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以沖突為何引發巴西與以色列的外交危機

2024-03-18 10:13周志偉
世界知識 2024年6期
關鍵詞:以色列政府盧拉加沙

周志偉

2023年10月22日,在巴西圣保羅,數百人舉行示威活動,抗議以色列對加沙采取的軍事行動。

最近,巴西與以色列之間的外交危機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2月18日,巴西總統盧拉受邀參加非盟峰會期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抨擊了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地帶的暴力軍事行動,將其定性為針對巴勒斯坦人的“種族滅絕”,并稱“加沙地區和巴勒斯坦人民正遭受的一切是史無前例的,僅在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時才有過”。這番話被輿論解讀為盧拉認為“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等同希特勒當年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因而引發了雙方的一場外交危機。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第一時間抨擊盧拉“踩了紅線”。2月19日,以色列外交部在耶路撒冷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召見巴西駐以大使梅耶爾,要求盧拉收回言論,否則將被以色列視為“不受歡迎的人”。當天,巴西外長也召見以色列駐巴大使,稱以色列政府對盧拉所言的反應“令人震驚且不可接受”,是“以色列外交史上恥辱的一頁”。

本次巴西與以色列外交危機爆發的時間非常特殊。盧拉是在埃塞俄比亞出席非盟峰會上拋出話題的,與此同時,巴西正準備牽頭召開二十國集團外長會,盧拉不可能不清楚自己身份以及時間點的特殊性。那么盧拉為何要在這一敏感時刻拋出此番言論呢?

巴西在巴以沖突上的基本立場

針對巴以沖突,巴西有著較為一貫的立場。1947年2月,英國將“巴勒斯坦問題”移交給聯合國處理。當年4~5月,巴西駐聯合國大使阿拉尼亞擔任聯合國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主席;9~12月,阿拉尼亞被任命為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在阿拉尼亞擔任聯合國主席期間,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181(II)號決議(也稱“兩國方案”),阿拉尼亞因此被提名當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第181(II)號決議也成為巴西在巴以沖突問題上的基本立場。1975年,聯合國大會給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巴西明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履行自決權和建立獨立國家的權利,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主張以色列撤出所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

2005年5月,在盧拉擔任巴西總統的首個任期,巴西牽頭召開首屆南美—阿拉伯國家峰會,會議通過的《巴西利亞宣言》強調“按照國際法準則抵抗外國占領的權利”,呼吁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實現中東地區公平、持久和全面和平。2009年11月,盧拉政府先后接待以色列總統佩雷斯、伊朗總統內賈德和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來訪,體現出巴西強化自身在中東地區存在以及協調中東地區爭端的政治意愿。2010年3月,盧拉先后訪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成為巴西自1889年建立共和國以來首位訪問以色列的總統,再次表達了調和巴以沖突的意愿。

而巴西極右翼總統博索納羅執政期間(2018~2022年),巴西在巴以沖突上的立場發生顛覆性改變,“親以”政策成為當時巴西外交的核心內容。2023年,盧拉重新執政后,巴西在巴以沖突問題上重回傳統立場。2023年10月,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之后,盧拉政府在第一時間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進行了公開譴責。但在以色列政府對加沙地帶展開軍事行動后,盧拉同樣對以色列的行為提出了嚴厲批評,強調“哈馬斯的行為不構成對巴勒斯坦人民集體懲罰的正當理由”,也表示“從未見過針對無辜者的如此殘酷、不人道的暴力行為”。

由此可見,巴西在巴以沖突問題上的立場總體上具有延續性。盧拉本人堅決支持巴勒斯坦的完全主權,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行動,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與此同時,他主張巴西與巴以雙方都保持良好合作關系,并有意在調停巴以沖突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并不存在歧視猶太人和以色列的傾向。

盧拉的“弦外之音”

但如果以通常的行為邏輯審視,盧拉在巴以沖突較為激烈的時候發表此番言論,又似乎有點難以解釋。其一,巴西并不是影響大局的關鍵國家;其二,這極有可能加劇國內國際兩個層面的政治對立。那么,盧拉在此時發表這番講話,有什么“弦外之音”?

第一,展現“巴西回來”的外交姿態。2003~2016年勞工黨執政期間,巴西外交展現出“自信且積極”的面貌,國際參與度在地區、跨區域和全球三個層面均取得顯著突破,巴西一度成為最活躍的新興大國之一。博索納羅上臺執政的四年,巴西在國際事務中不斷被邊緣化,甚至在一個階段處于被孤立的局面。2023年盧拉重新執政后,迅速激活了與傳統合作伙伴的互動關系,在全球重大事務中敢于表態發聲。巴以沖突是當前最引人關注的全球性安全事件,為盧拉提供了呈現“巴西回來”的重要機遇。

第二,呼應“全球南方”的安全觀。在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這兩大安全危機上,南方國家和北方國家呈現出明顯的立場分野。究其根本,主要在于兩種不同的安全觀。隨著國際權力體系的變化,南方國家越來越敢于對北方國家利己狹隘的安全觀說“不”。巴以沖突爆發后,南非向國際法院對以色列政府提出起訴,玻利維亞宣布與以色列斷交,智利、洪都拉斯、哥倫比亞等國召回駐以色列大使,這些都體現出相當多南方國家在巴以沖突上與北方國家的立場大相徑庭。代言南方國家是過去近40年巴西外交的重要思路,盧拉利用非盟峰會的平臺更廣泛地傳遞出巴西的立場,與“全球南方”形成了積極呼應。

第三,推動大國之間的協商應對。巴西是2024年二十國集團的輪值主席國,盧拉通過拋出此番言論,有意激起全球大討論,尤其推動二十國集團協調應對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重大全球性安全事件。事實上,在2月21日至22日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上,巴以問題成為核心議題。在此次外長會議上,各方就解決巴以問題的“兩國方案”達成了基本共識。

第四,借機呼吁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盧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除了批評了以色列政府對加沙的軍事行動,還談到了當前全球治理失效問題,尤其批評了聯合國安理會在面對一系列重大危機時缺乏必要作為。盧拉上述所言,實則是呼吁應對全球治理體系進行系統性改革。盧拉試圖借助巴西作為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的身份以及國際熱點事件,為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營造更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巴西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歡
以色列政府盧拉加沙
“雙重忠誠”:美國猶太人委員會與以色列政府的交涉及其影響(1948—1950)
以軍持續空襲加沙
何以為家
加沙街頭
“今天我們都是盧拉”
放不放?
巴西前總統盧拉被判刑
尊重
目擊
中國人同情苦難加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