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沖擊效應研究

2024-03-18 02:51田志宏
價格月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貿易條件變動匯率

胡 月 田志宏

(1.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2.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逐漸加深,進出口貿易規模有了大幅增加,但對外貿易的獲益情況不甚樂觀。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的數據顯示,以2000年為基期,中國的貿易條件指數在近二十年間一直低于100,2019 年貿易條件指數為83,比基期下降17 個百分點。2012 年貿易條件指數僅為64.2,為歷年最低(見圖1)。貿易條件一直是國際經濟領域關注的核心問題,其值大小直接體現了一國在國際貿易利益中的分配份額。近些年來,中國低價出口的外貿模式導致了量大利薄的困局出現,出口數量的增加與貿易收益的提高并不同步。貿易條件在出口增長時迅速惡化,在增速下降時反而有所提高。這引發了學界對中國貿易福利受損的普遍擔憂,并就貿易條件的惡化原因及改善路徑展開了豐富研究(黃滿盈,2008;張亞斌等,2010;錢學鋒,2010)。[1-3]學者們基本認為,產品附加值低及發展過程中的“合成謬誤”現象加劇了中國貿易條件的惡化趨勢。與此同時,貿易條件變動產生的波及效應也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王恕立和劉軍(2012)的研究表明,貿易條件變動會通過資源配置、消費和外匯等多種路徑影響生產部門效益,沖擊一國國內市場的穩定發展。[4]

圖1 中國的貿易條件變化(2000年1月—2020年12月)

農產品價格是百價之基,價格的劇烈波動會造成農戶種植面積的大起大落,不利于農民收入增長和社會穩定?;仡欀袊r產品市場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在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諸多因素中,宏觀經濟因素和貿易因素對中國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日益突出,大量文獻證實了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匯率、貨幣政策和國際價格等變量與農產品價格波動之間的關系。[5-8]為此,不禁思考,貿易條件作為影響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其變動情況會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產生怎樣的影響?影響程度如何?這些問題有助于更全面地認識貿易條件的經濟效應、明確中國農產品價格的波動規律,對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及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影響機制看,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存在直接和間接影響。一方面,貿易條件的變動會引起進口商品價格變化,進而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另一方面,貿易條件與一國的宏觀經濟運行存在著緊密的聯系(Broda,2004;Desormeaux et al.,2009;王亮和吳浜源,2014)[9-11],從而間接引致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仡櫼延形墨I,可以發現學界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內容涵蓋供需變化、信息不對稱、宏觀經濟變動、國內外價格傳遞等多方面。為此,筆者主要從宏觀經濟變動與農產品價格關系這一視角進行回顧和評述。第一,匯率對農產品價格傳遞的影響研究。國內外文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逐漸增加,且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匯率對農產品的價格傳遞不完全。劉藝卓(2010)運用誤差修正模型,發現人民幣升值將導致農產品價格水平下降,且對進口價格的傳遞效應大于國內農產品價格。[12]秦臻和倪艷(2013)發現人民幣匯率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存在不對稱性,人民幣貶值的傳遞效應高于人民幣升值傳遞效應,在人民幣匯改之后,不對稱性進一步加劇。[13]朱晶等(2016)利用面板數據模型,發現匯率對農產品價格的傳遞不完全,匯率下降1%會導致農產品價格下降0.227%。[14]可見,學者們對匯率傳遞效應的分析并未形成一致結論,部分學者認為匯率變動與農產品價格之間呈負相關,其他學者則表示了反對意見。究其原因,這可能與匯率傳遞效應中存在著多種影響機制及研究方法局限等原因有關。

第二,通貨膨脹與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關系研究。隨著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日益推進,通貨膨脹對農業和農產品市場的影響更加明顯?,F有研究圍繞通脹與農產品價格之間的相關關系、影響機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分析,但受限于數據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尚未形成一致的結論。一部分研究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推手,但長期看,影響力度在逐漸減弱;另一部分研究則認為通貨膨脹因素是拉動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有學者指出,通貨膨脹通過影響農產品市場主體的預期和行為,從而對農產品價格產生影響。盧峰和彭凱翔(2002)認為中國20 世紀90 年代的糧價波動是由通貨膨脹預期導致的大規模存糧所致。[15]李敬輝和范志勇(2005)使用向量自回歸模型發現,中國通貨膨脹率的提高使得糧食價格出現了“超額調整”現象,糧食價格波動的幅度比通貨膨脹的幅度更大。[16]

綜上,關于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基于貿易條件變化這一視角分析農產品價格的研究尚未涉及。在國內外市場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貿易條件變動與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貿易條件變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產生了怎樣的沖擊效應?在不同政策背景、匯率制度下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如何?這是全文所要回答的問題。鑒于此,從貿易條件視角切入,借助非線性的時變參數向量自回歸(TVP-VAR)模型,探索貿易條件變動對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沖擊效應。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一)貿易條件對農產品價格的傳導機制

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比較復雜,涉及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種機制。從直接影響看,貿易條件惡化會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從而傳導至國內市場。如果進口產品為消費用途的農產品,進口價格上漲會直接帶動國內農產品價格提高。如果進口產品為化肥、飼料等進口投入品,那么貿易條件變動還會通過成本傳導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從間接影響看,貿易條件變動會通過匯率傳遞和通貨膨脹途徑影響農產品市場價格。一般來說,貿易條件惡化,會推高通貨膨脹水平,降低實際匯率。Andrews & Rees(2009)對71 個國家的實證研究表明,貿易條件惡化是導致通貨膨脹水平變化的重要因素,其影響程度取決于各國的政策制度。[17]黃瑞芬和孫兆明(2005)研究指出,貿易條件對中長期和短期實際匯率的調整作用十分顯著,貿易條件惡化是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原因之一。[18]據此,可以得到貿易條件變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影響途徑和方向如圖2所示。

圖2 貿易條件變動影響農產品價格的作用路徑

(二)研究假說

貿易條件變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具有一定的沖擊效應,且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一是進口價格傳遞效應。貿易條件惡化如果是進口價格上漲所導致,會直接推高或通過成本傳導引致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二是通貨膨脹效應。進口商品價格相對上漲,會使消費者在同類產品間從進口產品轉向國內產品,從而推高國內市場價格水平,并引發通貨膨脹,推動農產品價格上漲;三是匯率傳遞效應。一般而言,貿易條件的惡化(改善)會引起匯率貶值(升值),進而引起農產品價格波動??梢钥吹?,貿易條件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既有正向影響也有負向影響,其最終效應取決于各效應的相對大小。加之各因素影響路徑的長短不同,貿易條件變化在不同時期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程度會存在差異,表現出時變特征。

第一,不同農業支持政策下貿易條件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中國自2004 年起開始對主要農產品實行了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以穩定和促進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農業支持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獨立于國際貿易市場和宏觀經濟形勢,限制了貿易條件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沖擊效應。從理論上看,最低收購價和臨儲政策使得產品價格維持在支持價格水平之上,即設定了一個門檻價格。只有均衡市場價格高于這個價格,農產品價格才可能形成與外部市場的聯動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收購和臨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內糧食市場分割,嚴重降低了農業各方主體的市場參與度,也減弱了外部環境變化對糧食產品價格的沖擊。此外,現階段中國對大豆和玉米實行了目標價格政策和“市場化收購+生產者補貼”的支持舉措。與前兩種政策相比,這些政策對市場機制的扭曲作用小,使得國內產品價格與外部市場之間的關聯性提高??梢灶A期,在不同農業支持政策的影響下,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沖擊程度會發生改變。隨著農業政策對市場干預力度的減小,農產品價格受貿易條件沖擊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不同匯率制度下貿易條件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伴隨中國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浮動的幅度變大,對宏觀經濟的調節能力發生顯著改變。那么,在匯改前后不同時期,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是否發生了變化?已有研究尚未給出明確答案。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浮動匯率制度比固定匯率制度吸收沖擊的能力更強。根據該論斷,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釋和經驗分析,基本上得到了一致的結論。[19-21]從理論上看,若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貿易條件下降時,名義匯率當期會貶值,吸收外部沖擊。隨著貿易條件的沖擊消失,實際匯率將回歸至原有穩態水平;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由于國家的外匯干預,使得名義匯率受到沖擊后無法自由調節。因此,貿易條件的負向沖擊不會被吸收,反而加劇了一國其他經濟部門的波動程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作用效果處于自由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制度中間,相對于固定匯率安排,能更好緩解貿易條件變動的沖擊。

在樣本期內,人民幣匯率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調整:第一階段,2005 年之前中國實行單一盯住美元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央銀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范圍,并通過調控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雖然這一階段中國實行了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但人民幣匯率基本處于固定狀態。事實上,1999 年IMF 對中國匯率制度的劃分也定義為“盯住單一貨幣的固定盯住制”。第二階段,2005 年7 月—2015年7月,中國對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人民幣不再單一盯住美元,轉為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第三階段,2015 年8 月至今,中國人民銀行調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制度,參考收盤價決定匯率中間價?;谏鲜龇治?,相比固定盯住制,浮動匯率制度具有更加靈活的調整機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相對進口價格的變動幅度及貿易條件對國內宏觀經濟運行的沖擊。

基于以上論述,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有顯著影響,且在不同時期表現出時變性特征。

假說2:價格支持政策的實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弱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

假說3:匯率制度彈性越大,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沖擊效應越小。即與固定匯率制度相比,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下的農產品價格變動幅度更小。

三、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

(一)模型構建

TVP-VAR 模型最早由Primiceri 提出,Nakajima進一步修改完善了該模型。與傳統的VAR 模型相比,該模型沒有假定同方差的假設,模型系數可以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動,能夠測定不同時點上序列之間的關聯性。具體來說,TVP-VAR模型如下:

其中,t=s+1,…,n,t表示時間。yt是由待考察變量組成的k×1 階內生變量,k為待考察變量的數量,ψt是包含結構沖擊的斜方差矩陣,βt是n×n的時變系數向量。Xt=In?[1,y't-1,…,y't-k],?為克羅內克積。矩陣At服從遞歸識別,具有下三角的矩陣形式:

假設式(1)中的時變參數服從如下隨機游走過程,即:

其中,I為4 維單位矩陣,ψβ、ψa和ψh均為正定矩陣。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為降低隨機波動條件下似然函數的處理難度,采用貝葉斯方法估計,參數的后驗數值估計方法為蒙特卡洛(MCMC)方法模擬抽樣。

(二)數據來源與指標說明

1.農產品價格變量。選用小麥、玉米、大豆和豬肉的月度價格為對象進行分析,分別記為PP、WP、CP和SP,價格數據來源于歷年的《中國農產品價格調查年鑒》,單位是元/公斤。這4 種產品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差異性,能夠全面反映貿易條件變動對中國農產品價格的影響。玉米和小麥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大豆是中國進口數量最大的經濟作物,豬肉是中國畜產品消費中占比最大的農產品。此外,這4 種產品的農業支持力度和貿易開放度不同,因此也有利于判斷在不同背景下貿易條件變動的沖擊效應。值得指出,在建模過程中,使用了CPI指數對農產品價格進行平減,并將所有變量單位轉化為元/噸,方便對數化處理。

圖3 是中國4 種農產品的月度價格走勢??梢钥吹阶?000年以來,中國豬肉、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價格總體呈上升趨勢,且豬肉價格的增長和波動幅度最大。具體而言,2006年6月之后,豬肉價格的波動幅度明顯增大,波動頻率增多。這一階段豬肉價格急劇上漲,且一直保持在高位運行,2007 年豬肉價格達18.8元/公斤,2019年豬肉價格進一步上漲至33元/公斤。

圖3 中國主要農產品的價格變化趨勢(2000年1月—2019年12月)

對于大豆價格,其在2008—2009 年出現明顯的上漲—下降的變化后持續上漲,2019 年大豆均價為6.01元/公斤,約為2000年的2.4倍。相比之下,小麥和玉米的價格走勢相似且在樣本期內呈現出小幅的上漲趨勢,均價基本穩定在2 元/公斤上下。其中,小麥價格漲幅稍大于玉米,特別是2015 年以來玉米價格出現小幅下跌,小麥和玉米價格差值開始拉大。

2.貿易條件變量。中國月度貿易條件數據來源于IMF 數據庫,時間范圍是2000 年1 月—2019 年12月,記為TOT。從中國貿易條件走勢看,2000—2019年貿易條件呈現出大幅下降—上升—小幅下降的變化特征,其中在2011年9月達到最低值64.2,2019年12月中國貿易條件為82.6(見圖1)。除貿易條件因素外,還考慮了需求因素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鑒于當前中國政府僅公布了季度的GDP 數據,使用消費者信心指數(CCI)進行衡量(見表1)。

表1 變量指標的統計性描述

四、貿易條件變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沖擊效應分析

(一)TVP-VAR模型與結果

在模型估計之前需要判斷變量是否平穩,保障變量的平穩性是結果穩健的基本前提。采用ADF法檢驗數據的平穩性,結果顯示各變量在5%的水平上均為非平穩序列,一階差分后均平穩,滿足建立TVP-VAR模型的條件,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的平穩性檢驗結果

在構建TVP-VAR 模型時,需要確定模型中變量的最優滯后期數。借助一般VAR 模型選擇最優滯后階數的方法,根據SC值的最小原則,確定TVPVAR 模型的滯后期為1 期。進一步,按照Nakajima(2011)方法對模型的各個參數賦初值,具體情況如下:

( ∑β)Gamma(40,0.02 ),Gamma(4,0.02 ),~Gamma(40,0.02 ),∑β0∑α0= 10I,= 100I,并按照MCMC 算法抽取樣本,累計抽取100000 次樣本,舍棄初始的1000 次抽樣,從而構建有效樣本集。以玉米的估計模型為例,表3 為TVPVAR 模型的估計結果??梢钥吹?,所有參數的后驗均值都位于95%的置信區間,Geweke 診斷值也在5%的臨界范圍內,表明無法拒絕后驗分布收斂于零的假設。各無效因子的參數相對較小,說明模型回歸的結果較為穩健。

表3 玉米TVP-VAR模型的估計結果

隨著抽樣樣本數據的增加,自相關性迅速下降至零值,且樣本路徑始終圍繞某一均值上下波動。結合表3 中的MCMC 模擬的Geweke 診斷值,可以確定此次的模擬效果良好。

在得到模型估計結果后,進一步對各變量進行脈沖響應分析。與傳統VAR 模型相比,TVP-VAR模型提供了等間隔的脈沖響應函數和時點脈沖響應函數兩種形式。其中等間隔脈沖響應函數可以觀察在自變量給予正向沖擊后,在相等間隔時間后因變量的動態變化,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時期下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沖擊影響,將時間間隔設定為2 期、4 期和6 期;時點脈沖響應可以觀察在指定的某個時點上,對自變量給予正向沖擊后,因變量隨時間增長的衰減變化。因此,通過選擇一些特定的時間點,如在不同的價格支持政策時期,可反映貿易條件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異質性影響。

(二)時變脈沖響應分析

圖4 給出了在滯后2 期、4 期和6 期的主要農產品價格對貿易條件沖擊的等間隔脈沖響應,分別用圓點、點劃線和實線表示??梢园l現,中國主要農產品價格對貿易條件沖擊的響應具有顯著的異質性特征,4 種產品價格的響應程度不同。首先,對玉米而言,貿易條件變動對其價格的影響經歷了類似“M”型的變化過程,影響范圍處于-0.008~0.005。貿易條件變動對玉米的沖擊效應在2004 年達到最大,隨后快速下降,直到2016 年又有小幅上升。究其原因,這一特征與中國對玉米實施的臨時收儲政策及市場化改革有著緊密的聯系。

對小麥而言,貿易條件變動對其價格的影響在4 種產品中最小,影響程度處于-0.0015~0.0015,且沖擊效應的短期特征非常明顯,在滯后4 期和6 期時接近為0。2000—2006 年,小麥價格受貿易條件變動的影響較大,2006 年開始迅速下降直至出現負面影響,2015 年后小麥價格的波動幅度加大??梢钥吹?,在小麥最低收購價不斷深入推進的過程中,貿易條件對小麥價格的沖擊效應逐漸降低,政府的“托底”性支持在小麥市場價格的形成中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政府“托底”價格的逐步回落,貿易條件變動的影響開始增大。對大豆而言,貿易條件變動的影響程度處于-0.006~0.005,沖擊力度隨著滯后期的延長和時間的增加逐漸遞減。從響應程度看,貿易條件變動對大豆價格的影響在2009 年之前較大,2009 年之后的影響力度有所下降。對于豬肉價格,貿易條件變動產生了持續性的沖擊效應。2000—2019 年,貿易條件變動對豬肉價格的影響表現出由正向到負向的交替性變化,且自2015年之后的影響程度逐漸加深。究其原因,近些年來,中國豬肉進口量大幅增長是其中關鍵,貿易條件變動更多通過進口渠道影響國內豬肉價格。由此,假說1得到驗證。

總體而言,中國貿易條件變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具有時變性特征。從不同滯后期貿易條件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脈沖響應看,貿易條件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大多為短期影響,且滯后2 期時的影響最大,隨著時間推移,影響逐漸變小,滯后6 期后的影響效應基本消失。這表明中國農產品市場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調節能力,能夠隨著時間推移進行有效調整。在4 種產品中,大豆和玉米價格受貿易條件的影響較大,小麥價格的響應最??;近5年來,豬肉價格受貿易條件的影響程度變大。

(三)時點脈沖響應分析

1.不同政策背景下的貿易條件沖擊

圖5 顯示了在不同政策背景下的貿易條件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影響,考慮小麥、玉米、大豆和豬肉的具體政策實施情況,分別作出如下選擇。針對玉米選擇了臨儲政策前期(2007 年8 月)、臨儲實施期(2014 年10 月)及“市場化收購補貼”時期(2019 年10 月)3 個時點;小麥選取了2002年10月、2007年5 月和2014 年8 月3 個時點,分別對應未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政策實施初期和后期階段;對于大豆,依據臨時收儲和目標價格政策改革的情況,依次選擇了臨儲政策實施前期(2005 年8 月)、臨儲政策期(2011 年8 月)和目標價格政策實施期(2016年8月);對于豬肉,國家并未對其出臺價格支持政策,因此考慮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這一穩定生豬生產的補貼政策,選取補貼政策實施前(2002 年8 月)、補貼政策實施初期(2008年8月)和實施后期(2014年8月)三個時點展開分析。

圖5 不同政策實施背景下國內農產品價格對貿易條件的脈沖響應

由圖5可以看出,在不同政策的實施背景下,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對于小麥和玉米價格,在最低收購價和臨儲政策實施之前,貿易條件的影響最大,隨著價格支持政策的實施,貿易條件的沖擊效應有所下降。從玉米市場化改革的結果看,貿易條件在2019 年10 月對玉米價格的影響程度明顯增加,側面表明了政府支持對外部因素沖擊的減緩作用;對于大豆價格,臨儲政策實施前的響應程度最大。隨著臨儲政策實施,大豆價格受貿易條件變動的影響大幅降低,峰值由0.011 降至0.004。在實施目標價格政策改革后,大豆價格的響應程度有所增強,但并未恢復到實行臨時收儲政策之前的水平。對于豬肉價格,貿易條件變動的影響在3個時點上都較大。與價格支持政策相比,補貼政策的實施未表現出降低貿易條件沖擊的作用。由此,假說2得到驗證。

綜上,不同政策因其對市場扭曲作用強度的差異導致了貿易條件沖擊效應的變化。臨時收儲政策和最低收購價政策具有“托底”性質,逐年提高的收購價格使得國內糧價大幅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導致市場的價格調節機制失靈。在這兩種價格支持政策的影響下,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減弱,農民生產預期受外部沖擊的影響變小,從而降低了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隨著價格支持政策改革的推進,中國政府開始實施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和玉米“市場化補貼+收購”政策。這兩種政策類型與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相比,不再具有“托底”性質,強調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農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的供需因素決定。因此,在這兩種政策實施期間,貿易條件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沖擊力度大于臨儲政策時期,且已回升甚至超過臨儲政策前的影響程度?;谶@一結果,隨著中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改革的推進,農產品價格除受供需影響外,與國際貿易和宏觀經濟變化的聯動性會進一步增強,受外部沖擊影響的風險可能會增大。從現實情況看,中國糧食作物“三高”矛盾持續存在,糧價仍面臨著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若未來出現貿易條件劇烈波動等外部沖擊時,農產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性會加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后期可能出現的相關風險,及早謀劃應對策略。謹慎處理小麥等重要口糧的改革方式,改變以往過大強度使用價格支持的做法,逐步推進市場定價機制形成。

2.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貿易條件沖擊

圖6展示了在人民幣不同匯率制度下貿易條件變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沖擊效應。2000—2019年,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了兩次變革:一是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放棄盯住美元的做法,開始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現了由固定盯住制向浮動匯率制的轉變;二是2015 年8 月,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進行改革,規定在中間價報價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從而形成更加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機制?;诖?,分別選擇2004 年10 月、2010 年10 月和2017 年10月3個時點,以對應匯改的3個時期。

圖6 不同匯率制度下農產品價格對貿易條件的脈沖響應

總結4 種農產品價格的脈沖響應變化,可以發現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程度在2004年10月即單一盯住美元時期最大,在浮動匯率管理制度時期的影響有所降低。這表明浮動匯率制度相比固定匯率制度能夠減弱貿易條件沖擊,可以起到穩定器的作用。值得指出,豬肉價格在2017年10月的響應程度較2010 年10 月有明顯提升,這主要是由豬肉進口規模大幅增加、進口價格對國內豬肉價格的傳導力度增強所致。由此,假說3得到驗證。

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意味著更加靈活的雙向調節能力,匯率彈性更強,能夠在貿易條件出現大幅惡化時減緩進口商品價格的上升,從而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一方面,要充分考慮經濟的可承受度,通過漸進的方式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另一方面,要關注影響匯率走勢的經濟基本面,允許匯率在短期范圍內合理波動,促使市場主體對靈活匯率調整形成適應性觀念。

(四)對貿易條件沖擊效應的進一步討論

第一,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沖擊貫穿了農產品價格傳導的全過程,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而言,貿易條件變動不僅通過生產行為和消費行為影響農產品價格,還會通過引發宏觀經濟變化,間接影響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最終導致農產品價格波動。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的傳導路徑決定了響應程度和響應速度的差異,使得貿易條件的沖擊影響表現出時變性特征。如果考慮到市場上各類農產品的相互聯系,部分農產品價格受到沖擊后可能會傳導至整個農產品市場,使得貿易條件的沖擊效應不斷擴散。

第二,貿易條件對農產品價格的沖擊還會受其需求價格彈性和貿易規模等因素影響,從而在不同品種間表現出差異性特征。一是需求價格彈性不同。從彈性大小看,畜產品的價格彈性大于油料作物大于糧食產品,對于豬肉等畜產品,消費者對其價格變化相對更敏感,當遇到貿易條件沖擊時會快速影響到需求側,進而引起價格的劇烈波動。比較而言,價格彈性越小的產品,受貿易條件沖擊的影響較小。二是貿易規模不同。隨著農產品進口數量的增加,貿易條件變化通過進口渠道對農產品價格的傳遞效應也逐漸增強。進口規模越大的農產品,其價格受到貿易條件沖擊的影響越大。

第三,浮動匯率制度有利于減弱貿易條件沖擊引起的農產品價格波動,這為當前人民幣匯率調整賦予了重要意義。通過比較不同匯率制度時期農產品價格的響應程度,可以發現在2005 年匯改后,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強度比匯改前有了顯著下降。當貿易條件惡化時,在靈活的匯率制度下會形成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進口價格上漲的不利影響,對貿易條件引起的沖擊效應形成有效對沖。這意味著在面對貿易條件沖擊時,暢通匯率傳導機制,實行更具有彈性的匯率管理制度有重要意義。

五、結論與啟示

開放條件下,一國的貿易條件變化會影響國內的資源配置和市場狀態,引發農產品價格波動?;?000 年1 月—2019 年12 月的中國貿易條件和農產品價格的月度數據,利用TVP-VAR 模型分析了貿易條件變動對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第一,貿易條件變動對農產品價格存在沖擊效應,具有時變性和短期性特征。隨著滯后期數的延長,價格的響應強度逐漸減弱,在滯后6期時影響基本消失。第二,農產品政策的實施減輕了貿易條件變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沖擊效應,但不同類型政策之間的影響存在差異。對市場價格具有“托底”性質的政策,如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比“補貼型”政策緩解外部沖擊的能力更強。第三,在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制度下,貿易條件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力度不同。浮動匯率制度下的人民幣匯率更有彈性,能減弱外部沖擊力度,穩定國內農產品價格。

基于以上結論,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正確處理價格調控長期目標和短期任務問題。雖然最低收購價等政策能夠在短期內減緩貿易條件沖擊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但從長期看,單純依靠政府手段穩定市場波動的方式并不可取。因此,政策制定者在決策農業支持政策改革時應充分考慮長期目標和短期任務的關系。短期目標的核心任務是要保證農產品價格的相對穩定,而對于長期目標,提升中國農產品競爭力、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是應當著重考慮的根本問題。這就要求農業政策調整既要能解決當前問題,實現調控作用,又要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機制。

2.針對不同農產品制定相應的價格調控政策,防止農產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對于小麥這一糧食作物,由于短期內最低收購價政策還不能完全取消,其價格主要受自身生產情況的影響。因此,現階段要合理利用各種措施,通過農作物保險、糧食儲備等手段避免其生產出現大幅波動;對于大豆和豬肉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品,要積極做好產品市場價格預警,增強價格監測預警反應靈敏度,通過保險、儲備等預防性措施減弱外部沖擊的不利影響,提高價格調控的預見性和針對性。

3.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調控不能僅僅關注國內情況,還要放眼于國外市場,加大對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監測。在面對貿易條件沖擊時,政府應加強農產品市場的信息服務能力,保障信息的有效傳遞,減少信息不確定的發生。與此同時,應進一步加快構建農產品價格風險防控體系,結合農業生產資料的成本變化調整補貼標準,穩定農產品生產。

4.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避免中國貿易條件的過度惡化和異常波動。長期以來,中國競爭力集中在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依靠低價優勢參與國際貿易。隨著更多發展中國家加入國際分工體系,低端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的貿易條件可能會持續惡化。因此,未來應加快培育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引進等方式,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實現由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的轉變。與此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中國市場優勢,實現出口升級,積極擴大貿易產品種類和產品市場。

猜你喜歡
貿易條件變動匯率
北上資金持倉、持股變動
北向資金持倉、持股變動
南向資金持倉、持股變動
人民幣匯率:破7之后,何去何從
人民幣匯率向何處去
越南的匯率制度及其匯率走勢
前三季度匯市述評:匯率“破7”、市場闖關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影響研究
變動的是心
入世以來我國價格貿易條件變化原因的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基于SITC2分類的分解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