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經濟時代長江經濟帶基于綠色供應鏈的多式聯運策略創新研究

2024-03-16 08:38謝泗薪樊舒琪胡琬晶張夢迪
物流科技 2024年5期
關鍵詞:經濟帶長江供應鏈

謝泗薪,樊舒琪,胡琬晶,張夢迪

(南通大學 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低碳經濟時代,為了更好地發揮物流促進長江經濟帶由高速發展轉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基于綠色供應鏈視角創新物流多式聯運的模式策略,實現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已是勢在必行。

1 低碳經濟時代多式聯運研究的理論基礎:綠色供應鏈

1.1 綠色供應鏈內涵與特征。綠色供應鏈作為一種綠色創新與生態發展的新型管理模式,本質上是對供應鏈體系整體所涉及的各種信息進行全面考量,分析其對于資源與環境的影響機制,在此基礎上以供應鏈管理技術為支撐,通過采納綠色制造相關理念,確保產品從原材料的采購、加工、制造、倉儲、運送到最終的生產廢棄物處理的整個過程都盡可能地節能減排降污,在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時,從根本上避免對環境的損害。其特征如下:(1)整體綠色性。綠色供應鏈體系涵蓋供應商、制造商、第三方物流、消費者等多方參與主體,由此形成生產和消費兩個系統??傮w而言,只有整個體系實現綠色化,才能稱之為綠色供應鏈。(2)目的綠色性。一般供應鏈的根本目的是在現有盈利水平的基礎上,謀求更高水平的利潤。而綠色供應鏈的核心目的是促進供應鏈各參與主體開展的業務活動能夠與環境相互依存,達到綠色生態的最高目標。(3)層次綠色性。綠色供應鏈的構成層次涉及企業、市場運營層和社會、環境支持層兩個層面,既相互獨立又密切關聯,其總體結構呈現出綠色轉型升級的趨勢。

1.2 多式聯運相關文獻綜述。在多式聯運方面,孫妍等通過統計鐵路網密度、線路和方式銜接,得出我國多式聯運目前主要存在缺乏統籌考量、基礎設施不足、樞紐場站集疏運效率較低等問題[1];姬秀春等經研究指出,多式聯運作為綜合交通銜接合作的重要抓手,是解決長江經濟帶運輸需求與供給矛盾、降低供應鏈整體成本的有效手段,又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然選擇[2];梁曉磊等闡述了優化多式聯運戰略模式對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并從運輸服務規則銜接、運輸結構調整、技術裝備升級、組織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公鐵、海鐵和空鐵多式聯運發展的系列策略[3];郝燕茹選擇基礎設施、運營機制、政策支持和信息技術四個維度,著重剖析我國集裝箱海鐵聯運的現狀及不足,據此制定了加快海鐵聯運發展的相關對策[4]。

在綠色供應鏈方面,江怡灑等研究表明綠色供應鏈的整合有助于響應“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實現環境績效與經濟效益的雙提升,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力[5];韋佳培等開展實證分析,發現技術創新與綠色供應鏈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雙螺旋結構,而生態、高效的綠色供應鏈是“雙碳”背景下物流企業實現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支撐[6]。

在低碳經濟方面,楊超越認為應充分落實國家綠色發展理念,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要求,對當前經濟發展實施“碳約束”,堅定不移走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之路[7];劉強指出低碳經濟模式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昭示著以綠色生態為特征的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8]。

2 低碳經濟時代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發展戰略環境分析

2.1 多式聯運發展政策目標。為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深度融合,進一步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提升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節能減排降碳,國務院于2021 年12 月25 日頒發《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 年)》,提出到2025 年,多式聯運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形成以鐵路、水路為主的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格局,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

2.2 多式聯運發展SWOT 分析。本文采用SWOT 分析法,從內外兩個層面對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環境進行全方位的剖析,揭示外部環境中面臨的機會和威脅以及內部條件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據此構建如圖1 所示的SWOT 矩陣,為創新設計低碳經濟時代長江經濟帶基于綠色供應鏈的多式聯運策略指明方向。

圖1 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發展SWOT 矩陣圖

由圖1 可知,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當前處于SWOT 矩陣中的SO 象限,機會大于威脅,優勢高于劣勢。換言之,長江經濟帶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現有優勢和外部機會,回避威脅,彌補劣勢,切實提高其多式聯運核心能力,最終實現綠色發展與生態升級。

3 長江經濟帶基于綠色供應鏈的多式聯運策略創新設計

3.1 長江經濟帶綠色多式聯運智能物流平臺設計。綜合以上分析,當前長江經濟帶首先應基于綠色供應鏈,通過將多式聯運信息系統互聯網化、多式聯運設施設備物聯網化、接送貨物模式低碳化、物流配送區域生態化、水陸空運輸綠色化、物流資源平臺開放化、物流終端管理智能化,打造一個如圖2 所示的綠色多式聯運智能物流平臺,為低碳經濟時代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具體而言,就是樹立綠色供應鏈思維,以集裝箱為基本單位,將多種交通工具相互銜接、轉運而共同組合在一起,通過一次單證、一次運價、一次托運等多種形式來完成貨物的綠色全程運輸。

圖2 長江經濟帶綠色多式聯運智能物流平臺設計

3.2 長江經濟帶水陸空綠色多式聯運的五大策略

(1)推動水陸空綠色多式聯運的數智化發展。為實現多式聯運的數智化發展,當前長江經濟帶應依托水陸空物流企業加快管理信息系統的完善優化,密切各運輸工具之間的信息互聯,尤其是要加強與客戶的信息交流,滿足客戶對多式聯運信息的實時查詢和追蹤掌握,使企業與外部的合同、單證等傳遞達到高效、無縫的對接,最大程度地節約交易時間與聯運成本。

(2)提高水陸空綠色多式聯運之間的銜接度。為提高多式聯運基礎設施的銜接度,當前長江經濟帶應充分發揮水陸空物流企業各自的技術優勢,整合各區域物流基礎設施資源,集中研制跨交通方式的轉運調運設備,改善基礎設施的連接;同時引入新的集裝箱設備,豐富集裝箱品種,以滿足各種運輸方式的運輸需要,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全球物流市場的變化,最終實現真正的“無縫銜接”。

(3)拓寬水陸空綠色多式聯運業務客戶群體。為了更好地應對物流市場的競爭,當前長江經濟帶應聚焦優化核心業務,運用數智化技術增強多式聯運業務競爭力,提高水陸空綠色多式聯運的服務質量;同時加大對物流市場的挖掘深度,立足長江流域,瞄準海外市場,不斷拓寬水陸空綠色多式聯運業務客戶群體,并結合自身優勢為新客戶提供特色化、個性化的多式聯運方案設計。

(4)加強水陸空綠色多式聯運的國際競爭力。為了契合國際經濟外循環,推進對外貿易向高質量方向轉變,當前長江經濟帶應結合現階段實際的外貿發展水平,構建與之相適配的多元化國際物流體系,開展多層次的國際綠色多式聯運;同時運用大數據、區塊鏈及可視化、智能化技術來打造高效靈活的柔性供應鏈,提升水陸空多式聯運的國際競爭力,力爭在全球多式聯運市場搶占制高點。

(5)擴大水陸空綠色多式聯運的零碳朋友圈。為了減少多式聯運的碳排放量,當前長江經濟帶應將水陸空多式聯運轉變為綠色環保型,提高能源利用率,創造生態型多式聯運,比如可通過使用新能源車來代替傳統的油耗車輛進行物流配送,也可通過使用新型材料替換原始材料來制作水陸空各種運輸方式的綠色包裝,還可通過逆向綠色物流,實現包裝循環化,減少對紙張和塑料的使用率等;同時加速發展綠色供應鏈,與上下游伙伴構建生態合作聯盟,擴大水陸空綠色多式聯運的零碳朋友圈。

猜你喜歡
經濟帶長江供應鏈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一條江的嬗變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之路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長江之頭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陜西呼應長江經濟帶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長江之歌(外二首)
長江圖(外二首)
長江經濟帶與漢江生態經濟帶如何協調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