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教改革視域下航空類專業基礎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

2024-03-14 10:58潘甜梁佩佩劉子琪陳國泉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4年4期
關鍵詞:專業課航空育人

潘甜 梁佩佩 劉子琪 陳國泉

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鎮江 212134

0 引言

2021 年3 月6 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為落實“立德樹人”具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專業課課程思政要實現學科內容與立德樹人的有機融合,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領域[1]。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高校所有教師都要承擔好育人育才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2]。

“三教”改革指教師、教材和教法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圍繞教師、教材和教法推進改革?!秶衣殬I教育改革二十條》指出,進行“三教”改革,能解決課程思政“誰來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問題[3]。航空類專業基礎課程因其理論性較強,內容較為枯燥,探究一種新型的課程思政方式尤為重要,因此,航空類高職院校要促使更多的師生將“三教”改革融入課程建設之中。

1 航空類專業基礎課課程思政實施現狀

一些學者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江偉等[4]以汽車單片機技術課程為例,將“三教”改革融入教學,并進行多元考核,探究課程思政改革的效果,踐行效果良好。楊長勇等[5]以機械加工新發展課程為例,深入挖掘了航空類機械專業與德育之間的觸點和融合點,并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劉戰合等[6]基于航空類教學的現狀,從航空類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問題出發,提出了建設知識點、思政元素和教學作品相融合的教學資源庫。

專業基礎課程航空機械基礎是航空類工科專業學習專業核心課前的必修課,一般開設在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課程受眾較廣,對學生的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學好基礎課程能夠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經調研,學者將課程思政融入航空類專業課程的案例較多,但少有學者基于“三教”改革探究航空類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研究專業基礎課程思政元素的案例就更少。因此,本文創新性地通過“三教”改革,構建以教師、教材和教法為主線的專業課思政體系,使教師將專業課與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并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2 “三教”改革視域下航空類專業基礎課程思政育人路徑研究

2.1 課程介紹

航空機械基礎課程是飛行器制造技術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能使學生掌握必備航空機械基礎知識和機械設備的使用與維護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和選用航空機械零部件及簡單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其培養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熟悉常用機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及應用,合理選用機械工程材料,掌握常用機構、機械傳動、軸系零件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航空機械設備的使用和維護能力。由此可見,航空機械基礎是航空類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必修課,做好課程思政對學生德育培養十分必要。

然而,航空類專業基礎課程理論性較強,缺乏實踐運用,教材缺乏系統的思政元素體系,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教育意識不強,思政教育能力欠缺,教學方法和思路較為傳統單一,缺乏感染力和號召力,缺乏時事熱點和生活實例,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加上信息化教學運用不足,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難以發揮課程思政在專業基礎課程中的育人作用?;诖?,探索在“三教”改革視域下航空專業基礎課程的思政元素,并將其有效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2.2 課程思政教學研究思路

本文針對航空專業基礎課程——航空機械基礎,以高職院校飛行器制造技術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基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課程中3 ~5 個項目為例,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的融合點,構建專業基礎課程的思政元素育人體系,如表1 所示,并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滿意度調查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育人框架結構。

表1 航空機械基礎課程思政元素融合思路

2.3 “三教”改革視域下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2.3.1 教師層面:種好責任田

專業教師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育人和育才有機結合,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組織專業課教師進行思政培訓,強化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意識;通過線上學習、培訓等方式,引導教師自主學習,進行專業課程思政改革,制定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并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考核評價;高職院校要建立教師團隊,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挖掘與職業崗位對接的思政元素,探索并建立融入專業課程思政的教材體系;組建課程思政研究團隊,定期組織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組織專業課教師和思政教師的交流研討活動,全方位提升專業課教師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建立并完善師德師風考核評價制度,明確課程思政不僅貫穿專業課,更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2.3.2 教材層面:建設新載體

傳統的專業基礎課教材重知識講授和技術教學,思政育人元素不夠,不能滿足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編制活頁式教材,基于校企合作工作崗位需求對傳統教材做動態調整并增加課程思政元素。專業課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和知識點依“材”施教,在教材中添加彰顯大國重器和工匠精神的實際案例,發揮榜樣的作用。根據教學模塊細化知識點,并將思政元素融入各個知識點中,如將常見機械機構細分為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和間歇運動機構,從平面連桿機構的特性——急回特性和死點位置出發,融入思政元素。通過《中國機長》凸顯出中國機長臨危不亂、化險為夷的做法,弘揚中國機長高尚的職業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機械結構的興趣;通過曲柄滑塊機構可以演化成若干個其他不同的機構的案例,教育學生凡事要學會舉一反三,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出一個復雜機構是由哪些簡單的機構組合起來的;通過間歇運動機構時動時停的運動特征告訴學生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學會停下腳步反思,再繼續前進。同時,開發“互聯網+”教材,通過虛擬仿真平臺增強師生互動,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貫穿職業精神和工作態度的教育。

2.3.3 教法層面:融入新技術

傳統的高職專業課多以滿堂灌教學為主,師生交流不足,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思政教育更難以融入。采用“PBL+半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與傳統的“翻轉課堂”教學法不同的是,傳統的翻轉課堂強調教師和學生職責的轉變,而“半翻轉”教學模式則是部分學時由教師授課、部分學時由學生翻轉課堂組成。在小組討論教學中,融入合作共贏、互幫互助等思政元素;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融入開拓創新、勇往直前的人生作風教育;在“半翻轉”教學過程中,融入慕課、微課等教學手段,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利用VR 技術,播放大國工匠等視頻,為學生呈現真實崗位工作流程和行業最新技術發展,使學生輕松愉悅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和勞模品質。

3 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反饋

教學團隊在“教師”“教材”和“教法”的視角下,探索專業基礎課程的思政育人模式,重新編寫了教材、教案和教學設計,用“PBL+半翻轉課堂”的教學思路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將新型的教學模式運用到飛行器制造技術2020 和2021 級學生的課堂上進行實際驗證,從對學生的滿意度調查來看,其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滿意度達到87%,學生不僅綜合成績顯著提升,綜合素養也普遍提升,證明了這種針對專業基礎課程的新型的思政育人模式達到了預期效果。課程思政評價效果如表2 所示。

表2 航空機械基礎課程思政評價效果

4 結束語

通過分析航空類高職院校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思政現狀,對機械專業基礎課程航空機械基礎的課程思政進行了深入研究,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課程思政融合點和每章知識點,從“教師”“教材”和“教法”三個視角設計并創新思政元素,并在實際課堂中進行驗證。數據表明,大多數學生認為這種課程思政育人模式不僅提升了成績,更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為航空類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思政育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歡
專業課航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閃電航空”來啦
“閃電航空”來啦
“導入課”在高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
服務學習在高職社會工作專業課內實踐教學中的探索
達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戰航空百年回眸
研究生專業課學分制教學改革探討
關于大學專業課排座位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