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場

2024-03-17 17:58
攝影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男醫生手記長江大橋

常泰長江大橋

2022年7月27日,在江蘇泰州拍攝的建設中的常泰長江大橋。(無人機照片)淮安日報曹政攝

記者手記

常泰長江大橋是世界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和普通公路為一體的過江通道,連接江蘇常州與泰州兩市。2022年7月27日,我隨“新時代頌”全省攝影采風創作暨2022“交建杯”江蘇交通視覺巡展采風團一行,走進常泰長江大橋施工現場。當日上午,陰天、有霧,采風團成員由泰興市一側聚焦建設中的常泰長江大橋,對大橋主航道橋南北索塔以及兩側的引橋、航道橋、連接線和加工廠等進行拍攝。我將無人機飛至距離大橋1公里之外處,用7倍變焦段逆光拍攝,后期對圖片進行編輯時,將拍攝時的橫構圖畫面裁剪成了豎構圖,強化了視覺沖擊力。這張照片獲得了第33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走近地鐵“生命線”守護人

2024年1月16日凌晨2時許,接觸網維護工在南京長干門城墻下作業。地鐵穿過城墻和秦淮河,夜幕下維護工作業的場景成為古城的一道風景。新華日報吳俊攝

記者手記

2024年“新春走基層”活動大幕拉起。我選擇南京地鐵夜間接觸網維修工,用了8個夜晚進行跟蹤拍攝。每天深夜,當地鐵送走最后一班乘客,我和維修師傅一起進入地鐵軌道,拍攝他們在“高壓、高空、高?!钡墓ぷ鳝h境下,檢修地鐵車廂外部正上方這條細細的“生命線”。

南京地鐵現有12條線路459.66公里。我選擇了5條有代表性的路段跟蹤拍攝。在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地鐵線,我拍攝工人在距長江江面45米的高處摘除鳥巢;在穿越候鳥棲息地的石臼湖地鐵線,借助自帶的光源拍攝維護員的“飛檐走壁”。

地鐵夜間維護時間只有短短的2個小時,作業距離長、內容多,精度要求高,跟蹤拍攝攜帶設備又多:照相機、攝像機、無人機……采訪拍攝既拼技術更拼體力,拍照片、拍視頻,還為新媒體客串了一回出鏡記者,滿滿的“四力”體驗。這張凌晨2點拍攝的南京長干門城墻下的地鐵維護圖片,展現了城市的古老和現代融合。

婦產科的男醫生

2016年11月28日,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仲建新完成剖腹產手術后,回望了一眼新生兒。新華日報肖勇攝

記者手記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醫院里婦產科更加忙碌了。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共30名醫生,有9名男婦產科醫生,年齡都在50歲上下,工作時間最長的已有30多年了,都是婦產科里的頂梁柱。婦產科的男醫生,這職業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有點神秘,但在他們看來,從事婦產科工作,都是“被迫”的。他們學醫時并沒有婦產科專業,畢業分到醫院,被領導安排到婦產科,不好意思拒絕,就這么干下來了。

我經過協商申請后,被允許進入產房拍攝,我帶著一種好奇感近距離跟蹤拍攝這群婦產科男醫生。一天的拍攝下來,敬佩感油然而生,做婦產科醫生真的很辛苦!忙碌時做一天手術站近10個小時是常事,且經常沒下班時間。盡管婦產科的工作壓力大,可這群男醫生們對自己的職業依然很樂觀,特別是在產科,他們每天遇到的都是喜事,看到的都是笑臉,感受到的都是希望。

“林旋風”來了

2019年11月15日,江蘇蘇州高新區文體中心,北京首鋼隊球員林書豪離場時受到球迷的熱烈追捧。蘇州日報倪黎祥攝

記者手記

2019年11月15日,在2019-2020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常規賽中,蘇州肯帝亞隊坐鎮主場迎戰北京首鋼隊,焦點人物自然是人稱“林瘋狂”的華裔球員林書豪,追夢小子到哪兒都能刮起一陣旋風。我跟其他攝影記者一樣,很專注拍攝了林書豪場上的每一個動作和神情。根據以往經驗,賽前賽后往往是“出片”的時機。比賽結束,林書豪在向球迷致謝、贈送球鞋后,大多數攝影記者趕往媒體室發稿了。當看到觀眾席上的球迷久久不肯離場時,我感覺可能還有戲。果然,林書豪緩緩走向球員通道,球迷頓時沸騰了,他跟球迷一一擊掌,我定格下了這個“旋風般”的場景,“風暴眼”則是7號的背影。

“心語亭”里訴思念

2016年3月25日,南京市建鄴區民政局在南苑街道興達社區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追思會,20名居民分別在“心語亭”里,與逝去的親人深情“對話”。南京日報馮芃攝

記者手記

當天我接到新聞線索,前去現場采訪。當我來到現場時,已經有不少人自發走進“心語亭”,傾訴對離世的父母、朋友的無限哀思。我舉起相機,記錄下這些人的神情舉止。其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引起我的注意,她從手提袋里緩緩地拿出一張泛黃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人物儀表堂堂,身著舊式軍裝。老人手捧鮮花,嘴里喃喃自語,訴說著對照片里逝者的思念。我立刻舉起相機,拍攝下了這幅照片。后期通過采訪,我了解到老人名叫丁志凡,已經100歲高齡。照片里的人物是他的愛人陳頤鼎,兩人相伴相守到1995年陳頤鼎離世。這幅攝影作品,讓這對伉儷在“心語亭”里實現了“重逢”。

上學路上

2019年1月9日清晨,大雪中的南京街頭,一位父親送孩子上學,肩膀上的女孩在雪中專心致志地看書。南京日報段仁虎攝

記者手記

2019年1月9日清晨,天降大雪,這是當年南京的首場降雪,對于一名從業多年的媒體攝影記者來說,職業的敏感讓我意識到這應該是出新聞的時候。一大早我就拿著相機出門溜達,拍攝了一些大雪中市民出行各種狀態的照片。在走到一處路口時,我見到遠處有一對父女,可能是擔心雪天路不好走,父親將女兒扛在了肩上。起初因為雪大,距離較遠,我并未特別注意到父親肩上的女孩在干什么,就本能地拍了幾張。等這對父女走近后才發現,騎在父親肩上的女兒手中正拿著一本書,在聚精會神地閱讀,漫天大雪和濕滑的道路似乎與她毫無關系。此情此景,讓我有一種莫名的沖動,下意識地一陣連拍,《上學路上》就此產生。我深深體會到,只要處處留意,新聞就在身邊。

農民當上“樹醫生”

2019年4月17日晨曦微露,50歲的許紀春爬上4米高的梯子,給大樹扎上“吊針”。新華日報邵丹攝

記者手記

2019年4月,我駐點句容走基層時,偶然間得到線索:江蘇鎮江句容市天王鎮唐陵村農民許紀春與妻子王保平自學苗木養護技能,成為遠近聞名的“樹醫生”。于是我第一時間聯系許紀春夫婦,在了解到許紀春夫婦最近非常忙,經常凌晨會去各處苗木園給樹木“打吊水”時,我就約好時間跟隨許紀春夫婦來到一處苗木園。凌晨4點多,天還沒亮,在微微泛藍的天空下,手電筒的微光映照出夫婦倆專注的面龐,他們細心地為大樹扎上“吊針”,仿佛在為生命注入希望。我被這一幕深深打動,用鏡頭記錄下了這珍貴的瞬間。

這組照片的拍攝讓我體會到:攝影記者只要沉下去,就一定能拍出好照片。

猜你喜歡
男醫生手記長江大橋
一圖看懂滬蘇通長江大橋
20男醫生演義
我的航天員手記
編輯手記(四則)
閱卷手記——一次函數
八月手記
透水模板布在公安長江大橋的應用
武漢第八座長江大橋主跨合龍
你思想有問題!
湖北省將再添6座長江大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