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優化數字營商環境的實踐探索

2024-03-19 09:07謝天
中國經貿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營商數字改革

謝天

在當下的數字時代,經濟運行方式、商貿交易模式、社會組織形式、政企互動機制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數字營商環境正在成為國際、國內營商環境建設的關注熱點和重點改革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提出“優化數字營商環境”,《長三角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探索開展數字營商環境改革試點”。世界銀行去年發布的“營商環境成熟度”(B-READY)評價體系中,也明確將數字技術應用作為貫穿所有指標的考察維度。

浙江省營商環境工作秉承“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改革思路,從2003年“數字浙江”戰略提出開始,先后實施了“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數字化轉型,再到近年來在營商環境領域開展的數字化改革。在一脈相承的改革歷程中,浙江持續完善改革理念和方法論,堅持問題導向、市場導向,開發了一批辦事有實效、企業有實感的數字應用,打造服務和管理相融合的新體系,在數字營商環境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的實踐經驗成果。

一、以“兩端集成”構建數字營商環境基礎支撐體系

數字營商環境改革首先面臨的任務是打通“數據孤島”、打破數字壁壘,推動各領域數據共享、系統互通、業務集成。浙江省構建了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政務工作云平臺等數字基礎設施,在政府端,將部門協同功能集成在“浙政釘”;在企業端,將涉企服務事項集成在“浙里辦”,通過集成兩端數據,打造全鏈條數字營商環境治理和服務模式。

(一)“政府端”實現靈活協同響應

搭建全省一體化智能化的數字資源系統(IRS系統),已匯集各部門3000余個數據項、6500余萬條政務數據資源,實現營商辦事各環節、各領域數據共享。對數據資源進行標準化整理,各地可利用標準化的數據模塊,根據需要以“搭積木”方式靈活搭建數字化應用,進而實現系統互通、業務協同。目前,全省各地基于“浙政釘”平臺自建開發的應用已超4000個,省市縣三級通過接口日均調用20萬余條營商環境的相關數據,數據共享需求滿足率達到99.5%。

(二)“企業端”打造智慧化服務專區

“浙里辦”以經營主體視角,將各領域涉企系統分類歸集到“我要辦事”“我要服務”“我要政策”“我要咨詢”“我要投訴”五個板塊,大幅節省企業辦事“找入口”的時間。借助智能算法,為企業繪制個性畫像,通過識別企業經營情況、辦事需求等特征,匹配相關的涉企政策事項,實現智能引導、精準推送。上線以來,“浙里辦”營商專區匯聚36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歸集政策達3.7萬條,惠企政策兌現平均時間提速近70%。目前,浙江省圍繞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最新部署,正在升級建設“浙里辦”企業綜合服務專區,進一步加強服務集成性,完善政務咨詢、反饋投訴等功能。

二、以“全景感知”升級數字營商環境監測評價體系

數字時代新技術和大數據的運用,將極大拓展政府對微觀主體全景式的敏銳感知能力,數字營商環境的監測評價需要以更實時的頻率、更精細的視角發現市場運行堵點,推動形成更精準解決方案、促進高效治理。浙江省以營商環境“無感監測”體系為核心工具,基于全面大量、“零延遲”的數據抓取分析,構建與數字營商環境相匹配的監測評價體系。

(一)全景動態評價營商環境

浙江省以實時數據采集取代人工問卷,在全國首創“無感監測”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對標世界銀行、國家評價指標體系,協同25個省級部門,打通了21個核心系統和408個辦事系統,構建涵蓋18項一級指標,設置了249個監測數據采集點。以開辦企業為例,“無感監測”體系在營業執照、納稅、銀行開戶、公章刻制等7項業務中設置14個采集點,并以信用代碼為標識,歸集各環節產生的用時、費用等信息。系統應用上線以來,浙江省年度營商環境評價調查人員、成本都壓減約90%,并在全國率先發布了營商環境無感監測省級地方標準。目前,“無感監測”體系正在對照世行B-READY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新一輪的更新迭代。

(二)建立監測—預警—整改閉環機制

建立差異化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預警體系,由省級部門設定參考預警值,各地設置更為嚴格的個性化預警值。當監測指標觸發預警后,“浙政釘”自動推送預警信息到達市縣責任部門,責任部門及時響應,開展整改工作并上傳相關方案和實施情況,直至指標監測回歸正常水平。2022年累計完成預警整改91條。通過監測整改的留痕,實現每月自動生成監測報告,各市縣可在基礎模板上定制所關注的內容,系統自動生成個性化報告。

(三)精準問診民營經濟

浙江省將“無感監測”的思路和工具,拓展應用至民營經濟發展,打通發改、經信、市場監管等15個部門數據,首創民營經濟發展指數,實現對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精準畫像。對先導性、趨勢性重要指標,差別化設置預警閾值,建立自動預警推送機制,推動各地加強分析研判、科學決策。例如,對標“民間項目投資增速要快于面上投資增速”目標,已對浙江全省36個地區推送預警信息,智能生成地區報告860余份。

三、以“數字賦能”拓展數字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空間

“數字賦能”以更精細、更下探、更貼近企業的視角,瞄準營商環境中的堵點、斷點和空白點,發現市場主體個性化需求和市場運行深層次障礙,提供更高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浙江省通過運用數字工具賦能,對市場主體需求最大程度、最快速度響應,持續推動應用迭代、數據流重構和業務流再造,不斷創新深化數字營商環境相關改革。

(一)數據集成提升改革實效

針對涉企高頻關鍵事項,進一步加強數據集成,實現改革實效的聚合提升,切實解決企業痛點。以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為例。2021年,杭州市以入選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為契機,啟動年報“多報合一”改革,率先整合企業年報和稅務年報,推動跨部門聯動監管和協同服務。到2022年,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在全省全面推行,改革打通了市場監管與稅務部門數據填報通道,實現420項年報數據雙向共享,減少重復填報項62項,為企業減負的同時,也提升了數據質量,降低虛報作假風險。改革獲得了廣大企業的認可,省年報市場經營主體數量從改革前532.61萬戶增加至2022年714.74萬戶,企業年報率從92.75%提升至95.91%,企業年報主要財務指標全零申報率從改革前的6%降低至1.6%,數據合規率也逐年提升。企業年報“多報合一”作為數字賦能營商環境改革的成熟典型案例,已被寫入最新頒布的《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二)多跨協同打通改革堵點

把市場的呼聲訴求作為第一信號,精準定位難點堵點、靶向施策,提升服務質效。金華市婺城區聚焦涉訴信息調取事項,針對各部門提交標準不統一、審批出具期限不明確、需線下多次跑等堵點痛點,重構第三方信息調取、使用、封存流程,實現多跨協同聯辦。原先律師查詢涉訴方信息,需向法院申請后,分別到人社、公安、資規等部門依次調取,委托方需承擔產生的各類費用。改革后,通過法院線上出具文書和在線回函流轉,將委托人的查詢權利臨時賦予律師,批準審核后發送至相關單位,各單位在線反饋,變重復遞交身份證明為人臉識別認證,縮減窗口工作人員審核時間。律師調取信息平均工時從7日降到1日,每年節約辦理成本600余萬元。

(三)線上線下彌合改革斷點

堅持企業視角,針對企業遭遇的營商辦事斷點,強化線上線下協同,實施聯動治理,確保改革閉環。德清縣創新設立“兜底辦”機制,專門聚焦因政策變動、職能調整、邊界不清等給企業帶來的辦事斷點,打通大廳窗口、12345熱線、“我德清”APP等企業訴求反饋渠道,建立多級響應機制,實施限期整改,辦結率接近100%。

(四)填補營商環境改革空白

以數字化的泛在性和穿透力,發現營商環境改革空白地帶,推動地方大膽創新。海寧市創新涉企遺產繼承一站式服務,聚焦企業經營人員及股東去世后遺產繼承、貸款抵押擔保處置等空白領域,匯集市場監管、公安、民政、檔案等部門數據,成立全國首個公民遺產服務中心,為超150家企業辦理股權繼承公證,解決企業融資8000余萬元。

四、以“敏捷治理”助推新經濟業態高質量發展

面對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所帶來的競爭失序、監管空白等問題,數字營商環境需要能迅速匹配相關監管和服務,實現監管不缺位的同時,不越位干擾創新活力。作為數字經濟大省,浙江數字營商環境的建設,始終以解放和發展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生產力為目標,通過敏捷治理,實現規范管理快速跟進、資源要素高效配置、經濟社會高能協同,為經濟創新發展留足空間、引導方向、增添動能。

(一)規范平臺經濟監管

隨著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問診等加速發展,為優化新業態、新模式營商環境,推動平臺經濟等新業態高質量發展,浙江省打造全國首個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浙江公平在線”。針對平臺經濟通過用戶綁定容易形成壟斷的風險,重點監測交易和競爭的關鍵環節,對不同的業態,采取個性化的數據抓取規則和識別模型。比如,針對平臺企業非法脅迫商戶只能在自家平臺上架的“二選一”行為,系統將重點比對分析各平臺上的開店、關店信息;針對差別對待老用戶的“大數據殺熟”行為,系統則通過抓取輿情信息進行分析。目前“浙江公平在線”已覆蓋480家電商平臺、1900萬家店鋪。

(二)引導新業態健康發展

在設置好監管“紅綠燈”的同時,加強對監管規則的宣貫、解讀和操作指導,為新業態、新模式規范健康發展提供“導航”。提供合規檢查服務,協助排查新業態經營中的法律風險,盡量降低經營主體因對規則不熟悉導致的損失,促進行業整體健康發展。例如,諸暨市開發上線“浙里直播共富”應用,主動為電商直播間提供法律指導,應用語義分析模型對直播腳本開展“預檢查”,指出違規信息并提出修改建議,現已關聯直播間6207家、主播7261人,直播違法違規行為發生率從平臺上線前的46%降低至5%以下。

(三)保障新業態從業者權利

緊跟新業態從業、靈活就業群體規模不斷擴大的新趨勢,根據勞動者信息畫像,在就業相關平臺上主動匹配就業登記、合同簽訂等服務。加強相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放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社保、醫保的參保限制。金華市開發“新業態者在線”平臺,提供工作、生活、權益保障等服務,建模分析擇業創業前景,推送相關支持政策,激發勞動者就業創業新活力,惠及52.1萬人次,新增就業創業1.59萬人、參保2.23萬人次。

(四)強化要素政策供給

數字經濟具有跨行業、跨地域、技術含量高等特點,進一步優化要素、政策等供給支持,有利于降低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成本,更大激發科創活力。溫州市積極探索將科技型中小企業最具價值的“無形資產”轉化為可交易的“金融資本”,掛牌上市全國首個技術產權證券化產品,解決抵押不足問題,1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142項技術產權,率先獲得2億元的長期限、低成本融資。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猜你喜歡
營商數字改革
營商環境“優”,一域發展“暖”
改革之路
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保障
營商環境軟轉型
答數字
改革備忘
打造營商環境邀您共同參與
數字看G20
改革創新(二)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