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到了北極點

2024-03-08 05:19王敏
軍事文摘·科學少年 2024年3期
關鍵詞:北極點科考隊雪龍

王敏

2023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副研究員樂凡閣作為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前往北極開展北冰洋大氣化學組分的觀測工作。此次北極科考,是中國科考隊首次整體到達地球的最北端——北極點。

中國科研工作者為什么要去北極?一路上有哪些奇聞異事?下面,就讓樂凡閣叔叔給大家講講這次難忘的科考經歷吧!

到北極采集大氣和海洋樣本

7月12日,北冰洋科考隊乘坐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從上海浦東新區國客碼頭出發,9月5日到達北極點,9月27日返回上海,歷時78天,總航程1.5萬余海里。

7至9月正值北極夏季,大量北冰洋海冰開始融化,海冰消失或變薄為破冰船在冰區的行駛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北極的夏季氣溫相對較高,又伴隨極晝現象,有利于露天科考工作的開展。

過去數十年來,在溫室效應驅動的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的增暖幅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至3倍,成為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而北極大氣氣溶膠的傳輸、生成、排放對北極氣候的調控有著重要作用。

此外,由于環北冰洋陸地河流的匯集及陸源大氣傳輸,加上低溫環境下凍土、海冰介質等的封存作用,使得北極成為北半球環境污染物輸入的重要匯集區。因此,在此次北極科考中,樂凡閣叔叔重點對極地氣溶膠及大氣、海洋污染物開展了觀測采樣工作。

看到了哪些北極動物?

此次考察期間,北冰洋的氣溫多在0℃上下,冷的時候氣溫約為零下9℃,比中國很多地方的冬天還要暖和。由于科考船內實現了空調全覆蓋,因此科考者們在室內僅需穿一件短袖、一件外套。

但當他們去室外采集樣品或做現場觀測及實驗時,就會穿上科考隊配發的厚重保暖服,俗稱“企鵝服”。它能經受零下70℃的嚴酷考驗,具有防水性能,非常適合極地野外科考作業。在風雪天氣時,他們還會全副武裝,用上棉帽、面罩、手套、雪地靴等

在中高緯度海域時,大家時??梢钥吹匠扇旱暮k嗉昂xB,偶爾還能碰到鯨魚。進入北極圈后,由于環境比較惡劣,大面積的海冰覆蓋,天氣很寒冷,沿途的生物少了許多,一般只有零星幾只海鳥。

而北極標志性的北極熊,在整個科考期間只出現過兩次,樂凡閣只見過一次。那只成熟期的北極熊離船大概有三四百米遠,看得不是很清楚。它膽子較小,當看到之前從未見過的雪龍2號這個龐然大物時,就趕緊逃離了。

荒涼的北極,難忘的北極

2017年11月,當時還是碩士研究生的樂凡閣參加了為期6個月的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

北極和南極感覺有什么不同?

第一是南極沿途可以經常碰到很多生物,有企鵝、海豹、虎鯨等,令人感受到南大洋的勃勃生機;北極的生物則少很多,一般只有零星幾只海鳥,北極熊的出現也是極低概率事件。

第二是南極有南極大陸。南極科考時,沿途靠近大陸可以欣賞遠處南極大陸的風景,在中國南極中山站、難言島新站等站區補給期間,隊員們踏上南極大陸,親身感受這片地球最南端大陸的土地與空氣。而北冰洋科考始終只能與海為伴,沒有登上陸地的體驗。

此次北極科考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便是雪龍2號克服多重困難,搭載整個第13次中國極地科考隊到達北極點。

通過本次實地考察,他們發現北極點區域實際上是典型的浮冰區環境,景色平平無奇,與北冰洋其他區域沒有明顯的特征差異。但到達北極點意義重大,不僅刷新了中國航海最北紀錄,積累了寶貴的航行和應對設備故障的經驗,而且科考隊在北極點區域重點圍繞大氣、水文、生物及海冰情況開展冰站調查和海洋綜合調查作業,填補了該區域調查數據的空白。

此外,科考隊員在這里開展了系列紀念活動。樂凡閣與隊友一起繪制了北極點紀念路標,上面標注了北極點到不同隊員家鄉或工作地點的直線距離,并與路標合影留念,喜悅之情與幸福感油然而生。

猜你喜歡
北極點科考隊雪龍
“雪龍2”號過赤道,救下一船人!
中國科考船首次抵達北極點區域
雪龍2 號十成冰拖曳作業
沖向北極點
壯哉雪龍號
探訪“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
聽!誰在呼救?
畢淑敏推出新作《破冰北極點》
秘境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