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4-03-19 14:01孫安民
中華魂 2024年3期
關鍵詞: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中華民族

孫安民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绷暯娇倳浢鞔_提出中華文明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發展的歷史根基、突出特性和時代價值,增強了全黨全社會提高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一、中華文明蘊藏著中國文化傳承發展的精神基因

文明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文化進步狀態。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文明的內在價值通過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實現,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內在價值而有意義。人類不同群落在不同時空條件下連綿不斷的文明呈現過程中,形成了人類文明整體的不斷演化和進步的歷史趨勢。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所具有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是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所在,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承載著中華民族傳承發展的根基和血脈。中華文明是中華文化發展的精神支撐。中華文明長期演化的過程造就了我們的文化認同,賦予了中華民族生命力和創造力,也決定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傳承發展基因。例如,“天下大同”、“兼濟天下”、“協和萬邦”的世界觀,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過程中,一直承續“和合”、“仁義”的基因。中華文明的優秀基因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品質和價值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文明早已與中華民族融為一體,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孕育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從5000多年的歷史洪流中沉淀下來的優秀文化,深深根植于我們的血脈中,它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文化的精神品格與價值追求,支撐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薪火相傳,今天仍然是而且未來必將也是我們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華文化力量集中表現在中華民族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的魂。中華文明展現了中華民族長期奮斗創造的文化精品,是中華民族賡續前行的精神動力,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根基。例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觀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哲學和戒奢以儉的生活態度等,都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文化發展和中華民族賡續前行的精神支撐。歷史帶給中國人的是一個極具分量與獨特性的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嬗變而不曾中斷,既標志著一個獨特文明體系的定力和凝聚力,也彰顯著與世界其他文明互聯互通的包容和開放。

中華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力量,是當代中國文化傳承發展的精神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動力之源,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根。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其根底之牢固、蘊藏之豐富、規模之宏大、影響之深遠,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奮斗中扭轉命運、鑄就輝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文化資源。中華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淵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華文明發展長河的內在延伸。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塑造出中華文明突出特性

每一種文明都在具體的時空和人類歷史條件下,從而形成了各自豐富的文明特質。中華文明5000多年一脈相承,綿延不斷,經久不衰,不曾中斷。在中華文明長期演進的過程中,中國人形成了獨特的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方式,形成了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使我們區別于其他國家和民族,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在5000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的中華文明綿延傳承至今從未中斷,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胺惨嬷?,與時偕行?!敝腥A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我國的一個顯著特征,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拔镏积R,物之情也?!比祟愇拿鞫鄻有允鞘澜绲幕咎卣?,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從歷史走向未來,中華文明開放包容、海納百川,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發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內在基因,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里。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

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魂。這五個特性彰顯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民族品格,反映了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創新活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三、新時代新起點上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生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凝結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品質,蘊藏著中國文化世代傳承發展的文明基因,積淀了中國文化創新發展的精神之源,進而彰顯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新時代新起點上,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堅定文化自信,擔當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歷史使命。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加強中華文明研究宣傳工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提供科學理論?!皟蓚€結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途徑。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要堅定歷史自覺,加強中華文明研究,更加全面地展示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豐富內涵、燦爛成就和絢麗風采,更加深刻、準確地闡釋中華文明的發展道路、特點以及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5000多年文明中的精華,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第二,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立根鑄魂。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文明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有力體現,深刻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和中華文明發展規律,體現了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高度自覺。要堅持保護傳承,做好中華文明成果的宣傳、推廣、轉化和展示傳播,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和感召力。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不竭精神動力。

第三,堅持改革開放和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創造出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共同發展。要深化文化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要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快文化的對外開放,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拉緊各國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紐帶,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譜寫社會主義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篇章。

(本文作者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原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全國工商聯原常務副主席)

猜你喜歡
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中華民族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中華文明何以延續至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