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如來飲酒

2024-03-13 03:53貢華南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閑人詩集白居易

關鍵詞:白居易;醉;閑;不如來飲酒

摘 要:不同于王績構建世間本無的“醉鄉”,白居易立足世間生活,贊酒之功,思酒之事。他認為,飲酒能夠讓飲者變寒為暖、轉憂為樂,也能夠斬斷在世因緣與消除心中思慮,實現身心和樂。酒醉思慮不生,知欲不行,無用于世,由此銷忙為閑。酒醉而得閑,不為世累,身心自在。盡管吟詩談禪、游山玩水都是其興趣所在,但是,他認為酒有精神,同時不斷把醉精神化,又將醉與自由相互勾連。因此,白居易總是始于飲酒、歸于酩酊。在現實的抉擇中,白居易拒絕高士歸隱、農夫種田、商人行賈、軍旅征戰、煉鉛燒汞、高官顯爵、紅塵爭斗等“忙人”之“忙”,而主張歸于“飲酒”之“閑”。他總是把飲酒、醉當作最好的生存方式與人生唯一的歸宿,顯示出獨特價值取向與生存智慧。這為我們當代思考酒的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中圖分類號:B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2435(2024)01-0001-11

Why not Come and Drink-Bai Juyi's Thoughts on Drinking

GONG Huanan (Institute of Chinese Wisdom,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Key words:Bai Juyi;drunken;leisure;why not come and drink

Abstract:Diverging from Wang Ji's creation of an imaginary "drunken realm" that doesn't exist in the mortal world,Bai Juyi grounded himself in everyday life,praising the merits of wine and contemplating matters related to it. He believed that drinking could transform coldness into warmth,turn sorrow into joy,sever worldly ties,and dispel mental worries,achiev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appiness. When intoxicated,worries cease to arise,desires are not pursued,and one becomes unburdened by worldly concerns. Thus,busyness is transformed into leisure. When intoxicated by wine,one could find leisure,unburdened by worldly troubles,free in mind and body. Although he was interested in poetry and Zen,as well as travelling in the mountains and playing in the water,he believed in spirituality of wine. Meanwhile,he consistently spiritualized drunkenness,intertwining drunkenness with freedom. Therefore,Bai Juyi always started drinking and ended up getting drunk. In practical choices,Bai Juyi rejected the busyness of busy people and advocated for the leisure of drinking. He always regarded drinking and getting drunk as the best way of survival and the only destination in life,demonstrating a unique value orientation and survival wisdom. This provides important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us to contemplate the spirit of wine.

——————————————————————————————————————————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癡迷酒,在他們詩篇中,也都極力贊美酒的功用。不同于李白將飲酒作為通達大道的思想方法,亦不同于杜甫著力以酒抒發情志、排遣苦悶,白居易一直把飲酒放在生存層面做超越性思考,對酒的精神多有深刻領悟。在《與元九書》中,白居易說自己:“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多數傳統士人的思想信條,白居易也一直信奉、秉持。白氏44歲時被貶為江州司馬,自此兼濟之志漸消,獨善之意漸長,閑適成為其生命基調。白居易好酒,并將飲酒與琴詩釋氏共同視為閑適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在《醉吟先生傳》中自陳:“性嗜酒,耽琴,淫詩。凡酒徒、琴侶、詩客,多與之游。游之外,棲心釋氏,通學小中大乘法。與嵩山僧如滿為空門友,平泉客韋楚為山水友,彭城劉夢得為詩友,安定皇甫朗之為酒友?!檬抡呦噙^,必為之先拂酒罍,次開篋詩。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宮聲,弄《秋思》一遍?!徘樽詩?,酩酊而后已?!?從飲酒開始,酒酣而吟詩操琴,最后以酩酊大醉結束。始于酒而終于醉,這是白居易的常見活動模式。白氏雖然沒有死于飲酒,但他嗜酒也給他帶來了眼疾、肺病、足疾、風痹等諸多疾病??梢哉f,他的自然生命與精神生命都融于酒,飲酒而醉是白居易生命中不斷展開的輪回。飲酒能使寒者暖,有助于在時令變遷中調節身心,轉換節奏,也有助于在人事悲觀時調節情緒。通過飲酒調節自己生命節奏以應和天道,這是閑的內在理趣。飲酒令人樂、令人和、令人閑,白居易以飲酒解決生存困境,其中無疑包含著深沉的生存智慧。

一、變寒為暖與轉憂為樂

酒性味甘辛,大熱,飲之可驅寒生溫。白居易詩中常出現“暖冬酒”,正基于酒甘辛性味。如:“春雪朝傾暖寒酒”3,“今冬暖寒酒,先擬共君嘗?!?飲用暖寒酒來取暖,在寒冬或早春尤其必要。在著名的《問劉十九》一詩中,白居易以濃濃的詩意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5天將飄雪,詩人既需要“紅泥小火爐”來升溫,也需要一杯“綠蟻新醅酒”來為臟腑取暖。對于白居易來說,秋冬早起,飲酒抗寒更是常事。比如“秋寒有酒無”6,“何必東風來,一杯春上面?!?“加之一杯酒,煦嫗如陽春?!?飲酒暖身,效果與陽春三月東風拂面一致,有酒的日子甚至不需要東風來。在《酒功贊》中,白居易稱使寒變暖為“孕和”:“麥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為酒,孕和產靈。孕和者何?濁醪一樽,霜天雪夜,變寒為溫?!种T心胸之中,熈熈融融,膏澤和風?!?春風春陽之溫和最適合生命的生長,酒使身體由僵化到和暖,也會使心胸由僵固到和融,由此生命更加健全。

酒對身心的改變不僅體現在使其“和”,更體現在使其“樂”。白居易描述飲酒帶給人的是感官快樂:“納諸喉舌之內,淳淳泄泄,醍醐沆瀣?!?0“淳淳”,味道醇正,“泄泄”,舒坦快樂,“醍醐”酒美,“沆瀣”,仙人所飲美酒。這些豐富的味覺語詞與其說表達的是酒之美味,不如說表達的是白居易對酒高明的鑒賞水準。這些味覺快感并非私人性的,它屬于飲者的共同感覺。白居易愛飲酒,對釀酒技術也有研究。他自陳:“唯是改張官酒法,漸從濁水作醍醐?!?1改進官酒釀造技術,釀出美酒,讓更多的人得到享受,這被白居易視為河南尹(洛陽)任上一大功績。白居易享受飲酒之樂,他也深知酒味。他說:“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雖潔不芳馨。杯中此物何人別,柔旨之中有典刑?!?“典刑”即典范、正法。不同于甘露“甘(甜)”而不“辛”,亦不同于醴泉潔凈而缺乏甘辛之味,酒味甘辛,富有芳香之氣,乃“正味”,可作味之典范。白居易擬酒為“柔旨”,視甘辛酒味為正味,足見其知酒、愛酒之深。白居易不僅知酒味甘辛為佳,同時也能夠在實踐上做出甘辛之酒。所謂“甕揭聞時香酷烈,缾封貯后味甘辛”2,即用甕、瓶存儲一段時間,酒由薄而厚,就可得甘辛之酒了。

酒味既能給予人味覺享受,也能融化人的心理郁結,由憂轉樂。比如:

一酌發好容,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3

除醉無因破得愁。4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歡情。5

酒以熱力活絡血氣,破除生理上郁結,化解心理上愁悶,使身心通暢。在白居易眼中,酒是生理、心理最好的通暢劑、解憂藥。人生在世,心“醒”就會分判人我,就會與物對立。繼而執著世象而與他人、萬物相互糾纏,彼此刺激,憂慮則源源不斷產生,苦惱也就隨之而來。醉消弭一切差異、對立,斬斷世間各種瓜葛,也就不會為紛擾困惑。思慮自然消除,人也隨之和樂。故他說:“時到仇家非愛酒,醉時心勝醒時心?!?“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時勝醒時?!?無酒難醉,因此,“非愛酒”只是虛語,其目的是為了強調“醉時”勝“醒時”,“醉心”勝“醒心”。醉心無憂,醉時和樂,無思無為,堪比神仙,所謂“俱因酒得仙”8是也?!暗孟伞敝缚鞓?、自由的生存狀態,而不是指具備長生不老、飛天遁地之超能力。漢代人稱酒為“歡伯”,已經意識到酒可以使人“轉憂為樂”。不過,漢末以來,生民罹難,去日苦多之感充斥上下。佛教傳入“苦諦”而打動中國人,更讓世人認同人生為苦,樂為虛幻之說。隋末唐初,王績提出“醉鄉”,雖其氣和平,但其人卻無愛憎喜怒。白居易系統重提酒“轉憂為樂”功能,而且頗為認同“醉鄉”。但是,他既不贊同醉鄉之人無“樂”觀念,也對佛教人生即苦、樂在西天而不在東土等觀念不以為然。從白居易的字號中也可發現他對三教的態度: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熬邮俊毙欧?,“醉吟”近于廣義的道家,“樂天”則是儒家的基本信念。另一方面,他醉酒取樂,沒有全從王績“醉鄉”義。同時,他斷言醒者多苦,限定佛教“苦諦”在“醒”時,也與傳統儒家害怕“醉”的立場有異。白居易堅持醉酒而樂的立場無疑具有獨立的思想價值。

二、能銷忙事成閑事

盡管白居易聞酒味而喜,但他更看中酒的味外之味——功與德。他結合自己的飲酒體驗,指出飲酒后“百慮齊息,時乃之德。萬緣皆空,時乃之功”9?!鞍賾]齊息”即消除心中思慮、計較,“萬緣皆空”即斬斷在世因緣,斷絕煩惱。消除心中思慮可使人免除憂慮、斷絕煩惱而得到快樂。但生于世間,操勞俗事,陷于人情世故之中卻難以根本上消除思慮。唯有從俗事中解脫,從人情世故中超拔,才能保障思慮不生。白居易借用佛家的“緣”概念來表達人事糾葛,在他看來,斬斷在世因緣可使人免除在世羈絆,消解各種惱人的牽連、牽掛,從而根本上實現身心自由。酒使人忘,飲酒即可息百慮、空萬緣。因此,白居易愿意學劉伶長醉,安心以醉酒在世。在《詠家醞十韻》詩中,他深有體會道:“甕揭聞時香酷烈,瓶封貯后味甘辛。捧疑明水從空化,飲似陽和滿腹春。色洞玉壺無表里,光搖金盞有精神。能銷忙事成閑事,轉得憂人作樂人。應是世間賢圣物,與君還往擬終身?!?酒味甘辛,其香酷烈,封存之后愈醇厚。酒看似水,飲卻能令人身心和暢,其原因就是酒中有“精神”?!熬瘛币辉~,先秦有之,指與形體相對的心神、意識。比如《呂氏春秋·盡數》有言:“圣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睂θ藖碚f,“精神”是使“形體”統一成為整體,使人具有生機與活力的心理狀態或意識。就機能說,惟有人有“精神”。但就功能說,“精神”無形而有靈——生機與活力,“精神”又不限于人。比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有“精神”一品:“欲返不盡,相期與來。明漪絕底,奇花初胎。青春鸚鵡,楊柳池臺。碧山人來,清酒深杯。生氣遠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誰與裁?”“精神”即遠離死寂,有生氣、有生機、有活力。白居易這里說酒有“精神”,主要是就酒的神奇功能說,即酒中有生機與活力。酒的精神的表現就是讓人“轉憂為樂”,更讓人“銷忙事成閑事”。酒之“轉憂為樂”功能早被人認識,但其使“忙事”變為“閑事”,這卻是人所未道。白居易這里對酒何以能夠“銷忙事成閑事”并無陳說,結合其他篇章,我們才能厘清其中脈絡。

白居易對“忙”的表述雖不成系統,但洞見隨處可見。他所說的“忙”“閑”,主要指人的行為舉止之動靜、事務之有無,較少心性論意味?!懊Α鄙婕叭耸?,而無關天道消息。如“權門市井忙”2,“公門終日忙”3,“城中白日忙”4,等等。白居易敏銳地觀察到,有“權”之處——權門、公門——忙,有“利”之處——城中——忙,這在人類歷史中具有普遍性。權門為權而忙,市井為利而忙,公門為公共事務忙,城市中忙各種事。忙忙碌碌者形形色色,但其“忙”則一,所謂“為忙終日同”5也?!懊Α币孕?、功利的追求為其精神實質。忙人以能力為前提,人老體衰,能力下降、衰退,想忙卻難以忙起來,更不宜“忙”,所謂“老更不宜忙”6也。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學會走路往往便開始忙碌,即使有空也閑不下來。人在與物打交道,或者役物,或者役于物,難以掙脫又難以割舍與物糾纏?!岸嘁娒r已衰病,少聞健日肯休閑?!?民眾為衣食勞作還不能算“忙”,在勞作中迷失自我心性才是“忙”,比如試圖彰顯自我、將自我施加于外物,以便屈物就己,等等。8忙人忙起來才會感覺充實,忙起來才能實現世俗價值。忙碌傷身乃正常的事情,衰病之軀閑著都會覺得可惜。

所“忙”之事務需要相應的能力,無能者想“忙”卻只能瞎忙。所謂“忙驅能者去,閑逐鈍人來?!?“只緣無長物,始得作閑人?!?0“君是才臣豈合閑?!?1“能者”指具備相當知識與行動能力者,其“忙”既可展示其“能”,也能增益其“能”?!伴e人”不為名利做事,其“能”得不到操練,更不能用于世,只會愈加遲鈍,也因此會“無長物”。賢人鈍,鈍人閑,二者久之融而為一。只有身無一技之長的鈍人才能得“閑”,有才干者必定會“忙起來”。這個邏輯不是對當時社會的客觀摹寫,而更像是懶人的一廂情愿?!皯信c道相近,鈍將閑自隨?!?2白居易自豪地以“鈍”“懶”自居,乃基于懶近于道的觀念。嚴格說起來,“懶”與“有道”只是看起來相近,其精神根基完全不同?!皯小笔菓撟龆蛔?,其懈怠中包含著對萬物及道的不敬,“有道者”卻能隨時敬重天道。只有“閑”能夠隨天道行止,其止息處似懶,其精神處卻健動不已。白居易據此說“閑與云相似”1,“云”動靜由風而不由己,正像“閑”隨道而不自專?!霸啤敝阅軇屿o由風而不由己,是因為它“無心”,所謂“云自無心水自閑”2是也?!伴e人”之“閑”是有心為之:自覺隨道而變換自身。有心而無心,才能在飄移中飄逸。有心而不用,亦可達到“無心”的效果,所謂“不用心來鬧處閑”3,即指謂此。但是,有心人如何能不用心?

忙人一忙就閑不下來,但飲酒卻會改變其慣性。忙人之飲,酒入身入心。身心為辛熱之力穿透,各種現實邊界被突破。但是,賴以忙事之理智卻逐漸弱化,以至昏昧。意識逐漸模糊,手腳不聽使喚,才能發揮不出來,只剩下不切實際的想象力在飛揚。飲酒至醉,人無力無能,想忙也忙不起來?!叭说罒o才也是閑”4 ,“無才”即上文所說“無長物”?!盁o才”想忙也忙不起來,“忙事”不成,遂有“閑事”?!澳茕N忙事成閑事,轉得憂人作樂人”亦是互文,當“忙事”成“閑事”,“忙人”亦轉為“閑人”。閑人遠離賢能效用,對是非也是漠然。白居易對此也有自覺,他說:“隨分自安心自斷,是非何用問閑人?!? “隨分自安”是隨自己性分,安于自己性分,而無關乎他人。閑人存心于自身,對他來說,“是非”無關乎己,也可說是身外之物。白居易據此將酒贊為“世間賢圣物”,可謂精當。世間的問題并不需要世外神靈來解決,“世間賢圣物”就能解決世間的問題。世間的問題無非是如何生存問題,而“忙”則是人生在世最大的問題,“憂”則是“忙”的衍生物。

白居易雖然與釋氏親近,但并未完全接受釋氏的“四諦”說?!叭碎g到老忙”6,這是他對人生、人世的總體性感受與認識?!懊Α笔侨耸莱尸F的現象,至于現象背后有無更深層的支配者,白居易并無興趣探究??梢钥闯?,這已經有別于佛教“苦集滅道”之說。在以下詩句中,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出這一點:

天時人事常多故,一歲春能幾處游。不是塵埃便風雨,若非疾病即悲憂。貧窮心苦多無興,富貴身忙不自由。唯有分司官恰好,閑游雖老未能休。7

單看前六句對天時人事多故的描述,隱隱中有生老病死皆苦的感覺。時光易逝、塵埃風雨、疾病悲憂、心苦無興,等等,到老忙的人生活極其艱辛。但是,白居易并沒有像釋家一樣將這些“苦”作為人生的本質?!懊Α辈皇恰翱唷?,所謂“縱忙無苦事”8即點明了這一點。至于為什么“忙”而不“苦”,白居易從世人感受入手說明:“世上貪忙不覺苦?!?人們只知道“忙”,忙到不覺得“忙”為“苦”。至于白居易自己,他自認有樂無苦:“唯余耽酒狂歌客,只有樂時無苦時?!?0“眼前有酒心無苦?!?1“樂”由躭酒而得,有酒則心中無苦,欲樂就不能止酒。

白居易追求“樂”,也善于找“樂”。他寫道:“食飽慚伯夷,酒足愧淵明。壽倍顏氏子,富倍黔婁生。有一即為樂,況吾四者并?!?2人之富足取決于富足感,后者既需要自己內心的認定(“知足常樂”),也需要外在的參照系來襯托。相較于人生的各種悲劇,哪怕是最普通的酒足飯飽,甚至平安地活著,皆是幸事。隨時想著人類歷史長河中不可勝數的不幸,心才能滿足,樂才能常伴隨。在此意義上,“樂”與否系于己心,而不是外在條件?!吧黹e自為貴,何必居榮秩。心足即非貧,豈唯金滿堂?!?“心足即為富,身閑乃當貴。富貴在此中,何必居高位?”2外在的榮華富貴可以給人舒適,但也會勞人心神,役人形骸,反使人不自由。心足身閑不僅“為貴”,而且“當貴”,這才能保障生命的自由與快樂。

白居易自覺以“閑游”作為解脫之道與歸宿,顯示出扎根世間的鮮明立場,同時也將“忙”的問題拔到“苦”之上?!案毁F身忙不自由”直接點出“人間到老忙”的精神實質——不自由,與之相反的“閑游”之精神實質也就自然烘托出來——自由?!懊Α迸c“閑”對立,忙人與閑境隔絕。所謂“始知天造空閑境,不為忙人富貴人”3?!懊θ恕迸c“富貴人”并列表明,“忙人”雖為富貴,但不必成富貴人。閑境與忙人對立,原因是忙人忙得停不下來,不會認同閑境,也無心思欣賞閑境。

“忙”雖較“閑”不自由,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中國人喜歡將人生在世稱為“過日子”,白居易則將“忙”與“閑”都稱之為“過日”,顯示出對世間生活的敬重。如:“奔走朝行內,棲遲林墅間。多因病后退,少及健時還。斑白霜侵鬢,蒼黃日下山。閑忙俱過日,忙校不如閑?!?“奔走朝行內”為“忙”,“棲遲林墅間”為“閑”。人世間通常在身體健康時“忙”,身體撐不住時,生病而停下來為“閑”?!懊Α倍伴e”、“閑”而“忙”,人生就這樣在“忙”與“閑”之間流動轉換著,逐漸老去。而且,從人情處說,沒有經歷過“忙”,也難以知“閑”的好處。白居易敏銳地指出這一點:“見苦方知樂,經忙始愛閑?!?“聞客病時慚體健,見人忙處覺身閑?!?感受到“閑”的前提恰恰是知“忙”,由此說,“忙”也是通達“閑”的必由之路。將“忙”與“閑”一道理解為生命生活的正常展開(“過日”),白居易甚至有點欣賞“忙”,所謂“閑忙各有趣”7也。白居易意識到了忙與閑的沖突,但一起欣賞二者表明他立足人生、欣賞人生的思想底色。

當然,如果在兩者之間選擇,白居易毫不猶豫地選擇“閑”(“忙校不如閑”)。如果條件允許,他更會堅定遠離“忙”,堅決不做“忙人”。對此,他多次表露:“忙人應未勝閑人”8,“忙應不及閑”9,“終身不擬忙”10,“擬做閑人過此生”11,“漸老漸諳閑氣味,終身不擬作忙人?!?2“應”是價值的判定。對“忙”“忙人”與“閑”“閑人”之間的價值判定,白居易鮮明地揚后者而抑前者?!敖K身不擬忙”“終身不擬作忙人”乃白居易畢生的理想。他終身不愿做忙人,不是害怕煩忙之苦,而是擔憂“忙”之不自由,以及對“閑氣味”——閑的本質的由衷珍愛。他要做“閑人”,也不吝夸自己“最閑”?!奥逑露嚅e客,其中我最閑?!?3“洛客最閑唯有我”14。當然,有一事還是值得他去忙的,那就是飲酒:“忙多對酒榼”15。飲酒之“忙”不能算真正的“忙”,恰恰相反,飲酒正可使人遠離不自由的“忙”,而入自由之境——閑?!吧黹e甚自由”16,飲酒使人閑,也是人獲得自由的重要途經。

人皆有心,但如何用心則有差異。白居易追求“閑”,也力主讓心閑下來。讓心閑下來,不再計較算計、忙碌不止,這也就是他所追求的“心向閑時用”17。人閑不僅意味著人自身不被侵占,也意味著不用自身的心智于萬物。讓萬物從人的控制下解脫,完全按照它們自身的節奏、節拍生長發育,物性才能完整持存。白居易說“心閑歲月長”1,“閑物命長人短命”2,“閑多見物情”3,他一方面感慨人不得閑而本性被傷害——短命;另一方面,他無疑認為,人物能閑,才能長命。歲月長,物性才能完全展開,物情才能完全呈現。從物的視角看,閑讓一物成為自在的自身。也可以說,閑構成了物成為自身的前提?!靶臉飞黹e便是魚”4,只有自身不為他者(主要是人)所裹挾,這樣的魚才不會“忙”。魚自身閑著,不為他者所促逼,才會快樂,才會自由,也才能按照自身本性在天地間展開自身。對于人來說,閑也讓自己從與萬物的糾纏中解脫出來,回到自身,像魚一樣成為真正的自己。在白居易眼中,人、魚本閑樂,人閑樂便會像魚一樣自由自在。閑人與自在之物雖然不會相互糾纏,但可以在精神層面上相互擁有。因此,白居易斷言:“風景屬閑人”5?!伴e人”不會將自己陷入世俗名利之爭中,他既會讓自己閑——不用自己,也不用物,會讓物閑著。以此“不用”態度看身邊的萬物,實質上是欣賞而不是占有,是放手后與之游戲玩耍,身邊的萬物由此成為“風景”?!帮L景屬閑人”之“屬”表明的是二者之間在精神上彼此相通相融性。周遭環境變成“風景”,其內在的韻味便自然呈現?!傲窒掠拈e氣味深”6,“氣味”既是林下風景自身呈現的韻味,也是閑人感應之而入閑人之懷的味。物味與人味在“閑”中便由“隱”而“顯”,閑人與閑物一體無間、共同呈現?!伴e”保障著物味的深沉呈現,也保障人能品味此幽深之味。

忙與閑都是人參贊天地日月的方式,差別在于:忙將天地日月納入人的活動中,甚至以人的知識、行動利用、改變天地日月之運行;閑不用天地日月,也就將后者還給自身。白居易不少表述涉及此義,比如:“天供閑日月”7,“閑中日月長”8。日月本是自在運行,但進入人的觀念后,為人所認識、利用,也就成為人之物。在人的觀念中,日月有了長短、疾緩,常隨人的觀念而變換形態。當人把日月還給日月,日月也就自在長久。

白居易所追求的“閑”主要指有空隙、不操勞、擺脫外在羈絆、自我安排之在世狀態,即所謂“身閑無所為,心閑無所思”9?!盁o所為”“無所思”即讓身心不為他者侵占狀態。一旦身心被侵占,也就遠離了“閑”。白居易說“心有千載憂,身無一日閑”10,明確將消除心被侵占狀態——千載憂——視為“閑”呈現的前提?!伴e”的狀態并不難達到,但是,要保持這個狀態卻需要特定的精神準備:忘。白居易對此深有體會:

床前有新酒,獨酌還獨嘗?!黹e心無事,白日為我長。我若未忘世,雖閑心亦忙。世若未忘我,雖退身難藏。我今異于是,身世交相忘。11

“忘”不僅指我忘世,還包含世忘我。我不忘世,為世事羈絆,雖有空隙,仍會操勞不已——忙。我忘世,才能保證心閑,心閑人才會真正閑下來。但是,我與世界一直糾纏在一起,枷鎖不會因我忘而自動脫落。世忘我同樣需要我改變自身:由有才變無才,由有用變無用,所謂“病木斧斤遺,冥鴻羈絆斷”12也。在白居易看來,做到如此改變也只能通過醉酒實現。以酒洗滌機心,蕩塵垢腸,成為無才無用之人?!白韥硗蕪屯?,冠帶形骸杳若遺?!?我醉酒忘世,世人同樣也忘我?!吧硎澜幌嗤?,彼此的糾纏脫落,我即可享受春日芳氣,秋日水光?!吧硎澜幌嗤奔础白砣霟o何鄉”,深深醉者即為“閑人”。白居易變“忙”為“閑”的方式仍然是飲酒:“歸來詩酒是閑人?!?對于詩酒如何讓一個人成為閑人,白居易亦有深刻的領悟:“空腹三杯卯后酒,曲肱一覺醉中眠。更無忙苦吟閑樂,恐是人間自在天?!?“忙”才有“苦”,飲酒、醉酒而眠讓人從“忙”中解脫出來,也就不會產生“苦”。醉眠再加上吟詩,那就稱得上“閑樂”?!伴e樂笑忙愁”4正道出白居易擺脫忙苦之后的輕松心態。

“閑”標志“自由”,飲酒而閑,飲酒乃實現自由的重要方式?!坝陀痛涸菩?,一杯可致之?!?“春云心”即超越世俗、不為俗慮困擾的閑心。對于世人來說,杯酒就可以得閑心。當然,杯酒所得之閑只能算“偷閑”,若要徹底自由,則還要努力實現“長閑”?!伴L閑猶未得,逐日且偷閑?!?長閑難得,逐日偷閑庶近之。

三、處處去不得,卻歸酒中來

人類的生存方式有限,現實的每種生活方式都有其可人之處,也會有不同的苦辛。在特定歷史階段,職業分工固定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往往也隨之被確定、被固定。世俗之人習慣在哪怨哪,處此而慕彼。白居易自覺以閑眼觀世界,對于世間不同生活方式都有深刻的洞察。在他看來,現存的各種生活方式皆有問題。理想的生活方式有其內在精神尺度,其中最重要的是“閑”?!叭松倌陜?,疾速如過隙。先務身安閑,次要心歡適?!?白居易追求“閑”“歡”,立志做個“閑人”,而“閑”“閑人”在現有的生活方式中無處可覓。他深知得閑不易,而且現實的閑人也常在窘迫之中。比如:

高人樂丘園,中人慕官職。一事尚難成,兩途安可得。遑遑干世者,多苦時命塞。亦有愛閑人,又為窮餓逼。8

貧窮汲汲求衣食,富貴營營役心力。人生不富即貧窮,光陰易過閑難得。我今幸在貧富間,雖出朝廷不入山。9

高人認同、向往山林,但卻在山林中遭受窮餓。有些人身居官職、衣食無憂,但卻在世間凄凄惶惶、勞心勞力,身心廢頓。既想有為干世、衣食無憂,又能身心安寧,這在世間為兩難。白居易自認為解決了此兩難:即自身處在貧富之間,既免除了窮饑困惑,也能做個閑人,身心自在。當然,他之所以能閑下來,首先在于他富足的心靈境界。白居易不追求成賢成圣,他總以普通人自認。普通人生存于世間,知足則可得閑。白居易常將自己與人世大不幸的人相比,比如與黔婁比富,與顏回比壽,與伯夷比飽,與榮啟期比樂,與衛叔寶比健康,其結論自然都是自己取勝。這看似精神勝利法的比較表現出白居易容易知足的秉性。他并無好利、好賭、好藥等不良嗜好,而且能夠隨時有酒,故他總認為自己是個富翁?!八统钸€鬧處,移老入閑中。身更求何事,天將富此翁。此翁何處富,酒庫不曾空?!?0“富翁”并非指占有大量財富者,而是指擁有大量的酒。在白居易思想中,“酒”與“閑”相通,有酒隨時飲是富,也是閑。白居易不斷以詩句強化“酒(醉)令人閑”觀念,比如:“朝飲一杯酒,冥心合元化。兀然無所思,日高尚閑臥?!?2“酒(醉)”與“閑”相互通達:二者都能夠讓向外有所指向的心返回自身,最終使自身冥合于大化之中?!叭崭唛e臥”不是偷懶,而是在收攝心思于自身之后,不再以個人擾動大化流行?!熬疲ㄗ恚倍伴e臥”,酒的精神價值也隨之不斷提升。

在白居易看來,人類的生活由思想指導,不同的思想也就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他把飲酒而醉與儒家、道家(教)、釋家(“禪”)并列,當作世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通過相互比較,他把“禪”與“醉”當作其中最高明的兩種:“因君知非問,詮較天下事。第一莫若禪,第二無如醉。禪能泯人我,醉可忘榮悴。與君次第言,為我少留意。儒教重禮法,道家養神氣。重禮足滋彰,養神多避忌。不如學禪定,中有甚深味。曠廓了如空,澄凝勝于睡。屏除默默念,銷盡悠悠思。春無傷春心,秋無感秋淚。坐成真諦樂,如受空王賜。既得脫塵勞,兼應離慚愧。除禪其次醉,此說非無謂。一酌機即忘,三杯性咸遂?!瓌窬m老大,逢酒莫回避。不然即學禪,兩途同一致?!?在白居易看來,儒家(教)以禮法規范生命,禮法不斷滋生,繁瑣禮節讓生命不堪。道家(教)練氣養神,多有禁忌而減損生命。醉與禪一樣富有思想,相較而言,禪泯滅人我,醉遺忘榮辱,二者都能讓人能夠息止念慮,擺脫塵勞羈絆,本性順遂。白居易自稱“佛容為弟子,天許作閑人”4,正基于醉令人閑的理念。

盡管白居易把禪放在第一位,但是,醉之斬斷在世因緣與消除心中思慮功能與禪泯滅人我作用基本一致。加之,禪虛醉實,禪意境高深,醉操作簡易,方便通達。所以,原本被他排在第二位的醉總是被優先提及,“逢酒莫回避,不然即學禪”?!皩W禪”乃醉酒不得而采取的修心方法,能醉自然不必學禪。白居易的很多詩篇將醉當作拯救世人的唯一希望,正基于此?!昂我运臀崂?,何以安吾貧。歲計莫如谷,飽則不干人。日計莫如醉,醉則兼忘身?!?人的自然生命持存不能長久離開五谷,但人亦可一兩天只飲酒而不食五谷。在白居易看來,人不能一日不醉。醉既可安頓自然生命,也可以滿足人的精神生命。對他來說,一日不“醉”的生命都是煎熬。

放棄以自我來安排自己的生活,跟隨日月運行之道不斷轉換自己的生命節奏、生活節拍,隨順人事變遷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情緒、情感,以使身心契入大化流行之中,這是中國古典“閑”的理想。6白居易知足保和,淡泊悠閑,吟詩彈琴、游山玩水、談禪醉酒是其情之所鐘。7正如他的交際從飲酒開始,酒酣而吟詩操琴,最后以酩酊大醉結束,飲酒也是白居易自覺選擇的生存方式與最后的歸宿。飲酒可以在四時變遷中調節身心,轉換節奏;也有助于在人事悲觀時調節情緒,跟隨天道節奏變換而不斷調節自己節奏,以應和之。正基于此,白居易反復申說“何處難忘酒”:

何處難忘酒,長安喜氣新。初登高第后,乍作好官人。省壁明張榜,朝衣穩稱身。此時無一盞,爭奈帝城春。

何處難忘酒,天涯話舊情。青云俱不達,白發遞相驚。二十年前別,三千里外行。此時無一盞,何以敘平生。

何處難忘酒,朱門羨少年。春分花發后,寒食月明前。小院回羅綺,深房理管弦。此時無一盞,爭過艷陽天。

何處難忘酒,霜庭老病翁。暗聲啼蟋蟀,干葉落梧桐。鬢為愁先白,顏因醉暫紅。此時無一盞,何計奈秋風。

何處難忘酒,軍功第一高。還鄉隨露布,半路授旌旄。玉柱剝蔥手,金章爛椹袍。此時無一盞,何以騁雄豪。

何處難忘酒,青門送別多。斂襟收涕淚,簇馬聽笙歌。煙樹灞陵岸,風塵長樂坡。此時無一盞,爭奈去留何。

何處難忘酒,逐臣歸故園。赦書逢驛騎,賀客出都門。半面瘴煙色,滿衫鄉淚痕。此時無一盞,何物可招魂。1

日常生活世界平淡無奇,但是,物我相感、人事變遷都會使平靜的生活掀起波瀾,人生百味隨之而生。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乍現,酒也自然登場。對于初登高第、乍作好官之人,身份、職責的改變乃人生大事。加之長安春到,萬象更新。以飲酒來調整自己的身體節奏與心理節拍乃人情中自然而然的事情。酒之必要,不言而喻。隨著春分、寒食到來,春花漸繁,春月漸溶。陽光少年,羅綺加身,管弦在手,同樣需要飲酒以追隨、應和大好春光,抒發、釋放情志。春去秋來,萬物收斂。蟋蟀啼暗,梧桐葉落。病翁逢霜,愁鬢先白。人亦需要以酒對抗秋風,溫暖心靈。至于青春別離,相隔千里,白發聚首,相逢話舊。熟悉人又陌生,正需要一盞在手,招往事于前,訴平生悲歡?;蝰Y騁沙場,出生入死,功高名世,衣錦還鄉,亦需要高擎金樽,把酒歡慶。歡聚飲酒為慶祝,送別飲酒以餞行。酒融化心靈,身漸遠,心不隔。游子用酒對抗孤獨,也為其歸鄉、重新融入親朋作了身心雙重準備,以酒“招魂”正是此雙重準備的具體表現?!昂翁庪y忘酒”潛臺詞是,不管人生何處,都需要酒來參與、完成人生之事?!按藭r無一盞”意味著人對新的生命場景的漠視;“此時有一盞”則意味著人自覺應和、參與到新的生命場景中去。有酒的人生充滿生機與生意,無酒的人生則多枯寂與落寞?!叭碎g若無酒,盡合鬢成絲?!?酒為世人所需,無酒則只剩下無盡的憂傷了。

白居易反復七次以“此時無一盞”句表明,只要人們有跟隨四季更替、人事離合而轉換自身節奏之必要,飲酒就不可或缺。跟隨四季更替、人事離合而轉換自己身心節奏,則是生命、生活實現和諧的基本前提。以酒實現自己身心節奏的轉換——變寒為暖、轉憂為樂,這正是《酒功贊》所謂的“孕和產靈”。

考慮到“閑”——自由——被白居易當作生命的首要的、終極的目標,能夠“孕和產靈”的飲酒也就理所當然地被當作理想的生活方式?!恫蝗鐏盹嬀啤方M詩對此反復陳說?!安蝗鐏盹嬀啤碧摂M“君”的七種不幸處境,“來飲酒”暗示白居易本人已經自覺選擇且一直處于“飲酒而醉”的狀態,同時他也在勸說、等待“君”魂之歸來。在此意義上,《不如來飲酒》組詩實質上是以酒“招魂”:

莫隱深山去,君應到自嫌。齒傷朝水冷,貌苦夜霜嚴。漁去風生浦,樵歸雪滿巖。不如來飲酒,相對醉厭厭。

莫作農夫去,君應見自愁。迎春犁瘦地,趁晚喂羸牛。數被官加稅,稀逢歲有秋。不如來飲酒,相伴醉悠悠。

莫作商人去,恓惶君未諳。雪霜行塞北,風水宿江南。藏鏹百千萬,沉舟十二三。不如來飲酒,仰面醉酣酣。

莫事長征去,辛勤難具論。何曾畫麟閣,只是老轅門。蟣虱衣中物,刀槍面上痕。不如來飲酒,合眼醉昏昏。

莫學長生去,仙方誤殺君。那將薤上露,擬待鶴邊云。矻矻皆燒藥,累累盡作墳。不如來飲酒,閑坐醉醺醺。

莫上青云去,青云足愛憎。自賢夸智慧,相糾斗功能。魚爛緣吞餌,蛾焦為撲燈。不如來飲酒,任性醉騰騰。

莫入紅塵去,令人心力勞。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且滅嗔中火,休磨笑里刀。不如來飲酒,穩臥醉陶陶。1

飲酒而醉與高士歸隱、農夫種田、商人行賈、軍旅征戰、煉鉛燒汞、高官顯爵、紅塵爭斗一樣被當作基本生存樣態。顯然,白居易不是將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等量齊觀。后者刺激、艱辛、痛苦、危險,追求名利長生等虛無縹緲又微不足道的目標,讓人陷溺其中,身心不得安寧而失去自我,而飲酒任性自在、輕松自由、和樂悠閑。按照他對“忙”與“閑”的區分,高士歸隱、農夫種田、商人行賈、軍旅征戰、煉鉛燒汞、高官顯爵、紅塵爭斗都是“忙”,惟有飲酒才能稱得上是“閑”。高士、農夫、商人、將士、煉丹人、高官、斗士都是“忙人”,惟有飲者是“閑人”。從批判的眼光看,白居易所言非常有道理。當人們處于特定的社會角色,往往在謀生的同時,也容易形成思維與行動的雙層習慣。由此陷入其中而不得超脫,形成忙碌而難以停息之態,所謂“閑不下來”即指此態。尤其是,當人們認定自己是“忙碌的命”,“閑”注定是奢望。不過,當“閑”的觀念被教化、普及,它也將引領處于不同社會角色人們在各自的行業勞作中追求“閑”、實現“閑”。

白居易將“飲酒”與“閑”等同起來,并未意識到觀念對行為的引領作用。所以,他在對高士歸隱、農夫種田、商人行賈、軍旅征戰、煉鉛燒汞、高官顯爵、紅塵爭斗等生存方式表達失望的同時,完全否定基于這些生存方式的解脫。他要做的是徹底拒絕它們,而歸于飲酒。在這組詩中,白居易極力贊美飲酒之美妙。其意圖就是用此烏托邦來撩撥、引誘人們去飲酒。也可以說,是通過飲酒來為世人招魂。不同于《楚辭·招魂》以故鄉完整的衣食住行來吸引游魂,《不如來飲酒》單以“飲酒”“醉境”來招魂。在白居易筆下,“醉”無限美好,比如“厭厭”——極其滿足狀;“悠悠”——從容自然狀;“酣酣”——十分暢快狀;“昏昏”——混全不分別;“醺醺”——深醉不醒狀;“騰騰”——飄飄然;“陶陶”——和樂狀。醉中混全、悠閑,而遠離賢能、效率、效用、上進、有為、功利等塵俗價值。賢能、效率、效用、上進、有為、功利讓人苦忙,讓人煩累,也讓人不自由。

巧者勞,智者憂,只有不巧不智之醉,才能遠離羈鎖之累、朝市之喧。飲酒而醉成為白居易終極的生命抉擇:“處處去不得,卻歸酒中來?!?高士歸隱、農夫種田、商人行賈、軍旅征戰、煉鉛燒汞、高官顯爵、塵俗爭斗皆去不得,返歸酒中是必然。存在方式的選擇也是精神道路的自覺抉擇,飲酒之外的生活不值得過。后世晏殊“人生不飲何為”之說輝映著白居易“不如來飲酒”思想,都把飲酒當作自覺反思、抉擇之后的理想生活方式。當然,“酒中”并非窄逼的斗室,也不是蒼莽的荒原,它充實而富有,自由又悠閑。白居易高度認同王績的“醉鄉”觀念,有時徑以“醉鄉”稱呼“酒中”洞天。所謂“事事不成身老也,醉鄉不去欲何歸”3。如我們所知,“醉鄉”并非虛無之所,它乃無何有的精神田園,也是無所為、無所思、事事不成之人理想的歸所。

可以看出,白居易接受佛家人生為苦之說,但對于如何解脫人生之苦,他并沒有遵照其“集滅道”理路,而是依循王績等先輩開創的飲酒入醉鄉的精神之路,以飲酒對抗人生必然面對的忙與苦?,F實有多忙、有多苦,醉鄉就有多閑、多迷人。由此表明,“醉鄉”乃獨立于儒家“大同”與佛家“西天”的獨立精神世界。不過,酒醉雖迷人,卻內蘊著自我否定的邏輯:醉鄉有人,天下無人。如此,田無人耕,工無人做,酒無人釀,醉亦不可得。醉鄉無法普遍化,注定只能是個別閑人的精神避難所。

責任編輯:錢果長

*基金項目:貴州省2020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重大課題“中國酒精神研究”(20GZGX04)

作者簡介:貢華南,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及中西哲學比較。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326-327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第1981-1982頁。

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909頁。

4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24頁。

5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358頁。

6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75頁。

7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66頁。

8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66頁。

9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第1925頁。

10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第1925頁。

1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37頁。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38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087頁。

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502頁。

4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460頁。

5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513頁。

6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179頁。

7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708頁。

8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44頁。

9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第1925頁。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087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72頁。

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37頁。

4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011頁。

5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949頁。

6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927頁。

7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602頁。

8 對“忙”的實質的具體分析,請參見拙著《漢語思想中的忙與閑》第一章,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版。

9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362頁。

10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13頁。

1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01頁。

1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72頁。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313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907頁。

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603頁。

4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647頁。

5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176頁。

6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536頁。

7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155頁。

8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510頁。

9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19頁。

10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42頁。

1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710頁。

1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57頁。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48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527頁。

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93頁。

4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04頁。

5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486頁。

6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57頁。

7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95頁。

8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971頁。

9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610頁。

10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433頁。

1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992頁。

1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370頁。

1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08頁。

14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448頁。

15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883頁。

16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374頁。

17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781頁。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011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757頁。

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96頁。

4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398頁。

5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09頁。

6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498頁。

7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496頁。

8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490頁。

9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764頁。

10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490頁。

1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50頁。

1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90頁。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37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010頁。

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704頁。

4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623頁。

5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311頁。

6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411頁。

7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683頁。

8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93頁。

9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318頁。

10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587頁。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501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501頁。

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746頁。

4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434頁。

5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783頁。

6 關于“閑”的涵義,請參見拙著《漢語思想中的忙與閑》第九章。

7 白居易自己建的住所有水有竹、有堂有亭、有書有酒、有歌有弦,時飲時吟,妻孥熙熙、雞犬閑閑。參見《池上篇》,《白居易文集校注》,第1886-1888頁。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144-2147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230頁。

1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2147-2150頁。

2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514頁。

3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第1389頁。

猜你喜歡
閑人詩集白居易
忙人與閑人
忙人與閑人
ART IN THE FIELD
在水邊
早冬
詩集精選
早春(節選)
詩集精選
詩集精選
即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