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熟果

2024-03-06 13:03易杉
詩潮 2024年2期
關鍵詞:枇杷養心金魚

一大早,鳥在樹林中吵鬧

在一大堆熟果之間,比如枇杷

還未脫光胎毛,黃中泛青惹得賊眼妖嬈

比如櫻桃,紅是紅了,但味還不正

它的酸保證了不被過早地采摘

還有棕櫚果,短尾黑鳥蹲在那里

我只是站在五樓的窗口,遠遠看見它們

春天,一定是醞釀的季節

需要在枝上掛滿我們命運的果實

[林忠成賞評]?孟子說“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嗅也,四肢之于安逸也,性也”,準確歸納了人的常然。眼睛需要斑斕色彩投喂,嘴巴需要美食佳肴填充。易杉這首詩,色、味俱全,“在一大堆熟果之間,比如枇杷∥還未脫光胎毛,黃中泛青惹得賊眼妖嬈∥比如櫻桃,紅是紅了,但味還不正∥它的酸保證了不被過早地采摘”。中國文學歷來有個傳統,把花草樹木當作托物言志的載體,陶淵明、屈原開了先河,“體物寫志,觸興致情,擬諸形容,

象其物宜”(《文心雕龍》)。筆者從本詩讀出了一股超逸閑適的無為,無為可養心,心像一條金魚,適宜養在清澈的水里,若往水里摻入太多功名利祿,將污染水質,妨礙金魚呼吸,甚至令它折壽。孟子認為“養心莫善于寡欲”,顧況說“身外已無心”,李白感嘆“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跟本詩形成異質同構的呼應。王縉《游青龍寺》寫道“無心世界閑”,要想達到“無心”,必須先做到無為。

本詩結尾寫“春天,一定是醞釀的季節∥需要在枝上掛滿我們命運的果實”,這里的“果實”,不僅僅是植物學、現象學的果實,更是一種“精神之果”,因為它寄托著我們的命運,如形而上的宿寓、價值觀的賦形。法蘭克福學派有些哲學家認為,物其實不僅僅有物性,還持有主體性,人的主體性會通過物表面細密的空洞溢出,成為主體性的補充。乍一聽好像很抽象,擺在你面前的玻璃杯,你每天穿的衣服,手眼不離的手機、電腦,怎么會有主體性呢?再認真琢磨一下,它們真的沒有主體性嗎?現代人敢說你的主體沒有受到這些看似冰冷的物的掌控,形成了依賴癥?

當代,物對人性的篡改已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猜你喜歡
枇杷養心金魚
養生與養心
夏至重養心
枇杷
枇杷
夏至養心喝“三茶”
可愛的小金魚
枇杷
夏月枇杷黃
小金魚
小金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