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六個關鍵”為抓手扎實推進強縣工程落實見效

2024-03-19 09:07
中國經貿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強縣高標準管護

實施強縣工程,是湖北《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中十二項重點行動之一。為扎實推進強縣工程落實見效,課題組深入麻城市、赤壁市、陽新縣、??悼h、當陽市、公安縣等11個縣(市)區開展了專題調研,全面了解各縣(市)區強縣工程的推進情況,總結實踐探索中形成的一些具有借鑒價值的經驗做法,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共性難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11個縣(市)區推進強縣工程的主要做法

按照強縣工程“1+3+1”的工作思路,各縣(市)區在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城鄉一體化交通物流水平提高等方面成效明顯,特別是在糧食安全、人才振興、黨建引領、就地城鎮化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經驗做法。

做法一:以“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安全。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舉措。

公安縣“三塊田”改革。在保證農戶確權面積不變的前提下,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和互換,把耕地集中連片為農戶同意流轉的“流轉田”、農戶邊種邊看的“待轉田”和農戶自耕自種的“自種田”。通過“小田并大田”,全縣新增耕地面積6200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

當陽市“定制高標”。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充分對接專業農業合作社和企業等市場主體的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制現代化高標準農田,方便建設后期土地流轉、農業產業集約發展。這一模式既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又鏈接了后續產業發展。通過“定制高標”,新增糧食產能約7.2萬噸,吸引近百名鄉賢能人回鄉創業,中糧、湖北農發、宜糧等500余市場主體落地生根。

做法二:以“新型研發機構”“鄉土名匠”振興人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聚集高端人才、挖掘本土人才,是破解縣域“人才空心化”的重要途徑。

赤壁市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磁吸高端人才。2020年4月赤壁市突破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首創縣級綜合性科技研發服務機構——赤壁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將其定為全額財政事業單位,一次拿出200個全額財政事業編制留住科研人才,并提供人才公寓、項目經費補貼等優厚待遇。截至目前,該機構已吸引了碩士以上人才113名,專家教授、技術顧問50余人(其中院士6人),引進創新型科研人才團隊10個。

??悼h建立“鄉土名匠”庫挖掘鄉土人才。2022年??翟谌h范圍內開展“鄉土名匠”選拔活動,通過識才、育才、留才,從外出務工返鄉人員、農村致富帶頭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群體中擇優選拔重點培養對象,讓更多有想法、干勁足的人員加入“鄉土名匠”庫,讓鄉村振興從外部“輸血”轉變為內部“造血”。截至目前,全縣已選拔村級后備鄉土人才400余名。

做法三:以“縣城補短板強弱項”深化就地城鎮化。

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建設,是強縣工程的核心內容之一。2020年陽新縣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示范縣城,其圍繞縣城補短板強弱項4大領域17項建設任務,以啟動建設示范性項目為引領,謀劃城市建設重點項目119個,推進縣城公共設施提檔升級。依托返鄉創業試點和“陽新鞋匠”品牌,打造農民返鄉創業產業園、鄂東南電商產業園、中部鞋都產業城等產業平臺,促進農村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就業。近5年來陽新縣就近轉移農村勞動力近8萬人,常住人口由82萬人增至90萬人。

做法四:以“黨建鏈+”激活發展活力。黨建紅色引領是各縣(市)區推進強縣工程的鮮明底色,特別是在產業發展、商業商圈發展等諸多領域激發了強勁動能。

鐵山區將黨建鏈建在產業鏈上,“催化”產業鏈深度融合?!包S石開發區·鐵山區”有光電子信息產業企業104家,涉及印制電路板上下游全產業鏈,是國內第三大PCB產業聚集區。遵循黨組織全覆蓋原則,該區以光電子信息產業鏈為試點,創建了第一個產業鏈黨建聯盟,推進鏈上企業黨的建設、人才培育引進、關鍵技術攻關等工作,紓解鏈上企業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推動企業由“單兵作戰”向“抱團取暖”轉變,鏈上企業合作逐漸加深。

樊城區將黨建鏈建在銷售鏈上,“激發”商圈經濟活力。消費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商圈是集聚消費的重要載體。位于樊城區的領秀中原商圈,是襄陽市首個現代化大型專業商場式建材賣場,商圈承載商戶和企業近300家,有各類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近千人。其將不同產品門類、不同廠家品牌的黨員商戶組建成8個功能型銷售鏈黨支部,推動支部黨員商戶相互推介,共享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助力共同發展。疫情期間,在發揮銷售鏈黨建“助商、聚商、興商”的“紅色引擎”作用下,領秀中原商圈實現了零商戶歇業。

二、強縣工程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高標準農田”標準不高

按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要求,湖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還十分艱巨。一是整區域推進尚待破題。在農業農村部等五部門聯合開展的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個試點中,湖北無一灌區、地市級或者縣級入圍。二是投資建設資金標準偏低?!度珖邩藴兽r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中提出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資應逐步達到3000元左右,而目前湖北大部分縣(市)區高標準農田新建項目建設畝均投入資金不超過2000元。三是管護機制不健全。目前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缺乏頂層設計,地方制定的管護制度約束性不足,受財力限制后期管護資金缺口較大,基層管護隊伍人員配備難以落實。

(二)“農業產業化”主體不強

與農業總產量相比,湖北農業產業體量偏小,關鍵癥結在于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充分。一是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農業農村部2023年認定的1541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湖北僅82家。中國農業產業化協會發布的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100強榜單中,湖北僅2家。二是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當前湖北農產品加工率約為68%,其中精深加工率不足20%,而發達地區分別達到90%、60%。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偏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規模、產品規模普遍較小。受市場風險、自然風險、質量風險等多重風險和市場競爭的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效益普遍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普遍不強。

(三)“農村集體經濟”路子不寬

近年來,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力度加大,集體經濟收入不斷提高,但如何發展壯大仍面臨諸多困擾。一是“發展什么”的困擾。大部分村莊集體資產相對單薄,可增收資源主要依賴于土地、房屋等不動產,收入來源有“路”不“寬”;有些村莊有產業缺鏈條或有特色資源缺產業,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二是“怎么發展”的困擾。部分村莊停留于“三套班子一套人馬”,村兩委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實際負責人缺乏資本運作、產品營銷和市場拓展等方面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加大了運營風險。同時,村集體缺乏引才、留才的條件和機制,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及專業經營團隊難以引進、留任。

(四)“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不足

一是建設質量水平還不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高,截至2023年8月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僅36.88%,距離2025年達到50%的目標有差距。農村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銜接不夠,還需進一步提高建設質效。二是長效機制不夠完善。隨著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村級組織經費緊張問題日益突出。一些地區農村人居環境管護流程不規范、管護標準缺失,在整治工作中存在重速度、輕質量,重“建設”輕“維護”問題。

三、扎實推進強縣工程落實見效的對策建議

(一)建“良田”,做好“糧食安全”文章

一是健全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整合同類項目資金,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探索“國有企業+合作社”“金融資金投資農田建設”等多種投融資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二是規范引導土地有序流轉。探索總結“小田并大田”有效方式,大力推進整區域建設高標準農田試點,率先把有條件的重點市、縣、灌區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三是建立健全建后管護機制。出臺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辦法,明確管護經費標準、分擔比例。探索引導支持社會資本、商業保險介入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拓寬資金籌集渠道。

(二)聚“人才”,做好“創新驅動”文章

一是支持創新型縣(市)建設。探索縣域創新差異化發展路徑,推動國家、省級創新型縣(市)建設。設立支持縣域科技創新專項,推動各類計劃項目和平臺建設向創新型縣(市)傾斜。二是創新科技人才引進機制。支持各縣(市)區探索建立機制體制靈活、市場適應能力強、產業拉動能力強的縣級新型研發機構,把匯聚人才資源、推進成果轉化作為關鍵舉措。三是開發培養鄉土人才。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全方位識別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電商達人、“土專家”等各類鄉土人才,建立人才信息庫,進行跟蹤培養、規范管理。采取短期服務、雙向掛職、項目合作、共建專家工作站等“柔性政策”,吸引匯聚優秀科技人員下鄉服務。

(三)興“縣城”,做好“就地城鎮化”文章

一是打造宜居縣城。優化布局公共服務設施,提升醫療衛生裝備水平,推進城區學校的擴容增位,增加養老托育機構供給,使縣城公共服務水平逐漸達到所在地市州的平均水平。二是打造宜業縣城。積極承接外部產業轉移,重點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促進居民就地就業和持續增收。三是開展綠色低碳縣城試點。探索制定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規范和標準,建設綠色低碳交通系統,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動小型化、分布式、生態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四)壯“集體”,做好“共同富?!蔽恼?/p>

一是探索聯村抱團機制。推動有條件的地區組建縣、鄉級聯合發展平臺,統籌配置轄區內集體資產、土地、項目、財政扶持資金等各類資源要素,引導以強帶弱、村村聯合、抱團發展。二是創新多元發展模式。著眼本土資源要素,探索自主發展、租賃經營、服務創收、園區共建等多種經營模式,發展現代農業、特色養殖、特色手工業、農創文旅等多種產業業態,促進產村融合。三是建立高效治理機制。建立健全財務預決算、開支審批、收益分配等配套管理制度,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村務財務公開公示。探索“市場辦法”選聘專業管理人才或者團隊進入集體經濟組織,讓“專業的人管專業的事”。

(五)強“產業”,做好“強縣富民”文章

一是做強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圍繞湖北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找準各縣(市)區的發力點,明確主攻方向,有針對性地延鏈補鏈強鏈。引導龍頭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打造一批產業鏈長、價值鏈強、供應鏈穩定的農業產業集群。二是加快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多措并舉引進“鏈主”企業、培育頭部企業、扶持本土企業、集聚配套企業,提升縣域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以三大都市圈為引領,建立縣域協同發展機制,壯大塊狀經濟、網狀經濟。三是以黨建推動產業鏈式發展。發揮好黨建引領作用,建立產業鏈黨組織或者黨建聯盟,搭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發展的平臺,切實推動產業集群式、融合式發展。

(六)靚“環境”,做好“和美鄉村”文章

一是提高設施建設水平。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專項投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加快推進廁所革命,推動上水、入戶、下水和污水處理形成體系,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流域綜合治理考核。探索適合農村的垃圾分類處理方法,推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二是創新長效管護機制。推行農村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和農戶保潔自治模式,探索公司專業化運營管護方式,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和回鄉創業人員成立環保組織或企業,參與改善人居環境項目。

〔本文系2023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后期資助項目)“湖北扎實推進強縣工程落實落地的對策研究——基于湖北7個縣市區的深度調研”(項目編號:HBSKJJ20233220)研究成果〕

(課題組成員:趙靜、余惠玲、張丹、盧艷平、趙佳。執筆人:趙靜、張丹。趙靜,湖北省發改委經研所副研究員。張丹,中共湖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黨校副教授)

猜你喜歡
強縣高標準管護
工業強縣 文旅興縣
2022年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崗位穩定在80萬左右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6.89萬公頃(253.34萬畝)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確保按時保質完工
寒冷天氣 咋管護羔羊
高標準高質量轉入“三年行動”
入秋養羊管護 不同于春夏季
“兩委”換屆發動攻堅——確??械簟坝补穷^”、實現“高標準”
森林管護中GPS技術的應用
南縣稻蝦產業富民強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