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鏈風險及風險傳導機制研究

2024-03-16 01:56曠光蓮周宇航
物流技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冷鏈生鮮傳導

曠光蓮,閆 軍,劉 丹,周宇航

(蘭州交通大學 機電技術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0 引言

冷鏈物流是指根據物品特性,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使產品始終處于保持其品質所需溫度環境的實體流動過程。冷鏈物流分為食品冷鏈物流、醫藥冷鏈物流、花卉植物類冷鏈物流以及其他冷鏈物流[1]。冷鏈物流服務于溫度要求較高的產品,冷鏈各環節中不確定因素導致冷鏈風險增加。對冷鏈過程中的風險影響因素精準識別及評價研究是近年來冷鏈物流領域的熱門問題,探究冷鏈過程中各環節風險傳導機制和傳導原理尤為重要。

本文主要對冷鏈物流風險問題及風險傳導機制公開發表的文獻進行檢索和分析,根據主題詞檢索、摘要閱讀和重點文獻閱讀相結合的方法,厘清冷鏈風險問題的發展脈絡,分析冷鏈風險、風險傳導機制領域研究進展及存在的不足,指出未來的研究趨勢。

1 冷鏈風險及風險傳導機制問題文獻統計分析

1.1 文獻數量分析

本文以“冷鏈風險”(cold chain risk)和“風險傳導機制”(risk transmission mechanism)為關鍵詞,檢索了中國知網(CNKI)期刊數據庫及美國科學網(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數據庫公開發表的文獻,對檢索的文獻(學術期刊和學位論文)進行人工篩選,并做國內外對比分析,如圖1、圖2所示。

圖1 1990-2022年冷鏈風險領域發表文獻數量

圖2 2000-2022年風險傳導機制領域發表文獻數量

國外研究冷鏈風險問題的文獻最早發表于20世紀70年代,國內研究冷鏈風險問題的文獻最早發表于20世紀90年代,國內冷鏈研究稍晚于國外,2010年后國內冷鏈風險問題研究多于國外,隨后逐年波動增加,國內冷鏈風險文獻在2013年開始快速增長,2020年達到峰值,這表明隨著冷鏈物流的發展,國內對于冷鏈風險源識別與風險體系的評價更加重視。國外風險傳導機制文獻最早發表于20世紀80年代,在2008年開始快速增長,2016年達到峰值,國內風險傳導機制文獻最早發表于20世紀90年代,一直落后于國外,在2008年開始快速增長,2009年達到峰值,對于冷鏈風險傳導機制的研究較少,可見冷鏈風險傳導機制是一個新興研究方向。

1.2 主要期刊分析

對檢索的文獻按照期刊文獻數量排序,冷鏈風險及風險傳導機制發表文獻數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如圖3、圖4所示。

圖3 2000-2022年冷鏈風險領域發表文獻數排名前十的期刊

圖4 2000-2022年風險傳導機制領域發表文獻數排名前十的期刊

近年來,冷鏈風險及傳導機制文獻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文獻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排名前十的期刊中,大部分文獻發表于《PLOS ONE》《TRANSPLANTATION》《SCIENTIFIC REPORTS》等高水平期刊上。

2 冷鏈風險研究進展

2.1 冷鏈風險識別及分類

風險是風險構成要素(因素、事件、結果)共同作用而產生的事件結果、損失程度等的不確定性[2]。根據冷鏈產品的不同類型形成不同的冷鏈類型,根據不同的冷鏈風險因子形成不同的冷鏈風險類型。因此,可以通過區分引發因子的差異,對冷鏈風險進行分類,具體見表1。

2.2 冷鏈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冷鏈風險研究的關鍵環節,對冷鏈風險評價及控制需建立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F有文獻中,風險識別的方法和模型主要為定性分析,如SCOR模型、FMEA、ANP、WBS-RBS耦合矩陣等,層次分析法和SCOR模型采用較多。在冷鏈風險研究過程中需根據實際研究對象要求選擇合適的模型或者方法進行風險識別。

邸鴻喜,等[3]運用專家意見與文獻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根據疫苗特點,識別疫苗冷鏈物流風險。向瑩,等[4]通過文獻調研法,結合農產品區域要素和農產品行業風險特性,確定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6個潛在風險。陳偉炯,等[5]運用流程圖法分析造成物聯網環境下醫藥冷鏈物流各環節風險的眾多因素源,將醫藥冷鏈物流環節風險劃分為五個階段,其中運輸環節風險發生概率最高。黃超[6]基于SCOR模型,構建食品冷鏈運作模型,對食品冷鏈風險進行識別。方曉波[7]運用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分析冷鏈物流系統失效模式及其產生的后果,識別出冷鏈物流作業過程中的危害因子和風險。申笑宇,等[8]將DEMATEL、ISM、ANP方法有機整合,從人員、商品、管理、機器、技術和外部環境6大維度,識別并提取出生鮮電商前置倉冷鏈物流斷鏈風險的24個影響因素。Chen,等[9]基于貝葉斯網絡,構建生鮮冷鏈網絡中斷風險拓撲結構,采用敏感性分析確定生鮮冷鏈的危險因素。Zhang,等[10]利用ISM模型(解釋結構建模)對藥品冷鏈系統中的風險要素進行分析,認為醫藥冷鏈過程存在運輸、倉儲、配送、質量管理四大關鍵風險因素。李策國,等[11]基于WBS-RBS耦合矩陣,識別出員工安全責任意識、員工安全培訓教育、員工意外失誤、設備檢修維護頻率、規章制度與責任和政策法規是影響疫苗冷鏈物流的關鍵風險因素。彭本紅,等[12]基于熵權可拓決策模型,剖析冷鏈物流運營全過程,從運作風險、設備風險、信息風險、技術風險、人員風險、政策風險、突發風險七個方面構建冷鏈物流斷鏈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冷鏈風險存在不確定性,為應對此種不確定性,識別冷鏈過程中的風險因素是冷鏈風險研究的關鍵環節,現有冷鏈風險因素識別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文獻調研、專家經驗、流程圖分析等定性分析法,風險因素識別方法具有主觀局限性,風險因素篩選不準確,風險評價體系不完整。

2.3 冷鏈風險評價方法研究

冷鏈風險評價是對冷鏈過程中的風險進行量化的過程,現有評價方法主要從定性與定量兩個角度進行評價。

(1)定性分析方法。沈玉燕,等[13]在德爾菲評估方法的基礎上,應用OWA算子賦值權重,構建冷鏈供應鏈風險擴散收斂模型,對生鮮冷鏈供應鏈風險進行評估和管控。張琰[14]運用因子分析法對生鮮農產品物流風險因素進行簡化,為了提升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預警管理的水平,構建了由17個風險預警指標組成的基于成本約束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2)定量分析方法。申笑宇,等[8]通過有機整合決策實驗室分析(DEMATEL)、解釋結構模型(ISM)和網絡層次分析(ANP)三種方法,建立生鮮電商前置倉冷鏈物流斷鏈風險影響因素的多層遞階網絡結構模型,研究影響因素的因果屬性、層次網絡結構和權重。Chen,等[15]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風險因素判斷矩陣,確定生鮮農產品運輸風險因素的指標權重。劉虎沉,等[16]提出了一種基于區間直覺模糊集(IVIFS)和多屬性邊界近似區域比較(MABAC)方法的改進FMEA模型,并將FMEA模型運用于實際冷鏈物流配送過程的風險分析中,為冷鏈物流企業保證商品質量、提升配送服務水平提供參考。Chen,等[9]基于貝葉斯網絡理論構建生鮮冷鏈網絡中斷風險評估模型,分析冷鏈過程中風險發生的概率及主要影響因素,并納入SIR模型,進行靈敏度分析,改善風險傳遞。Fu,等[17]綜合考慮港口物流過程、通關過程和港口到門物流過程三個ICCL過程潛在風險因素,構建了ICCL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可拓決策模型和熵權法對進口冷鏈物流的風險水平進行了評價。

目前,對冷鏈風險進行評價的方法中,定性方法具有主觀意識的局限性,隨著研究的深入,定量方法會越來越普遍。

3 風險傳導機制研究進展

目前,風險傳導機制主要集中于金融、社會、項目建設及供應鏈方面,專門進行冷鏈風險傳導機制的研究未見公開發表文獻,冷鏈風險傳導機制研究可借鑒這些領域尤其是供應鏈的研究成果。

3.1 風險傳導機制理論研究

風險傳導理論是建立在風險識別、估測、評價、控制方面的完整理論體系之上的新興理論[18]。風險傳導機制指的是風險在一個經濟體系內傳遞的過程,包括風險的產生、傳遞和影響等環節[19]。風險傳導機制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社會、項目建設及供應鏈方面。

(1)金融風險傳導機制。王定祥,等[20]以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為例,分析了供應鏈金融中信用風險傳導因素與傳導機制。楊子暉,等[21]采用新穎的風險溢出網絡方法,研究全球“新冠”疫情事件下,我國金融市場各部門間風險傳導關系的動態變化。

(2)社會風險傳導機制。胡象明[22]認為社會風險傳導具有單一性和聚集性兩種模式,社會風險放大過程中存在社會站和個體站兩個風險放大站,源頭控制是防范和控制重大風險的最佳辦法。

(3)項目風險傳導機制。劉維慶,等[23]在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中,借鑒網絡傳播動力學傳染病模型,模擬風險傳導機理。何壽奎,等[24]研究了“一帶一路”項目風險傳遞機理,構造了風險傳遞的反饋回路圖,建立了以“一帶一路”水電項目為背景的風險傳遞模型。

(4)供應鏈風險傳導機制。閆秀霞,等[25]通過供應鏈上企業間的依存關系,闡述了供應鏈風險傳導的過程,構建供應鏈風險傳導模型,認為供應鏈風險傳導機制主要是知識傳導機制和知識創新機制。喬良,等[26]通過對有機農產品供應鏈的傳導機理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四種有機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管控模式。Wang,等[27]討論風險評估的流程,在對供應鏈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分析后,利用BP神經網絡建立了風險評估模型。

3.2 風險傳導機制研究方法

風險傳導需要憑借介質來傳導,并通過各種形式反映,風險傳導機制具有復雜性,可能會導致連鎖反應,從而引發系統性風險[18]。對風險傳導機制方法研究不可或缺,目前國內外對于風險傳導機制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復雜網絡分析法。付焯[28]利用網絡拓撲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種風險傳導效應測度的分析模型,揭示多式聯運網絡風險的傳導機理。劉維慶,等[23]依據復雜網絡理論,構建風險因子相關系數矩陣與復雜網絡圖,計算確定風險因子的節點聯系度、節點影響度和節點效率,為項目管理者進行風險決策提供了一種有效方法。任夢,等[29]運用網絡組織理論、復雜網絡理論等對網絡組織風險傳導過程和防范策略進行研究分析。

(2)系統動力學及傳染病模型。Chen,等[9]利用流行病模型研究供應鏈風險傳遞,通過企業風險偏好、操作魯棒性和靈活性、市場信息完備性以及網絡拓撲結構等多驅動因素探究復雜供應鏈網絡風險傳遞的機理和演化。楊揚,等[30]以云南省生鮮蔬菜國際冷鏈物流為例,構建生鮮農產品國際冷鏈物流運作風險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并指出降低風險應綜合考慮風險控制成本、運作風險、運作績效三個方面的均衡。張闡軍,等[31]針對農產品供應鏈重構風險整體構架和重構進程風險傳導復雜網絡,利用動力學SIR模型模擬農產品供應鏈重構內生風險傳導過程,結果表明土地流轉對農產品供應鏈重構組織中的組織結構重構整體性具有戰略性意義。張圣忠,等[32]運用醫學領域的傳染病模型對供應鏈網絡節點企業在違約風險傳染中所處狀態情況進行分析,認為違約風險在供應鏈網絡中會蔓延傳染,供應鏈節點企業必須提高自身風險防范意識、努力消除自身風險并不斷改進現有風險防御機制,獲得對風險的持續免疫能力。

(3)最小生成樹(MST)方法。Ouyang[33]從產業鏈的角度,用最小生成樹(MST)方法和連通性方法研究了中國能源期貨之間的風險傳遞,指出各環節的風險傳導主要由上游產品向下游產品溢出。Balcilar[34]應用標準溢出方法、頻域方法、分位數連通性技術和連通性網絡分析中東和北非經濟體之間的金融連通性和風險傳導。

4 結語

國內外學者對冷鏈風險影響因素及影響機制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一些文獻僅對冷鏈風險因素進行識別,未構建風險指標體系,對于冷鏈風險評價缺乏系統性;對于冷鏈風險傳導機制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對冷鏈風險傳導機制影響因素的指標選取及傳導機制原理和方法的使用沒有過多的說明,因此相關理論及方法需進一步完善。

冷鏈風險因素識別與評價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傳導機制研究領域不斷增加,冷鏈風險傳導機制的研究處于初級階段,隨著對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視,冷鏈風險傳導機制領域會吸引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猜你喜歡
冷鏈生鮮傳導
要不要做冷鏈物流?
神奇的骨傳導
“散亂污”企業治理重在傳導壓力、抓實舉措
亞洲生鮮配送展
亞洲生鮮薈
冷鏈物流用復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超市生鮮里的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基于開關電源的傳導抗擾度測試方法
勁達電裝聯手開發冷鏈物流市場
首個“南菜北運”冷鏈果蔬專列開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