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盯薄弱環節 打通三個“一公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有效覆蓋

2024-03-19 09:07王女英
中國經貿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進村網點污水處理

王女英

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取得積極進展,但調研發現,快遞配送進村、污水處理設施聯網入戶、垃圾清掃收集等環節仍較為薄弱。針對前端或末端“一公里”存在的突出問題,一些地方積極開展探索創新,以資源融合化、模式多樣化、主體多元化推動設施服務供給的“有效覆蓋”,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明顯提高。

一、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在于三個“一公里”

(一)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

我國農村地區每日快遞包裹量達1億件,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已達98%,快遞下鄉基本實現了“村村直通郵”“鄉鄉有網點”的目標。但是,快遞進村環節還存短板,超過73%的建制村尚未配備快遞取送網點,僅北京、浙江、江蘇等為數不多的省市基本實現快遞服務建制村全覆蓋。究其原因:一是村級網點建設市場化主體的內在動力不足。由于農村村莊布局分散,快遞接收業務不集中,成本收益難以平衡導致農村地區吸引快遞企業入駐困難;二是渠道資源整合程度不高、共享較難??爝f公司各自為戰、分散作業,單個快遞企業業務量有限、進村派送成本較高。各類村級服務網點布局不合理且功能單一,網點輻射范圍小,運營能力有限。

(二)農村污水治理“最后一公里”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7.89%,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僅為28%。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集中表現為:一是末端管網鋪設難。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成本高,受制于資金短缺,地方建設精力主要投入主干管網,居民戶內到戶外接入污水收集管網的“最后十米”被忽略,造成主管網“形同虛設”;二是集中處理設施運行成本高、利用效率低。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普遍在萬噸以上,鄉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多在千噸左右,由于缺乏規模效益,鄉鎮污水處理廠處理成本高、效益低。

(三)農村垃圾處理“最先一公里”

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基本形成“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2021年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在90%以上。然而,農村地區普遍面臨垃圾日常清掃保潔、村容村貌難提升的“最先一公里”問題。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經費保障不足。垃圾處理經費保障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農村保潔費用收取難、收取資金少,經?!爸灰娡粨舸驋?、不見日常保潔”;二是村民主體意識不強。農村居民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主體意識相對薄弱,對專業化物業管理服務也缺乏認識。

二、聚焦薄弱環節促進三個“有效覆蓋”

(一)資源融合化推動寄遞服務有效覆蓋

一是網絡融合。一些地方探索“統倉共配”模式,建設縣級分撥中心,推動多家快遞企業統一調度、統一分揀、統一配送,實現資源共享共用。二是站點融合。一些地方推動快遞與其他服務“多站合一”“一點多能”。如通過新建或對現有鄉鎮客運站進行改擴建、重新劃分功能區域等方式打造集客運、貨運、郵政、快遞、物流倉儲、交管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鄉鎮綜合服務站;再如,依托村內現有的便利店、村委會、專業合作社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服務站兼具快遞收發、代買代賣、代收代繳、金融兌付等多項職能。三是渠道融合。一些地方促進客運與快遞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雙方以“服務外包”形式承接雙向物流配送業務。一些地方開展多部門合作,由商務、交通、供銷、郵政等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探索組建農村物流生態聯盟,推動快遞進村整體工作“全盤活”。

(二)模式多樣化推動污水處理有效覆蓋

一是擴大集中污水處理覆蓋范圍。一些地方通過“以城帶村”“以鎮帶村”“以園區帶村”等方式,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一些地方分類整改運行低效的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對因前期選址不當無法運行的設施進行改造或重新選址建設,對管網不齊全的處理設施選擇合理線路盡快鋪設到位,對因故障無法運行的設施加緊進行維修。二是因地制宜創新農村污水治理模式。對于城鎮污水管網無法覆蓋的村莊,根據人口密集度和地形條件選擇不同集中度的污水處理設施,如集中型(場鎮規模處理)、相對集中型(村組規模處理)、分散型(村落規模處理)和原位型(分戶/聯戶)污水處理設施;同時,考慮技術條件和運行成本選擇不同污水處理技術,如無動力厭氧處理模式、微動力好氧處理模式、人工濕地處理和植物吸收處理模式等。

(三)主體多元化推動垃圾收集有效覆蓋

因地制宜選擇低成本可持續的垃圾清掃服務模式。一些地方采用政府購買農村環境衛生保潔第三方服務模式,實施政府監管、企業運營、村民監督,分工推進農村清掃保潔工作。一些地方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物業服務中心,實施區縣政府監督考核、鄉鎮政府定服務標準、物業公司落實管護、村理事會組織監督的分工模式,在保證日常清潔的同時還發展了集體經濟。一些地方由縣級環衛部門統一管理農村環衛工作,通過成立城鄉環衛一體化清掃公司,實行企業運營、鄉鎮街道考核、群眾監督,推動規范化清掃保潔和垃圾清運城鄉全覆蓋。

三、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共享機制,加快快遞下鄉進村步伐

構建各類主體之間資源共享機制,促進業務融合,實現快遞進村降本增效。優化升級城鄉配送網絡。在已有城鄉配送網絡基礎上,將郵政、各家快遞企業的配送網絡進行融合,建設區域性分揀、轉運中心。在網點建設、資源整合、縣域樞紐中心建設、設施配備、郵路維護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扶持政策。促進站點功能融合。依托農村業態(便利店、物業、郵政投放點等),參照“便民生活圈”原則,引導合理布局村級電商物流集散網點,并與其他功能進行整合,提高末端網點服務能力。

(二)創新治理模式,提高農村污水治理水平

綜合考慮自然地理、村莊布局、污水規模、基礎設施、農民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選擇技術成熟可靠、投資小、能耗低、經濟可行,且適合農村特點的污水處理模式。對鄉鎮周邊農戶,就近接入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對人口較多聚居區,采用“厭氧池+人工濕地/一體化設備+資源利用”模式;對人口相對較少、居住較分散聚居院落,采用“三格式預處理池+人工濕地+資源利用”模式;對地形地貌復雜、距離城鎮和水源較遠的單戶,把生活污水治理與“廁所革命”結合,采用“沼氣池/三格式化糞池+資源利用”模式;對離水源較近的單戶,采用“三格式化糞池+人工濕地+資源利用”模式。

(三)多方共同治理,實現垃圾清運及時高效

探索建立縣鄉兩級政府、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社會力量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農村垃圾分類清運路徑,推動農村垃圾處理可持續發展。建立網格化運行機制。實行縣領導包鄉鎮、鄉鎮主要領導包片、鄉鎮機關干部包村、村“兩委”干部包街道、黨員和村民代表包戶的“五包”模式,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農村垃圾處理網格化運行機制。發揮村民自治主體力量。通過村規民約、門前三包、黨員骨干帶頭、積分制“公益銀行”等措施,激勵引導廣大農民主動參與農村垃圾分類清運,探索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農戶付費制度。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積極發揮第三方市場主體技術、管理優勢,提供專業化、規范化服務,充分發動黨群先鋒隊、基層網格員、工青婦組織隊伍、鄉村振興促進會、志愿者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垃圾分類清運。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猜你喜歡
進村網點污水處理
快遞網點進村 村民有活兒干有錢賺
我國鄉鎮污水處理模式的探討
共營與共贏:鳳縣企業為何樂于“進村”
“快遞進村”還有哪些堵點、痛點?
太原市61個村要建污水處理設施嚴禁直排入河
三部門出招:保障『快遞進村』目標實現
于細微之處見柔版網點的“真面目”
涌浪機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優化內部勞動組合 釋放網點營銷潛能
周鴻祎:做產品要悄悄地進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