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評價與分類施策
——以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為例

2024-03-18 08:20周婷婷廖和平李濤朱琳劉亭謝傳峰
關鍵詞:宜業宜居維度

周婷婷,廖和平,李濤,朱琳,劉亭,謝傳峰

1.西南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重慶 400715;2.西南大學 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評估研究中心,重慶 400715;3.西南大學 國家治理學院,重慶 400715

鄉村建設是歷史使命,也是時代課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根本性問題[1].當前,中國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著眼于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城鄉發展結構性矛盾及其引發的農村空心化、“城進村衰”、嚴峻的“鄉村病”等問題[2-4],黨的二十大報告審時度勢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是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的鄉村振興重要任務,也是新時期背景下對鄉村建設提出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黨中央在“三農”領域的重大政策創新,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延伸創新,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具有廣泛扎實的現實基礎,符合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需要進一步研究、謀劃、貫徹落實[5].

目前有關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理論研究較為豐富,主要圍繞內涵外延[6]、建設意義[7]、建設路徑[8-10]和保障機制[11]等方面.張永江等[5]分析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科學內涵和建設的5個基本點,提出建設的5個關鍵領域、4個著力點和4個建議; 彭超等[12]在總結新時代我國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基礎上闡述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意義、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并針對落實保障機制提出相關建議; 黃祖輝[13]闡釋了和美鄉村建設意義與內涵特征,并提出要在“和”字上突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注重城鄉關系、產業發展和共富發展等8個方面的“和”.有學者從推進污水治理[14]、改善農房質量[15]等角度研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部分學者從“生態宜居”“宜居宜業”等具體方面或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整體建設方面開展評價研究.如蔡雪雄等[16]從鄉村生產、生活和生態3個方面構建鄉村生態宜居評價指標體系,對福建省55個縣域鄉村生態宜居水平進行測度; 李玏[17]從居住條件、生活環境、鄉村產業和收入與就業4個維度構建鄉村宜居宜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值評價方法開展了全國及各省、區、市鄉村宜居宜業水平評價; 張宇伯等[18]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個方面設計出23項重點指標,構建和美鄉村建設評價模型,對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5個典型代表進行實證分析.總體而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研究處于起始階段,多集中于內涵、意義和路徑等理論研究,實證研究較少,目前亟需探究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測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建設水平.

本研究從村域尺度出發,借鑒鄉村地域系統理論、人地關系理論等理論基礎闡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基本內涵,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指南》[19]等相關標準構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評價指標體系,以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為案例研究區,通過實地調研收集數據,測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并劃分類型,提出因地制宜的建設路徑,以期為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參考.

1 研究區概況和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七塘鎮位于重慶市璧山區北部、縉云山與云霧山腹地,東靠縉云山西麓,南接六塘鄉,西鄰銅梁區,北連八塘鎮.七塘鎮東部為山地,西側為深丘地勢,南部為淺丘,北部為緩丘寬谷地勢(圖1).全鎮土地總面積為57 km2,下轄8個行政村.七塘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鎮主導產業為農業,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是璧山蔬菜基地核心區和重要水果基地.全鎮各村全面參與“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試點,成功探索出農村房屋使用權和集體土地入股等具體路徑,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可觀.七塘鎮以璧山蔬菜基地核心區為引領,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積極培育“農文旅”等新業態,提升村容村貌,先后獲得國家衛生鎮、市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市鄉村振興貢獻獎先進集體等國家級、市級榮譽,開創了“鄉村讓人們更向往”示范建設的新局面.因此,以七塘鎮為例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評價與實施路徑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借鑒意義.

審圖號:GS(2019)3333號

1.2 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實地調研,本研究于2023年2月前往七塘鎮8個行政村開展實地調研,訪談區、鎮、村三級地方干部和農戶,填寫統計表格和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村基本概況、產業和經濟發展狀況、生態生活生產環境、文明建設和基層治理情況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等.以上數據時間為2022年度.

2 指標體系和研究方法

2.1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內在邏輯與指標體系構建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具有良好人居環境和宜業空間,能滿足農民物質和精神追求,實現鄉村五大振興全面協調發展的農村,是美麗鄉村的升級版[5].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基本特質和關鍵條件是宜居宜業,具體而言,一是擁有宜居的環境和設施配套,包含自然和人文環境相互交融,人居生活設施和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體系的配套; 二是擁有宜業的產業體系與業態,可以為多類型勞動者提供自主、受雇、合作等多種就業與創業機會,并實現持續增收和共富發展[13].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立足美麗鄉村建設基礎,結合鄉村資源特色,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以單個村或多個村組成的鄉村區域為建設對象,以人本化、融合化、現代化為導向,展現鄉村外在“感觀美”與內在“感悟美”,實現產業和融、環境和美、人文和潤、治理和諧、生活和順的新時代可持續發展鄉村(圖2).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一個整體的建設單元,在內涵上包括“宜居”的因素、“宜業”的因素、“和美”的因素,產業和融、環境和美、人文和潤、治理和諧、生活和順的相關建設內容應該是整體謀劃、全面推進,既要在以往建設基礎上升級換代、再創新高,又要適應各方面需求,補齊短板、強化弱項,不應互相割裂、有所偏頗[5].

圖2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內在邏輯

沒有高質量發展的鄉村產業做支撐,鄉村就無法實現長久的宜居.在階段性和操作性上,“宜業”應該在“宜居”前.產業和融對應“宜業”的要求,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核心內容和經濟基石,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實現產業和融可以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經濟增長,促進農民就業或創業增收,有利于提高生活滿意度,同時可帶動更多人才、資金、項目等社會資源向鄉村流動,為地方社會治理、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保障和內在機制[20].環境和美對應“宜居”的要求,宜居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資源依托和空間載體[21].實現環境和美可以促進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強化資源環境稟賦優勢,有助于進一步優化村莊空間布局、提升宜居度,同時便于村莊建設規劃管理,還促進了經濟、文化和其他方面的發展.人文和潤即注重村莊文化之“和”,重在體現“和”的理念,其為鄉村發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22],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文化源泉.實現人文和潤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豐富精神生活,培養人地和諧理念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為實現更好的社會治理和環境保護助力.治理和諧即注重村莊治理之“和”,重在體現“和”的理念,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政治保障和社會基礎.實現治理和諧有助于完善產業發展政策制度、共富機制和資源資產共享機制,為實現安居樂業提供長效保障機制.生活和順重在體現“美”的追求,要通過鄉村共富發展實現生活富裕美滿,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民生目標.實現生活和順有助于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主體性和村民自治水平,促進傳統文化傳承,增加環境建設投入,激發農民內生發展動力,實現村莊發展良性循環.

產業和融的根本要求在于促進農民就近就業或創業,其破題點側重于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在于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與業態,同時找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創新聯農帶農模式,探索群眾致富新途徑.產業和融的最終目標是能為多類型勞動者提供多種就業與創業機會,能夠形成就地就近就業與多元增收的宜業空間,并實現持續增收和共富發展[6].基于此,本研究在“產業和融”維度下設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水平、產業融合程度和聯農帶農4個因素層以及12個指標.

宜居鄉村應該是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鄉村,宜居強調農業生產綠色發展和農村生態生活環境的整體性提升,環境和美的關鍵在于以形成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既要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又要提升鄉村污染治理水平,最終應實現農業綠色、環保,農村生活環境整潔、宜居和生態環境安全、友好.基于此,本研究在“環境和美”維度下設生態環境、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3個因素層以及9個指標.

人文和潤主要體現在鄉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健康文化活動的開展和鄉村群體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也體現在鄉村多元文化的包容發展,重點包括體現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文化,體現“為自己干”的市場激勵文化,體現鄉風民俗的鄉村傳統文化的共生發展.基于此,本研究在“人文和潤”維度下設文化設施、文化活動和文化素質3個因素層以及6個指標.

推進治理和諧需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建設的全面領導,逐漸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主體性,強化治理行為的合理性和治理效果的有效性,實現治理和諧和善治鄉村.基于此,本研究在“治理和諧”維度下設基層組織、三治融合和治理效果3個因素層以及7個指標.

實現生活和順的目標需要發展鄉村共富產業的同時構建共富機制,要優先關注低收入農民、普通農民的產業融入度和收入獲得性,也要尊重農民意愿,以滿足農民的物質、精神需求為出發點,以宜居宜業和美為標準,不斷提高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和社會保障水平,讓農民過上滿意的幸福生活.要注重提高農民參與度,號召村民尤其是年輕人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各個環節,同時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人文條件,促進更多農民勤勞致富,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持續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基于此,本研究在“生活和順”維度下設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民生保障和村莊滿意度4個因素層以及6個指標.

本研究以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為主要考量,借鑒《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和《美麗鄉村建設評價》[19,23-24],依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科學內涵與內在邏輯,遵循系統性、科學性、可行性等原則,在系統梳理現有研究成果[25-30]基礎上,構建了包括產業和融、環境和美、人文和潤、治理和諧和生活和順5個維度層,農業生產條件等17個因素層,人均耕地面積等40個指標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表1).

表1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評價指標體系

2.2 研究方法

2.2.1 熵權-TOPSIS法

為了避免專家賦權等主觀因素干擾產生計算誤差,實事求是地反映各指標在綜合指標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熵權-TOPSIS法對七塘鎮8個行政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進行綜合測算.計算步驟如下:

1) 指標標準化處理.消除指標量綱的影響.

正向指標:

(1)

負向指標:

(2)

2) 指標的歸一化處理(計算第i個地區占第j個指標的比重Pij).

(3)

3) 計算各項指標信息熵Ej.

(4)

Ej數值越小,該指標在評價中的權重越大.

4) 確定指標權重Wj.

(5)

5) 構建加權決策矩陣V.

(6)

6) 確定指標的正、負理想解.

正理想解:

V+={maxVij|i=1,2,…,n}

(7)

負理想解:

V-={minVij|i=1,2,…,n}

(8)

7) 計算歐式距離.

(9)

(10)

式中:D+,D-分別是各個評價地區向量到正、負理想解的距離.

8) 計算貼近度.

(11)

式中:Ci表示評價對象與正理想解的接近程度,Ci∈(0,1),數值越接近1,表明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越高;Ci越接近0,則該地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越低.

2.2.2 類型劃分方法

使用自然斷點法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各維度評價結果劃分為較高、中等和較低3級,評價得分屬于較高等級的識別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優勢,得分為較低等級的識別為建設短板[31].按表2的劃分規則對各村發展類型進行劃分,將存在4種及以上優勢,且不存在短板的村莊劃分為綜合發展型鄉村; 存在1~3種優勢,但不存在短板的村莊劃分為主導發展型鄉村; 存在優勢,也存在短板的村莊劃分為極化發展型鄉村; 不存在發展優勢和短板的村莊劃分為均衡發展型鄉村; 不存在優勢,但存在短板的村莊劃分為欠缺發展型鄉村.

表2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發展類型劃分原則

3 結果與分析

根據熵權-TOPSIS法計算出2022年七塘鎮8個行政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評價得分和5個維度的分項評價得分(表3),將評價結果導入ArcGIS 10.8中,制作出七塘鎮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的空間格局圖(圖3).

表3 七塘鎮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評價得分

審圖號:GS(2019)3333號

3.1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評價結果

七塘鎮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評價得分介于0.257~0.597,均值為0.396,表明七塘鎮各行政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位于中等水平,但村域之間有較大差異.通過ArcGIS 10.8中的自然斷點法,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劃分為較低水平(0.257~0.347)、中等水平(0.348~0.437)和較高水平(0.438~0.597)3個等級.研究結果發現:在8個行政村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較高的村有2個,占比為25%,最高值出現在將軍村; 位于中等水平的村有2個,占比為25%; 位于較低水平的村有4個,占比為50%,最低值出現在三步梯村.從空間分布格局上看,較高水平的鄉村位于七塘鎮東北部,較低水平的鄉村位于七塘鎮南部,整體呈現“北高南低”的空間分布特征.七塘鎮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空間分布特征是自然資源稟賦、區位交通、產業基礎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建設水平較高的村為北部的將軍村和喜觀村,該類村區位條件良好,與鄉鎮聯系緊密,城鄉要素流動較大,政策支持、資金、項目等發展要素豐富,種植業和養殖業等第一產業與鄉村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具有優勢,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會經濟發展活躍,就近就業機會更多,村民就業機會較多、收入較高,村民可用于文化娛樂的資金充足; 建設水平較低的村位于南部,以種植業為主,產業基礎較差且結構單一,大多未實現產業融合發展,經濟發展滯后,就近就業機會少,群眾收入來源較為單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欠缺,公共服務水平不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較低.

3.1.1 產業和融

七塘鎮各村產業和融評價得分為0.154~0.546,其均值在和美鄉村5個維度中排名最后,產業發展水平中等偏低,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產業發展大體呈現“東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各村產業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七塘鎮東北部的將軍村、喜觀村產業發展突出,調研發現,該類村在發展傳統種植業基礎上發展了蔬菜、葡萄等特色產業,初步實現部分區域規?;?、機械化耕作,勞動生產率較高,同時大力發展農業觀光、蔬果采摘等鄉村旅游,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因此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 產業和融發展水平較低的村位于七塘鎮西南部,為鹽店村和三步梯村,該類村受到區位條件、生產技術、勞動力等因素制約,以玉米、水稻等傳統種植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機械化耕作面積較小,農業勞動生產率較低,新型經營主體數量少,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3.1.2 環境和美

全鎮各村環境和美評價得分為0.274~0.638,均值在和美鄉村5個維度中排名第四,人居環境建設水平位于中等水平,仍有提升空間.該維度整體呈現“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環境和美得分較高的村位于七塘鎮東北部,為將軍村和喜觀村,該類村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田園風光秀美,同時大力開展院落集中整治,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造,農村院落整體風貌統一,打造了特色農村院落,村內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完善; 得分較低的村位于七塘鎮南部和西部,鹽店村和三步梯村由于經濟發展不足、資金投入較少且受政策扶持力度不同,導致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人居環境相對較差,環境和美得分較低.四合村和建設村產業發展較好,由于農業發展與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染破壞了環境平衡,生態宜居性相對較差.

3.1.3 人文和潤

全鎮各村人文和潤評價得分為0.177~0.731,均值在和美鄉村5個維度中排名第三,文化建設水平中等偏高,但各村差異很大,需進一步提升.將軍村和喜觀村人文和潤得分較高,主要是因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較為完善,健康文化活動開展頻繁,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較好,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豐富; 得分較低的位于中南部,為躍進村和三步梯村,該類村由于村莊產業經濟相對滯后,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較少,公共文體活動場所數量少,健康文化活動開展較少,村民文化娛樂消費占比較低,文化教育開放包容度較低,鄉風文明整體水平較低.

3.1.4 治理和諧

全鎮各村治理和諧評價得分為0.386~0.608,均值在和美鄉村5個維度中排名第二,治理能力水平較高但各村有一定差異.位于東南部的陽岫村因打造了黨員教育文化傳承等多功能“共享式”黨群服務中心,道德建設、移風易俗活動開展較多,基層法治建設水平和村民自治水平不斷提高,治理和諧得分最高; 位于西南部的躍進村由于開展道德建設、移風易俗活動次數較少,且村集體經濟收入較低,導致治理和諧得分最低.

3.1.5 生活和順

全鎮各村生活和順評價得分為0.313~0.835,均值在和美鄉村5個維度中排名第一,生活質量水平總體較高但各村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還需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努力實現村民生活富裕.生活和順發展水平高低與產業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同時受農民收入、社會民生保障及滿意度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三步梯村生活和順發展水平最低的原因主要在于產業發展較滯后,村衛生室、養老中心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產業聯農帶農效果一般,利益聯結機制有待完善,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村民生活水平和滿意度偏低.

3.2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類型劃分與提升路徑

根據表2的劃分原則,將七塘鎮各村發展類型劃分為綜合發展型、主導發展型、極化發展型和欠缺發展型4類(圖4).將軍村和喜觀村為綜合發展型鄉村,陽岫村和鹽店村分別為主導發展型、極化發展型鄉村,其余4個村均為欠缺發展型鄉村.七塘鎮無均衡發展型鄉村.

審圖號:GS(2019)3333號

3.2.1 綜合發展型

綜合發展型鄉村有將軍村和喜觀村,位于東北部,這2個村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體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及治理情況較為良好,村莊綜合發展水平較高.這類鄉村應立足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的長遠目標,鞏固提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水平,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引領區.一是發揮區位優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同時合理適度地發展二三產業; 二是繼續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質量,改善人居環境,打造鄉風文明與環境宜居示范村; 三是充分發揮已有優勢資源和基礎,完善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四是推動城鄉要素流動,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豐富利益聯結共富機制,實現村民持續穩定增收.

3.2.2 主導發展型

主導發展型鄉村為陽岫村,位于七塘鎮東南部,這類村存在1~3種優勢且不存在短板,未來應在把握優勢功能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發展空間,實現中等水平維度的高水平協同發展.陽岫村為治理主導型鄉村,該類鄉村建設重點一是最大化發揮治理維度優勢,要健全治理人才和專技人才引進培育機制,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鄉村群團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團結、聯系和服務群眾等方面的作用,切實維護鄉村社會平安穩定; 二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農產品商業化,打造農業產業品牌,創新聯農帶農機制,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三是以“和文化”為內涵推進文明建設,完善文化設施,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加強農耕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

3.2.3 極化發展型

七塘鎮極化發展型鄉村為鹽店村,分布在七塘鎮西南部,這類村存在發展優勢的同時也存在短板,未來除繼續發揮優勢外,應重點考慮補齊短板,達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各維度協同發展,故以發展短板分類探討建設路徑.鹽店村為產業滯后型鄉村,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農業勞動生產率較低,要以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主攻目標,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一要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升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水平,增加農業生產經濟效益; 二要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托農業農村資源,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打造農業產業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提高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三要增強產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創新聯農帶農機制,把產業增值環節更多留在農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帶動農民致富增收[32].

3.2.4 欠缺發展型

欠缺發展型鄉村有4個,集中分布在鎮中部,占據七塘鎮大部分空間,這類型鄉村各維度發展均呈現中等或較低水平,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實力較差,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存在一個或多個短板.此類鄉村在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一要重視實施現代農業提升工程,推進農業現代化、規?;?建立生態示范農業基地,注重產業發展與綠色生態并駕齊驅,并融入參與性的旅游項目發展鄉村旅游,延長農村產業鏈; 二要加大農村設施配套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農村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環境整治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群眾生活和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三要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加強特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深入開展健康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 四要注重人才引進和培育,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健全“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基層黨組織治理效能,持續加強農村掃黑除惡斗爭,構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切實維護鄉村社會平安穩定; 五要堅持共同富裕發展路徑,重視發展鄉村共富產業、構建共富機制,突顯產業發展的普惠性,增強產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注重提升農民內生動力,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加強農戶技能培訓,促進農戶持續增收的同時提高農戶社會保障水平.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結果顯示:① 七塘鎮和美鄉村建設水平呈現“北高南低”的空間分異格局,較高水平的村位于鎮東北部,較低水平的鄉村位于鎮南部,總體處于中等水平且各維度、各村之間發展水平有較大差距.② 分維度看,七塘鎮和美鄉村生活和順維度得分最高,治理和諧、人文和潤和環境和美得分其次,產業和融得分最低.③ 分村域看,將軍村、喜觀村建設水平較高,四合村、陽岫村建設水平中等,其余4村建設水平較低,最高值、最低值分別為將軍村和三步梯村.④ 七塘鎮各村根據建設優勢與短板,可劃分為綜合發展型、主動發展型、極化發展型和欠缺發展型4類.綜合發展型鄉村有七塘鎮北部的將軍村、喜觀村,主導發展型鄉村有鎮東南部的陽岫村,極化發展型鄉村有鎮西南部的鹽店村,欠缺發展型鄉村數量多、分布廣,占據七塘鎮大部分空間.⑤ 針對各村發展短板,因村施策、分類穩步地提出不同類型鄉村建設和美鄉村的實施路徑.綜合發展型鄉村應鞏固加強和美鄉村建設水平,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示范引領區; 主導發展型鄉村應在把握優勢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發展空間,促進各維度高水平協同發展; 極化發展型鄉村應發揮其優勢,重視補齊短板,保證各維度協同均衡發展; 欠缺發展型鄉村應注重和美鄉村建設的每個維度,首先瞄準最弱發展短板,逐步補齊短板,以最高效率將短板轉化為發展優勢.

4.2 討論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鄉村建設整體目標,推進引導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各個方面建設的同時也要全面把握其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目前學術界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研究集中于內涵闡釋、重大意義和實現路徑的理論分析層面,較少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出發點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展開實證研究.本研究遵循鄉村振興戰略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求,科學構建村域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測度七塘鎮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真實建設水平,明確村域差異及來源并因地制宜提出各類村的建設路徑.本研究所得結論與張宇伯等[18]的研究大致相同,一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充分考慮具體實際,立足資源、環境、人文等優勢,更好“揚長”; 二是多個指標的綜合得分高低往往取決于各個單項得分能夠穩定處于較高水平,這就需要注重“補短”,系統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研究結果對于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其建設水平的測度對于了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豐富了相關實證研究.考慮到鄉村資源稟賦等條件不同導致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可能存在的區域差異,利用實地調研數據從微觀尺度(村域)出發,計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并探討村域差異及原因,可為鄉村振興因地施策提供數據支撐,具有一定的地域參考價值.

由于客觀因素,本研究在產業和融維度就業和聯農帶農方面、生活和順維度共富發展方面的指標選取存在一定難度,在未來有待進一步探討和豐富; 此外,本研究以璧山區七塘鎮為案例區,鎮內行政村數量較少,各村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差異相對較小,其評價結果參照性、對比度不夠顯著,在后續研究中,需擴大研究區范圍,增加樣本村數量,提升研究區多樣性,從而更好地把握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影響因素并針對性分析實施路徑.

猜你喜歡
宜業宜居維度
關于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環湖強縣的幾點思考
相約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匱”
宜居的海底城市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浮山縣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家園
宜居大化
宜居星球
光的維度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加強大慶數字化城管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現代化城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