及面貌。從理論角度看,國家安全體系作為一類典型的體系,有必要根據體系的定義來定義國家安全體系。這里,基于體系的定義,并結合國家安全體系自身特色,給出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國家安全體系是指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為總體目標,由大規模分布與相互協作的獨立國家安全系統按一定秩序和內部聯系綜合集成的用來生成國家安全能力的整體。同時,根據體系所對應的英文翻譯是SoS,國家安全體系的準確英文翻譯應該是“System of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s”。

表1 已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

3 對國家安全體系定義的解讀

第一,國家安全體系的目標是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根據體系的應用場景和目標的不同,可將體系劃分為不同類型,如學科體系、法律體系、管理體系、軍事體系、武器裝備體系及社會保障體系等。就國家安全體系而言,它是體系概念在國家安全這一應用場景下的產物,是用來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體系。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是任何單個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都無法完成的目標,是多個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通過協作需要完成的共同目標。正因如此,才需將多個國家安全系統集成和協作配合來完成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這一大的目標任務。根據不同的分類方式,可對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進行不同分類,分類舉例如表2所示。需說明的是,組成國家安全體系的組分系統有的可能復雜性較低,但有的可能規模巨大、高度復雜,甚至一個組分系統都是一個體系。

表2 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的分類舉例

第二,國家安全體系的效用是生成國家安全能力。國家安全體系是生成國家安全能力的前提條件與母體。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立足點是提升國家安全能力[19]??梢?要達成國家安全體系的總體目標之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需不斷提升國家安全能力。體系能力是體系研究和實踐中的核心概念和要素,在體系研究和實踐中,體系能力評估和提升是一項重要的內容[20]。所謂體系能力,是指體系在規定條件下,使用相關資源要素執行一系列任務并達到預定標準,實現目標的本領[21]?;诖?可將國家安全體系能力理解為:國家安全體系在限定條件下,運用國家安全相關資源要素執行和完成一系列國家安全任務并達到預期國家安全目標,實現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最終目的的本領??梢?國家安全能力本質上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運行及執行能力。因此,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二者相輔相成。因此,國家安全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著眼點是國家安全能力需求。

第三,國家安全體系概念是國家安全系統概念的延伸和發展,國家安全體系思想是傳統國家安全系統思想的增強和升華。為準確理解上述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還需定義國家安全系統。根據系統的一般定義(即系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9]),所謂國家安全系統,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國家安全功能的有機整體。國家安全體系不同于一般的國家安全系統,它是更高層次的國家安全系統,是可完成單個國家安全系統所無法完成的特定國家安全目標的更大的國家安全系統。根據體系和系統的差異[9,12,15],比較分析國家安全系統與國家安全體系之間的差異,見表3。同時,國家安全體系思想亦不同于傳統國家安全系統思想,它旨在解決傳統國家安全系統理論和方法無法解決的國家安全體系問題。傳統國家安全系統思想與國家安全體系思想之間的主要差異分析見表4[14-15,22-23]。所謂國家安全體系理論、方法和技術,是指在國家安全體系的需求開發、體系結構設計、體系實驗與評估以及運行過程中使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并對國家安全體系所進行的管理過程的綜合。

表3 國家安全系統與國家安全體系的比較

表4 傳統國家安全系統思想與國家安全體系思想的比較

第四,在我國,總體國家安全觀所蘊含的體系思想、原理與方法可為國家安全體系提供科學理論和方法指導??傮w國家安全觀自從提出就被賦予了顯著而深刻的體系思想、原理與方法,它是立足于體系層面的對國家安全的認識,是具備體系思想和特征的國家安全理論。例如: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鮮明特征就在于“總體”一詞,“總體”旨在強調國家安全的體系性本質屬性,強調體系支撐;總體國家安全觀本身是一個內容豐富、開放包容、不斷發展的思想體系;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體系思想、原理與方法中的“綜合權衡”與“統籌協同”之道,強調在安全和發展,以及各種安全關系中做好綜合權衡與統籌協同;總體國家安全觀具有分布廣泛性、復雜性、開放性(邊界模糊性)、不確定性、動態性、演化性與涌現性等特征,具有明顯的體系特征。因此,領會、理解和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離不開體系格局、思想、原理與方法的引領、支持與指導。當然,反過來看,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國家安全體系相關研究與實踐工作的根本遵循,國家安全體系研究和實踐工作需要總體國家安全觀來提供科學理論和方法指導。

4 國家安全體系的主要特征

國家安全體系具備一般體系的特征,如國家安全體系具備組分系統的獨立性(自治性)與異構性、邊界模糊與動態性、分布廣泛性、涌現性、連通性、多樣性、開放性、自組織、適應性、關系復雜與演化性等。部分國家安全體系的特征已在表3中進行了解釋,這里,僅著重解釋國家安全體系的涌現性、開放適應性、演化性與復雜性4個主要特征。

4.1 涌現性

所謂國家安全體系的涌現性,是指國家安全體系中各組分系統通過相互作用會涌現出國家安全體系的新特征和新能力,這是國家安全體系建設的目標??梢?國家安全能力存在于國家安全體系之中,國家安全能力現代化的本質就是國家安全體系現代化,國家安全體系建設就是為了通過集成眾多國家安全系統來形成新的國家安全能力,而不是為了其他目的。

首先,國家安全體系的涌現行為是以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的相互作用為中心的,它比單個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的行為的簡單累加要復雜得多,是非線性的[24]。其次,國家安全體系的涌現性所產生的一些新屬性、新能力與某單個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有關,但又不屬于某單個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換言之,國家安全體系的涌現性是國家安全體系整體才具有而孤立部分不具有的性質,它是國家安全體系所具有的規模效應與結構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國家安全體系的涌現性表示國家安全體系整體性狀的改變,而并非是某個方面的簡單變化。此外,任何國家安全體系涌現的出現均是不確定的,包括良性涌現和惡性涌現。其中,良性涌現一般是國家安全體系設計的初衷,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現代化的目標,而惡性涌現源于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間的復雜交互的不可控性,惡性涌現是國家安全體系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國家安全體系的發展和演化“只能引導但不能確定最終結果”。但是,不能確定并非是無所作為、任意演化和發展,而是要因地、因時、因勢引導和塑造,才能使國家安全體系的總體目標之“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真正達成。

4.2 開放適應性

所謂國家安全體系的開放適應性,是指國家安全體系能應對國家安全使命任務和環境等一定程度上的變化,具備開放性、自組織和適應性。具體而言,國家安全體系的開放適應性是指國家安全體系在完成國家安全使命任務的過程中,可根據需要改變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構成(即可接入新的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或刪減原有的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或改變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的關系,以適應國家安全使命任務和環境等的變化需求。

國家安全體系的開放適應性的內涵體現在國家安全體系的邊界模糊性和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的關系是動態可調的兩大方面。不確定性是國家安全的固有屬性,為應對國家安全的不確定性,國家安全體系理應是開放和沒有固定的邊界的,即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構成并非是固定的,而是時刻保持變化的,可根據國家安全使命任務、環境和形勢等的變化而選擇退出或加入,這就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邊界模糊性。同時,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的關系是動態可調的,這亦是為了應對國家安全的不確定性。就國家安全體系能力而言,決定因素不單是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構成,還有它們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的相互關系。同樣,各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的關系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隨著國家安全使命任務、環境和形勢等的變化而進行調整適應,國家安全體系執行不同的國家安全使命任務和在執行國家安全使命任務的不同階段均需要構建不同的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的關系,不存在適用于所有國家安全使命任務的國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的關系,在國家安全體系執行國家安全使命任務的過程中,僵化的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的關系會致使國家安全體系能力的降低[15]。

4.3 演化性

所謂國家安全體系的演化性,是指國家安全體系是“活”的,是可以不斷進化的。國家安全體系在建設初期就具有某些基本功能或能力,但國家安全體系結構和是可變的、可自組織的,它可根據國家安全使命、戰略、任務、目標、形勢與環境等要求,在各類因素的綜合影響和作用下,逐漸磨合成長,從不成熟狀態演化至成熟狀態??梢?實際上,國家安全體系不是建設而成的,而是演化形成的。因此,嚴格講,國家安全體系不能建設,只能演化,唯有通過不斷的演化磨合,才能發展成為滿意的國家安全體系??梢?推進國家安全體系現代化,就是要加快國家安全體系的進化、磨合和適應進程。

根據國家安全體系的開放適應性,國家安全體系的演化性主要表現在國家安全體系結構關系的演化性(即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的關系的動態可調性)和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構成的演化性(即國家安全體系邊界的模糊性和動態性)兩大方面,上文已做討論,這里不再贅述。國家安全體系的演化性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開放適應性的基礎條件之一。同時,國家安全體系的演化性體現在國家安全體系整體的演化性與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個體的演化性兩個層面,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個體的演化和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關系(即國家安全體系結構關系)的演化,會引起國家安全體系整體的演化。

4.4 復雜性

國家安全體系的涌現性、開放適應性與演化性等特征共同決定國家安全體系具體復雜性。換言之,國家安全體系的復雜性是國家安全體系的涌現性、開放適應性與演化性等綜合作用結果,它源于多因素的交互作用。概括看,國家安全體系的復雜性主要源于五大方面的因素。第一,國家安全體系組成極為復雜,國家安全體系由諸多大規模分布、具有自主性和自適應能力的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組成。第二,國家安全體系組分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極為復雜,包括國家安全工作過程中各種國家安全子體系或系統的對抗、各方內部的合作與協同以及各方之間的聯合與協作等相互作用關系。第三,國家安全體系所具有的演化性(包括動態性)和開放適應性,最終會產生綜合的涌現性效應,涌現性效應極為復雜。第四,國家安全體系的整體狀態及其變化趨勢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和偶然性。第五,國家安全體系開放性強,與環境聯系密切且相互作用。特別是在當今數智時代,隨著國家安全領域的數智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家安全體系的復雜性的會得到進一步增強。

可見,國家安全體系的復雜性是認識和推進國家安全體系現代化的核心、基礎問題,理解國家安全體系的復雜性及其本質要素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現代化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須基于復雜性的觀點、理論和方法來考察國家安全體系,國家安全體系研究和實踐工作必須面對多變量、高維數、突變性、涌現性與強非線性等復雜性挑戰,必須尋求一種有效的國家安全體系的復雜性分析和解決方法。

5 結 語

國家安全體系是國家安全學知識和實踐體系的核心概念。從學理和理論層面看,準確回答“何為國家安全體系”這一關于國家安全體系概念的基礎性理論問題意義重大。本文基于體系思想,聚焦回答“何為國家安全體系”這一問題,提出和詮釋國家安全體系的定義,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國家安全體系的主要特征。本研究有助于指導學界和實務界全面、準確地認識和理解國家安全體系概念,可為國家安全體系及其現代化提供最基本的理論依據。當然,需說明的是,本文僅是基于體系思想開展國家安全體系研究的開篇之作,期待各位同仁基于體系思想對國家安全體系開展進一步研究探索,如國家安全體系開發與演化(包括國家安全體系需求、設計、集成、評估、優化與管理)等理論、方法與技術,以期進一步夯實國家安全體系相關理論基礎。

猜你喜歡
組分體系國家
組分分發管理系統在天然氣計量的應用
一種難溶難熔未知組分板材的定性分析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黑順片不同組分對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金雀花中黃酮苷類組分鑒定及2種成分測定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