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酵豆粕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免疫功能的影響

2024-03-04 06:10張國欣宋志剛
飼料工業 2024年4期
關鍵詞:豆粕空腸飼糧

■ 張國欣 常 臻 宋志剛*

(1.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山東泰安 271018;2.中華人民共和國黃島海關,山東青島 266426)

隨著畜禽集約化養殖的規模增大,對飼料原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對于畜禽而言,豆粕由于其蛋白質含量較高,價格低廉,并且它可以滿足畜禽對蛋白質的營養需求,因此備受養殖業的青睞。雖然其營養價值豐富,但是豆粕應用也有不足之處,處理不好的豆粕中往往會含有抗營養因子[1],不僅會影響腸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還會對腸道帶來損傷[2];其次,由于食物在家禽體內停留時間較短,因此在攝入質地較硬的豆粕顆粒后,容易造成未被消化的豆粕被排出體外的情況,造成飼喂成本提升和經濟效益下降。因此,為了解決現有豆粕消化利用效率低的問題,選擇使用發酵豆粕替代豆粕作為實際生產的應用。

發酵豆粕通過微生物發酵后將蛋白質分解為多肽和氨基酸,相當于提前進行了體外消化的過程[3-4]。由于一部分蛋白質已經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因此更易被腸道吸收[5],大大降低了豆粕的弊端,并且還可以改善動物生長性能和免疫功能等[6-7]。祁瑞雪等[8]用發酵豆粕替代6%豆粕時,白羽肉雞生長性能得到提升。而許麗惠等[9]用發酵豆粕替代9%豆粕,同樣達到了改善生長性能、增強腸道免疫功能的效果。Li 等[10]研究發現,當替代比例達到25%時,肉雞的生長性能尤其是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所改善。而目前的研究中,還沒有進行過更高比例的替代,因此,本試驗以白羽肉雞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飼糧中用發酵豆粕替代肉雞飼糧中豆粕用量的40%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為高比例發酵豆粕在家禽營養上的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及試驗地點

試驗材料為濕態發酵豆粕,由某公司提供,以豆粕為原料,使用乳酸菌、酵母菌和丁酸梭菌等益生菌發酵制成,活菌總數為1×108CFU/g。試驗地點在山東農業大學科技創新院畜牧科技實驗站。試驗雞舍及配備的養殖設備均由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提供。

1.2 試驗設計

試驗選取體況一致和體重(初始體重約為164 g)接近的7 日齡AA 公雛肉仔雞120 只,隨機分為2 個處理組:對照組和發酵豆粕組。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10 只雞,各組間初始體重差異不顯著。在21 日齡和37 日齡采樣,禁食8 h。每次采樣從每個重復中選取一只雞進行采血并分離血清保存,取空腸的組織樣。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GB/T 5916—2020)進行對照組和發酵豆粕組飼糧的配制(見表1)。試驗期為30 d,籠養,自由采食和飲水,正常免疫。試驗過程為保證試驗效果嚴禁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其他管理措施與常規飼養管理相同。

表1 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1.3.1 生長性能

21、37日齡時,對每個重復中的雞只進行稱重,并統計采食量,計算生長性能數據。

平均體重(BW,g)=該重復雞總重(g)/雞只數

平均日增重(ADG,g)=該重復雞總重(g)/雞只數/試驗天數(d)

平均日采食量(ADFI,g)=消耗飼料總量(g)/雞只數/試驗天數(d)

料重比(F/G)=消耗飼料總量(g)/雞重量(g)

1.3.2 血清免疫和腸道黏膜免疫指標21、37日齡時,分別于每個重復中選取體重接近的1只雞翅下靜脈采血2 mL,在離心后收集血清于1.5 mL離心管中。然后進行頸靜脈放血處死,取空腸中間腸段放置于經高溫滅菌的1.5 mL的凍存管內,立即投入液氮中,最后轉移至-80 ℃冰箱中保存待測。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Mlbio Co., Shanghai,China)檢測血清和空腸中內毒素(ET)、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所有的測定程序都嚴格按照制造商的說明進行。批內和批間CV均小于10%。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用“平均值±標準誤”表示,采用Excel進行初步處理,再用SAS 9.1.3 統計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顯著,P>0.05 為差異不顯著,0.05≤P<0.10表示具有差異顯著趨勢。

2 結果與分析

2.1 發酵豆粕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 可知,與對照組相比,發酵豆粕組37 日齡白羽肉雞平均體重、料重比有所改善,但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發酵豆粕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發酵豆粕對白羽肉雞血清免疫和腸道免疫功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發酵豆粕組顯著降低了白羽肉雞21日齡和37日齡空腸中ET的含量(P<0.05),且37日齡時血清中IL-1β有降低的趨勢(P=0.072)、ET含量有降低的趨勢(P=0.067)、空腸IL-1β的含量有降低的趨勢(P=0.073),其余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發酵豆粕對肉雞血清和腸道免疫功能的影響

3 討論

3.1 發酵豆粕對白羽肉雞的生長性能的影響

評估肉雞飼養經濟效益最直觀指標是其生長性能,在實際生產中,體增重越快、料重比越低,說明其生長性能越好,反之則不然。本試驗研究結果顯示,飼糧中用發酵豆粕替代肉雞飼糧中豆粕用量的40%對白羽肉雞而言,發酵豆粕試驗組肉雞的平均體重有所增長,料重比有所下降,分別為4.35%和5.36%。劉濟等[11]和王龍昌等[12]在研究發現發酵豆粕對AA 肉仔雞的采食量和體重均有提升,料重比有所下降。而林麗花等[13]則是用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桿菌發酵而成的發酵豆粕對9%普通豆粕進行替代來研究對黃羽肉雞的影響,結果表明發酵豆粕能夠提高黃羽肉雞的生長性能和免疫力,并且降低料重比。魯春靈等[14]用芽孢桿菌、乳酸菌和酵母菌進行濕態發酵而成的發酵豆粕在肉雞的研究中,發現隨著添加量的提升,生長性能也隨之提升。綜合來說,發酵豆粕的替換都在或多或少地優化改變肉雞的生長性能,由于其發酵所使用的菌種以及飼糧中替代量的不同而使得呈現的效果高低不同。

3.2 發酵豆粕對白羽肉雞免疫功能的影響

免疫系統的存在是為了免受致病性細菌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侵害[15],而動物機體免疫力的強弱可由血清中白細胞介素水平和抗體水平來呈現[16]。白細胞介素可介導免疫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對炎癥反應的調控,以此來保持機體炎癥反應的平衡[17-18]。IL-1β作為促炎因子通過參與細胞生命周期活動來介導機體的炎癥反應[19]。而內毒素是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其主要致病因子,可誘發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20]。

本試驗研究結果顯示,飼糧中用發酵豆粕替代肉雞飼糧中豆粕用量的40%則顯著降低了白羽肉雞21日齡和37 日齡空腸中ET 的含量,且37 日齡時血清中IL-1β、ET 含量和空腸IL-1β的含量則有降低的趨勢,其含量的下降預示著高比例豆粕的替換抑制了炎癥的發生,從而提高了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腸道菌群的平衡狀態對于腸道炎癥的發生影響重大。Zhang等[21]研究了丁酸梭菌重塑腸道微生物減輕小鼠的腸道損傷,發現丁酸梭菌可降低TNF-α和IL-6 水平,進而修復腸道損傷。Zhang 等[22]用枯草芽孢桿菌進行豆粕的發酵來飼喂仔豬,發現飼喂發酵豆粕可以降低仔豬血清中促炎因子的含量,從而抑制了炎癥反應。而丁酸梭菌作為益生菌,可通過產生相應的丁酸鹽來調節腸道健康,其對腸道菌群的平衡和糞便的菌群結構影響較大[23]。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表明,丁酸鹽可以通過抑制核苷酸結合寡聚化結構域樣受體蛋白3(NLRP3)來達到抑制炎性反應發生的效果[24]。乳酸菌同樣可以通過抑制腐敗菌的生長來達到降低血液內毒素的效果,從而改善動物機體血液環境[25]。

本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在21 日齡和37 日齡,IgA分別有提升,但是差異不顯著。而用不同種類的細菌對豆粕進行發酵,以及豆粕替換量的多少都會對試驗結果產生不同影響。魯春靈等[14]在研究濕態發酵豆粕對科寶肉仔雞的影響時,發現其并不能顯著提高肉仔雞血清中的IgA 水平,而Cheng 等[26]用丁酸梭菌和乳酸菌進行發酵的豆粕替換3%原豆粕,賈建英等[27]用乳酸菌進行發酵的豆粕替換4%原飼糧豆粕,以及代春華等[28]用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進行發酵的豆粕替換9%原飼糧豆粕,均在仔豬研究中發現了發酵豆粕可提高血清中IgG 和IgA 含量。而本試驗結果與前人研究略有差異,由此不難看出,不同菌種進行豆粕的發酵以及在對發酵的豆粕進行比例替換的不同可導致血清中IgA 水平的差異。在仔豬上的應用IgA 具有顯著提高的效果,而在家禽上則表現并不明顯,其中具體原因機制需要進一步研究。

4 結論

在本試驗條件下,飼糧中用發酵豆粕替代肉雞飼糧中豆粕用量的40%可改善白羽肉雞的生長性能,降低白羽肉雞血清和空腸IL-1β因子和ET水平,從而增強了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

猜你喜歡
豆粕空腸飼糧
飼糧粗蛋白質水平對肉雞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質代謝的影響
十全大補湯加味聯合空腸營養管改善胃惡性腫瘤患者療效觀察
豆粕:養殖飼料需求回升 國內豆粕價格上漲
豆粕:貿易談判持續進行 國內豆粕價格振蕩
豆粕:貿易談判再生變數 國內豆粕價格上漲
2017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場回顧及第二季度展望
不同物理有效纖維水平飼糧制粒對山羊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硫酸鈉在蛋雞飼糧中的安全性評價
循證護理在經鼻胃鏡放置鼻空腸營養管中的應用效果
單通道空腸間置在賁門癌近端胃切除術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