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諾60年

2024-03-06 06:06韓強毛
時代報告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縣愛華老區

韓強毛

2023年10月中旬,大別山干部學院50余名學員,來到河南省新縣郭家河鄉灣店村潘灣組的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講堂,聆聽了信守諾言堅持守護“紅軍洞”的張愛華,講述革命先輩先烈們利用“紅軍洞”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戰斗故事。張愛華雖然已經82歲,但精神抖擻,思維清晰,談吐自如。聽她時而慷慨激昂、擲地有聲,時而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的話語,學員們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向遙遠的革命戰爭年代,進一步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同時,也理解了張愛華對革命先輩先烈的敬仰之心,對黨和國家一生不變的堅定信念與赤子情懷。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縣視察期間,親切接見了張愛華和她的丈夫潘國章等當地部分紅軍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屬代表,勉勵他們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提出“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傳承革命精神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要把先輩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講給年輕一代聽,激勵人們堅定不移跟黨走,為實現美好生活而奮斗”。

當天晚上張愛華激動地在日記本上寫了這么一段話:“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句話,都讓我很受觸動,讓我更加堅定了守護好‘紅軍洞’的信心,肩負好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p>

張愛華義務守護“紅軍洞”,是從先輩的一句囑托開始的。1964年4月23日,對張愛華來說,是一個難以忘記的日子,從此影響了她的一生。這天上午,新縣家喻戶曉的傳奇英雄劉名榜回到了家鄉郭家河鄉,專門來到灣店村,用手杖指著村子后面那連綿起伏的群山動情地說:“新縣是革命老根據地,是無數革命先烈戰斗和犧牲的地方。那片山中有許多山洞,紅軍當年曾戰斗、生活過,也是歷史的見證?!苯又鴦⒚裼钟檬终戎噶酥溉巳褐欣喜肯碌呐畠簭垚廴A說:“你年輕,是革命的后代,那些山洞里有你先輩的足跡,你要保護好,不要被人損壞了?!睆垚廴A使勁點了點頭。見陪同劉名榜來的人都稱他為首長,張愛華表態說:“請首長放心,我一定會盡心盡力保護好山洞?!眲⒚駶M意地笑了。

劉名榜時任河南省委常委、監察委員會書記。戰爭年代,劉名榜曾擔任羅山禮山(大悟)經扶(新縣)光山中心縣委書記,帶領紅軍和游擊隊員充分利用灣店村后山那片山洞與敵人周旋,頑強戰斗過,那片山洞因此得名“紅軍洞”。劉名榜從參加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在大別山戰斗了20多年,是大別山“紅旗不倒”標志性人物。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親切接見過他,稱他是“堅持大別山斗爭的一面旗幟”。1957年上映的八一電影制片廠以劉名榜為原型拍攝的電影《五更寒》,再現了他帶領游擊隊在大別山堅持革命斗爭的英雄事跡。

張愛華的父母在劉名榜的帶領下參加了紅軍。父親張賢盛是紅軍一名紅旗手,在一場戰斗中負重傷。母親黃本英是一名優秀的紅軍聯絡員,負責情報傳遞和地下聯絡工作。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突襲了張愛華父母的住所,沒有發現張愛華的父母,便把氣撒在了當時不滿七周歲的張愛華身上,殘忍地把她扔進了河里。張愛華幸運地被隱蔽在附近的游擊隊員救起后,發高燒昏迷了。張愛華醒來的時候,已經在部隊醫院,眼前出現的都是戴著五角星帽子的人。那種刻骨銘心的重生感覺,在張愛華的心靈里扎了根,永遠難忘。

新中國成立后,組織考慮到張愛華的父親是傷殘軍人,當時家庭比較困難,免費送張愛華到學校讀書學習,并為她解決了衣食住等問題。初中畢業后,組織又安排張愛華當了小學教師,成了吃商品糧拿工資的公職人員。

張愛華覺得,劉名榜點名讓她保護好后山的“紅軍洞”,是對她的信任,以后無論遇到什么艱難困苦,她都要把“紅軍洞”保護好。那年,張愛華23歲,與本村青年潘國章結婚才一年。潘國章出生在一個烈士家庭,潘國章的母親方桂芝是一名共產黨員、游擊隊員,負責宣傳工作,1940年不幸犧牲,年僅33歲。張愛華把自己守護“紅軍洞”的想法告訴了潘國章,憨厚的潘國章只說了一句話:“我會全力支持你的?!?/p>

就這樣,先輩的一句囑托,張愛華的一句承諾,開啟了她持之以恒義務守護“紅軍洞”的漫長歲月,一守就是60年。

張愛華心里非常清楚,要保護好后山的“紅軍洞”,首先要把“紅軍洞”的分布情況弄清楚,把一個個“紅軍洞”找出來才行。張愛華從父母和村里大人們的談論中得知,“紅軍洞”分布在后山一個叫“亂石窩”的山里,主要集中在半山腰以上,方圓近千畝山川林地的奇異怪石之中。由于山高路險,即使人們走到跟前,不仔細觀察,也很難發現那里有山洞。

張愛華第一次進山找“紅軍洞”,發現這里變化太大了,原來村里通往“亂石窩”的羊腸小道,已經被一人多高的雜草、荊棘完全覆蓋了,山腳到山上的那條崎嶇小路,也被灌木、藤蔓、雜草掩沒了,整個“亂石窩”像沒有開發的原始森林。

由于這一帶曾經是革命的策源地,戰爭年代農民運動風起云涌,工農武裝威震大江南北。為了撲滅革命烈火,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反復圍剿與鎮壓,這里的不少紅色村莊的青壯年被殘忍殺害。20世紀50年代中期,郭家河鄉竟找不出一名應征青年。戰爭創傷留下的后遺癥,就是這里的一些村莊整整少了一代人。由于人煙稀少,加上新中國成立后,村民們有了穩定的勞動生活環境,很少有人去險峻的后山,任由這里的樹木、荊棘、雜草自由地瘋長成這樣。

要找出“紅軍洞”,就要開出一條通往山上的路。張愛華那時風華正茂,精力充沛,特別能吃苦。張愛華拿粉筆的手,同時與鐮刀結了緣,只要有空閑時間,張愛華就要拿把鐮刀,去后山割草、砍荊棘枝條,開辟進山的路。經常被荊棘劃破皮或刺傷腳,干活回來,渾身散了架似的,全身肌肉酸痛。張愛華握鐮刀的那只手,在一次次揮舞砍伐過程中,手掌起泡、磨破,一沾水鉆心地疼,她依然堅持著。慢慢地,張愛華手掌磨破的地方長出了厚厚的繭子,那雙細膩富有光澤的手,也變得粗糙生硬了。

張愛華開路上山,經常會遇到繞不過去的小漆樹,這種樹雖小但毒性大。一開始張愛華沒有防備,見到小漆樹擋道,也像對待其他樹枝一樣砍掉。張愛華接觸小漆樹枝葉后,立即出現皮膚過敏癥狀,臉腫得老大,全身長滿了紅疙瘩,疼癢難忍。張愛華打針吃藥,還往身上擦藥水,一周以后才開始緩解。有了這次經歷,張愛華再進山時,會備些防過敏的藥,一旦發現小漆樹必須砍掉,事先服藥,這一招還真管用,癥狀沒那么明顯了。慢慢地張愛華適應了,再處理小漆樹時,皮膚也不過敏了。

山里蟲蛇很多,還經常有各種野獸出沒。張愛華在山里一路砍一路行的過程中,被馬蜂蟄過、毒蛇咬過,還見過野豬。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張愛華照例拿著鐮刀進山砍荊棘枝條開路時,竟然發現前面不遠處有兩頭野豬覓食。張愛華頓時緊張得汗毛豎起,趕緊蹲下身來,大氣不敢喘。張愛華聽老人們說過“一豬二熊三老虎”,充分說明野豬對人兇猛攻擊的危險性。待野豬走遠了,張愛華嚇得也趕緊回了家。從此以后,張愛華進山,除了鐮刀,還帶了根棍子防身。

張愛華開路上山找“紅軍洞”,不僅辛苦,還有意想不到的生命危險。一個冬天星期六的下午,在山上忙活了大半天的張愛華,下山回家跨過小溪流時,不慎踩在了一塊松動的石頭上,落入了齊腰深的水潭中,冰冷的溪水刺骨地寒。由于水潭四壁陡峭,全是光溜溜的石頭,滑得很,張愛華怎么使勁也出不了水潭,急得她大聲喊叫:“有人嗎?有人嗎?”回答她的只有山谷傳來的回聲。漸漸地,張愛華凍得麻木了,體力也快撐不住了。就在張愛華以為這條命今天就要交代在這里的時候,一個在附近拾柴的村民,聽到了張愛華的呼喊在山里的回聲,循聲而來,把張愛華救了出來。張愛華回家后,發高燒打擺子大病一場,折騰了半個多月才開始好轉。

張愛華再次進山時,平時很少說話的潘國章說話了:“我同你一塊去吧,遇事互相有個照應,找‘紅軍洞’的進展也會快些?!睆垚廴A經歷了這件事,確實感到僅憑她一個人有些力不從心,就點了點頭。從那以后,張愛華和潘國章一有空閑時間,就會背著干糧和水,拿著鐮刀斧頭,帶著木棍和藥品,天亮出發天黑回來,尋找隱蔽在崇山峻嶺、樹木蔥郁、懸崖峭壁、嶙峋亂石中的“紅軍洞”。山里的天氣突變頻繁,好幾次張愛華、潘國章尋找“紅軍洞”時遇到傾盆大雨無法下山,他們就像當年的革命先輩,在漆黑的山洞里休息等待天明。張愛華和潘國章,每找到一個山洞,張愛華就在洞口插根事先準備好的木棍作記號,潘國章則把山洞的位置和形狀特征記錄下來。暑往寒來,張愛華和潘國章整整花了10年時間,經過艱難的尋找,在后山找到了42個“紅軍洞”。

“紅軍洞”找出來后,為弄清當年紅軍為這些山洞起的名字,張愛華和潘國章專門拜訪了村里德高望重、曾在山洞里住過的老紅軍,知道山洞情況的老村干部和往山洞送過糧食、衣物的老村民,請他們一個洞一個洞地辨認,并且一字一句如實地記錄下來。

1978年,新縣人民政府向全縣鄉鎮村發起了發現和收集革命遺址遺跡和紅色文物登記工作。張愛華把“紅軍洞”資料上交到郭家河鄉,鄉里派人和張愛華一道送到縣里有關部門。由于資料詳實,得到新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縣里派人到“紅軍洞”實地考察。1979年,“紅軍洞”被新縣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劃定了保護范圍,建筑控制地帶。隨后,新縣文物局給張愛華頒發了一個義務文物保管員證的紅本本。張愛華覺得這是組織對她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以后守護“紅軍洞”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更重了。

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20世紀末,“亂石窩”突然熱鬧起來了。經常有人隔三差五地進山去,他們去那里,不是看“紅軍洞”,而是對那里的石頭產生了興趣。那個時候,新縣縣委政府為了加快發展經濟的步伐,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注重全縣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石頭資源。這些人便打起了“亂石窩”山里石頭的主意。

村里有個村民看到了石頭的商機,打算承包“亂石窩”在內的那片山,合同寫著“40年8萬元”。村民擔心張愛華不同意,就先挨家挨戶做工作,讓他們在合同上簽字,許諾合同生效,就一次性給每家付700元承包費用。這是一筆不少的收入。當時新縣農村生活水平還很低,僅以1983年為例,新縣農民個人年均收入只有86元。那時候,村里已經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們的心多少也有些分了,集體主義思想有所淡化。家家戶戶都在合同上簽了字,這個村民最后到了張愛華家,想說服她簽字。

張愛華不同意,沒有簽字。張愛華趁這個機會,把保護“紅軍洞”的來龍去脈講給這個村民聽,劉名榜首長當時是怎樣囑托的,張愛華和潘國章是怎樣找到42個“紅軍洞”的,新縣人民政府是怎樣把“紅軍洞”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張愛華還把縣里發的義務文物保管員紅本本拿出來給他看,并繼續對他說:“縣里聘請我當文物保管員,我更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好這些‘紅軍洞’,而且‘紅軍洞’已經受國家文物法保護,你如果動那里的石頭,‘紅軍洞’被破壞了,就是故意違反文物保護法,有關部門會依法查處你的。所以,我不同意你承包這片山,也是為你著想,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p>

這個村民曾聽大人們說過,老首長劉名榜確實當著村里父老鄉親面,囑托過張愛華保護好這些“紅軍洞”。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大家都認為老首長只不過說說,張愛華也不過聽聽而已。那時,絕大多數村民缺乏保護革命遺址遺跡文物的意識。這個村民沒想到張愛華和潘國章文物保護意識這么強,20多年一直默默無聞為保護好“紅軍洞”做了那么多事,自己說什么也不能做出損壞“紅軍洞”的事情來。于是,這個村民放棄了承包這片山的念頭。

有個承包商,在投資開發商那里拿到一個供應沙石原材料的項目,建筑工地離灣店村不遠。這個承包商也是新縣人,在當地小有名氣,據說他上面還有過硬的關系,也看中了“亂石窩”的石頭。承包商也承諾開山采石后,會給村里每家一定的經濟補償,隨后便大張旗鼓地把鉆石開山的機器弄進了山里。張愛華和潘國章當然堅決制止。

張愛華對承包商說:“這片山上有42個‘紅軍洞’,縣里已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是保護文物劃定的控制范圍,這里的石頭不能動?!背邪滩幌嘈?,說有什么依據拿給他看看,張愛華又把事先準備好的義務文物保管員的紅本本給他看。承包商看了看說:“這上面又沒有具體說明保護好‘紅軍洞’?!睆垚廴A說:“你不相信可以到縣文物局了解?!背邪陶f:“我不講那么多沒用的話,今天我來就是要開采這里的石頭?!?/p>

張愛華見承包商不講道理,也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只要有我在,你們就別想在這里弄走一塊石頭”。承包商也非常強硬,招呼跟他來的人干活,出了問題他負責。承包商講完后,就有人用機器往石頭上鉆洞孔。張愛華見這情景,也豁出去了,立即撲在鉆孔的石頭上,斬釘截鐵地說:“你們要動這里的石頭,就先弄死我吧!”

張愛華這么個動作,在場人都驚呆了,都眼睜睜地看著承包商。承包商沒想到這個看起來瘦瘦小小、文文弱弱的女人,這么剛烈,為了保護“紅軍洞”命都可以不要。承包商怕弄出人命來不好收場,便說:“我好男不跟女斗,我向上面告你們干擾政府正常的建設工程,你倆的村干部也當到頭了,到時候還得乖乖地讓我在這里采石頭?!蹦菚r,張愛華是村里的計劃生育干部,潘國章是村黨支部書記。張愛華針鋒相對地說:“那就走著瞧!”

承包商要向上面告狀,要找關系協調,張愛華不會坐以待斃。張愛華畢竟是黨員,又是有文化的人,她想到了有困難找組織。張愛華覺得這件事憑她和潘國章的力量難以解決,只有組織出面才行。于是,張愛華同潘國章商量,由潘國章盯著“亂石窩”,不讓他們有趁機采石的機會;張愛華去鄉里找鄉黨委書記反映情況,到縣里找文物部門,要求立即制止破壞革命遺址遺跡文物的行為。

縣里非常重視,立即組織聯合工作小組,到現場進行調查。由于事實清楚,縣政府出面勒令不能在文物保護控制地帶開采石頭,違者按故意違反文物保護法查處。承包商這才不得不收手。承包商沒采成石頭,把氣都撒在了張愛華身上,認為是張愛華讓他在那里丟了面子,為了爭這口氣,承包商在一些不明真相的村民中,散布張愛華和潘國章的謠言,說張愛華和潘國章身為村干部,以權謀私,張愛華弄個文物保管員干,得了公家不少錢,卻不顧村民的死活,太不像話了。一些村民聯想到好幾次全村人簽了字,等著分錢都給張愛華攪黃了,原來他們是為了自己撈好處,擋著村民們的財路。于是,這些村民就對張愛華不滿,說張愛華黑得很,稱自己是義務文物保管員,卻暗地里得公家的錢,難怪這么起勁,搶著管“紅軍洞”的事。甚至有的村民當面說張愛華是個自私自利的東西,看不得村民們得錢,會不得好死。

面對一些村民的不滿和極個別村民的惡語傷人,張愛華非常冷靜。張愛華心里非常明白,這是想在山里采石牟利沒有得逞的人,挑撥離間弄出來的事。如果自己在不滿村民發泄情緒的時候,一個勁地解釋,由于在氣頭上,會越解釋越糟糕,造成更大的誤解。對個別惡語傷人的村民,如果互不相讓,惡語相加,只會兩敗俱傷,那就中了搬弄是非人的詭計。因此,張愛華在一些村民發泄不滿的時候,不爭辯,一笑了之。對極個別惡語傷人的村民,張愛華也只是心平氣和地說:“我和潘國章是不是以權謀私、自私自利的人,總有一天會清楚的?!?/p>

就這樣,冬去春來60年,張愛華、潘國章吃過很多苦,受過不少委屈,得罪過一些人,卻一直堅守堅持,從不動搖。在張愛華心里,山上的每一塊石頭都銘刻著革命先輩的腳印和身影,每一個山洞都蘊涵著厚重的紅色故事和革命英雄事跡,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屬于文物保護地帶,誰都不能亂動。這期間,張愛華和潘國章堅決抵制以各種名目妄圖進山采石頭損壞革命遺址遺跡的行為20多次,也正是他們持之以恒的拼命保護,使得這些“紅軍洞”一直完好無損。

張愛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保護“紅軍洞”的同時,非常注重收集整理“紅軍洞”里面和外面革命先輩和先烈們的紅色資料故事。張愛華認為先輩們曾利用這些洞,同敵人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浴血奮戰的英勇故事,應該如實整理出來,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知道革命先輩在這里艱苦卓絕的英雄事跡,使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那個時候,張愛華的母親和村里幾個曾在“紅軍洞”和敵人戰斗過的老紅軍健在,張愛華讓母親把他們請到家里做客,自掏腰包,請大家吃飯,讓大家一起敘敘舊,回憶當年“紅軍洞”的情況。一說起“紅軍洞”,他們都很興奮,有的講到動情處,還流了眼淚。張愛華把大家說的一一做了記錄。在這個基礎上,張愛華從《郭家河鄉志》《新縣志》《新縣黨史》文獻中,查找有關“紅軍洞”的歷史記載,做到收集整理資料的真實準確。

“燕子洞”位于新縣郭家河鄉灣店村后山的亂石窩山中,是這片山上42個“紅軍洞”中的一個主要山洞。洞深60多米,主洞兩側各有十多個較為低矮狹窄的小洞,形成自然的“單間”。由于洞上面天然地覆蓋著一大塊石板,形狀像飛翔的燕子,當地群眾依其形狀稱為“燕子洞”?!把嘧佣础痹谄D難困苦的斗爭歲月里,發揮了重大作用,它用自己的身軀保護了鄂豫皖的黨政領導人,掩護了1000多名游擊隊員。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出鄂豫皖根據地,西進川陜開辟新根據地后,劉名榜接受上級的命令,組織成立了中共羅山禮山(大悟)經扶(新縣)光山中心縣委。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心縣委的負責同志經常住在“燕子洞”。在這個山洞里,劉名榜根據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毅然作出了將游擊隊隊伍化整為零的決定。白天游擊隊員們分散到各個山洞,夜晚利用暗號聯絡進行活動,搞得敵人防不勝防。1934年4月,劉名榜在“燕子洞”研究了作戰方案,指揮游擊隊夜間偷襲凌云寺,殲滅敵軍一個團的兵力。之后,接連端掉了滸灣、油榨村等20多個民團據點。劉名榜還采取出其不意、攻敵不備的戰術,相繼奪取了大竹園、青山店戰斗的勝利。中心縣委以“燕子洞”為依托,堅強有力地領導了大別山區人民的武裝斗爭,這種斗爭一直堅持到劉鄧大軍南下挺進中原。

接著張愛華整理出了“保密洞”和“吊洞”的資料?!氨C芏础碧幱凇把嘧佣础闭戏较蚣s100多米的地方,洞內像個小禮堂,可容納40多人,洞壁兩側的縫隙,透進一線光亮,猶如自然窗戶,地面上至今還留有許多石頭的“桌椅”,這是領導干部們經常開秘密會議的地方?!暗醵础痹凇氨C芏础睎|南的懸崖峭壁處,是一個洞口朝天的山洞,進洞時,要像下井一樣,順著山洞滑下去,下到十多米的樣子,有個橫向的洞,洞形略長,面積約20多平方米。這個洞非常隱蔽,進出很不方便,因而不到萬不得已,領導們不使用它。一段時間后,張愛華又整理了“連洞”——游擊隊員儲備糧食的洞;“傷員洞”——游擊隊員受傷后養傷的洞;“穿洞”——出其不意打擊敵人的洞。就這樣,一個個“紅軍洞”的資料被張愛華先后整理出來。張愛華收集整理“紅軍洞”資料時,一些老紅軍老村民無意之中講了許多發生在“紅軍洞”那片山上,先輩先烈們與敵人斗智斗勇,英勇奮戰寧死不屈的故事。解放戰爭開始后,在國民黨大軍壓境,叛徒出賣,地下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劉名榜堅持領導游擊隊攀絕壁、偎巖洞,大雪天在山路上行走,倒穿鞋子,讓腳印把敵人引到相反的方向。就是在這種惡劣的戰爭環境下,仍然堅持最大限度地保護蘇區黨和人民的有生力量。當地村民為了支援山洞里缺吃少穿的紅軍,自己忍饑挨餓,把省下來的糧食衣物,晚上冒著生命危險進山送到紅軍手中等等。張愛華覺得這些紅色故事,應該記錄下來,傳承下去。

“紅軍洞”在那個殘酷的戰爭年代,確實起到了掩護紅軍的天然屏障作用,是殺敵的前沿陣地,同時也是英雄埋骨的悲壯場地。女英烈晏春山,時任鄂豫皖特委光山縣駐南區第四鄉婦聯主席、潘家灣黨支部書記。紅四方面軍撤離大別山時,留下了一些傷病員,上級黨組織把隱蔽在“紅軍洞”的一名傷病員交給了晏春山保護。1933年5月的一天,晏春山在給“紅軍洞”傷病員送吃的路上,不幸被捕。敵人采取灌辣椒水、上壓桿、釘竹簽、烙鐵燒等無所不用其極的殘忍酷刑,晏春山始終沒有透露游擊隊傷員隱蔽的地方,還把敵人引到與游擊隊傷員相反的方向——約兩公里外的雞公寨大花臺,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后,縱身跳下懸崖,壯烈犧牲。1946年冬天,時任中心縣委游擊隊大隊長肖先發,為了給在大山里一連幾天吃不上東西的隊員們弄點糧食,帶領兩名隊員下山。年近半百,身體虛弱的肖先發拄著木棍在前面探路,不慎跌下懸崖壯烈犧牲。張愛華認為,紅軍洞記載著大別山軍民艱苦奮斗的光榮歷史,也是血寫的春秋,這一個個英勇悲壯的紅色故事,更應該為后人銘記。就這樣,張愛華很用心地把革命先輩先烈們英勇奮戰的戰斗故事也整理出來了。

張愛華利用大量的業余時間,除了保護好“紅軍洞”,收集整理“紅軍洞”資料和革命先輩先烈的紅色故事外,還積極主動地做了兩件事。

張愛華自新縣文物局為她頒發了義務文物保管員證后,一直注意收集散落在民間各地的革命文物。張愛華在好多“紅軍洞”中發現紅軍游擊隊遺留在洞里的水壺、步槍槍托、子彈等物件。張愛華毫無保留地捐獻給文物部門。與此同時,張愛華發現村民手中有前輩先烈的文物,也動員他們捐獻出來。幾十年來,張愛華和村民們向文物部門捐獻的文物共67件。吳煥先的懷表、劉名榜的碗、何耀榜的酒壺,紅軍用過的馬鐙子都在其中。在張愛華斑駁的筆記本里,一直存放著一些發黃的征集文物收據。

“紅軍洞”1979年被列為新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張愛華就想著有朝一日,在“紅軍洞”相對集中的地方立一個碑。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末,一些人瘋狂地想進山采石牟利,被張愛華制止后,很不服氣地說,凡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會有個碑,比如井岡山的“黃洋界碑”,我們身邊的箭河鄉的“紅田紀念碑”,這里什么都沒有,你說是“紅軍洞”,我也可以說就是一般普通的洞。于是,張愛華在堅決制止這些人采石損壞文物的時候,想著確實應該為“紅軍洞”立塊碑。張愛華便給文物部門寫報告,請求為“紅軍洞”立個碑。文物部門的同志熱情接待了張愛華,并給張愛華講了新縣現階段文物保護情況。由于新縣是紅色首府,是河南唯一的將軍縣,這里的紅色文物很多,目前,縣里主要確定,哪些需要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哪些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就是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定下來哪些紅色文物需要修繕,哪些需要立碑。這要有個過程。文物部門的同志讓張愛華耐心等待,說立碑的事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張愛華覺得立碑有希望,心里就一直惦記著這件事,每隔一段時間,她就往縣里跑一趟,打聽這方面的消息。終于有一天,文物部門的同志給張愛華透露一個信息。說縣委政府確定了開展紅色旅游來促進經濟發展,縣財政已撥出???,縣里還派人積極爭取到了國家和省市級財政和文物部門的扶持資金,打造紅色旅游的主陣地。目前正在修建完善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紅色景點,“紅軍洞”立碑的事也指日可待了。

張愛華知道這個信息,非常興奮。張愛華覺得,新縣開展紅色旅游,“紅軍洞”要是列入紅色旅游的一個景點,肯定會吸引來自各地的游客,這樣,不僅能更好地保護“紅軍洞”,還會有力地促進村里的經濟發展。想到這些,張愛華高興得不由自主地又拿起筆寫了請求立碑報告,她擔心以前寫的報告上交文物部門,時間久了弄沒了。這以后,張愛華往文物部門跑得更勤了。

令張愛華沒想到的是,好事說來就來,張愛華為“紅軍洞”所做的一切,很快先后都派上了用場。

進入新千年,時任新縣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韓文定,應邀參加了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旅游扶貧論壇及老區百縣旅游資源推介會”,會上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將新縣確定為“中國老區旅游資源開發縣”,被國家列入全國12個紅色旅游區和30條紅色旅游精品路線的第12條(武漢—紅安—麻城—新縣—信陽),其中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烈士陵園、首府路、航空路革命舊址和許世友將軍故里,被列入全國100個重點建設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老區建設促進會是個自上而下、純屬為革命老區服務發揮余熱的組織,1990年,由老一輩革命家倡導并經中央領導批準成立。主要成員是從黨政軍領導機關退下來的老干部、老將軍、老專家以及社會知名人士和熱心支持老區建設的各界人士。工作范疇主要是宣傳老區人民對黨和革命事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深入調查研究,反映老區人民要求,向黨和政府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促進老區經濟發展。由于老區建設促進會工作思路清晰,一開展工作就不同凡響。他們無私奉獻,開拓進取,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地為黨和政府建言獻策,盡心盡力地為老區人民辦實事,得到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和支持,深受老區人民的歡迎,逐步形成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群眾組織,在促進老區建設和社會和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時間,多個省市縣(區)都如雨后春筍般地成立了老區建設促進會。

新縣老區建設促進會是1999年12月成立的。會長韓文定是時任縣委書記陳民安排并親自找其談話的。韓文定是地地道道的新縣人,從科員起步一直干到正縣級干部,是新縣公認的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領導干部。韓文定一聽還有這么個組織能夠發揮余熱,為老區人民脫貧出力,當即滿口答應,兩人一拍即合。隨后,韓文定聯系了退下來有同樣想法的幾個原縣級領導干部,提議他們擔任副會長和秘書長。這時,新縣好些從各個崗位退下來的老干部、老專家得知有這么個發揮余熱的平臺,都紛紛要求參加,表示要盡心盡力地協助縣委、縣政府為老區發展做些實實在在的好事。這樣,新縣的“老字號人物”齊聚老區建設促進會,60多人齊裝滿員。

韓文定從北京回來后,立即召開新縣老區建設促進會首次會議,60多位老同志聚在一起,專門研究開展紅色旅游資源調研,切實掌握全縣紅色資源的實際情況,寫出有分量的調查報告,提出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協助黨委政府搞好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有效地促進經濟發展。

會后,新縣老區建設促進會60多人分成4個組,自帶干糧,翻山越嶺,沿著革命先輩先烈們的戰斗足跡收集紅色資料。就這樣,張愛華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飽含熱淚積極主動地向老區建設促進會調研組的同志,講了“紅軍洞”和保護“紅軍洞”做的所有事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調研回來后,新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的同志,又一起對調研情況進行梳理歸納整理,寫出了題為《弘揚紅色文化,助推老區發展》的調查報告。從內容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品格高尚的紅色文化內涵,弘揚紅色文化的多種舉措和紅色文化助推老區發展等4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新縣紅色文化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可觀前景和弘揚紅色文化的具體建議??h領導拿著這份沉甸甸的報告,既感動于這些老同志老驥伏櫪,初心不改,又感慨成立這樣一個組織大有必要,可以為在位者提供充足的正能量,有力的補充,促進工作。

調查報告在《河南老區建設》雜志全文刊登后,時任省委副書記鄧凱看到后作出批示:“要把紅色資源開發好,傳承好,積極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毙驴h的紅色旅游業從此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由門可羅雀變成門庭若市,新縣縣委、縣政府為弘揚紅色文化所做的眾多工作,全都用上了。新縣整個縣城經常遇到所有旅館爆滿住不下的情況,游客不得不到附近的光山縣和潢川縣城住宿。

新縣縣委政府嘗到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旅游,促進縣城經濟發展的甜頭,接著又確定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路子。

這樣,“紅軍洞”和晏春山跳崖紀念地成為新縣鄉村旅游的紅色景點。2014年8月2日,新縣民政部門撥專項資金建起了“紅軍洞”紀念碑,張愛華多年夙愿終于實現,她看到紀念碑上鐫刻著剛勁有力的“紅軍洞”三個火紅的大字,百感交集,喜極而泣。當天晚上張愛華激動地在日記本上寫道:“青枝綠葉一片山,無數石洞在里邊。這是當年革命的重要地,過往英雄無數千。首長面交我看管,我黑發離去白發添,我堅守老前輩們在這里流過的血和汗,今年整整50載,今日政府把碑立,讓英雄事跡代代傳?!?/p>

接著,縣里修建了通往“紅軍洞”的水泥和石塊鋪成的路。從山腳下蜿蜒而上,就像一條銀白色的綢帶,在山間飄來飄去,在樹林掩映中若隱若現。隨著“紅軍洞”革命遺址的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新縣宣傳部也加大了“紅軍洞”的宣傳力度?!凹t軍洞”和張愛華守護“紅軍洞”的感人事跡,經過各級新聞媒體相繼報道,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一些曾經對張愛華有意見的村民這才知道,張愛華這么多年來確實是義務守護“紅軍洞”,完全是無私奉獻,不僅沒有拿過公家一分錢,還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張愛華這么多年上山下山行程近6萬里,比兩個紅軍長征的路程還多。張愛華上下山穿破的鞋子150多雙,用壞了90多把鐮刀。張愛華用行動贏得了村民們的理解,她丈夫和她一樣,平靜而寬容地接受了村民各種方式表示的歉意。全國各地凡是來新縣旅游的游客,都會自然而然地去“紅軍洞”,看看當年紅軍在那里留下波瀾壯闊的戰斗足跡,感受那方土地的崢嶸歲月。同時,游客們也想親眼見見這位飽經風霜,堅持守護“紅軍洞”的張愛華。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縣視察期間,親切接見了守護“紅軍洞”的張愛華和潘國章,從那以后,“紅軍洞”和張愛華夫妻住的地方成了網紅打卡地,游客絡繹不絕。張愛華以前為“紅軍洞”所做的一切全都發揮了作用。張愛華收集整理的“紅軍洞”的資料,成了導游們的解說詞;張愛華整理革命先輩先烈們的英勇故事,她用樸素的語言梳理出來當自己講課的稿子。新縣縣委、縣政府考慮到張愛華年齡大,為了滿足她繼續講好“紅軍洞”故事的愿望,依托“紅軍洞”遺址和劉名榜、晏春山等先輩先烈的革命事跡,在張愛華居住的灣店村潘灣組,打造了一個紅色印記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并在張愛華家一墻之隔改建了一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講堂。教育基地和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建成以后,張愛華在這里為新縣黨員干部、大別山干部學院和大別山兩好學院以及外地組團來的游客,已義務講課456場。張愛華和村民們捐獻的文物也有了歸宿。有些陳列在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紀念館,有的珍藏在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展館。

現在,已經80多歲的張愛華一講“紅軍洞”,仍然精神矍鑠:“我要像春蠶一樣守護這個地方,春蠶死了絲不斷,我走了后繼還有人,我有4個孩子,他們愿意繼續守護‘紅軍洞’,至少守到一百年,這是我為傳承大別山精神定的百年計劃?!?/p>

經常有學員或游客好奇地問張愛華:“您是光榮的紅二代,當年又是文化人,本來工作的選擇上有足夠的余地,而您卻選擇在這里奉獻一生的光陰,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您還會這樣選擇嗎?”

每當這時,張愛華總會笑著回答:“我選擇的地方,就是黨指引的地方。郭家河鄉是有名的將軍之鄉,走出了十幾位共和國將軍,有3500多名烈士,為新中國獻出生命?!t軍洞’等革命遺址,是先輩們戰斗過的地方,留下了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精神的見證。我把最美的青春年華和汗水灑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這就是我對黨的忠誠,我認為值得!”

張愛華辛苦地付出,也獲得了相應的榮譽,2021年4月3日晚上,央視《焦點訪談》以15分鐘的時長播出清明節特別節目《五十七年的守護》,講述張愛華不忘初心使命,57年守護“紅軍洞”,傳承紅色基因的故事。張愛華還先后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文物保管員”,榮登中國好人榜,當選全國最美家庭。

附記

2022年9月中旬,我陪同國家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楊慶堂和河南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盧長健組織的聯合調研組,到新縣調研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情況。共進午餐時,新縣縣委書記夏明夫講了張愛華為了先輩的一句囑托,持之以恒守護“紅軍洞”的先進事跡,令我印象深刻。

2023年“七一”前夕,我作為信陽市老區建設促進會的副會長,同新縣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龔炳熹及有關人員,到郭家河鄉調研利用紅色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開展鄉村旅游的情況。郭家河鄉黨委書記徐皓杰介紹了紅色旅游與當地生態旅游、休閑農業旅游、民俗旅游等融合在一起,有力地帶動了民宿、餐飲、文創等行業蓬勃發展的情況后,又著重講了張愛華執著守護“紅軍洞”,保護革命遺址和發揮紅色景點作用的先進事跡。

為此,我們慕名去了張愛華家,看望了這位82歲的老人。張愛華干瘦、矮小,體重不足45公斤,相貌跟普通新縣農村老年婦女沒有區別。引起人們注意的只是一種精神。當年老紅軍劉名榜的一句囑托,當時年僅23歲的張愛華的一句承諾,從那以后,她用纖弱的身軀,數不盡的付出,使“紅軍洞”一直以來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然而,卻花去了張愛華半個多世紀的絕大部分精力和美好時光。從風華正茂到滿頭白發,呵護精神火種,傳承紅色基因,甘愿付出,無私奉獻,令人動容。

革命文物是最好的歷史見證,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也是最鮮活的教材。因此,保護革命文物,人人有責,應該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在這方面張愛華無疑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從那以后,我又先后三次到新縣實地采訪張愛華和相關人員,寫了題為《一諾60年》的報告文學,是想通過文學的力量,把這份感動傳遞給更多的人,愿人們都能像張愛華那樣,敬畏先輩英烈,自覺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責任編輯/董海燕

猜你喜歡
新縣愛華老區
奮楫揚帆啟新程 勇立潮頭繪華章——開拓進取的河南省新縣高級中學
新縣
老區在努力奔跑
人大工作評議之“新縣實踐”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堅決打贏打好老區脫貧攻堅戰
新縣
老區也需要一個節日
采取超常規舉措 打贏老區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