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絨地區的那些鳥兒們

2024-03-09 15:27楊素筠
貢嘎山 2024年1期
關鍵詞:嘉絨小格布谷鳥

楊素筠

卡布基鳥

卡是房子的意思,卡布基就是房子的鳥??ú蓟B喜歡休憩在石頭房子縫隙中。在嘉絨地區,人們在修建房屋時,會在石頭墻上故意留些小孔,主要是留給卡布基鳥的。石頭碉房一建好,就會有卡布基鳥將鳥巢筑在石縫隙里??ú蓟B會銜著人的毛發、鳥類的羽毛和牛毛等做巢,卡布基鳥的鳥巢輕柔而溫暖,呈圓圓的形狀。嘉絨地區民間有個說法:卡布基鳥到哪一家,哪一家就會人丁興旺。石旦真叔叔說,過去,他家一直住著十多只卡布基鳥,現在村里卻很少看見卡布基鳥了,現在他家里只有兩只了。

不管春夏秋冬,這種鳥會住在有人的房屋里,主要幫助農人除莊稼的害蟲。開春母鳥孵蛋期間,公鳥每天去找蟲喂母鳥。當母鳥把小鳥孵出來后,公鳥和母鳥都要外出找食喂小鳥。待小鳥長大后,小鳥自己就飛走了。

卡布基鳥休憩下來時,總是喜歡將小腦袋左右擺動,東瞧瞧西瞧瞧??ú蓟B不成單生活,一般成雙生活。鳥與人的生活方式很相似,嘉絨地區人們不會輕易去傷害一只卡布基小鳥,特別是春天,如果打死一只公鳥,母鳥和剛孵化的小鳥都將被餓死在巢中。在這里,人們總是說“打死卡布基鳥,像打死自己家里小孩”,所以老人們會一代一代地教育孩子們,別去傷害卡布基鳥和其他的鳥。

卡布基鳥喜歡吃糧食,在糧食沒成熟時,卡布基鳥是絕對不會去啄糧食的,它們也會儲藏過冬的糧食,每當磨糌粑前,人們開始曬青稞的時候,卡布基鳥會趁主人家不注意,飛到曬場里銜一口青稞到石縫隙里。嘉絨人認為,鳥與人類在糧食生長過程中是分工合作,它們與人類共生存,理所當然應該與人分享一點屬于它們的糧食,不要因為鳥啄了曬場里的糧食就去傷害它,這是很不公平的。在過年過節時,老人們總會在卡布基鳥的鳥巢周圍撒上很多糧食,嘉絨人善待鳥兒如同善待自己家的孩子。

傳說,卡布基鳥是從印度飛來,春天下種時回到嘉絨地區。但在一些向陽溫暖一點的村子,冬天依然有卡布基鳥住著。嘉絨地區人們認為,如果在冬天村里的卡布基鳥越多,就預示著農人會等來一個豐收年。

格咕

小紅嘴鳥也稱紅嘴鴉,藏語叫格咕。它比黑烏鴉小很多,只有黑烏鴉的一半大,比鴿子還瘦小一點,全身黑毛,嘴尖而長呈紅色,尾部較長。嘉絨地區傳說,小紅嘴格咕筑巢在哪家,哪家就有好兆頭。格咕鳥一般為兩只成對,喜歡住在石碉房的木板瓦下或石碉房頂的縫隙里,但不是每戶都住有此種鳥。它們喜歡住在人居住的地方,人們認為格咕鳥到誰家說明這家很干凈,一般住下就不會輕易搬走,年年歲歲與這家人相伴。如果誰家有人生重病或者有人去世,格咕會飛走一段時間,大概一年后返回原來的巢里,也有可能遇見意外沒有返回的。過去核爾雅有個老廟子,1958年舊廟子垮塌了,一對格咕就飛走了,后來廟子恢復修建,兩只格咕就飛回了,再后來廟子又搬遷修建在河壩,兩只格咕又跟著僧人們一起搬至河壩寺廟。

村里的人們總是說,永遠不知道自己房子上的兩只格咕究竟能活多久,感覺它們永遠都待在那里。石旦真叔叔家里在1997年修建了新房子,將老房子拆去,兩只格咕也跟著到了他家新房子,住在家里幾十年了。格咕每年只生一次蛋,每次生兩只蛋,孵蛋時也和其他鳥一樣,母鳥孵蛋,公鳥尋食。母鳥在喂食小鳥時,小鳥叫聲非常大,小格咕長得很快。黑嘴烏鴉是小格咕的天敵,它們會偷吃小格咕。大格咕很護自己孩子,只要黑嘴烏鴉出現在幼鳥身邊,大紅嘴格咕會用力驅除它,它們之間會發生激烈的戰斗。

格咕愛銜種子和糧食,冬天它們最喜歡把糧食種在村子外面的土地里,會去不同的土地中種,它們最喜愛種的是青稞和麥子,找到糧食時,它們首先去地里刨出一個小坑,然后將種子深埋在坑里,并將泥土厚厚地覆蓋在上面。待第二年春天,在一塊一塊的土地邊緣,會長出一大簇一大簇的小麥和青稞苗子來,那些經過冬天深埋在地下的種子,往往長出來的莊稼苗子特別粗壯,結出的麥穗特別飽滿。

嘉絨地區有句諺語:“格咕知道報仇,知道播種,知道愛孩子,也知道找糧食?!?/p>

格咕是很神秘的鳥。石旦真叔叔說,有兩次夏天,他親眼看見過,在核爾雅村的雄莫古神山下,有幾十只大格咕帶著翅膀長硬的小紅嘴練習飛翔,這是小格咕要離開父母去獨立生活的時間了。小格咕如果能飛過這座高山,它們就長大了,就會從此遠走高飛。如飛不過山頂,小格咕就會繼續留下來練習飛翔。

當飛過神山后,它們會在山頂盤旋數十圈不想離開。我想,那一定是它們不舍父母和美麗的核爾雅村子吧。當盤旋到天黑后,那些小格咕將會毅然決然離開山頂,飛向北方,從此就遠離生養的村子,將生命和一切都交付給異地他鄉。它們會飛到比北方更遙遠的地方,去地球上一個更加遙遠的村莊住下。當故事聽到這時,我心里十分惆悵,擔心那些飛走的小格咕,是否能找到一個比馬爾康核爾雅村更安全更美麗的村莊,當有一天它們遷徙路過核爾雅村時,是否還會記得它們的父母和村子。精心養育的孩子們飛走了,我真不知道兩只大紅嘴格咕內心有多么無奈和留戀。

格咕一生總是雌雄相伴,這種鳥因為住的地方隱蔽,一般不會被人輕易發現,一旦公鳥死去,母鳥一直會堅守在原地等待,不知道多久,會飛來另一只公鳥,如果不被母鳥嫌棄,它們就會聚在一起,結伴度余生。母格咕死去,公鳥一定會很快飛走。一般來說,兩只格咕鳥會固定地結伴生活。

在嘉絨地區,除了黑烏鴉攻擊小格咕,其他很少有小格咕的天敵。

布谷鳥

布谷鳥藏語叫古斯布,學名杜鵑鳥。核爾雅山谷里的布谷鳥毛色呈灰黑色,腹部頸部毛色淺白色,頭部小而圓,嘴部很尖很細,平時喜歡棲息在高山的樹林中。這里的布谷鳥在休憩時,尾部總是低垂著,飛翔時劃著平行線從高處飛翔而下,飛過一片田園后到對面的樹林中。它們在飛翔時尾部張開得很寬,遠遠望去呈銀灰色弧形。布谷鳥發出“古斯布……古斯布……”的叫聲,清脆而明亮,一只布谷鳥輕輕的嗚叫聲,仿佛能夠響徹整個山谷。

人們認為,布谷鳥是印度來的鳥,它們是有記憶的鳥,今年飛在哪座山,明年會繼續飛到哪座山,總是在每年初夏準時到來,布谷鳥是記憶可以遺傳的鳥。嘉絨地區的烏鴉背上有一處沒有毛,據說是上天派烏鴉去印度,把布谷鳥背回嘉絨地區,在飛行中布谷鳥為了抓緊烏鴉背部,爪子把烏鴉背部羽毛給抓掉了。

每年,當嘉絨地區高山的杜鵑花盛開,玉米、麥子和青稞開始拔苗,山谷里的第一批花兒綻放,山坡上長滿青草時,遠方的布谷鳥就飛回到嘉絨山谷。剛到來的時候,鳥的叫聲首先會出現在山頂上,過一段時間,布谷鳥會慢慢飛到寨子周圍的樹林中來。布谷鳥從來不休憩在地上,都是在樹上。

過去,每個村子的山林里,一定會有幾只布谷鳥,人們認為它們是饑荒鳥。布谷鳥從來不吃糧食,但是它們卻是糧食預報員。如果布谷鳥叫時,尾巴就像手掌往下壓,告訴人們今年糧食會有很好的豐收;如果尾巴左右搖擺,告訴人們要注意今年糧食收成不好;如果它的尾巴平平地舒展著,預示今年莊稼收成會一般般。當它的叫聲很緊張并且急促“咕咕斯布……咕咕斯布……咕咕斯布”,肯定要下冰雹、打雷和下大雨,這時它會一邊飛一邊不停地叫,飛到樹林和村子附近來叫,只是為喚醒人們,趕快想辦法避雨避災。風調雨順時,它不會發出這樣的聲音。

它是一只神秘的鳥兒,每年農歷三月八日,它從印度飛到嘉絨地區來,如果沒有來,表示它已經死去了,那么村子就再也聽不到它的叫聲。

布谷鳥來時,因為是最缺糧食的初夏季節,嘉絨地區有風俗,當人們聽到這一年布谷鳥第一次叫聲時,一定要對它說:“我沒有餓,我吃飽了?!蹦腥艘欢ㄒズ葞卓诰?,說這樣子當年就不會發生饑荒。但是布谷鳥長什么樣子、吃什么東西,嘉絨地區很少有人見過,這種鳥從來不會在村子里找食,誰也不知道它們吃什么。當七八月份初秋,人們準備開始收割麥子和青稞的時候,所有的布谷鳥就飛走了。

我想,任何一只鳥兒的生命過程中,一定都有無數屬于它們自己的村子和莊稼,還有村子里的那些人和事。難道一只不遠萬里飛到嘉絨地區的布谷鳥,回到自己的村子,只是為幫助村人完成預測天氣和莊稼長勢的使命嗎?

村里的人都這么說,如果布谷鳥找不到回家的路,說明它已經死在西方了。

烏鴉

烏鴉也叫老鴉,在嘉絨地區較為多見,比鴿子大,尾巴也比鴿子的要長一些,毛色為黑色。烏鴉嗅覺特別敏感。它們一般休憩在樹上,會到人居住的村子周圍來活動,會去一些廢棄的老碉房中,也常常出沒在高山牧場。烏鴉一般成雙出現,它們不太喜歡成群結隊。烏鴉喜歡吃腐爛的肉,特別喜歡吃死去的小動物的肉,有時還會尋食豬牛羊的大便里沒有完全消化的糧食。它們一般不吃青稞、豌豆和小麥等糧食。嘉絨地區民間傳說,如果聽見烏鴉“啊……啊……啊……”很急躁的叫聲,預示村里會有人生重病或者將有人去世;如果十幾只烏鴉集中急切而大聲地叫,村里就要有大事情;如果“哇……哇……哇……”長聲調叫就沒什么事。在嘉絨地區的人們認為,烏鴉是夸大其詞的鳥,它們看見一根針就像找到一個大鐵塔一般,會“哇哇哇”地大叫,它們看見一粒青稞或者麥子的種子也會大聲地叫,就像看見一頭大牛那么大的東西一樣興奮。其實,烏鴉叫聲只是告知,它并不會給村子帶來什么傷害。

烏鴉喜歡棲息在松樹和樺樹上。

過去,民間還有個傳說,說烏鴉本來是好鳥,在古代時候烏鴉說了壞話,上天處罰它,所以,春夏讓烏鴉一直待在陽山的樹上,冬天卻會讓它去陰山上住,在樺樹上休憩。格薩爾的傳說中有一段烏鴉的故事:古代,皇帝(宮瑪嘉布)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是妖怪。格薩爾王去殺這三個妖怪,斬除妖怪后,結果有人暗地里給他食物里投毒想害他,使他一度失憶,幾年之間他什么事情也記不得了,于是在皇帝那個地方住了三年。格薩爾的妻子莫爾姆·薩江·格爾姆是位仙女,長得非常美麗,格薩爾三年沒有回家,妻子一個人在家里,妖怪霍爾格·拉迦布拉里想打格薩爾妻子的主意,找到烏鴉,讓烏鴉去說媒。于是,烏鴉就去騙莫爾姆·薩江·格爾姆,撒謊說格薩爾死了,讓她可以嫁給霍爾格·拉迦布拉里(妖怪)。她抓了一把灰,撒向老鴉,讓烏鴉滾,結果她的戒指脫落,與灰一同打到烏鴉的臉上。烏鴉將戒指銜走,并告訴霍爾格·拉迦布拉里,說莫爾姆·薩江·格爾姆愿意嫁給他。正當妖怪有一天去搶格薩爾的妻子時,格薩爾剛好回來遇見,將妖怪進行了處罰。后來上天知道這個事情后,懲罰烏鴉,在最冷的三九四九天,讓烏鴉住在陰山的紅樺木林中,天還沒黑它就會上樹睡覺,紅樺木樹干皮子光溜溜的,夜里它會凍僵,從樹上掉下來幾次,每次摔醒后,它會立即張開雙翅“撲棱棱”地又上樹了??墒窃谙奶?,卻偏偏讓它住在特別熱的陽山上,把它熱得“哇哇”叫喚。

傳說,每一只烏鴉的翅膀都是藥,翅膀燒成灰,可以醫治牛的眼疾。在治療牛眼睛時,只需要用一段麥稈,把烏鴉翅膀的灰裝在麥稈的空管中,人用嘴輕輕將烏鴉翅膀的灰吹到牛眼睛里,那樣牛的眼疾幾天就會好了,牛眼睛如果不治療很快就會瞎掉。從古至今,還傳說烏鴉的血擦在人的眼睛里,人就能什么都看得見。

嘎基鳥

嘎基鳥每年春耕和下種時來到核爾雅村,秋耕一完它就飛走了,整個冬天嘉絨地區都不會看見這種鳥,傳說它也是從印度飛來的鳥。嘎基羽毛黑色,像小紅嘴格咕大小,白色的鳥喙。它在樹上做巢,撿樹枝、毛發、布條等,巢做得粗糙而簡單,巢底部比較暖和。嘎基鳥的蛋有手掌心大,蛋有各種顏色,斑斑點點,一般一年只生兩只蛋。嘎基膽量特別大,每年開始耕地期間,它總會與牽牛的小孩搶吃八嘎。

八嘎是一種豬腳腌制的美味,在嘉絨農區,每年殺年豬后,將一對豬腳的骨頭去掉,將鹽和香料瘦肉填充在里面,后將其皮子的口縫好,腌制一個冬季,成為一種妙不可言、富含氨基酸的美食,每家每戶會在春耕時拿出來,款待前來幫忙的耕地人和牽牛人,最粗的部分給孩子舅舅吃,最尖部小骨頭的部分,切給牽牛小孩吃。每年開始耕地,嘎基鳥就會去搶食牽牛孩子手里的八嘎。它會趁牽牛小孩子不備時,猛然飛過去,狠啄孩子的頭部。小孩受驚嚇,用手去護頭,那瞬間,嘎基就將小孩子手里的八嘎搶到飛走了。

傳說,老鷹說過一句話:“如果我老鷹有嘎基膽子大,我可以把耕地的牛都叼走吃掉?!?/p>

在耕地時,嘎基鳥總是飛到牛的枷擔上,它膽子很大,不怕耕地的人,當然這里的人們也不會輕易去傷害它。嘎基鳥主要是吃剛翻耕土地里的蚯蚓和老母蟲,不會搶糧食吃。石旦真叔叔說,很多鳥孵蛋時間都在開春前后,那時萬物復蘇,這個時候嘉絨人會教育孩子別去掏鳥窩,鳥嗅覺非常靈,只要有人動過它的鳥巢,它會放棄鳥巢和鳥蛋,那么,巢里還沒有孵化出來的小鳥就會被凍僵死去。

馬雞

核爾雅山里有很多馬雞,這里的馬雞有兩種顏色,一種呈白色紅嘴紅冠子,另一種呈黑色紅嘴紅冠子。黑白色的雄馬雞都有一身色彩絢麗的羽毛,有碩大而漂亮的長尾,尾巴的毛色像小孔雀一樣美麗。

黑馬雞喜歡生活在杉樹和落葉松樹中,夜晚就住在樹上,它們主要吃草種子和朽木里面的蟲子。白馬雞身上有潔白而亮麗的羽毛,眼睛周圍有黑色羽毛,雞冠紅色頭上有一點黑色羽毛,腳腿呈紅色,爪紅白相間,喜歡住在青岡林中,食草根和青岡籽,也喜歡跑到農人的地里吃莊稼。馬雞喜歡到寨里來。馬雞一般將蛋下在樹洞和土洞中,每年一次性下蛋可達15個左右,然后開始孵化。馬雞出行一般會成群結隊,很少會單獨出行。

有種長得很像白馬雞的叫格爾瑪雅日鳥。格爾瑪雅日外形極像小馬雞,全身毛為白色,是馬雞的天敵,它們專門攻擊馬雞。平時格爾瑪雅日鳥躲在馬雞喜歡出沒的樹林邊和草叢里,當看見一只馬雞起飛時,格爾瑪雅日鳥會突然躥飛出草叢,緊緊飛過去追上飛翔著的馬雞,用它尖尖的爪子將剛起飛的馬雞撲翻在地,用堅硬的嘴和爪子將馬雞肉撕掉,動作極其兇猛和快捷,嚇得其他馬雞落荒而“飛”。

偷襲馬雞的還有黃鼠狼。黃鼠狼走路很輕很輕,基本不會發出什么聲音,它悄悄地跟在馬雞后面,當馬雞起飛時就跳上去,可以一跳幾米撲向空中的馬雞,專咬馬雞的脖子。馬雞帶著黃鼠狼越飛越低,最后落下被黃鼠狼吃掉。

馬雞體重與家養雞差不多,一只大的馬雞有3-4公斤重。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年代,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是極為艱苦的,人們集體勞動、集體狩獵,很多時候會去打獵馬雞。打獵馬雞時,一般是三五成群集體出動,等天黑后才去馬雞生活的樹林。馬雞視力和聽力都很敏銳,一旦發現有人在林子里活動,它們很快會全部飛走。天黑馬雞就會上樹,當聽見它們張著翅膀“噗……噗……噗……”起飛,同時嘴里發出“咯……咯……咯……”叫聲時,就是它們上青岡樹休憩了。這時,一些獵人們在青岡樹下點燃麥稈,一些人借著火光向樹上開槍。馬雞驚嚇后飛向火光,獵人繼續開槍。黑夜里只要聽見“啪……啪……啪……”的野雞飛落下地的聲音,就是馬雞被打中了。遇見樹林里馬雞較多的時候,獵人們一晚上也會收獲幾只獵物。馬雞起飛時會發出很特別的叫聲“卡德勒……基……卡德勒……基……”,仿佛是雞嘴里發出“卡德勒……”聲,卻在雞屁股里發出“基”的聲音,那一聲聲“卡德勒……基……卡德勒……基……”叫聲嘶啞而急促。馬雞動作很靈敏,視力很好,脖子很長,一般不容易被打中。樹上其他的馬雞聽見槍響,很快全部都會飛走。

過去,當一個饃饃值5角錢時,一只馬雞可以賣到7~15元錢。今天,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政府也嚴禁偷獵野生動物,在嘉絨地區,人們不再獵殺野馬雞了。

巴爾基思朵烏

蟲草鳥藏語叫巴爾基思朵烏,個子與卡布基大小差不多,一直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有蟲草的雪山上,身子像炒過的胡豆,毛色為黑、黃、白色和灰色相間,總體毛色很復雜,脖子上有一圈純黑的毛和一圈純紅的毛,極像戴了兩串美麗的項鏈。這種鳥只活動在蟲草生長的地方,喜歡休憩在大石頭上面,愛發出“唧唧……唧唧……唧唧……”的嗚叫,平時喜歡將尾巴張開,尾部打開后呈灰色,尾部每一根毛尖都有白點。

人們說它是一只打扮過的漂亮的鳥。在石頭上休憩時尾巴總是左右搖擺著,不斷地開開合合,像極了扇子。它喜歡吃蟲草和土里金黃色的蟲子,也喜歡在溪水流經的石板上洗澡,一邊洗澡一邊舞蹈一邊歌唱。巴爾基思朵烏從來不會下山,不到河壩地段。

傳說中巴爾基思朵烏的聲音非常動聽,它的歌聲好似天籟一般美妙,它是非常漂亮而快樂的小鳥。

唝母鳥

唝母鳥比貝母雞大,稍胖,在冬天易見,住在寒冷的山頂上,喜歡出現在終年積雪的雪山剛裸露石頭和泥沙的地方。這種鳥不怕風吹、不怕下雪,白天一直都待在石頭上,夜晚就在淺淺的巖石窩子里住。一般成雙,每當人們去高山遇見時,總是會看見兩只鳥站在石頭上。

開春后,它卻又搬下山來,到最暖和的地方住。古代時就有傳說,說噴母鳥“越冷越好,冬天去山頂上住,白天黑夜都在那里住,在石頭的小巖石窩子里住”。藏語非常美妙地形容說:“恰拉恰哥,卓拉卓爾哥?!币馑际窃嚼湓揭?,越熱越要熱。

傳說中這種鳥的叫聲也是藥,聲音可以醫治人們精神萎靡不振、體弱多病和一些久治不愈的頑疾。

唝母鳥飛翔時,尾巴和翅膀先打開后再飛,翅膀羽毛中間有很多細小的花紋,極像一只一只的眼睛,那花紋像用細筆畫過一樣,叫聲“呱呱……呱呱……呱呱……”,連續叫幾聲后一邊叫一邊飛。

過去一個人冬天穿得薄,夏天穿得很厚,人們會說他像唝母鳥。

嘖母鳥從不到處亂拉大便,拉大便有固定地點,糞便像鴿子蛋那么大小,傳說它的糞便也是藥。在古代缺醫少藥,唝母鳥的肉和糞便都可以治療奇索榴斯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狂犬病、腦膜炎和痢疾等。

嘉絨地區傳說,人們如找不到唝母鳥,還可以找它的糞便來治病,如糞便也找不到時,就可以去聽它的叫聲來治病,傳說再怎么厲害的狂犬病都會好的。唝母鳥在地上休憩時從不發出叫聲,當它飛起來時就會發出“呱呱……呱呱……呱呱……”的叫聲,人們一般不容易遇見它。

嘉絨地區有這樣的說法:人和鳥本來是兄弟,人比不上一只鳥,人一定要學會去做一只鳥,去學會像一只鳥兒一樣放聲歌唱。

猜你喜歡
嘉絨小格布谷鳥
布谷鳥讀信
布谷鳥讀信
論藏族嘉絨鍋莊“達爾嘎”的傳播歷史——以四土地區為例
嘉絨藏戲傳承發展芻議
嘉絨藏族地區的舊方志編纂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開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開
布谷鳥叫醒的清晨
毗盧遮那大師流放嘉絨之原因辨析
安小格的夏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