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聯合毫米波治療對膝關節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復的影響分析

2024-03-15 07:46劉馬軍楊興虎
貴州醫藥 2024年1期
關鍵詞:穴位針刺膝關節

劉馬軍 楊興虎

(1.大荔中醫醫院,陜西 大荔 715100;2.銅川市耀州區人民醫院,陜西 銅川 7271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臨床簡稱為膝關節炎,是臨床最為常見的一種退行性骨科疾病。以關節變形、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1]。西醫主要以抗炎、止痛等對癥治療措施為主,或向關節腔內注射藥物改善關節靈活性[2]。但長時間應用抗炎藥物會產生較大的不良反應,影響身體健康水平[3]。近年來,采用物理治療手段聯合中醫治療手段治療骨科疾病成為骨科疾病治療方案優化完善的研究熱點[4]。本文主要探討針刺聯合毫米波治療方案對膝關節患者疼痛感受及膝關節功能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膝關節炎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男17例,女33例,年齡(67.37±7.20)歲,體重指數(24.26±2.54)kg/m2,病程(4.03±0.58)年。觀察組中男18例,女32例,年齡(67.48±7.17)歲;體重指數(24.19±3.61)kg/m2,病程(4.07±0.56)年。納入患者均符合《膝骨關節炎中醫診療指南(2020年版)》[5]中對KOA的診斷標準;認可中醫藥,并愿意接受中醫治療;認知功能正常,能理解醫護人員講解內容并能嚴格遵醫遵護配合治療方案及康復運動鍛煉;臨床資料完整。已排除不符合保守治療指征者;合并其它嚴重疾病影響康復鍛煉或療效評估者;對本方案所用藥物、治療方法有禁忌癥或過敏史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指導對兩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并予以抗炎、康復鍛煉及針刺治療。研究組再予以毫米波照射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針刺治療:取犢鼻穴、內膝眼、陽陵泉、膝陽關、血海、梁丘、足三里穴位,屈膝、消毒,斜刺進針,留針20 min,每兩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4周。毫米波治療:采用中成康富公司生產的KFA-S1型毫米波治療儀,將儀器的輻射筒調節與照射膝關節皮膚距離5 mm的垂直方向,確保輻射筒與皮膚緊貼,設置工作頻率30~40 GHz范圍,輸出功率密度介于4~9 mW/cm2,波長7.5~10 mm,以單通道輸出,上述參數設置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照射30 min,1次/天,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對患者的臨床療效評估并比較,療效分為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傆行?臨床控制率+顯效率+有效率。于治療前后進行膝關節HSS量表測評測評,得分越高說明膝關節功能越好。于治療前、治療1周后、治療2周后行VAS測評,采用帶刻度0~10 cm的量尺測評,向患者講解不同級別疼痛感受的具體描述,并與刻度相對應,詢問患者疼痛感受并選擇相應的刻度位置,該刻度讀數即為膝關節VAS評分。

2 結 果

2.1 治療總有效率完成1個月治療后,兩組控制、顯效、有效、無效的情況分別為,研究組12例、17例、19例、2例;對照組10例、15例、18例、7例。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86.00%(Z=2.712,P<0.05)。

2.2 膝關節HSS評分治療前,兩組膝關節HSS各維度及總分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1個月后,兩組膝關節HSS各維度及總分均較治療前上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t=4.027、3.602、4.081、5.429、5.813,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HSS評分的比較分,n=50]

2.3 膝關節VAS評分治療前,對照組的膝關節VAS評分為(4.45±1.02)分,研究組為(4.45±1.02)分,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2、4周后,兩組的膝關節VAS評分均下降,對照組分別為(3.47±0.77)分、(3.02±0.58)分,研究組分別為(3.05±0.65)分、(2.62±0.43)分,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t=4.024、4.902,P均<0.05)。

3 討 論

KOA患者隨著病程發展,行動受限隨之加重,甚至無法行走。毫米波治療儀的原理是采用波長1~10 mm范圍的高頻電磁波照射,使患處組織中的大分子和生物膜產生諧振,從而產生熱量,促進炎癥物質吸收,降低神經興奮性,從而降低痛域,提升機體免疫功能[6],但無法從根本上改善骨質。針灸是中醫的重要治療手段,其治療氣血經絡方面的疾病效果尤為明顯。中醫認為骨對應的臟器是腎,腎中精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走下降趨勢,呈現腎氣虧虛之證,需化精生髓以彌補,導致骨骼強度降低,引發多種關節疾病。通痹鎮痛是臨床中醫治療關節類疾病的基本原則。針刺則是實施通痹鎮痛最為主要的中醫手法。針灸鎮痛的穴位選擇以局部穴位為主,刺激患部周圍穴位達到鎮痛的作用[7]。

本方案中選擇犢鼻穴又稱為外膝穴,其位于膝前區,髕韌帶外側凹陷中,通過斜刺入穴,得氣后有通利關節、活絡止痛之功效,是臨床治療膝關節疾病最為常用的穴位。內膝眼位于髕韌帶內側凹陷處,臨床常配伍梁丘、陽陵泉穴位治療膝關節炎,具有緩解膝關節疼痛的作用。針刺血海、足三里可調節膝關節周圍經氣,達到通利關節的效果[8]。本文結果顯示,相較于單純的針刺治療,其在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降低疼痛感受,促進關節活動,提高關節肌肉肌力、關節穩定性等方面更具優勢。上述結果均表明針刺聯合毫米波對膝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康復,緩解膝關節疼痛感受,綜合提升臨床治療效率。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不涉及倫理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猜你喜歡
穴位針刺膝關節
膝關節置換要不要做,何時做比較好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老年人應注重呵護膝關節
談針刺“針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冬天來了,怎樣保護膝關節?
夏季穴位養心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戶外徒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與預防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針刺結合聰耳息鳴湯治療耳鳴8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