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與科技的全新融合:虛實之間,與Rhizomatiks共舞

2024-03-03 11:53其邪
智族GQ 2024年2期
關鍵詞:編舞大度藝術

其邪

Rhizomatiks其名,由單詞“Rhizome”(意為“根莖”)加上形容詞后綴“-tics”(指向某一學科領域或相關實踐)再略作變體得來,“根莖”援引自法國哲學家吉爾·德勒茲和菲利克斯·加塔利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重要哲學概念,從生物學意義的“根莖”出發,指向一種非線性的、沒有明確階級結構的生成形態,后來“根莖”概念進一步被文化藝術界引用并持續擴寫,尤其與新興的電子媒介藝術一拍即合,甚至成為賽博空間的神圣指引。

這個名字是由真鍋大度的校友,也是后來Rhizomatiks的合伙人齋藤成一所擬,他們以此為期許和提醒,通過多元的商業、藝術項目去譜寫多維而無垠的創作圖景。真鍋在大學期間就已開始用這個名字接洽業務,比如為一些時尚活動制作視頻等。那時他們還停留在二維。2006年株式會社Rhizomatiks創立初期,數字世界的主旋律尚是以網頁內容為主的生產模式,他們亦不例外。

科技進步不止,虛擬的二維世界一直想要突破藩籬,與屏幕這邊真實的三維世界交融。雖然有關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和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的構想在20世紀就被提出,但從科幻想象到真正成熟還需不斷試驗。2016年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震撼世界的“東京八分鐘”讓Rhizomatiks聲名鵲起,其中綻放在數億觀眾眼前的各項運動全息影像,以及體操運動員們與鏤空長方體霓虹裝置的實時共舞引發了強烈關注與好奇。也是在這一時期,主要負責創意和程序設計的真鍋大度和負責硬件的石橋素開始共同擔任Rhizomatiks研究部的聯席總監,在為商業品牌提供創意和多媒體實現的同時,傾注了更多心力到研究密集型項目中去。

藝術裝置《粒子》(Particles )2011年在日本山口藝術與媒體中心(Yamaguchi Center for Arts andMedia )呈現了初代版本,觀眾仿佛置身黑暗宇宙,面前發光的粒子群在虛空中飄浮聚散。觀眾還可通過一旁顯示屏的界面選擇呈現的形狀。作品機制為通過接收并處理多個圍繞裝置的傳感器接收到的小球位置信息,來控制內置LED的小球在螺旋形金屬軌道上穿行并閃爍光芒,聲音則由球的位置和LED的閃爍模式信息共同產生,并通過數個揚聲器播放。2021年在東京“多維體”個展中推出的新版本則將發光機制從球體內嵌的LED替換為環繞空間頂部的鐳射光組,追蹤運動中的球體并投射彩色光芒,重新制作的音效也呈現出更為宏大和冷峻的金屬質感,配合在作品上演間歇裝載小球時屏幕上出現的倒計時,整個體驗在未來感與現場感上進一步加強。

《粒子》的版本更迭經歷10年之久,其中不僅伴隨著技術與設備的優化,更多的是創作團隊本身的思考和取舍——這件作品究竟想要表達什么。關于數字真實的三維呈現其實有多種現成方法,可模擬一種假性的全息效果,但Rhizomatiks更想建構一種可以持續生長的框架。隱身于黑暗的螺旋鐵架、小球和鐳射裝置都是物理世界中的真實,但通過數字算法和控制的介入,它們則可以演繹出夢幻般的風景,是人們在原初的現實世界中所難以進入的維度;作品本身的演變亦昭示著數字藝術的別樣生命力,建立的“框架”中還能衍生出更多的組合實驗,這或許便是“根莖”的要義,正如宇宙中的粒子運動,無有崖際。

真鍋大度學習數學出身,在軟件工程師的身份之外還兼有DJ之職,很多項目中的聲音/配樂便由他本人創作?!读W印纷鳛镽hizomatiks的代表作,不僅展示出新媒體藝術擁有的動態生命,還有真鍋本人想要融合建筑、數學、音樂于一體的審美取向。

Rhizomatiks的另一個重量級作品《多維體》是一件“舞蹈裝置”。在縱深空間中,有5個立方體跟隨投射的影音效果移動,一架傳感相機穿梭其間拍攝實時畫面,同時與事先排演攝錄過的舞蹈相結合,生成位于相鄰空間中的視頻。視頻中我們看到5位舞者出現在這場表演中,她們與5個立方體翩翩共舞,同時圍繞她們的動態身體生成了三維的數字特效,我們在現場相當于同時欣賞到了兩個版本的舞蹈,它們之間又因數據的實時傳輸而血肉相連。舞者來自亞洲頂尖舞團Elevenplay,她們與Rhizomatiks深度合作,自2011年起至今合力推出多個表演項目,過程中并不僅僅是Rhizomatiks以Elevenplay的舞蹈作為原始創作材料進行數字化或虛擬轉化,而是彼此互相影響滲透,舞團本身的編舞思維與表演風格烙上濃濃的新媒體印記,比如她們曾經上演的與無人機共舞的現場,在編導和排演環節便跳脫出原本單一的人類身體視角,為人類與科技的關系做出藝術的詮釋。

Elevenplay之外,Rhizomatiks與舞蹈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更早一些,即與日本女子團體Perfume(“香水”)自2010年開啟的表演合作。而這兩個團體背后負責編舞的靈魂人物則是同一人——人稱水野老師的日本頂級編舞家MIMIKO——她本人也是“東京八分鐘”的編舞導演。

Rhizomatiks對表演者舞蹈的動態捕捉和數據轉化,讓舞蹈表演擁有了虛實結合的現場效果,讓Perfume在國際上開始得到特別關注,作為日本電子流行女團受邀參加國際大型音樂節,人們驚嘆于現場特效的逼真感?,F場表演的三維同步特效不僅得益于舞者精準的身體把控,更需要空間、舞者、道具和控制臺等頗為繁復的排演、捕捉與配合。

這些與舞蹈團體的合作項目都為后來“東京八分鐘”的一鳴驚人做了準備。Rhizomatiks在發生實時表演的舞臺上找到樂土,亦因此開啟了其與不同娛樂、藝術表演團體、音樂家合作的重要創作脈絡。

2023年12月,Rhizomatiks于中國呈現了首個個展“多維體”。在此之前,Rhizomatiks的作品就已與中國結緣。木木美術館2021年的展覽“坂本龍一:觀音·聽時”中有坂本龍一與真鍋大度合力創作的裝置《感應流2021——不可見,不可聞》,作品通過天線實時收集存在于城市生活中不可見、不可聞的人工電波,將其轉化為聲音與頻率視效,特別的場域設定讓人們可以將遠處的城市景觀與眼下電子屏幕上的動態“可見”電波盡收眼底,以此賦予人們觸摸城市脈搏的全新方式。這件作品最初在2014年的日本札幌國際藝術節展出,其后每巡游至一地便會重新收集在地電波,生成屬于每個城市獨特的動態圖譜與聲音景觀。2022年這件作品再次來到中國,參與了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策劃的群展“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觀眾們不僅可以看到、聽到藝術轉化后屬于這座城市的電磁波,還可以自主控制改變參數,來感受波譜的變化。2023年則有真鍋大度與臺灣云門舞集的合作作品《波》,運用人工智能(AI)編舞,進一步深化舞臺表演中技術的介入程度,這也正是前面所言,傳統意義上的編舞變成人與技術互相形塑、互相訓練的成果。

傳統定義下的當代藝術家通過畫廊、拍賣行出售架上作品、雕塑、影像版權等作為主要收入之外,當然也會有相應的商業品牌合作,比如奢侈品的藝術聯名或者相應的IP衍生物開發,而在新媒體興起之后,這種往往以工作室或團隊運作的藝術組織不僅吸引了更多元的參與者,比如活動賽事等項目方,也向各種廣告方提供了與大眾連接的新穎方式——這正是新媒體語言所能之事。Rhizomatiks如今已經邁入它的第18年,從最初幾人的工作室發展到如今幾十人的規模,擁有全棧式的工作模式,包含藝術家、工程師、設計師等,摸索出了從業的生存之道,也向外界展示了形成新業態的可能性。

在“多維體”策展人長谷川祐子對真鍋大度和石橋素的采訪中,二人經常提到他們對“實時”(realtime)以及“沉浸式”藝術的思索,究竟互動的置入是不是必須的?尤其是經過新冠疫情后,相信大家對“在場”有了更切身的體會。我們也感覺到,無論技術發展到何種地步,Rhizomatiks的藝術實踐似乎牢牢抓取著現實世界的土壤,從來沒有高蹈到進入完全的虛擬游戲。他們關照的仍然是人類如何處理與技術、虛擬世界的關系,以及兩者間的流動互滲。即使極為強調研發的重要性,但他們并不執意追求所謂“高精尖”,而是更關心人類如何在數字技術成為日常的世界中自處。

2023年是見證AI技術飛躍的一年,不僅是科技領域最熱之話題,更吸引了大眾的關注與參與?!岸嗑S體”展覽特別之處便在于兩個由真鍋大度操刀,運用新近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字編舞與影片生成的新作,AI技術飛速更迭的當下,在展出前最后一刻完成作品也許可以保留多一點技術余溫——技術誕生的同時,也正經歷著速朽,但在藝術家的手中,它們或許可以跳脫出冷酷的數字歸檔,而在藝術作品中保留一絲精魂。

《潛伏體》延續著真鍋大度對于科技編舞方法的探索,通過對AI的數據“喂食”訓練,達成了從音樂到舞蹈的智能生成,繼而再經特別設定將舞蹈動作賦予建筑風格的動態形體,最終觀眾可以看到一排粗糲、怪誕、無法定義的“形體”躍動在大屏幕上。在建筑風格的選擇上沿襲了真鍋的跨領域取向,而真鍋坦言這并不是一件成熟的作品,這不僅在題目中已經被暗示,如果舞動的“建筑物”傳遞出一種怪異的粗糙感,那么這種不完美的狀態正是相關技術演進狀態的當下寫照?!稘摲w》不僅將2022年真鍋在巴塞羅那聲納音樂節的視聽表演挪用為素材,更將音樂交由AI全權負責,這又觸及了AI創作音樂的成熟度和版權糾葛。

正如很多音樂創作者擔心的那樣,他們對于AI所作音樂的拒斥除了對于人類自然心智的守護,一定程度上還有“被替代”的恐懼。同樣的陰霾籠罩在更廣泛的藝術創作者心頭,作為站在科技與藝術交融地帶的新媒體藝術家,真鍋便將這些討論甚至激辯的觀點拿來,邀請AI來一起討論AI究竟是不是藝術。這個頗有點自反性的作品《AI不是藝術》直接借用了2023年好萊塢罷工期間的標語。面對AI這樣一位優秀的學習者,真鍋盡量拉高AI的創作比重,最終呈現為三面墻壁上音源同步的視頻,侃侃而談著AI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威脅、人類末世的憂思、AI技術如何協助電影宣傳,以及對AI技術合理提高人類社會福祉的美好期許,畫面會配合旁白內容進行視覺呈現,微妙之處在于三面墻壁呈現出一些不同,是AI對于相同指令的不同詮釋。轉場運用的變異特效平添了一些故障感。這件作品同樣也不能稱之為“成熟”,但它同樣是作為當下AI發展程度的有力呈現,人們也得以借此更具象地想象人類與AI同行的未來和極限。

真鍋大度在訪談中曾經談及社交媒體的興起,曾讓他們的作品逐漸擴大影響力。很多東西在時代中相因相生。真鍋大度在YouTube的個人頻道保持著持續更新,非常便于研究和索引。他不僅分享“完成”的作品,還分享研發過程。這種分享精神讓Rhizomatiks在展覽中專門開辟了兩個空間,分別展示歸類后的作品檔案,涵蓋合作的媒體藝術項目、為科研機構或公益組織所做的可視化服務、五花八門的商業廣告合作以及研發過程中使用過的硬件,從各式電路板到印有傳統紋飾的符牌,從演出服控制器、傳訊口罩到曾與人類共舞的無人機。此外還特別分享了一些記錄試錯經歷的影像。在展覽的“尾聲”橋段更直接展示所有在場作品實時運轉的軟件控制界面。也許這樣才是一件完整的新媒體作品——其表其里,同在此地。再加上實時記錄的在場觀眾,多維地構成了完整的藝術與策展表達。在每一次研發和每一次面世中,Rhizomatiks的根莖也都在蔓延生長,誠意滿滿的分享姿態也像是在向某處萌出新枝,昭示著繼續生長、繼續衍生的可能。

猜你喜歡
編舞大度藝術
學會大度
紙的藝術
談舞蹈的編舞動作設計
中老年舞蹈編舞選材芻議
2017北京舞蹈雙周 2017.7.18—30
給你一封畢業的情書
給你一封畢業的情書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