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公盨銘文“遂”“寧”考釋與“寧陽大禹”說

2024-03-04 00:46杜貴晨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寧陽索隱年表

杜貴晨

(山東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第一種是鄉遂的遂,……另一個遂,就是見于《春秋》經傳的遂國。遂國在今山東寧陽西北,傳說是虞舜之后?!煸谏檀延?,周武王以元女太姬下嫁,封于陳的胡公滿,就出自遂國。不管上述材料夾多少傳說成分,這應該是基本史實。遂國之君稱公,正與盨銘相合。遂屬舜后,……這個遂國,據《春秋》經于魯莊公十三年(公元前681 年)為齊國所滅。

他們當時是否有此稱號也沒有確證[4]5。

我們認為,這個問題雖然尚不能定論,但是除了李文論證的理由之外,“豳”即“邠”,為今陜西旬邑、彬縣一帶地方,文獻中未見禹跡至此的記載,果然是由居住在豳的豳公為此盨的話,應該不會把大禹治水作為銘文的敘事核心。因此,本文雖不免有作為“假設性”基礎之嫌,循李文以“公”為“遂公”“遂國在今山東寧陽西北,傳說是虞舜之后”的思路做進一步的探討,也就是本文重點關注的上述“”四字釋文及意義。雖然這四個字相連作為一句話諸家論議都無不同,但是這句話到底怎么釋讀就有了不同看法。我所檢索到的主要有以下五種:

① 裘文釋為“永孚于寧”;

② 李文釋為“永御于氓”,“即長久統治民眾”;

③ 馮文釋為“永節于寧”;

④ 連劭名釋為“永即于心”[6]51;

⑤ 李零釋為“永定于寧”[7]37。

這五種釋文的第四字,除李文釋作“氓”、連劭名作“心”字外,其他三家均以為“寧”字,本文以為基本可成定論,故不再深究。而單說作“寧”字三說,有關三句雖第二字各不相同,但均以為“寧”字義指安定康寧,曾長期無異說,似乎也可以定讞了。但是,最近有孫敬明先生《遂公盨與寧陽》一文(以下或簡稱“孫作”)提出新說以為:

揣摩遂公盨銘文,其初在于追述夏禹的功德,再則表示自己的治國臨民之理念等,最后段則稱:“天厘用考,神復用祓祿,永御于寧?!逼湟饬x顯然是蒼天降賚祖考,神靈給予福祿,這件盨永遠在寧地應用。凡此亦類似金文篇尾所恒見“子子孫孫永寶用享”之語句。

殷商甲骨文有“寧”字,陳夢家認為在河南修武、獲嘉境內;張秉權認為寧地在今山東定陶一帶,或在殷都東南的田獵區域中。(參見孟世凱《甲骨學辭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617 頁)而今寧陽地望,亦與張說相契合?!妒酚洝じ咦婀Τ己钫吣瓯怼罚骸皩??!端麟[》:‘漢表寧陽屬濟南郡?!陨崛藦钠鸫X,入漢,以都尉擊臧荼功,侯千戶。(高祖)八年(前 199)辛(卯)(酉),莊侯魏選元年。孝景四年(前 153)侯指坐出國界,有罪,國除?!睆母咦嬷辆暗鄞藢幒顕媸?46 年?!妒酚洝そㄔ褋硗踝雍钫吣瓯怼罚簢皩庩??!端麟[》:‘表在濟南?!敼餐踝?。

《漢書·地理志》載:泰山郡,高帝置,屬兗州。轄縣二十四,其中有“肥城、虵丘。隧鄉,故遂國?!洞呵铩吩唬骸R人殲于隧’也”。還有“寧陽,侯國,莽曰寧順?!薄逗鬂h書·地理志》 載:東平國,景帝分為濟東國,宣帝蓋(改)。轄七城,其中有“寧陽,故屬泰山”。

由甲骨文與文獻互征,“寧”應為先秦地名,而至西漢則稱“寧”或“寧陽”,王莽時期則或稱“寧順”。漢代寧陽得名于寧,遂國位于寧陽之境。由遂公盨銘或可推斷,當時之“寧”應為遂國之重要城邑,或者是其國都之名[8]。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新發現,但亦有微誤或待申明者,說如下。

首先,從上引《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載:“寧(侯)?!睂?,作甯?!端麟[》:“《漢表》:‘寧陽,屬濟南也?!盵9]943-944《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孝文三年、十四年都載有“寧侯遬”,前者“寧”作“寧”。后者“寧”作“甯”,《集解》:“徐廣曰:‘遬姓魏?!盵9]1126即《史記》《漢書》之《匈奴列傳》所均載“寧侯魏遬為北地將軍”,由此確證漢初封有“寧侯”?!皩帯被蜃鳌皩帯?,或作“甯”, 義同?!皩帯弊旨确羌坠俏闹皩帯雹賉10]125[11]130[12]216、617-618,亦統一不稱“寧陽”。至《史記·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載漢武帝以后封侯,才有稱名“寧陽”,《索隱》曰:“表在濟南,魯共王子?!盵9]1126所以,雖然《索隱》注“寧”與“寧陽”均屬“濟南”,但那是注家后人之見,并不能由此認為漢初“寧”與“寧陽”二者全等。這也是因為“寧”既分陰陽,則“寧陽”當僅為其“陽”之一面地方;另一面即使未曾稱“寧陰”,但也一定不屬于“寧陽”。這也就是說,“寧”大于“寧陽”,《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之“寧侯”封地為全“寧”,而《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之“寧陽侯”封地為“寧”之陽面。由此可見先有“寧”后有“寧陽”的變化,而“寧”既為漢初高祖、文帝時封侯之稱,必為秦及其先舊有,而無可置疑。今寧陽舊有寧山,漢之“寧陽”必指寧山之南,而今寧陽卻包括了寧山之北大汶河以南地方,相當于漢初及之前全“寧”,甚至地面更廣??傊?,孫作“由甲骨文與文獻互征,‘寧’應為先秦地名”是正確的,但說“至西漢則稱‘寧’或‘寧陽’”似為不妥。因為不僅漢代的寧陽非“寧”之全境,今山東之寧陽縣境東西狹長,漢初之“寧”和“寧陽”舊地當僅為其西部或西部之一部分而已。但為了方便起見,本文以下仍將以“寧陽”統稱之。

其次,本作者雖然愿從孫說作以“寧”為地名指“寧陽”的結論,但是認為其僅從“永御于寧”一說論“寧”為地名似不夠充分。因為畢竟此字所在句釋文有諸說,釋此銘文為“寧”者為句也各不相同,因此還可以有進一步統一的論證。其實上述①“永孚于寧”、③“永節于寧”、⑤“永定于寧”三說,所不同之第二字均為動詞,通過“于”字與“寧”字連,句意無非以第二字所指作用于“寧”,從而“寧”字義必指可承載動作之名詞、用如名詞或代詞。在這種情況下,“寧”就不可能或不大可能是諸家異口同聲的“安寧”之義。因為很顯然,既已“寧”,又何必更加“寧”?從而“”即“寧”應該只有一解,那就是先秦“寧”地約當今之寧陽。

第三,盨銘“寧”既約指今寧陽,還因為盨主遂公封國在寧陽西北之“寧”地,而銘又稱“寧”,二者互證,可知盨銘之“寧”即今寧陽所從出之“寧”,而今寧陽所從出之“寧”亦即盨銘所稱之“寧”;又盨銘之“公”為“”即“遂”國之侯,“遂”侯關注于“寧”,則在“遂”侯的關注中,“遂”即“寧”,“寧”即“遂”。從而先秦無論何方另有“遂”或“寧”,但除四川有遂寧后起與此無關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地方與公盨有這樣密切的聯系了。所以,雖然此盨出土地及鑄造地具體不詳,但其為寧陽古遂國而作,乃無可置疑。

第四,盨銘“寧”雖指今寧陽,但“寧”字仍應另有其本義。對此,著名西周史專家楊寬先生《關于射“不來侯”或“不寧侯”問題》一文值得參考。該文舉《史記·封禪書》和《漢書·郊祀志》載萇弘“設射不來”故事,引《考工記·梓人》《大載禮·投壺》和《白虎通·鄉射》等說,“不來”朝天子之侯即“不寧侯”,必被制作其像射之,以示懲罰[13]785-787。其事雖類巫蠱,但針對“不寧侯”必殺之而后快之心,和責成諸侯來朝為“寧侯”之心實在。因此,漢初“寧侯”之封或襲自兩周,雖然迄今尚未發現兩周有“寧侯”,但周初分封諸侯甚多,今能知者甚少,未必不有封“寧侯”者?!皩庩枴敝谩皩帯被蚣匆蛴谥艹跤蟹庖浴皩帯焙钫?。倘若如此,則“寧陽”之得名為“寧”的本義,應該是慰勉所封之侯能“寧”、即恭順天子之意。而周以虞舜之后封于“寧”稱“遂”,也同樣是勉其為安順之意。后世王莽托古改制,改寧陽為寧順,也應該是基于“寧”之古義為“順”的含義,從而盨銘“”即“寧”不可能或不大可能僅僅是自求多福的“安寧”之義。

這里我們注意到大禹故里的“汶川說”(四川)?!般氪ā奔础般胨?,《詩經·載驅》所謂“汶水湯湯……汶水滔滔”的汶水,是自古及今流淌于今山東寧陽北界的大河。我很懷疑“汶川”即上古“汶水”人遷居蜀中沿用故里之稱,順便也把“大禹治水”故事一并帶到了那里。這與上古中國曾經發生東西方文化長期碰撞融合的過程也是相一致的。

如果上述推理可以成立,則不排除寧陽鶴山(周邊涉及東平、肥城)古遂國地才是真正的大禹故里,甚至夏朝故都的可能。然而此事體大,尚須更多文獻證明和縝密論證,更需要遂公盨以外更多確鑿考古實物的證明,是很困難的事。但寧陽當地人實多確信無疑。

寧陽當地學者曾據鶴山鄉有穗(舊作遂)山、禹頹村、禹王廟以及當地傳說等考證認為:“大禹出生在今伏山鎮白馬廟村,因治水成功,受到舜帝的嘉獎,令他和全家遷居到大汶河南岸今伏山鎮劉家莊、堽城壩一代高地上。大禹死后就葬在這里?!薄耙驗闅v史上遂國出了大禹這個治水偉人、著名政治家,是遂國后人的驕傲,同時,發揚大禹精神,也是遂國后人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盵14]10-11此說固然不可全信,但也未必不有一點歷史真實的影子,值得治史者注意。再說禹跡遍神州,眾說紛紜,亦不必嫌其又多此一說也!

注釋:

① 按王本興編著《甲骨文字典》(第三版)甲骨文“寧”與“寧”“甯”“寍”是同一個字,又其編著《金文字典》以金文“寧”與“寧”“甯”“寍”也是同一個字。孟世凱著《甲骨學辭典》則以“甲骨文中寧與甯、寧二字有別”,但王、孟二氏均以“寧”“甯”二字無別,則《史記》《漢書》載“寧侯”,“寧”字既分別作“寧”或“甯”,乃可確定其為指今寧陽一地。

猜你喜歡
寧陽索隱年表
年表
賡續百年目標:共同富裕的因由尋繹、意蘊索隱和路徑構想
王錫良年表
韓兆琦《史記箋證》對《史記索隱》的接受與發展
石魯年表
《史記索隱》研究回顧與展望
寧陽斗蟋入夢來
最愛寧陽蟲
寧陽話淺談
《史記索隱》“淖蓋”是人名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