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有山河 咫尺見匠心
—— 記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宗亮

2024-03-11 06:20馮翔慧
中國科技產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總工程師水電站工程

◎ 本刊記者 馮翔慧

“走在一座座高壩上,我有一種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覺,是國家、中國電建,是這份偉大的事業給了我今天的成就,我驕傲我是一名工程師,我更加清楚‘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意義,沒有什么比腳踏實地更可貴。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論走多高、走多遠,別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張宗亮的講話剛一結束,“新時代云嶺工匠精神講壇”節目現場掌聲雷動,人們以熱烈的掌聲致敬張宗亮的初心與匠心,表達對他為高壩技術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敬重與欽佩。

憑借在水利水電高壩工程、堰塞壩工程等領域取得系列技術創新成果,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宗亮獲得素有“中國的諾貝爾獎”之稱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守初心,筑能源事業強國夢

“天道酬勤地道酬耘”是張宗亮辦公室的一幅書法作品,他十分的喜愛。一直以來,張宗亮都以勤自勵,扎根邊疆30余載,為水電領域勤耕不綴。同時,這也是對他獲獎無數,榮譽累累的最佳注解。

37 與70,是兩個普通的數字,對于張宗亮來說,卻意義非凡,它們勾連著時光與記憶,記錄著成長與成績。37 年里,張宗亮扎根祖國西南邊疆,堅守初心、奮戰一線、孜孜以求,以主持和組織完成了國內外70 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700 萬千瓦勘察設計科研工作的顯赫業績,為我國能源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979 年,16 歲的張宗亮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正巧趕上“科學的春天”;畢業時,又趕上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開發西部水能資源。張宗亮總將自己的成功歸功于時代,但他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卻有目共睹。

1984 年夏天,他不顧父母的擔心和反對,帶著年輕人熱切的期盼和渴望,只身來到了素有“水電富礦”之稱的云南,從業于昆明院。

工作之初,他參加了魯布革水電站技施設計工作。魯布革水電站是中國水電基礎建設對外開放的“窗口”電站,異域他鄉的新技術、新經驗涌進偏遠閉塞的高山峽谷,讓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激發了學習、消化、創新的想法。他結合承擔的溢洪道閘墩設計工作,采用了新型的預應力閘墩,該成果獲得1989 年云南省“五小”成果二等獎。至今,張宗亮仍完好地保存著這本獲獎證書,因為這是他人生獲得的第一項科技獎勵,意義非凡。正是那如饑似渴自我充電的5 年,讓他從一個青年學生很快成長為能獨立解決技術問題的工程師,也使他筑能源事業強國夢的巨大責任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

此后的一個個經典工程實踐,使他一步步實現了從工程師到設計總工程師的鍛煉、從設計總工程師到總工程師的歷練、從總工程師到全國勘察設計大師的錘煉。作為項目經理、設計總工程師,他主持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勘察設計科研工作10 年;作為院總工程師、設計總工程師,他全面主持糯扎渡水電站勘察設計科研工作15年;作為總工程師組織團隊對小灣水電站開展勘察設計科研工作7 年;作為總工程師帶領團隊對黃登水電站開展勘察設計科研工作10 年……身為一名魯布革人,他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了水電工程設計理念和工程建設的一系列改革與變化,經受“魯布革沖擊波”的洗禮后,認真地思考、審視著這一切,為以后的水電工程基礎理論、設計方法、創新理念和工程建設實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7 年里,他率團隊完成云南省水電資源的深度復查、評估與研究工作,為實施“西電東送”“云電外送”戰略,建設以水電為基礎的綠色能源基地做了大量工作;他主持完成云南省境內43 座水電站勘察設計科研工作,總裝機容量3140 萬千瓦,總投資近3000 億元,對工程成功建設和安全運行提供技術支撐;他以天生橋一級、糯扎渡、黃登等高壩工程為依托,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取得諸多國際領先的創新成果,成果推廣應用后節約工程投資110 億元,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顯著。他作為專家組長或專家對我國多座特高壩開展咨詢,有力推動了我國特高壩成功建設和技術發展,在高壩工程、堰塞壩等技術方面發揮了重要引領和示范作用,為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技術發展和西南豐富的水能資源開發做出重要貢獻!他和團隊取得的這些成果,未來將在我國和“一帶一路”國家高壩工程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

“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西南”。37 年來,他見證和親歷了我國水電工程建設的高速發展,無論是壩高還是技術難度,都沖到了世界前列,實現我國筑壩技術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 項;獲發明專利16 項;主參編行業標準15項;主編專著7 部;發表論文85 篇。2008 年當選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并先后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杰出工程師獎、潘家錚獎、中國大壩杰出工程師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等;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云南省科技領軍人才;2019 年,他率領的團隊榮獲“中央企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稱號。

傾注心血和汗水,揮灑赤誠和熱情,張宗亮一直秉承初心,行走于江河,無怨無悔地躬耕于能源大業,推動能源在強國進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砥礪行,科技輝映創新路

“創新是職業道德和工程理念的驅動,并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應該是在確保工程安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創新來降低工程投資、提高綜合效益?!边@是張宗亮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在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工程建設過程中,張宗亮以創新的工作理念、嚴謹的工作作風,組織開展了大量設計優化工作。譬如面板壩壩頂寬度的縮窄、開挖料的充分利用;溢洪道引渠大范圍不作混凝土襯砌、閘墩采用新型預應力結構、泄槽取消中隔墩等。在他精巧周密的優化設計思路指導下,有效減少了工程量,節省工程投資約15 億元。該工程榮獲全國勘察金獎、設計銀獎,得到國際著名土石壩專家庫克等人的充分肯定,成為我國高面板壩建設里程碑工程。

糯扎渡水電站是實現國家資源優化配置、“西電東送”和“云電外送”戰略工程,水庫庫容237 億立方米,年發電量是231 億千瓦時,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0 萬噸。心墻堆石壩高261.5 米,居同類壩型世界第三、全國第一,比已建國內最高的小浪底心墻壩高出100 米。在高心墻壩滲流、變形、壩坡穩定和泄洪、抗震安全等方面面臨重大挑戰。張宗亮與馬洪琪院士、陳祖煜院士、鐘登華院士等著名專家學者建立了長期合作的技術團隊,首次提出特高心墻壩采用人工碎石摻礫土料和軟巖堆石料筑壩成套技術,攻克了特高心墻壩變形控制和變形協調難題;研發了特高土石壩施工質量實時控制關鍵技術,開創“數字大壩”先例,保障了筑壩質量和大壩安全;構建了特高心墻壩勘察設計技術和安全評價體系,建成我國首座300 米級高心墻壩。

建設黃登水電站大壩期間,張宗亮率團隊研發和應用了三維地質模型、泄洪消能系統、RCC 層間結合全要素質量控制全級配料技術、加漿變態技術、大規模精細化全尺度數值模擬分析算法、智慧安全評價系統等數十項創新成果。這些成果的研發與轉化,崛起了這座達203 米的中國最高、世界第二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引領了世界特高碾壓混凝土壩的技術發展。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睆堊诹烈徊揭粋€腳印地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2003 年7 月,40 歲的張宗亮被任命為昆明院總工程師。作為統率全院工程類十五個大專業、五十八個子專業的技術總負責人,深知責任重大,在工作中不斷地思考、學習和總結,敢于擔當,做好工程的頂層設計,及時、果斷、科學地處理工程技術問題和難題。

篤學勤思、敢于擔當,鑄就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張宗亮作為總工程師鐵肩擔起新使命,心系工程,櫛風沐雨踏遍了各個項目現場,孜孜不倦地活躍在水電工程設計、咨詢評審、技術研究工作的第一線,2008 年評選為全國工程設計大師。

勇擔當,危難時刻顯身手

2014 年8 月3 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震襲擊了烏蒙大地,地震造成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牛欄江紅石巖村山體大面積垮塌,在牛欄江上形成了總庫容2.6 億立方、總方量1200 萬立方的巨型堰塞湖。其危險級別為極高,風險等級為最高,猶如一把懸在災區人民頭上的利劍。堰塞湖搶險,重中之重!指揮部和各方救援力量都在焦急地等待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搶險方案。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名科技工作者,大災當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要以科技為甲,盡最大努力挽救生命,消除災害?!睆堊诹谅劄亩鴦?。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張宗亮堅守“沒到過現場就沒有發言權”的科學嚴謹作風。他冒著現場不斷的余震、塌方、滾石等危險,面對地質水文條件不明、潰堰類型不確定等難題,率領專家組多次奔赴堰塞體現場查勘,白天或乘坐沖鋒舟,或繞開垮塌崩落巨石,或趟過湍急奔流的涌水不停的在現場收集并掌握第一手資料。晚上則回到指揮部挑燈夜戰,開展堰塞湖庫容計算、潰壩分析計算等工作,很快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排險處置方案。

憑借著深厚的專業技術功底和扎實的現場查勘工作,張宗亮率領的專家組提出了基本排險處置思路及一系列排險處置措施,并緊急編制了《應急排險處置方案報告》等5份報告,和團隊創建了堰塞體風險識別與潰堰分析的應急搶險關鍵技術,攻克了堰塞體應急搶險快速響應與科學決策的技術難題,為堰塞湖排險處置決策提供重要支撐。依靠社會各方力量,僅用9 天就完成紅石巖應急搶險處置,為災區人民盡早化解了險情。

隨著紅石巖堰塞湖險情的初步解除,搶險轉入了以“保安減災”為目標的后續處置階段,張宗亮并沒有松懈下來,他敏銳地捕捉堰塞湖的特點,創新性提出“除害興利、變廢為寶”的理念。他親任堰塞湖綜合整治工程的設計總工程師,組織多次技術評審,同時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堰塞壩險情處置與開發利用保障技術與裝備研發”。

在6 年時間里,牛欄江畔留下了張宗亮無數身影。施工中遇到的一個個技術難題,被他和團隊一一破解。藍圖終成現實。昔日滾石遍布、滿目瘡痍的堰塞湖舊貌換新顏,紅石巖堰塞壩已建設成為世界首座“應急搶險-后續處置-整治利用”一體化水利樞紐工程。工程于2020 年6 月實現首機投產發電,工程安全運行。這一兼具防洪、供水、發電、旅游的綜合水利樞紐,為貧困地區帶去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對此,環球時報以“真魔改!當年要命的堰塞湖,竟被中國改成了水電站”進行了報道。工程創新成果提升了西部強震區自然災害防治技術水平。

與張宗亮一樣,昆明院還有很多造詣深厚、成果豐碩的“水電人”,在他們的帶領下,一批批青年技術骨干也正快速成長,漸成為中國水電建設事業的“四梁八柱”?!袄ッ髟簢一鹁嬗媱澲攸c高新技術企業,主編或參編國家及行業標準近100 余項(次),獲得國家專利技術150 余項,形成了一批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睆堊诹琳f,昆明院設有國家能源水電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高土石壩分中心、國家水能風能技術研究中心昆明分中心2 個國家級研發平臺,還擁有云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等。這樣的創新力量,必將匯聚成一座高能大壩,在歲月的流光中、在歷史的長河上固若金湯,源源不斷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尤其是“綠色能源牌”提供強有力的新動能。

以奮斗詮釋初心,以責任承載夢想。從業37 年來,張宗亮從未停止在專業學術上拼搏追求的步履。他激情逐夢,將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傾情奉獻給水電事業;他執著追求,堅持不懈地在開拓創新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猜你喜歡
總工程師水電站工程
里底水電站工程
白鶴灘水電站有多“?!?
工匠精神要“薪火傳承”——司爾特公司副總工程師陳衛星
小型水電站技術改造探討
子午工程
工程
精益求精,矢志不渝——記東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鋼
工程
溪洛渡水電站
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