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環境下科技期刊精準傳播服務及策略探究

2024-03-09 11:03姚戈王淑華梁慶中
中國傳媒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精準

姚戈 王淑華 梁慶中

摘要:【目的】大數據環境下,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為期刊帶來快速發展,探索新型出版模式,提供高效、精準的知識服務是科技期刊目前迫切關注的?!痉椒ā课恼乱浴兜厍蚩茖W》為例,提出通過構建精準推送平臺和建設多元傳播方式,建立廣泛的學術生態圈來推動精準服務?!窘Y果/結論】科技期刊精準傳播能夠促進“全效媒體”,強化內容建設,吸引更多的、高質量科研成果,進而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和品牌影響。

關鍵詞:大數據;融媒體;科技期刊;精準傳播;學術生態圈? ? ? ? ? ? ? ?中圖分類號:G20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4)01-120-04?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4.01.025

本文著錄格式:姚戈,王淑華,梁慶中. 大數據環境下科技期刊精準傳播服務及策略探究——以《地球科學》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24,31(1):120-123.

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期刊從以紙介質出版為中心轉向以網絡出版為中心,期刊的數字出版尤其是網絡出版已成為當前最主要的出版模式[1],期刊數字化發展迅速?!吨袊萍计诳l展藍皮書(2022)》顯示中國科技期刊總量為5 071種,總發文超過125萬篇。據SCI的Web of Science數據庫統計[2],2021年我國發表科技論文高達61.2萬余篇。在科學成果快速產出的同時,人們也在接受信息的全面“轟炸”,信息大爆炸時代,期刊數字化也在加速發展,科技期刊通過各種數字化手段,實現內容的快速、廣泛傳播,改革期刊的工作流、出版鏈。[3]近年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為期刊發展指引方向。[4,5]如何讓科技期刊所發表的大量創新學術文章和前沿知識被科技工作者和學者所精準獲取,許多期刊人做了不少嘗試,學者們既從理論層面進行探討,又通過實踐的角度開展應用研究。郭媛媛等通過郵件向與文章相關領域的小同行和專家推送單篇文章、專題或虛擬專題[6];呂雪梅等提出基于中文DOI優先數字出版科技期刊論文的快速精準推送策略,精確定位文章DOI后推送[7];楊弘以《應用生態學報》為例,采用數理統計方法構建了科技期刊論文推送客體指標體系,通過郵件進行單篇精準推送文章。[8]但是對于綜合類科技期刊,如何精準進行知識服務還未有人進行過討論。本文以《地球科學》為例,探討構建精準推送平臺,通過多元傳播方式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和品牌影響,以期為其他科技期刊同行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1.科技期刊精準傳播服務

科技期刊精準傳播是一種讓讀者更加輕松獲取期刊內容的方式,可以提高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和期刊品牌的關注度??萍计诳珳释扑陀兄谖龑<液妥x者,提升用戶黏性,提高文章的傳播廣度和深度,同時也有助于挖掘“垂直用戶”,精準傳播服務可以成為一種促進科技期刊同讀者和專家之間溝通的有效方式。目前部分科技期刊的推送采用提供TOC Alert服務,是針對用戶“無差別”推送;或者是通過國內外合作機構進行推送,依靠平臺機構的數據庫尋找推送目標,推送人群的數據庫對于期刊本身來說是屏蔽的,無法雙向溝通,而且推送是否做到精準還有疑問,推送效果不能直接體現?!盁o差別”和“盲推”等推送服務帶來一些問題,如專家接受信息過多或者有所重復,信息不準確,推送的信息無法送達;地理學學者接收到其他醫學雜志的推送等問題產生負面影響。學者們面對眾多的學術研究成果和學術信息,有選擇地接受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或者利用移動碎片化時間來了解或者接受信息,因此,對于學術研究成果和信息的服務更需要精準快速。在大數據環境下,科技期刊精準傳播服務可以有效地推廣學術成果和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力或者品牌,同時幫助科技期刊提高其曝光率和關注度。

1.1? ?通過大數據收集用戶信息

科技期刊已經走在數字化發展的道路上,內容信息量巨大,需要從眾多的信息中提煉、挖掘出有用的知識??萍计诳瘍H僅依靠傳統的出版模式已經不能與作者、讀者和專家進行“積極”交流。隨著融媒體的發展,科研人員的閱讀方式和獲取知識的方式也已經有了較大的變化,閱讀呈現出碎片化、語音化、視頻化、交互化以及語義化。[9]傳統出版模式已經演變為“出版+AI”,把傳統出版方式加上人工智能,依托“+AI”知識服務的能力,通過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媒體技術等,挖掘科技期刊知識內容和多元傳播能力,提升期刊知識服務,進入“全效媒體”。大數據挖掘收集作者、讀者和專家的專業興趣和需求、行為數據、閱讀偏好,進行數據化和標簽化,“個性化定制”算法,實現“千人千面”(圖1)。將知識的傳播方式從大眾傳播轉換為精準傳播分發,根據科研人員的興趣和行為數據,找到使科研人員最感興趣的科技期刊服務內容,并將其精準定位到相應的受眾。這種傳播的分享能力正是萊克舍基談到網絡時代的影響時指出的“是來自傳統的機構和組織框架之外”。

1.2? ?精準傳播內容的選取和設計

科研人員都希望盡快獲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科技論文的作者也希望自己最新研究成果能盡快被同行所閱讀,創新性研究成果的快速精準傳播會在相關領域產生較大的影響,甚至促使研究領域有質的飛躍。

(1)科技期刊的精準傳播的內容需要“新”和“熱”,對于創新內容的文章盡可能快速地制作出相關推送內容,可以提前賦予文章DOI進行精準推送[7]。(2)科技期刊利用自身專業優勢,融入國家戰略需求,組織的專輯或者專欄,不僅是對樹立期刊品牌具有好的帶動性作用[10],而且??牟糠治恼露际侵麑<覍W者所撰寫的,可以快速宣傳某一研究領域的科研或者技術成果,同時根據專輯召集人的學術影響力、知名度來提升期刊的顯示度和美譽度。(3)期刊組織的知識服務相關活動信息,例如會議、講座、研討會和咨詢服務等,也是精準傳播內容的重點,這些內容也是科研人員所關心的,期刊利用知識資源和會議信息作為交流平臺和與科研人員的紐帶緊密聯系起來,構建學術生態圈。(4)科技期刊組織虛擬專輯,把專業方向相近的已發表或者已經錄用的文章組合在一起,使推送聚焦某一主題或者熱點,滿足科研人員的多方面需求,方便科研人員查詢文獻。

1.3? ?多渠道精準傳播

通過多種渠道實現精準傳播,擴大用戶關注度,根據每個讀者的偏好和行為進行個性化推薦,利用融媒體技術,建設“全效媒體”,搭建多元傳播平臺。通過讀者行為預判來滿足用戶需求,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借助讀者畫像,分析讀者產生的潛在需求,進行挖掘和判斷,依次通過各種精準推送,實現不同層次、不同學科類型科研用戶的信息服務精準推送[11]。例如對于在讀研究生需要了解如何投遞稿件,可以通過“定點”講座形式進行交流;而對于科研人員了解科研熱點和創新研究的需求,可以通過“畫像”后的內容發送來滿足。

1.4? ?及時反饋和效果評估

定期對科技期刊精準傳播進行評估和反饋。對推送的結果進行評估和反饋,處理無效信息和錯誤信息,不斷改進和提高科技期刊精準傳播的質量和載體效果,更新數據庫信息,從而提高知識服務質量。

科技期刊精準傳播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創新模式,“出版+AI”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信息,為科技期刊吸引更多的讀者和專家群體,提高自身的期刊影響力和品牌影響力,有利于在國內外展示顯示度。

2.實例分析

《地球科學》為更好地服務地學研究成果的傳播、應用及轉化,在重視內容建設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新媒體融合發展。面對新形勢下期刊數字化出版的特性,積極探索,針對科技期刊精準傳播服務,在自行數據挖掘的基礎上,推動期刊精準傳播服務。

2.1? ?數據采集,準確定位

《地球科學》是綜合類地學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包括基礎地質、應用地質、資源與環境地質及地學工程地質等幾乎涵蓋了地學領域所有的專業,呈現出大地學多圈層的趨勢,涉及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針對所發表文章的學科特點,從其關聯的作者/專家與文章內容兩個角度,對其數據特征進行抽取,以此構建適應綜合學科的學術網絡:(1)對已發表文章作者、審稿專家進行大數據采集的方式,動態通過信息抽取方式獲得作者和專家的區域地址、研究方向、郵件;對不同研究方向針對關鍵詞進行分類整理,獲取不同專業,如巖石學、地球化學、能源地質、工程地質等專業方向文章信息。(2)通過從大型數據庫如知網、Web of Science數據庫抓取數據,獲取文章的題目、作者、引用次數和學科分類等數據屬性,同時對文章摘要和關鍵詞等進行要素抽取,做到推送“精準”。

2.2? ?多元傳播,精準服務

《地球科學》期刊分專業精準傳播期刊相關內容,包括出版的專輯、專業方向相近的虛擬專輯、熱點和封面文章以及專輯征集啟事、青年論壇信息等。

郵件推送。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精準推送郵件,服務專家和讀者,進一步擴大期刊的影響力?!兜厍蚩茖W》不僅僅精準推送期刊內容,對于作者發表文章的后續引用情況,通過抓取大數據獲取文章引用次數,定期通過郵件發送相關作者,增加作者對期刊的關注度和用戶黏性;而且,期刊對于發表的文章所引用的文獻,同樣通過大數據匹配相關作者信息,推送發表的文章內容,告知文獻作者文章被引用,增加期刊的顯示度,擴大期刊的品牌影響。郵件的精準推送服務,為期刊和發布的專業信息提供多渠道信息交流(圖2)。

學術社區推送?!兜厍蚩茖W》構建學術社區,鼓勵研究人員和科技期刊在學術社區中交流,利用學術社區形成級聯效應[12],如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Twitter、LinkedIn、ResearchGate,轉型“全效媒體”。(1)《地球科學》通過微信公眾號給活躍用戶發送表單,獲得詳細全面的動態數據,匹配期刊作者群,從而更精準與用戶進行精準服務?!兜厍蚩茖W》微信公眾號目前已有2萬粉絲,是人數龐大的學術社區。(2)《地球科學》建立了分專業微信群和QQ群,精準輻射了對專業方向研究感興趣學者和專家,通過在微信群中發布學術文章,引導其進行學術交流與知識共享,交流氛圍濃厚。(3)通過學術座談會、知識講座、讀者研討會和線上論壇等學術會議,進行精準推送相關專業文章或者參會知名學者文章,邀請專家作者交流和討論,提升與專家學者的溝通聯系。從單點推送到多點推送,創新推送方式,擴大科技期刊的推送策略。

3.問題和討論

大數據環境下,科技期刊精準傳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出版+AI”,通過計算文獻作者關聯度或者自然語言的碎片化等進行科技期刊精準傳播,可以實現更加個性化和更高效的閱讀體驗,可以為科研工作者帶來更智能化的知識服務,但是科技期刊精準服務中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3.1? ?推送對象畫像精確性和延伸性

通過大數據抓取推送對象的元數據,比如個人信息,包括年齡、專業方向、郵件信息等,以便為推送對象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服務。但是科研人員研究方向變化,個人偏好改變,信息需要重新進行收集和整理,要保證推送內容的精準性,更新周期有待研究。同時對于新增的研究人員元數據也要不斷進行收集,擴大推送用戶的范圍,數據如何進行穩定“輸入”?這是需要考慮的關鍵性問題。

3.2? ?推送內容“再加工”

大數據時代的內容分發,精準傳播是通過分析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行為軌跡,對內容進行匹配,以實現精準推送。首先準確定位文章的專業方向,并且要求編輯必須具備提煉單篇論文的核心內容,以及細分、重組同類內容的能力[13],編輯需要瀏覽文章送審時的審稿內容,結合專家的意見,找到文章的創新方面和所討論的熱點,一些國外的英文科技期刊在稿件錄用的時候,已經要求作者提供媒體文件,以方便在各種媒體上推廣。在組織虛擬專輯時候,更加要求組織推送人員格外“敏感”,使推送內容在質量上保證。通過技術手段,定期更新,以保持內容的最新和有效。

3.3? ?需要建立廣泛的學術圈

科研人員關注眾多的學術圈來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LinkedIn、Research Gate,國內的如微信平臺、微信作者群、科學網、嗶哩嗶哩和抖音等,這些學術社交媒體成為科研人員獲得信息、進行溝通的主要陣地。因此,科技期刊需要通過各種學術社區,形成持續輸出高質量內容的平臺,提升科研人員的關注度,拓展期刊文章的輻射范圍,提升期刊在出版界的顯示度和影響力,為科研人員更多角度地了解期刊信息,吸引且留住學術核心圈的科研人員[12],并通過“意見領袖”接力式傳播期刊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員。

3.4? ?避免信息“孤島”

互聯網“連接一切”,多種并發式連接存在的信息環境中,在人們不需要“拉出”信息的環境中,同質的內容被源源不斷的“供給”和“推送”。同樣,學術信息資源在一個大環境里快速運轉,內容精細化推送后,“同學術領域研究”信息內容單一化,容易形成學術信息孤島化,交叉學科學術交流滯后。學者自行“覓食”的行為在減弱,形成信息的“阻斷”,進而形成科研信息“孤島”。這就給“出版+AI”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不斷介入創新知識的生產傳播過程。

結論

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我國高質量的原創性成果體量不斷增加,承載我國高質量的科技成果體量逐步提升??萍计诳鳛榭萍汲晒闹匾d體,依然是“內容為王”,科技成果需要充分地、精準地傳播,傳統出版方式加上人工智能,利用“出版+AI”的方式,構建精準傳播平臺和建設多元傳播方式,使期刊內容被科研人員所準確獲取,強化內容建設,從而吸引更多的、高質量成果,提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使我國有更多的科技期刊站在國際舞臺上[14],在重要學科領域成為領跑者,在前沿領域成為開拓者。

參考文獻

[1]肖宏,馬彪.“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的作用及發展前景[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0):1046-1053.

[2]任勝利.國際科技期刊發展動態及相關思考[R].上海:上海市科技期刊學會,2023-01-05.

[3]肖宏.沖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須練就四大能力[J].科技與出版,2019(10):29-34.

[4]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四部門聯合發文推動科技期刊改革發展[EB/OL].(2019-8-16)[2023-11-25].https://www.gov.cn/xinwen/2019-08/16/content_5421699.htm.

[5]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EB/OL].(2021-6-23)[2023-12-1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6/t20210628_540716.html?eqid=d2ac72ff0002ab710000000364705af1.

[6]郭媛媛,黃延紅,侯修洲,等.通過郵件精準推送實現學術論文高效傳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 11):1227-1231.

[7]呂雪梅,程利冬,張宏.基于中文DOI優先出版科技期刊論文的快速精準推送[J].編輯學報,2018(5):488-491.

[8]楊弘.基于郵件的科技期刊論文單篇精準推送服務的實現:以《應用生態學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7):760-765.

[9]朱琳峰,李楠.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內容增強模式探索[J].編輯學報,2019(4):72.

[10]李楠.中文科技期刊??邉澟c出版實踐:以《生物技術通報》為例[J].編輯學報,2017(5):48.

[11]楊郁霞.科技期刊精準推送優化策略[J].編輯學報,2021,33(2):147-150.

[12]尹歡,孔敏,張彤.英文學術期刊學術社區的探索與思考——以《園藝研究》為例.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32(8):1040-1048.

[13]王楊,李琳.基于讀者體驗的科技類期刊精準推送質量評價與控制[J].編輯學報,2019(Z2):130

[14]張鐵明,顏帥,佟建國,等.關于提高我國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思考[J].編輯學報,2010(2):99

作者簡介:姚戈(1978-),男,河南南陽,副編審,研究方向為編輯出版和數字化;梁慶中(1979-),男,廣西桂林,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處理及知識圖譜;王淑華(1967-),女,湖南湘潭,編審,研究方向為編輯出版。

(責任編輯:李凈)

猜你喜歡
精準
精準助企,為高效沖“紅”護航
深化精準執法 維護長治久安
高郵市緊扣“一三五” 深化推進精準執法
精準扶貧連著我和你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貫徹精準扶貧要求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精準扶貧的多維審視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