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聯盟機制下MOOC教學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

2024-03-12 04:07管恩京張鶴方黃玉環楊曉婧李秀麗
現代教育技術 2024年2期

管恩京 張鶴方 黃玉環 楊曉婧 李秀麗

摘要:近年來,課程聯盟機制下的MOOC課程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教學實踐中也面臨一些挑戰,特別是教學績效問題,導致師生的教與學體驗不佳。為此,文章首先對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內的教師開展MOOC建設和應用情況的調查。然后,文章構建了結構方程模型,從MOOC建設者和使用者的視角分析MOOC教學績效的影響因素,討論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和效應值。結果發現,課程聯盟機制下影響MOOC教學績效的因素主要有教學環境支持、課程聯盟優勢和教師的行為認知。最后,文章根據教育生態學理論,分別從學校、課程聯盟和教師三個層面提出提升MOOC教學績效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深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高校和教師對課程聯盟的認識提供依據,并為提升MOOC教學績效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聯盟;MOOC;教學績效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24)02—0090—09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4.02.010

引言

作為一種新型、開放的教學方式,MOOC為優質課程的共享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MOOC教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績效問題,如課程設置不當、教學資源匱乏、優質師資不足、教學設計不夠合理、學分認定方式不完善等[1][2][3]。由此,如何提升MOOC教學績效逐漸成為教育者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杜鳳嬌[4]從教師教學實施、學生學習效果、課程內容設置等方面,探究了MOOC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并提出MOOC教學質量提升的對策;黃芳等[5]以“英漢互譯”課程為例,從課程內容、教學過程、導航設計三個方面對MOOC教學質量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和建議;徐國虎等[6]探究了高校經管類MOOC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發現教學內容、教學態度、MOOC平臺和MOOC學習者是影響MOOC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張玉磊等[7]通過搜集與MOOC教育有關的資料,利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構建MOOC驅動因素理論模型,解釋了MOOC發展的影響因素。這些研究從不同角度探討MOOC教學的質量提升及其影響因素,并針對平臺、教師和學生等多個層面提出了相應建議。

MOOC課程主要由國家、省或區域課程聯盟負責運行和管理。其中,課程聯盟是一種合作機制,它以教學共同發展為目標、共享課程資源為紐帶,由若干所高?;ハ嗦摵隙?,旨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使各高校優勢互補、以強帶弱[8][9]。課程聯盟為各成員高校提供課程建設方案、教學資源、教學服務等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在該機制下,成員高校之間的課程學分可以互認,方便學生跨校選課和學習。同時,課程聯盟還設立了聯盟理事會、委員會等組織機構,負責制定聯盟章程、發展規劃、政策措施等,并協調各成員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盡管MOOC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鮮有關于課程聯盟機制下MOOC教學績效的相關研究,這導致對于MOOC教學績效的評估和提升缺乏科學的數據支持,從而限制了MOOC的應用和發展。為此,本研究針對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中的部分高校教師,構建了結構方程模型,從一線教師的角度分析高校課程聯盟機制下MOOC教學績效的影響因素、因果關系和效應值,并根據教育生態學理論提出提升MOOC教學績效的政策性建議,以期為MOOC教學質量提升和MOOC應用推廣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

一 研究設計

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針對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成員中37所高校的1468名一線教師展開,這些教師均在山東省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或其他MOOC平臺中構建MOOC課程(MOOC建設者),或使用其他老師的MOOC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MOOC使用者)。

2 研究材料

本研究通過閱讀文獻、教師咨詢、專家咨詢等方式形成了調查問卷初稿,并邀請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統計學等領域的學者對問卷進行評判,最終形成“MOOC應用情況調查教師問卷”。根據研究內容,調查問卷分為基本情況、在線課程建設與使用情況、教師對在線課程的了解和看法、教師對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的了解和看法、學校對于在線課程建設的支持、在線課程實施效果六部分。其中,基本情況和在線課程建設與使用情況屬于主體屬性,教師對在線課程的了解和看法、教師對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的了解和看法屬于結構屬性,學校對在線課程建設的支持屬于治理屬性,在線課程實施效果即績效提升屬于治理結果。除了基本情況部分采用單選、填空形式,其余部分為單選、多選和量表形式。此外,從“在線課程建設與使用情況”開始,問卷利用邏輯跳轉分為兩部分,分別供MOOC建設者和使用者答卷,其中建設者問卷包含32個量表題,使用者問卷包含28個量表題,量表題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受訪者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的范圍內對每個問題進行評分。除了關于在線課程建設與制作和課程服務的題目(包含在“在線課程建設與使用情況”內),建設者和使用者所答問卷的問題一一對應。表1列舉了“對在線課程的了解和看法”模塊的相關問題。

本研究把問卷中的量表題分成5個維度,分析整體以及每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和KMO值。其中,整體的Cronbachs α系數值為0.972,各維度的Cronbachs α均在0.7以上;整體的KMO值為0.813,各維度的KMO值也均在0.7以上,表明問卷的信效度較好。

3 研究過程

本研究于2022年9月~12月期間,使用問卷星收集數據,并進行了一項橫斷面研究。受訪者完成問卷調查的時間為5~10分鐘,共收回問卷1468份,有效問卷1382份,問卷有效率為94.1%。其中,建設者問卷908份,占65.7%;使用者問卷474份,占34.3%。之后,本研究利用SPSS 26.0和AMOS 24.0對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提取課程聯盟中MOOC教學績效的影響因素[10],并以各影響因素為自變量,教學績效提升為因變量,經過擬合指數和修正指數進行調試,得到了MOOC教學績效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11],并進一步對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和效應值進行分析與討論。

二 數據分析

1 教學績效影響因素提取

(1)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是一項用來找出多元觀測變量的本質結構并對其進行降維處理的技術。本研究對建設者量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中提取方法為主軸因式分解法,旋轉方法為凱撒正態化最優斜交法,從而得到5個因子,分別為績效提升、聯盟優勢、行為認知、學習服務和環境支持,提取載荷平方和方差累計解釋百分比為55.326%,表明建設者量表的因子解釋能力較強。用同樣的方法分析使用者量表,得到4個因子,分別為績效提升、聯盟優勢、行為認知和環境支持,提取載荷平方和方差累計解釋百分比為60.262%,表明使用者量表的因子解釋能力較強。

(2)驗證性因子分析

驗證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用于檢驗一個具有特定的理論觀點或者概念架構的量表或模型,用來評估該理論的計量模型是否合理。本研究分別對908份建設者樣本和474份使用者樣本的相關數據開展驗證性因子分析,具體如下:

①建設者分析。本研究根據模型指數和殘差相關系數對各測量變量進行微調,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χ2/df=3.313<5,表明模型比較理想;RMSEA=0.050<0.08,CFI、NFI、IFI均在0.9以上,表明模型擬合良好。修正后的MOOC建設者測量模型包含5個潛在變量和25個測量變量。本研究得到影響高校MOOC教學績效提升的因素包括環境支持、聯盟優勢、學習服務、行為認知。

②使用者分析。本研究根據模型指數和殘差相關系數對各測量變量進行微調,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χ2/df=2.665<5,表明模型比較理想;RMSEA=0.059<0.08,CFI、NFI、IFI均在0.9以上,表明模型擬合良好。修正后的MOOC使用者測量模型包含4個潛在變量和19個測量變量。本研究得到影響高校MOOC教學績效提升的因素包括環境支持、聯盟優勢、行為認知。

2 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一般線性模型的擴展,該模型將因素分析和路徑分析進行有機結合,適用于解決實際業務中受多因素影響的用戶體驗問題。結合前文,本研究通過AMOS 24.0構建結構模型并根據擬合指數和修正指數進行調試,對每個潛在變量的觀察變量進行調試,分別得到課程聯盟中建設者和使用者視角下的MOOC教學績效結構方程模型,如圖1和圖2所示1。其中,結構方程模型的路徑系數均為標準化路徑系數,且在0.05水平上顯著。根據路徑分析,可把因素間的影響分為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以建設者為例,環境支持對績效提升有一條直接路徑,箭頭上方的數字0.232為直接效應值;環境支持對績效提升有四條間接路徑:環境支持-聯盟優勢-績效提升、環境支持-聯盟優勢-行為認知-績效提升、環境支持-聯盟優勢-學習服務-行為認知-績效提升、環境支持-學習服務-行為認知-績效提升,每條路徑的效應值是該路徑上各段效應值之積;環境支持對績效提升的間接效應值為四條路徑效應值之和;總效應值為直接效應值與間接效應值之和。

3 影響因素的效應值分析

本研究根據模型分析得到建設者和使用者視角下各因素之間的直接效應值、間接效應值和總效應值,分別如表2、表3所示,可以發現:①從MOOC建設者的角度分析,對MOOC教學績效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環境支持(0.637),隨后依次是行為認知(0.529)和聯盟優勢(0.355),學習服務對于教學績效影響較?。?.097);②從MOOC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對MOOC教學績效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聯盟優勢(0.593),其次是環境支持(0.554)和行為認知(0.510)。

三 結果與討論

1 環境支持對MOOC教學績效的影響

結構方程模型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下文簡稱“山東課程聯盟”)中高校對MOOC教學環境的支持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影響MOOC教學績效。MOOC教學環境既包括網絡、智能教室、教學平臺等硬件設施,也包含教師培訓和技術支持等軟環境。由表2、表3可以看出,環境支持對績效提升的直接效應值為0.232(建設者)和0.169(使用者),間接效應值為0.405(建設者)和0.385(使用者)。這表明,高校MOOC教學環境是開展MOOC教學的重要保障,其直接影響教學績效,高校對于MOOC教學的支撐環境越好,山東課程聯盟的優勢越明顯,對教師的行為認知影響就越大,這也間接提升了MOOC教學績效。

本研究根據調查問卷中“學校對于在線課程建設的支持”部分得到的反饋數據,分析了目前學校政策的支持情況以及需要加大的支持,如圖3所示??梢钥闯?,在當前的學校政策中,對MOOC教學支持力度最大的是項目支持,其次是經費支持,然后依次是工作量支持、模式自由度支持、成果支持等。但有教師認為,當前最需要提高學校的經費支持,其次是工作量支持,然后是模式自由度支持、項目支持、成果支持等。

2 聯盟優勢對MOOC教學績效的影響

圖1顯示,山東課程聯盟優勢既可以直接影響MOOC教學績效,也可以通過為選課學生提供學習服務和影響教師行為認知,間接提升MOOC教學績效。圖2顯示,MOOC建設者的聯盟優勢對學習服務的總效應值為0.429,表明其對聯盟優勢的認識越深刻,為選課學生提供的學習服務就越周到。同時,山東課程聯盟優勢對教師關于MOOC行為認知的總效應值為0.670(建設者)和0.804(使用者),表明聯盟優勢會深刻影響教師對MOOC的認識和看法。研究表明,山東課程聯盟優勢越顯著,教師對MOOC的行為認知越深刻,MOOC教學績效提升就越明顯。

本研究根據調查問卷中“教師對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的了解和看法”部分得到的反饋數據,繪制了“教師對高校課程聯盟的了解和看法”雷達圖,如圖4所示。調查問卷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有83.3%的教師對于山東課程聯盟較為認同,認為課程聯盟推動了高校之間的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也促進了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能夠幫助成員得以共同進步。但是,山東課程聯盟在利益分配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71.6%的MOOC建設者想把更多的課程建設為MOOC,但只有59.7%的MOOC使用者愿意開發自己的MOOC,這意味著山東課程聯盟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機制,以激發更多的教師參與到MOOC建設中去。

3 行為認知對MOOC教學績效的影響

圖1、圖2顯示,山東課程聯盟中教師關于MOOC的行為認知對MOOC教學績效的直接效應值為0.529(建設者)和0.510(使用者),表明教師對MOOC的認識越深刻,越能促進MOOC教學績效的提升。

本研究根據調查問卷中“教師對在線課程的了解和看法”部分得到的反饋數據繪制了“教師對MOOC使用的看法”圖,如圖5所示??梢钥闯?,當前的MOOC教學仍然以知識傳授為主,約一半的教師(42.6%的建設者、59.5%的使用者)建議把MOOC作為輔助學習資源,不強制學生選修。調查問卷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僅有36.6%的教師自愿建設MOOC作為學分課計入學分,其余教師則是受外因驅動,說明教師還沒有充分認識到MOOC建設的意義;但是有54.2%的教師自愿使用他人的MOOC作為學分課計入學分,說明大部分教師愿意使用優質資源。

4 學習服務對MOOC教學績效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MOOC建設者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服務可以直接影響MOOC使用者對MOOC的行為認知,并間接影響MOOC教學績效,間接效應值為0.097,表明學習服務對于MOOC教學績效提升有一定的正向影響,但是影響較小。由此說明,MOOC教學在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個性化的學習指導、便捷化的互動交流平臺等方面已經日趨完善,不再是影響教學績效的主要因素。

四 對策與建議

本研究根據上文的研究結果與分析,結合教育生態理論[12][13] ,探討了教育系統與其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重要社會因素對教育生態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分別從學校、課程聯盟和教師三個層面提出課程聯盟機制下提升MOOC教學績效的對策和建議。

1 優化高校的MOOC教學環境

從工業化時代到信息時代,再到數據驅動的智能時代,以MOOC為代表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正在構建新的教育生態。從MOOC建設者的角度來看,對MOOC教學績效影響最大的變量是高校的教學環境支持。根據教育生態理論,MOOC教學的供給環境屬于學校內部的生態環境,包括各種物理和人文因素,如校園網絡、智能教室、教學平臺等物質環境,以及政策、文化、社會環境等非物質環境。而當前部分高校的MOOC教學的供給環境,在物質環境和非物質環境方面都有待提高,需要加大物理教學環境建設、增強教師培訓力度并積極進行政策調整,尤其是加大經費、工作量支持力度,為MOOC教學的實施提供更好的環境。

2 提升高校課程聯盟的優勢

在教育生態中,個體和群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對MOOC使用者個體而言,影響教學績效最大的變量是課程聯盟優勢。課程聯盟優勢有助于提高個體的使用效果和教學質量,促進教育生態的良性發展。楊毅紅等[14]指出,想要保證高校課程聯盟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區域高校課程聯盟的利益分享機制既要彌補優勢課程較多的高校投入,又要補償優勢課程多的高校因分享核心優勢課程所帶來的競爭優勢的喪失。因此,調整課程聯盟中教育資源的建設規劃、強化選課、學分認定等相關管理制度、優化利益分配,將有助于進一步發揮課程聯盟優勢。

3 提高教師對MOOC的行為認知

姚友明等[15]提出在線課程建設應該集中高校最好的團隊、最優秀的教師,這樣才能保證課程質量,避免教育投入的浪費。教育生態是動態發展的,對MOOC的認識也不是靜止不變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需要通過加大培訓和政策引導,讓教師了解MOOC的意義和作用,提高教師對MOOC的行為認知,讓更多資深教授和優秀教師參與到MOOC建設與應用中來,從而進一步提升MOOC課程質量,提高MOOC課程資源利用率。

總之,高校對MOOC教學環境的支持、課程聯盟的優勢和教師對MOOC的行為認知是課程聯盟機制下影響MOOC教學績效的主要因素。通過優化MOOC教學的物理環境、加大經費和工作量的政策支持、優化學分互認和利益分配制度等措施,可以強化教師對MOOC的認同感,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參與MOOC的建設與應用。這些舉措將有助于打造一個優質的教育生態環境,促進MOOC教學績效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衛志民.“慕課”本土化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8-84.

[2]孫忠梅.地方高校慕課共建共享學分互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8,(2):21-22、46.

[3]趙歡.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慕課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構建——以《管理會計》為例[J].智庫時代,2018,(51):186-187.

[4]杜鳳嬌.影響慕課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J].科教文匯,2021,(7):61-62、77.

[5]黃芳,何晴霞.“英漢互譯”課程中慕課教學質量評價與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33):185-186.

[6]徐國虎,薛改改.高校經管——類慕課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7,(6):160-162.

[7]張玉磊,劉貽新,戴海聞,等.基于扎根理論的顛覆性創新驅動因素研究[J].高教探索,2020,(6):28-35.

[8]陳磊,沈揚,周林.區域高?;旌鲜酵ㄗR課程聯盟建設研究——以江蘇省高?;旌鲜骄吠ㄗR課程聯盟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2,(1):75-80.

[9]羅孟儒.各省市高校課程聯盟慕課平臺調研分析[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9,(5):113-116.

[10][11]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40-46.

[12]袁潔婷.教育生態學理論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3,(41):148-149.

[13]李偉,谷世乾,顏海波,等.教育生態學視域下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0,(8): 41-48.

[14]楊毅紅,張建華,邵琳艷.邏輯悖論視角下的區域高校課程聯盟[J].教育與職業,2016,(17):18-21.

[15]姚友明,李翔,鄭州.區域化高校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機制研究——以重慶市高校在線課程資源中心的設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20,(8):86-90.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OC Teaching Performance under the Curriculum Alliance Mechanism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Teachers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OC courses under the curriculum alliance mechanism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but they also face some challenges in teaching practice, especially teaching performance issues, resulting in po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firstly carried out a surve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OC among the teachers in university curriculum alliance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n, the paper constructe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OC teaching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OOC builders and users, and discusse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and effect values between the variable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of MOOC under the curriculum alliance mechanism mainly included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support, the advantages of curriculum alliance, and the teachers behavioral cogni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ecology,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MOOC teaching performance were proposed from three levels of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alliances, and teachers, expecting to provide a basis for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n curriculum alliances among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MOOC teaching performance.

Keywords: curriculum alliance; MOOC; teaching performanc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