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級綜合醫院護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應急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

2024-03-15 02:19趙燕祥肖芳林朱敏支晨馬慧
軍事護理 2024年3期
關鍵詞:安全事件函詢指標體系

趙燕祥,肖芳林,朱敏,支晨,馬慧,

(1.南方醫科大學 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2.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 疾病控制科,北京 100048;3.解放軍總醫院 護理部,北京 100853)

作為疾病救治中心的三級綜合醫院,收治范圍廣泛,診治病種繁多,是各種生物風險因素的聚集地,而護士與患者接觸最早、最多,是應對生物安全事件的重要群體,其核心應急能力直接影響救護質量[1]。護士的生物安全事件核心應急能力是指在生物安全事件應急工作中,識別環境中的異常生物風險及生物損傷患者的病情變化,為患者提供安全及符合倫理要求的護理服務時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判斷力和個人特質等。國內外現有相關研究中,對象多為軍隊人員[2-3],內容主要涉及新突發傳染病[4],生物恐怖襲擊、實驗室安全等方面較少,缺乏將生物安全事件作為整體概念的研究。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專家訪談、德爾菲法等,構建三級綜合醫院護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應急能力指標體系(下稱“指標體系”),用于評價護士在醫院范圍內應對生物安全事件的核心應急能力。

1 資料與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組 成員共5名,其中從事生物安全事件應急管理的主任醫師、副研究員各1名,護理碩士研究生3名。負責查閱文獻、遴選專家、整理和分析訪談及專家函詢結果。

1.2 文獻研究 使用“護理/醫護”“生物安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突發傳染病/生物恐怖襲擊/微生物耐藥/實驗室生物病原體泄露”“能力/評價”等檢索知網、萬方、維普;使用“nursing staff/health care providers”“biosafety/biosecurity/public health emergency/infectious disease/bioterrorism/microbial resistance/lab leak”“ability/competence”等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同時,查閱國務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網站,參考《生物安全法》[5]《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6]《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應急處置方案》[7]《全國衛生應急工作培訓大綱》[8]等相關法律規范,收集、篩選、歸納能力指標。

1.3 專家訪談

1.3.1 遴選專家 選擇從事生物安全事件相關工作的護理、疾病預防控制、醫療、生物安全領域專家,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上;中級及以上職稱、本科及以上學歷。

1.3.2 訪談方法與結果 訪談目的:明確本研究聚焦的生物安全事件種類;收集護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應急能力要素。采取電話與現場兩種方式,共訪談10名相關領域專家。

1.4 構建指標體系(初稿) 前期文獻研究初步提取70個指標,專家訪談使用Nvivo 11.0軟件提煉5個主題,編碼50條,明確本研究聚焦的生物安全事件為新突發傳染病、生物恐怖襲擊及實驗室生物病原體泄露。結合上述結果,參考世衛組織傳染性突發事件應對“行動框架”[9]、風險評估理論和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經小組討論,擬定指標體系初稿,包括應急預警、應急護理、應急防控、應急協調4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92個三級指標。

1.5 指標體系的專家論證

1.5.1 編制函詢問卷 包含3個部分:(1)研究背景、內容與填表說明;(2)護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應急能力一、二、三級指標函詢表;(3)專家一般資料與對函詢內容的熟悉程度、判斷依據。函詢問卷初步編制后,由3名護理和生物安全專家填寫,建議在填表說明部分明確“生物安全事件”“生物危險因子”等相關概念,完善后形成最終函詢問卷。

1.5.2 確定函詢專家 與專家訪談的專家納入標準一致,初步納入19名。

1.5.3 實施函詢 以微信、電子郵件2種方式發放函詢問卷,指標選取參考重要性賦值均數>4.00、變異系數<0.25以及專家提出修改或刪除的條目,經小組討論決定刪除或修改。

2 結果

2.1 函詢專家一般資料 專家來自北京、上海、重慶、海南、廣東、浙江、山西、陜西共8個省及直轄市的2所高等院校、11所三級甲等醫院(其中3所傳染病??漆t院)、1所科研中心。專家一般資料見表1,部分專家具備多項工作領域,故該項人數總和>19。

表1 函詢專家的一般資料[N=19,n(%)]

2.2 專家積極程度 第1輪發放21份,回收19份,有效回收率90.5%;第2、3輪均發放1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專家積極性較高。

2.3 專家權威程度 3輪判斷依據系數為0.890、0.897、0.911,熟悉程度系數為0.895、0.895、0.895,權威系數為0.893、0.896、0.903,權威度較高。

2.4 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3輪函詢后,各級指標CV為0~0.20,3輪函詢的Kendall’sW為0.209~0.295、0.217~0.299、0.232~0.304(P<0.01),專家意見較統一,協調性較好,結果可靠。

2.5 專家論證意見及指標修訂情況 3輪函詢分別收到專家意見33條、12條、3條,專家意見逐漸趨于一致。(1)第1輪中,專家主要意見為部分指標細碎,予以簡化合并,明確本指標體系中生物安全事件為新突發傳染病、生物恐怖襲擊、實驗室生物病原體泄露的總稱;結合變異系數及小組討論,刪除1項二級指標“批判性思維與應急科研”,3項三級指標“掌握抗菌藥物使用原則方法”“多途徑檢索文獻資料,進行質量評價及成果整合”“妥善調解護患糾紛”;專家指出“了解網絡直報系統使用”不屬護士職能范疇,予以刪除;“正確使用術語,與其他工作人員及輔診科室保持診療信息交流暢通一致”與其他指標重復,予以刪除。(2)第2輪中,專家指出“風險評價”是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的總稱,予以刪除;專家指出“利用醫院護理信息系統深度分析發熱、腹瀉等聚集性病例”“依據生物損傷患者收治和探視服務制度,保證正?;颊哚t療服務”不屬護士職能范疇,予以刪除;“知曉生物損傷患者生命體征及常見生化指標報警值及意義,并妥善處理”“與疾控部門/輔診部門/安保部門有效協作”與其他指標有所重復,予以刪除。(3)第3輪無刪減,結合專家意見完善指標表述。最終形成4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66個三級指標的護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應急能力指標體系,見表2。

表2 護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應急能力指標體系函詢結果(第3輪)

3 討論

3.1 指標體系構建過程科學性分析 本研究通過法律政策檢索、文獻研究和專家訪談,基于多理論指導,在明確護士職責義務基礎上,提取符合現實能力需求的指標,參考生物安全、護理與疾病預防控制等領域專家從不同角度提出的建議,初步擬定指標體系,確保了指標設置的科學全面。通過3輪專家函詢,確定指標體系,專家覆蓋我國華北、華東、華南、華中等地區,專家積極性高,權威性高,協調性好。使用層次分析法設置指標權重,本研究所采取的“德爾菲法+層次分析+相關理論”的組合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德爾菲法主觀性較強的影響[10],最終形成4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66個三級指標的指標體系。

3.2 指標體系的特色性分析 生物安全事件發生迅猛、波及面廣,對護士應急處置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本研究以應急處置能力為核心,參考護士應急工作環節,從應急預警、應急護理、應急防控、應急協調出發,包含風險識別、緊急處置、??凭茸o、心理危機應對、去污洗消等內容;同時針對生物安全事件特點設置特色指標,例如面對傳播隱匿的生物危險因子,護士應掌握霍亂、不明原因肺炎等危害性較大疾病的監測要點,分析生物損傷患者的癥狀表現、流行病學史等信息[11],以識別流行風險;面對人為有意介入導致的生物恐怖襲擊[12],護士應能夠識別環境中的異常生物情況,避免二次傷害;考慮生物恐怖襲擊的多樣投送方式和易沾染性,護士應掌握暴露部位洗消的相關知識技能[13]。此外,在標本采集與運送過程中,護士還應能夠識別是否發生生物病原體泄露并及時處置,避免造成更大危機。

3.3 指標體系的應用性分析 該指標體系可轉化為能力評價問卷,用于調查三級綜合醫院的門急診及各科室護士在醫院范圍內應對各類生物安全事件時的核心應急能力,根據能力調查結果,明確應急工作的實際要求與護士能力現狀之間的差距,為針對性提升護士應對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提供理論與現實依據,滿足國家加強生物安全事件應對能力建設的需求。

4 小結

本研究從我國生物安全的嚴峻形勢及護士應對生物安全事件的職責使命出發,運用文獻研究、專家訪談、德爾菲法等方法,構建指標體系,具有科學性、特色性及實用性。不足之處在于仍局限于理論框架,未來可轉化為問卷,驗證其信效度。

猜你喜歡
安全事件函詢指標體系
函詢豈是走過場
函詢豈是走過場
發揮談話函詢『百分百』作用堅決防止『淺談(函)輒止』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嫩江縣“廣、嚴、實”做好組織函詢工作
食品安全事件的價格沖擊效應
公交車公共安全事件調查
2013卡巴斯基三大安全事件
英國: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