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脈至陽穴埋針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

2024-03-14 06:12張詩華陳金海郭明嵐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至陽督脈脊柱

張詩華 陳金海 郭明嵐

(1.福建省永春縣中醫院康復科,福建 永春 362600;2.福建省德化縣中醫院針灸康復科,福建 德化 362500)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并可伴發關節外表現,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強直的慢性炎性疾?。?]。好發年齡為20~40 歲,臨床以背痛、脊柱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初起即有腰骶部酸痛不適、活動僵硬感,特別是側彎下蹲彎腰運動受限,晨起時尤為明顯,稍活動后有所改善;隨病情發展,脊柱活動愈來愈小,因重力關系脊柱出現屈曲畸形,腰椎前凸消失后凸,胸椎前凸加大及頸椎前屈,出現駝背。不能站直、不能轉動身體、不能抬頭平視,胸廓擴展及脊柱活動受限,影響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30%的患者可波及四肢大關節,其中髖關節強直較多見,會出現下蹲和上、下樓梯動作困難。AS 病情復雜,纏綿難愈,致殘率較高,迄今為止,國內、外對本病尚無公認的,能達到低疾病活動度、低花費、高安全性的治療方案。

作者查閱了近10 年來中國知網(CNKI)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文獻,對于AS 的治療,有相關的生物制劑[2],但療程長、費用高,基層普通患者難以承受;還有相關的中藥復方[3],但常因臨床實際病情復雜、證型不一,很難形成規范的復方,可復制性、適用性不強。徐子琦等[4]的研究發現中醫外治法對AS 具有較好的效果,如針刺華佗夾脊穴治療[5]、蜂針治療[6]、骶髂關節或痛點針刀聯合西藥治療[7],均可取得滿意的效果。但因AS 為慢性炎性疾病,病程長、易反復,臨床患者常需長期乃至終身治療,蜂針雖有效,但蜂毒劑量、療程及作用機制仍不明確,且治療后反應大,有過敏及感染風險;針刀為有創治療,有損傷血管神經等風險,且多次針刀易導致患者依從性差;針灸有效,但治療時間較長、處方穴位多、效果維持時間不長。近年來,作者收集于永春縣中醫院、德化縣中醫院就診的60 例AS 患者進行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于永春縣中醫院、德化縣中醫院就診的60 例AS 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 例,對照組30 例。觀察組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40.0±6.0)歲;平均病程(5.0±2.0)年。對照組男15例,女15 例;平均年齡(42.0±7.0)歲;平均病程(4.0±1.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根據《強直性脊柱炎診治指南(草案)》[1]:(1)下腰背痛持續至少3個月,疼痛隨活動改善,但休息不減輕。(2)腰椎在前后和側屈方向活動受限。(3)胸廓擴展范圍小于同年齡和性別的正常值(在第4 肋間隙水平測量,只能擴展2.5 cm 或小于2.5 cm)。(4)雙側骶髂關節炎I~IV 級,或單側骶髂關節炎I~IV級[0 級:正常的骶髂關節;Ⅰ級:可疑或極輕微的骶髂關節炎;Ⅱ級:輕度骶髂關節炎(關節邊緣模糊,近關節區域硬化,關節間隙輕度變窄);Ⅲ級:中度骶髂關節炎(關節邊緣明顯模糊,近關節區域硬化,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骨質破壞明顯);Ⅳ級:骶髂關節融合或完全強直,伴或不伴硬化]。如患者具備第4條并分別附加1~3條中的任何1條即可確診。

1.3 納入標準(1)患者表述能力清楚,感知正常;(2)患者全程配合治療及實驗室檢查;(3)患者知曉并同意接受本次試驗。

1.4 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2)有嚴重脊柱、關節畸形者;(3)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精神病患者。

1.5 剔除標準(1)依從性差,不愿全程接受治療及相關檢查者;(2)出于各種原因觀察記錄數據不全者。

1.6 脫落標準(1)接受治療過程中,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并發癥和病情惡化事件,不宜繼續接受試驗者;(2)依從性差,連續3 次未進行治療,影響效果判定者。

1.7 治療方法

1.7.1 觀察組選穴:督脈至陽穴或至陽穴附近阿是穴。取穴:治療前先查體,若在督脈至陽穴處有明顯的壓痛點,即以至陽穴為治療點;若在至陽穴處未觸及明顯壓痛點,而是在至陽穴的頭側或尾側有明顯壓痛點,則以此點為治療點。常規消毒皮膚后,使用一次性針灸針(長春愛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吉械注準20222200599,規格:0.25 mm×40 mm),與皮膚呈約5°角,針尖向下平刺埋入,無需針感,外用無菌敷貼固定針尾后,患者可自由活動,留針24 h。隔日治療1 次,連續治療1個月。

1.7.2 對照組選穴:脊柱疼痛節段華佗夾脊穴。穴位常規消毒后,使用一次性針灸針(同上),直刺進針20~40 mm,有針感或針尖能觸及骨面最好,隔日治療1次,每次30 min,連續治療1個月。

1.8 AS相關療效評價標準痊愈:晨僵、腰骶痛和關節腫痛消失,活動功能改善,血沉(ESR)<20 mm/h(男)或<30 mm/h(女),C反應蛋白(CRP)<10 mg/L,基本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X 線表現改善或穩定。顯效:以晨僵時間、關節疼痛評分[采用數字等級評定量表(NRS)]、關節腫脹數、胸廓活動度、ESR 和CRP 改善≥50%為“有效”[ESR 和CRP 改善的計算公式:(治療前數值-治療后數值)/(治療前數值-正常數值)×100%],上述6 項中4 項及以上達“有效”,放射學表現無明顯變化。有效:2 項≤“有效”項目<4 項,X線表現無明顯變化。無效:“有效”項目<2 項,X 線表現加重[8]??傆行?(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9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比較經過治療,兩組晨僵時間、關節疼痛NRS評分、胸廓活動度、ESR、CRP 均顯著改善(P<0.05),且觀察組在改善晨僵、關節疼痛NRS 評分、胸廓活動度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AS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比較 (± s)

表1 兩組AS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比較 (±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組別觀察組CRP/(mg/L)22.0±6.0 10.0±4.01)18.0±5.0 10.0±5.01)例數30對照組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晨僵時間/min 60.0±30.0 30.0±10.01)2)60.0±30.0 45.0±15.01)關節疼痛NRS評分(1~10分)/分6.0±2.0 3.0±2.01)2)6.0±3.0 5.0±1.01)胸廓活動度/cm 2.5±0.5 5.0±1.01)2)2.5±1.0 3.0±0.51)ESR/(mm/h)56.0±15.0 30.0±12.01)55.0±18.0 28.0±10.0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7%(26/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67%(23/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AS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3 討論

3.1 從督脈治療的理論依據《難經·二十八難》:“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督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向后從尾骨端(長強)行于脊柱的內部,行走于后背正中線上,沿脊柱而上。據《素問·骨空論》,督脈第一支,與沖、任二脈同起于胞中,出于會陰部,在尾骨端與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的脈氣會合,貫脊,屬腎。第二支,從小腹直上貫臍,向上貫心,至咽喉與沖、任二脈相會合,到下頜部,環繞口唇,至兩目下中央。第三支,與足太陽膀胱經同起子眼內角,上行至前額,于巔頂交會,入絡于腦,再別出下項,沿肩胛骨內,脊柱兩旁,到達腰中,進入脊柱兩側的肌肉,與腎臟相聯絡。而AS的病位主要在脊柱、腰骶,其炎性侵襲多從骶髂關節-腰骶關節-腰椎-胸椎-頸椎的方向上行發展,主要受累的是骶髂關節、腰骶關節、關節突、關節、肋椎關節、肋橫突關節及椎突韌帶、椎間盤等軟組織,造成關節強直韌帶鈣化,可見AS 主要病位與督脈循行路線所經過部位相吻合。

《素問·骨空論》:“督脈為病,脊強反折”。邪犯督脈,則角弓反張、項背強直;督脈沿脊上行,督脈虛衰,經脈失養,則腰膝酸軟,佝僂形俯,可見督脈為病所致的脊柱疼痛、強直等病癥與AS 的脊柱表現相類。故從督脈治療,可使氣至病所,從而達到改善局部循環、消除炎癥水腫、促進功能恢復、減輕疼痛的目的。賴德培[9]通過督脈排針法治療AS,何靜等[10]對督灸治療進行分析,侯堃等[11]結合督脈灸治療AS,均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癥狀改善,腰椎功能恢復好,免疫功能提升,充分說明了從督脈治療AS 的可行之處。

3.2 至陽穴與督脈的相關性至陽穴出自《針灸甲乙經》,至即到達,陽為陰之對,此穴在第七胸椎下,與橫膈平,經脈至此已從膈下的陽中之陰到達膈上的陽中之陽,故名至陽。至,達也,又極也;陽,指心陽,背亦為陽,為陽氣至盛與全身仰賴之處。穴當心后與背脊之中,自應陽光普照,萬物生成,全身仰賴,而所主之病亦至多也。四時節令,夏至為夏之至極,冬至為冬之至極。督脈為“陽脈之?!?,主一身陽氣,督領六陽經,統攝全身的陽氣和真元,調節人體全身陽經的經氣,溝通聯絡十二經脈,加強十二經脈的聯系。至陽穴為督脈經穴,屬督脈,督為陽經,背亦屬陽,七為陽數,可見至陽穴與督脈同主一身之陽氣,故至陽穴可治療與陽氣相關的病證,亦可治療與陽氣相關的督脈病證。

《針灸大成》言督脈:“主腰脊痛,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支滿,身羸瘦,背中氣上下行,腹中鳴,寒熱解筩,淫濼脛酸,四肢重痛,少氣難言,卒疰忤,攻心胸”。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至陽穴可治療腰背疼痛、脊強等病癥。

3.3 埋針療法埋針療法,是由古代久留針法發展而來的一種淺刺針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針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內或皮下,進行較長時間埋藏的一種方法,又稱皮內針療法。因其刺入表淺,無明顯疼痛,故可長時間留針,能給皮部以弱而持久的刺激,達到疏通經脈氣血、調整經絡臟腑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彌補了單純普通針刺治療時間短、效果持續有限的不足。埋針療法常用于需久留針的慢性頑固性疾病和經常發作的疼痛性疾病,具有免疫調節、自主神經功能調節以及治療疼痛性疾病的作用。而AS恰恰是一種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頑固性、疼痛性疾病,所以埋針非常適合AS的治療。符文彬教授通過對心俞、陽綱或膽俞、厥陰兩兩配對進行穴位埋針治療[12],赫軍等[13]聯合局部敏感壓痛點進行埋針治療,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4 結論

本研究表明,通過督脈至陽穴埋針治療,能有效改善AS患者晨僵時間、疼痛、關節活動度等癥狀以及相關檢查指標,延長AS 的穩定期,減少發作次數,穩定病情。據臨床觀察,AS患者常在督脈至陽穴或至陽穴附近有明顯的壓痛點,阿是穴為治病的最佳刺激點,同時也是疾病反應點,《千金方》云:“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驗”。故本研究在治療前先給患者查體,若在督脈至陽穴處有明顯的壓痛點,即以至陽穴為治療點;若在至陽穴處未觸及明顯壓痛點,而是在至陽穴的頭側或尾側有明顯壓痛點,則以此點為治療點。研究數據也表明了至陽穴附近埋針的可行性。故作者認為督脈至陽穴或至陽穴附近阿是穴埋針對AS 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且該方法取穴少而精,長期治療不影響正常生活,患者依從性高,具有“簡、便、效、廉”的特色優勢,是一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的好項目。但對于埋針治療AS的作用機制及遠期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至陽督脈脊柱
長期久坐低頭 你的脊柱還好嗎
龍氏手法結合頭頸部督脈電針治療落枕的臨床觀察
從督脈論治阿爾茨海默病的理論探討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壓至陽來幫忙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診治中的應用及與MRI的比較
至陽穴的“善治”與“善止”
如何保護寶寶的脊柱
心氣不順按三穴
基于熱掃描成像系統探討易筋經“托天樁”對陽虛質督脈紅外熱成像的影響
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療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