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遙感概論》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2024-03-04 07:48鄭著彬陳淑茵任靜麗李建忠劉春曉
地理空間信息 2024年2期
關鍵詞:概論思政評價

鄭著彬,陳淑茵,任靜麗,李建忠,劉春曉

(1.贛南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境工程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2.贛南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新要求[1]。隨后,課程思政融入教學便逐步發展成一種發揮思政教育功能的教學模式,成為研究焦點。2021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更是提到要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遙感學科在課程思政教學上進行了廣泛研究,在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融合、課程整體規劃等方面取得了眾多可借鑒的研究成果,但在教學策略方法以及教學評價反饋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更是明確指出要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因此本文采用系統論的思想,使用整體性教學設計的方法,以實現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方法、策略、評價和反饋整體融合,達到課程立德樹人的目標。

1 遙感概論課程思政建設的不足

《遙感概論》作為地理科學專業核心課程,涉及遙感基本概念、遙感平臺和傳感器、遙感圖像的目視解譯等內容,知識點繁多。思政內容融入形式化,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增加了課程思政育人的難度。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容易造成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反饋不及時?!哆b感概論》課程思政建設存在問題包括以下3個方面。

1.1 思政理念融入不夠深入

目前,遙感類相關的課程教學主要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2],缺乏運用自主學習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單一。遙感概論課程除了教學方式匱乏,教學平臺較為單一,未能將互聯網和科研平臺有效連通,使科研和實驗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3]。

1.2 思政內容挖掘不夠全面

課程思政是以專業課程為育人載體,通過教學、實踐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材中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融合較為生硬,較少引入具體案例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應用連接起來,不利于思政內容全面挖掘。

1.3 思政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傳統《遙感概論》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主要以期末考核為主,不能全面反映出學生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實現思想政治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是課程思政教學的直接參與者,能直接感受課堂氛圍,他們既可以評價教師課程思政實施效果,也可以表達出自己在課堂內外的收獲,但目前遙感概論課程評價主體以教師為主。評價主體較為單一,難以為思政教學質量持續提升提供依據。

2 遙感概論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勢

衛星遙感作為當代空間信息科學的核心技術之一,服務于眾多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在國民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都有廣泛應用,形成了豐富的遙感實際應用案例,因此《遙感概論》在課程思政建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作為地理科學的核心課程,遙感概論課程具有眾多的教學對象,擁有豐富的思政素材,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都為實現“三全育人”提供良好的基礎。

2.1 良好的課堂環境

《遙感概論》是學習遙感知識的基礎必修課,在育人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結合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樹立育人意識,結合教學內容特點把能力培養與思想引領融入到課堂。其次,需要提高課程教學藝術來助推思政教學的生成。最后,以身作則,指導學生開展學術研究,用專業學識感染學生。有效落實全員育人不僅要教師參與,還有良好的課堂組織。遙感概論課程改變原有課堂教學形式,形成以小組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模式,增加了小組提問、項目合作、匯報等環節,學生在學習過程遇到的問題得到及時咨詢與解答。強調小組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凝聚同學間的智慧,發揮育人的集聚效應,從而達到全員育人的效果。

2.2 理論與實踐結合

地理學科學生的綜合能力主要包括教學、科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動手操作、團隊合作、問題探究等基本能力。遙感概論課程目標要求學生除了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和了解本學科前沿外,尤其重視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解決地學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與反思精神。教學方面,教師根據課本內容特點,開展實踐教學,做到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綜合素質。與此同時,課程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與科研資源,將教學與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項目、課堂項目相結合,定期開展課堂匯報活動激發學生問題意識。遙感概論融入課程思政仍需要教師挖掘具有特色的思政內容、健全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完善思政教育的學生反饋渠道,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改善課程教學,以達到增強全過程育人的效果。

2.3 思政素材多樣

遙感概論課程擁有充足的實驗資源、豐富的案例資源以及學術前沿信息,為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充足的實驗資源為學生應用理論知識提供支持。實驗的目的不僅在于鞏固理論知識和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更是借助實踐操作啟迪學生思維,提高綜合能力和競爭力。豐富的案例資源不僅讓學生體會到遙感技術應用于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更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到每一項遙感技術都是科學家努力奮斗的結果,蘊藏著可貴的科研精神。學術前沿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先進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激發他們參與實踐和科學研究的興趣?!哆b感概論》需要將課程中所包含的課程思政元素發掘出來,精心處理知識和思政元素的關系,找準切入點,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與課程思政有機緊密結合,有利于落實全方位育人,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3 遙感概論課程思政設計

以《綱要》為指導,立足于課程思政教學理念,遙感概論課程思政建設遵循修訂課程目標—深挖課程思政元素—探索有效教學方法—建立評價體系的思路搭建,如圖1。

圖1 《遙感概論》課程思政實現路徑

3.1 結合課程思政理念修訂課程目標

合理清晰的培養目標是一線教師有效實施課程思政的方向指導[4]。

1)了解、掌握遙感基礎理論知識,深化學生對遙感成像機理和圖像處理方法的理解;具備利用遙感圖像分析、解譯地學問題的能力。

2)理解和應用多光譜遙感圖像、熱紅外遙感圖像和高光譜遙感圖像等不同類型遙感圖像解譯方法,掌握利用遙感圖像進行遙感監測與綜合研究方法與技能。

3)能說明遙感技術在各地學領域的應用,能從遙感視角了解地理過程和規律,并運用遙感的方法去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4)通過本課程教學,結合遙感技術和我國發展中存在的自然與人文熱點問題,以理論教學、文獻閱讀和課程項目等載體為抓手,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家國情懷,完成新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

3.2 深挖適宜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

遙感技術在植被、土地、水體、地質、災害和全球變化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與實踐,為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了詳實案例。為了尋找課程思政融入點,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案例中涉及遙感概論的知識點,并有效地將思政元素與知識點相結合,這一步驟為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關鍵節點”,只有找到這些節點并立足于此開展教學,思政教育才有牢固的支撐點[5],才能發揮課程思政啟迪學生思想的作用。

3.3 探索有效的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綱要》指出課程思政教育要貫穿于課堂講授、教學研討、實驗訓練、作業論文各環節。遙感概論作為專業教育課程要做到“因大學生專業而化、因大學生專業而進、因大學生專業而新”[6]。因此,遙感概論開展課程思政應以遙感基礎知識為載體,在教學中依據課程目標和內容采用講授、研討、基于問題的項目式教學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提倡教學應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注重師生互動和小組學習,以培育學生實踐能力和思辨能力?;跁r代背景,遙感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以問題和實踐為導向,對教學知識進行了新設計,對改進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實踐。

3.3.1 搭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

混合式教學依托網絡資源,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課內課外進行多渠道授課。教師優化中國大學MOOC和學習通線上教學平臺的遙感概論課程電子教材庫、理論教學視頻、實驗操作視頻、經典文獻資源庫、練習與測試習題庫等課程資源,以拓展學習渠道。同時,加強對學生使用線上學習平臺的監督,促使知識學習任務向線上轉移。由于學生可依托線上資源基本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并獲取相關課程思政案例信息,教師能夠在線下課堂中結合案例開展思政教學活動,促進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結合。線下課堂,教師結合科研成果和學科學術前沿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文獻,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文獻匯報,最后主持人引導各小組進行課堂研討。搭建混合式教學平臺不僅能夠實現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達到科教相融、協同創新的效果,還能強化學習者主體地位,促進師生互動,通過師生互動和學生分組研討提高課程思政影響力與感染力,引起學生共鳴。

3.3.2 把握課堂教學培養創新實踐精神

課堂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在理論課堂中,教師精選與專業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作為教學案例,通過精選案例進行教學探索,幫助學生理解遙感技術在國家重大突發事件和動態監測中發揮重要作用,理解國家重大戰略工程的建設意義,增強學生科技報國的信心。相較于理論課,學生和老師在實驗課中有更為充分的交流時間和空間。教師演示如何從數據庫中獲取衛星遙感數據,如何使用遙感圖像處理軟件(ENVI、ERDAS 等)瀏覽遙感圖像,對遙感圖像進行解譯,將其所表達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自己操作親身體驗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列衛星計劃開展至今給我國各個領域帶來的巨大變化,增強國家自豪感。最后,通過完成幾何校正、輻射定標、大氣校正等課程實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耐心,使學生獲得克服困難的方法和信心。

3.3.3 借助實踐項目培養家國情懷

為了堅持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的教學理念,遙感概論課程以遙感數據為基礎,以講解技術方法為輔,以運用數據驗證技術方法為重點,開發了以“知識—能力—情感”為導向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家國情懷的“我和我的祖國、家鄉”實踐項目。設置實踐項目使學生直接接觸知識和技術,學習參與度高,同時也提升了課程挑戰度?!拔液臀业淖鎳币孕〗M討論、協同工作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了遙感基礎知識、數據處理以及遙感圖像處理的方法。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完成“我和我的家鄉”項目內容。課程實踐項目將遙感知識與技術融入到具體事物中,學生能夠有效運用遙感技術觀測和探測地表信息,感受地物狀態及變化,提高學習興趣。自如地運用遙感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實現遙感知識與技能提升及發展,進一步培養其團隊精神、科學精神和家國情懷。

3.4 構建有效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綱要》提出健全多維度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構建課程思政評價體系需要重視學生自我發展。遙感概論課程思政評價體系運用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的方式反映課程思政融入遙感概論的學習效果。課前,采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情況并檢驗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以縱向比較方式反映學生學習后的變化情況。在現有課堂考核方式的基礎上,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以掌握學生過程性學習效果,其主要內容為評價材料(小組互評、自我評價、教師課堂評價),學習表現材料(課堂發言內容、小論文、實驗報告、文獻匯報PPT)。通過設計“我和我的祖國、家鄉”課程項目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是否得到成長。有效的評價體系既能檢驗課程思政效果,也為全面了解學生提供了有效渠道。通過多元評價方式發現課程問題,達到“以評促改、以評促教”的目的。

4 遙感概論融入課程思政的成效

4.1 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遙感人才,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實踐與創新[7],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表現為學生專業能力和價值觀念的提升。針對本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了“我和我的祖國、家鄉”課程項目,以檢驗課程效果。在課程項目中,學生制作家鄉30 a土地利用變化情況,能夠熟練地使用遙感軟件來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如“我和我的家鄉”項目中一份“基于GIS和RS的江西省進賢縣1989—2019年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的遙感監測”報告中,學生將RS和GIS技術相結合,對江西省進賢縣土地利用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得到進賢縣在土地利用變化差異明顯、土地資源開發力度有待加強等結果。通過以上實驗,學生反映他們不僅掌握了遙感軟件數據處理和操作方法,且具備了獨立閱讀學術文獻與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學術寫作與匯報展示能力。實踐表明,課程思政項目有效驅動學生學習,培養了學生思辨能力、鍛煉了學生團體協作能力,幫助他們感受家鄉近30 a土地利用變化情況,體會家鄉發展,達成思政育人的目標。

在《遙感概論》課程思政教學環境浸潤下,有的學生撰寫并發表《贛南客家古村落宗祠空間格局的GIS 分析》《贛南與閩西地區經濟格局的夜光遙感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有的以《基于贛州市崇義縣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研究》《基于實測高光譜的贛江源河流水體水質遙感監測機理研究》等為課題獲得項目資金資助;有的學生踴躍參加南方測繪杯、全國大學生GIS 應用技能大賽等遙感學科競賽,其中,學生在挑戰杯、易智瑞杯“全國大學生GIS 軟件開發競賽”、首屆“歐比特杯”高光譜遙感影像智能處理大賽、“高教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等多項比賽中均獲得優異成績。學生經過不斷實踐,提出了一些創新解決地學問題的思路,提高了解決地學問題的能力,夯實了專業基礎。

4.2 深化了家國情懷

基于遙感概論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教學成效進行檢驗和評價。本問卷對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1902 班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52份,部分統計結果如表1。為了更全面、準確地獲取學生對課程思政融入遙感概論的課堂教學主觀感受,對學生的收獲、想法及建議進行詳細詢問。

表1 問卷中課程思政部分調查情況

問卷調查和學生心得體會顯示:①絕大部分學生通過《遙感概論》課程學習認為自己的學習自覺性、計劃性、創新能力、反思精神都得到提升,獲得了滿足感;②從整體上感受到祖國和家鄉的變化,為祖國和家鄉的變化感到自豪,提高了愛國愛家鄉的熱情。綜上,在課程思政融入遙感課程后,教師給予學生更多表達和實踐的機會,更能激發他們探索新知欲望,提高了學生思考、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家國情懷。

在課程思政理念下,通過開展《遙感概論》的教學實踐,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在課堂中應該重視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的有機結合,多運用組織研討、任務驅動、自主學習等教學方法,通過匯報、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多種教學形式實現課程思政目標;把遙感技術的前沿成果融入到課堂中,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求知欲望。

5 結 語

課程思政改革是新時代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制度的重大舉措之一,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重要意義[8]。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遙感概論課程思政優勢,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深挖并積累教學案例。其次,教師要適當轉變教學觀念,創新并實踐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方法,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從家國情懷、科學精神等多維度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小組活動和設置課程實踐項目,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和認同感。最后,結合課程思政教學評價反饋,學生增強了對家國的認同感。遙感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將繼續優化,以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和深化家國情懷。

猜你喜歡
概論思政評價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青銅器辨偽概論
《速勒合兒鼐傳》(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論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電冰箱節能與發展概論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關于給水排水工程設計的概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