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圖書館文旅融合新路向

2024-03-19 13:17
圖書館 2024年2期
關鍵詞:文旅智慧圖書館

韓 曄 胡 娟

(1.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089;2. 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昆明 650091)

自2018年以來,我國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大發展。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我國圖書館界對文旅融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在不斷深入。一方面,學界較為關注圖書館文旅融合研究主題,在文旅融合視角下探討圖書館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價值[1]、邏輯[2]、維度[3]、特色資源開發[4]、相關服務創新[5]、文創產品開發[6]等,形成了較為豐碩的理論成果;另一方面,圖書館業界積極探索圖書館文旅融合,形成了文化地標、景區分館、民宿書房、研學旅行、會展旅行、文創開發等多種實踐模式[7],積累了特色實踐經驗??梢哉f,我國圖書館文旅融合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成果,但也須認識到,圖書館事業發展深受經濟、文化、技術等因素影響,其文旅融合機制與路徑等也應當順應圖書館所處環境、自身職能與使命、服務內容與手段的更迭變化而與時俱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智慧圖書館和深入發展智慧旅游[8],從國家政策層面確立了我國圖書館事業與旅游事業的智慧化發展戰略目標。隨著圖書館事業與旅游事業邁入智慧轉型新階段,兩者的事業形態與發展模式均有了新變化,有必要考察智慧新情境下圖書館與旅游融合發展議題。在現有眾多圖書館文旅融合研究中,大部分文獻主要關注傳統圖書館形態下的圖書館文旅融合,智慧要素的缺乏使其無法充分回答智慧時代圖書館事業與旅游事業如何有效融合的問題。有少部分學者意識到智慧化給圖書館文旅融合帶來的新變化,如馮繼強和徐勇敏聚焦5G 與智慧文旅,探討圖書館未來發展5G+智慧文旅模式的價值及服務創新[9];朱蓓琳基于圖書館數字人文專業優勢探討了“數字人文+”智慧文旅應用產品功能的構建[10];王錳等分析智慧旅游和智慧圖書館服務規范標準以討論智慧文旅服務融合的標準化[11];李陽通過審視公共文化服務智慧平臺和旅游公共服務智慧平臺現狀,討論兩者融合發展的必要性與可行路徑[12]等。這些研究顯示了圖書館文旅融合的智慧轉向趨勢,但研究數量相對較少,尚未形成研究熱點,且更關注智慧文旅的局部特征與微觀功能,缺少對智慧化大趨勢下圖書館事業與旅游事業融合發展的整體性探討與宏觀性認知。這些研究多從圖書館事業向外融合的單視角出發構建策略,忽視了對智慧旅游事業需求的充分考量與剖析,導致所產出的策略、產品等與旅游事業的適配性與融合力不足。

本研究以促進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事業共同發展為研究目標,從“為什么融合”和“怎么樣融合”這兩大問題出發,綜合采用文獻調研、網絡調研與理論分析方法開展研究。文章從三個部分展開分析(如圖1 所示):首先,通過梳理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兩個領域的文獻,分析兩者的要素構成與核心研究內容,辨明兩者融合的理論依據與思路;其次,梳理當前我國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融合發展的先期實踐,提煉實踐層面可供借鑒的融合經驗并歸納基于實踐的融合思路;最后,基于凝練的融合發展思路,深入探討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的融合內容與具體策略。

圖1 研究設計路線圖

1 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融合發展的理論邏輯

1.1 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要素

智慧圖書館概念源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國際上最早是2003年由芬蘭奧盧大學圖書館的Aittola 等提出,其認為“Smart Library”主要指一個不受空間限制、可被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13]。國內方面,2010年嚴棟首次定義了智慧圖書館,即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用戶和圖書館系統信息資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和響應速度,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圖書館模式[14]。此后,我國學者在此基礎上對智慧圖書館的概念予以完善和擴充:王世偉等提出人的智慧與物的智能互通相聯是智慧圖書館的核心要素[15-16];李校紅將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的關鍵要素擴充為智慧館員、智能技術、融合理念和智慧內容[17];李彩寧等指出智慧圖書館聚焦用戶需求特征變化[18];劉煒等指出智慧圖書館能夠提供對用戶需求自動感知的精準、高質量服務[19];李玉海等認為智慧圖書館可以快速為用戶提供所需的文獻、信息、數據等資源,提供經過深加工的知識服務,提供智能共享空間和特色文化空間[20]。從上述比較典型的概念界定與要素分析中可以識別智慧圖書館所具有的四個主要特征,一是聚焦圖書館用戶需求,二是采用先進技術并以人和物的智能互聯為核心,三是為用戶提供準確、高質量的服務,四是注重特色智慧服務空間建設。

與智慧圖書館相似,因智慧旅游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其概念界定也尚未統一。黃超等認為智慧旅游是利用現代技術來主動感知旅游資源、經濟、活動等信息,實現對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21];朱珠等認為智慧旅游是通過“智慧”的旅游管理平臺,實現旅游資源的集約化、智能化、統一化管理[22];張凌云等提出智慧旅游的目的是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及提供高品質服務[23];李云鵬等強調智慧旅游以旅游者個體為核心、以信息服務為載體[24];阮立新基于智慧景區的核心利益相關者構建了以應用體系為核心的景區智慧旅游框架體系,涉及游客服務、景區管理、企業營銷、政府監管、社區參與等[25];陳博等從基礎建設、服務智慧化、營銷智慧化、管理智慧化四個維度構建了景區智慧化發展水平測度指標體系[26]。盡管不同學者對智慧旅游的表述有所不同,但這些概念均指出了智慧旅游的幾個關鍵點:一是有強大的技術或平臺支持,二是對旅游信息的主動感知與管理,三是為游客或其他主體提供旅游信息和服務,四是智慧景區建設和評價,包括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等內容。

不難發現,在要素組成方面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具有以下共同點:一是智能技術的運用,這是體現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之“智慧性”的基本前提;二是以用戶為中心展開智能化服務,智慧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智慧旅游以游客為中心,滿足各自用戶的需求是兩者建設的共有目標;三是實現資源的重組聚集,智慧圖書館匯集實體圖書館資源及線上資源,智慧旅游將旅游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集約化統一管理,實現資源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是兩者建設的相同選擇;四是打造強調體驗感的智慧空間,兩者均利用智能化手段實現各自空間內資源、數據、業務的實時監控與管理,全方位提升用戶智慧空間體驗感。這些共同點成為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融合的基本理論共識,即充分利用智能技術,以用戶為中心來實現資源的整合重組,并建設智慧空間為用戶提供服務。

1.2 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融合需求

1.2.1 智慧圖書館研究

現有的智慧圖書館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見表1):一是重視智慧圖書館模式與模型構建,以新技術應用為導向,以讀者需求為核心,以加強資源建設與管理為重點,聚焦服務智能化、空間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推薦智能化等內容;二是關注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升級,圍繞用戶行為與需求的精準識別以及實現服務個性化與規范化等內容展開研究;三是強調智能圖書館平臺設計及場景應用,借助智能感知和VR 等主要手段進行動態全景運作和架構;四是研究未來技術發展進程,以多元化、個性化、便捷化、集成化、安全化為方向對未來智慧圖書館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表1 智慧圖書館相關研究概覽表

審視既有研究成果,可以發現智慧圖書館發展尚存在以下三點須進一步完善:一是缺乏必要的實踐性,盡管學者們構建了多樣化的模式模型,但多停留在模型研究階段,尚未有較好的實踐應用;二是理論體系尚不成熟,現有研究主題偏向實踐與技術,忽視了智慧圖書館的理論構建需要,有待進一步形成系統、宏觀、集成的理論成果;三是平臺建設和技術利用有待優化,目前智慧圖書館的平臺功能設計與數據運用較為單一,部分平臺和場景設計的落地性不足,多源數據建設和用戶體驗有待完善,人工智能、AI、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運用有待進一步實現。

1.2.2 智慧旅游研究

智慧旅游的現有研究成果主要分為以下四部分(見表2):一是智慧旅游理論與模式研究,包括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理論與實踐、信息服務模式以及旅游場景開發等;二是智慧旅游指標設計與評價,以智慧景區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游客滿意度、旅游產品、安全及績效評價等;三是智慧旅游服務平臺設計與開發,涉及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以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四是在智慧城市與鄉村旅游兩大視角下分別探索智慧旅游發展模式與機制。

表2 智慧旅游相關研究概覽表

審視既有研究成果,可以發現智慧旅游發展尚存在以下待完善之處:一是對智慧旅游缺乏明確共識,包括智慧旅游定義沒有統一、技術手段種類和運用方式過于多樣、智慧旅游應用主體缺乏清晰的范圍界定、智慧旅游性質未能明確闡明。二是未能與多職能主體相結合,現有研究主要以景區為研究對象,忽視了與社會上多功能職能對象相互合作與協同融合發展,缺少系統性整體性建設研究。三是評價體系和標準建設尚不完善,當前研究多從管理、服務、效率、網站功能等角度來評判和設立標準,借鑒的是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未能體現智慧旅游的本質和強調用戶體驗,缺乏集成化以及與其他產業融合度方面的評價指標設計與體系構建。四是平臺建設和技術創新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如平臺建設理念與技術運用多樣化,但落地性尚未可知;智慧旅游服務平臺“遍地開花”,卻缺乏優秀的模板,無法發揮標桿作用,且大多數系統平臺存在著獨立建設、數據共享程度較低等問題。五是與相關配套產業對接不足,旅游業與食、住、行、娛等產業具有極強關聯性,但目前尚未與相關產業進行有效對接,飲食、交通、購物等基礎配套設施的信息化程度較低。

1.3 基于理論的融合思路

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相關研究內容的共通之處與現有研究為兩者的融合實踐與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一方面,作為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的融合既能增強智慧圖書館的實踐性,又能拓展智慧旅游的內涵與外延;另一方面,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的融合發展可以促進多主體、多職能對象的融合,借助彼此的協同優勢破除各大主體間的合作壁壘。此外,依托兩者的技術融合可以推動雙方智慧服務平臺建設和技術創新運用的深度合作及雙方數據多元化集合與資源共建共享,擴充升級智慧服務平臺功能,從而實現更全面的智慧管理與服務;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智慧化服務場景體驗和文旅互動體驗,從“文化+科技”入手滿足用戶的個性化文旅需求。

2 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融合發展的實踐進路

2.1 基于旅游客體功能開發智慧空間

文化旅游需要基于一定的物質客體開展,如特定地理空間的文化旅游景點。我國已有較多地區在景區、公園、綠地、街道、社區、酒店、影城等區域設立了智慧設施設備并搭建了微型智慧圖書館,這些圖書館分散于眾多實體空間中,游客可以在游覽、休憩時使用智能設備、享受智慧服務。比較典型的案例有,2020年深圳鹽田區圖書館與轄區酒店、景區合作,創立“粵書吧”,以“觀書覽景、文旅融合”為思路,在公園、綠地、街道、社區建設智慧書房,就近為市民提供便利和個性化服務,打造集閱讀、休閑、旅游、運動于一體的公共智慧空間,將觀景與閱讀、人文關懷與公共空間完美結合[27],成為市民及游客打卡的“網紅點”;2021年,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圍繞全域旅游融合發展戰略,在轄區部分景點設置了24 小時全域旅游智慧微圖書館[28],實現了自助圖書館與智慧旅游導覽系統的有機結合,游客通過身份認證后可以借閱圖書,還可以查詢和定制旅游路線。設置在酒店及影城等地的嘉峪關市旅行書房同樣也在旅游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書房配備了文化雄關展示機,提供書籍下載、文化活動的展示預定等功能,游客可用身份證在自助機辦理借閱文學、人物傳記及本地歷史等各類型書籍[29],不僅極大豐富了游客的業余活動,還有效宣傳了當地文化。

除此之外,我國一些新落成的造型優美、風格獨特的智慧圖書館也是文化旅游的直接目的地,如2022年9月開放的上海圖書館東館,外觀造型優美,空間主題鮮明,其首創將借閱、展陳、活動和全媒體服務無邊界融合的服務模式,共開放22 個主題閱讀服務空間,并設置了智慧文創區、研討室、學習室、閱讀靜音艙等,將閱讀服務與多媒體互動巧妙結合,極具體驗感,吸引了本地市民與大量外地游客來這座“都市書房”打卡[30];2020年9月開放的江西省圖書館新館作為南昌乃至江西省的文化新“地標”,采用“藏、借、閱、管、查、參”六位一體的空間格局,依托大數據分析、人臉識別、虛擬講解員、4D 全景觀摩、虛擬照相、虛擬軍事體驗等科技實現無感借閱和精準推送服務,還設置了智慧閱讀空間和紅色圖書館等特色空間,吸引了眾多讀者前來體驗[31];2019年12月開放的蘇州圖書館北館外觀極具設計感,引入旋轉紙的概念打造了一座書狀結構的建筑,該館配備有國內首個大型智能化書庫,實現了藏書自動存取與分揀傳輸,并建設有融合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雷達感應互動、體感交互、360 度全息、裸眼3D 等多種高科技多媒體互動技術的數字體驗館[32],是市民與游客體驗新型科技產品與獲取智慧閱讀服務的絕佳場所。

目前,在特定旅游區域構筑微型實體智慧圖書館,以及借助新館建設契機將圖書館主體館打造為旅游地標建筑并提供智慧文旅服務是圖書館發揮旅游客體功能的主要手段。這兩種方式都是基于科技設備創建規劃“圖書館+旅游”元素的空間,實現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體驗空間模塊的集成互補。比較而言,前者創建和開設空間的要求相對簡單,形態上整體呈現分散狀態,功能上更多表現為輔助性,即配合所在旅游區域提供一些較為基礎的文旅服務;后者作為旅游目的地,不僅要能體現空間設計的高度特色化與美觀化,還要能體現其旅游服務的完整性與體系化。

2.2 針對旅游需求設計智慧服務平臺

智慧文旅服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智慧服務平臺來推進。目前,圖書館主要以“一體融合”和“自主搭建”兩種方式參與智慧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前者如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于2021年4月上線的“一屏多端”智慧文旅平臺,該平臺整合了各行業數據及信息資源,是徐州泉山各類文旅資源獲取的“線上總入口”。同時,泉山區在5A 級景區、五星級酒店、泉山區旅游集散中心和泉山區圖書館安裝了4 套全域旅游“智慧微型圖書館”設備,配有電子導覽屏,并與泉山區智慧文旅服務平臺互聯,游客可在該設備上查詢泉山旅游資源并定制旅游路線,獲取智慧旅游導覽服務,從而實現圖書館與對客系統的“一體化”。這種將圖書館數字服務與智慧文旅平臺融合一體的方式,是智慧圖書館融入本地文旅體系的有效舉措。上海圖書館基于自身技術與紅色文獻資源優勢,自主搭建了革命(紅色)文獻知識服務平臺,發布了紅色文獻寶庫,并專門推出了“紅色旅游”微網站,通過AI 技術賦能,構建了上海紅色文化全景地圖,展現紅色經典的歷史變遷,通過實地導航個性化安排旅游路線,宣揚紅色文化[33]。該館還與多個單位合作開展了“百年征程,點亮100”系列互動活動,通過線上解讀紅色文化來生動揭示革命故事、人物傳奇和歷史事件,這對于發揮圖書館愛國主義教育功能、促進紅色文化傳播以及提升圖書館紅色旅游服務品質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可以看出,“一體融合”的方式因其接入了具有專項性質的旅游服務系統,可有效豐富圖書館文旅服務的內容并拓展其使用受眾面?!白灾鞔罱ā钡姆绞绞菆D書館基于自身文獻資源優勢挖掘開發出具備特色化文旅功能的服務平臺,文化服務與旅游服務要素更為豐富,但也容易因平臺的小眾性、受眾知曉度低、功能缺乏多樣性而不被用戶關注。未來,如何將兩種形式進行有效統一才是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融合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2.3 配合鄉村旅游建設智慧基層服務點

鄉村旅游是智慧旅游研究的重點內容,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成為當前我國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生活富裕的重要舉措。鄉村圖書館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擔負著保存與傳承鄉土文化、弘揚主流文化、保障提供文獻信息、開展社會教育和促進社會包容等職能[34],在鄉村文化旅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多個地區通過打造智慧基層服務點,為鄉村產業、人才、生態和文化的振興提供支持,發揮了鄉村圖書館傳播科技和文化的載體作用[35]。

比較典型的有,浙江省嘉興市通過對鄉村圖書館的智慧化改造來支持鄉村旅游發展。如嘉興市洪合鎮鳳橋村智慧書房是該市第一家村級智慧書房,采用無人值守、自助服務的智慧化管理方式,讀者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或者刷卡進入書房,館內配備自助借還機、電子書借閱機和kindle電子書閱讀器等設備,還每月定期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開設信息素養輔導和新技術體驗課程,是嘉興市首批智慧書房和農家書屋示范點[36];嘉興市潘家浜禮堂書屋接入了總分館統一的智慧圖書館系統[37],按照鄉村旅游及生產需要配備圖書資源,并共享總館信息資源,實現了智慧服務與管理,該書屋集農家書屋、文化館、家風館功能于一體,充分融入江南水鄉農耕文化元素,利用場地及資源優勢開展趣味活動。此類智慧基層服務點為鄉村群眾與游客提供了智能場館體驗與開展智慧閱讀的機會,應用創新科技賦能鄉村文化傳播,已成為助力鄉村旅游、振興鄉村經濟的有利抓手,有利于構建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在鄉村聚落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2.4 基于實踐的融合思路

現有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的融合實踐主要是建設智慧空間與智慧服務平臺兩個方向。具體來看,一方面,圖書館可以通過在景區、社區等設立微型智慧圖書館來發揮旅游客體功能或者將主體館打造為旅游地標建筑,搭建特色閱讀空間提供智慧文旅服務,但在現有實踐中,前者的相關設施和服務呈現出較為分散的特點且存在不易管理的問題,未來需要思考如何連接這些微型智慧圖書館以及布局規劃空間,使其形成更完善的智慧圖書館文旅服務體系;后者往往是一些新館,需要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空間設計和旅游服務兩方面的融合情況。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針對旅游需求自主或參與建設智慧文旅服務平臺,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和旅游服務信息的匯聚,以及旅游形式和文化內容的統一。除此之外,通過建設圖書館智慧基層服務點來提升鄉村文化旅游內涵與價值也是未來融合發展的重點關注方向。

3 未來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融合發展路向

策略是實現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融合發展目標的具體方案。本研究基于從理論依據和實踐探索中提煉的融合思路,構建了既符合學理又具備實操性的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融合發展策略(如圖2 所示)。

圖2 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融合發展策略構建

3.1 遵循以人為中心的基本融合理念

堅持以人為中心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主基調,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均以用戶為中心開展智慧化服務,兩者的融合發展應秉持“以人為中心”的基本融合理念,具體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的融合要遵循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要為用戶提供更高質量、更匹配其需求的智慧文旅服務。在融合過程中,智慧圖書館所接待的用戶具有圖書館讀者和景區游客的雙重身份,有知識服務與旅游服務的雙重需求,這就需要圖書館充分考慮用戶的二元角色與多種權益,在服務中將知識與游覽有機融合,平衡配置文化和旅游元素,營造宜學、宜樂、宜游的良好氛圍。具體來看,圖書館既要注重用戶體驗的直觀感受,充分考慮用戶的興趣和習慣,利用VR、AR、數字孿生技術等智能技術與設備搭建人、場、物一體的沉浸式旅游空間,賦予用戶原始、生動、直觀的旅游體驗感;也要關注用戶感知旅游地文化和獲取特色地方知識的精神需求,全面挖掘地方風土人情、建筑藝術、生活習俗等,形成蘊含地方文化內涵和傳統精神的公共文化數字內容,并基于用戶興趣精準推送其所感興趣的知識資源,提升用戶對旅游地區文化的認同感和關注度。

另一方面,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的融合要遵循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即關注提升館員的文旅融合服務意識與能力。館員是建設智慧文旅體驗空間和提供智慧文旅服務的主力,館員對文旅融合的理解、用戶文旅服務需求的感知將直接影響其服務水平,如在服務過程中館員需要轉變認知,充分認識到其所服務用戶的雙重性身份,繼而在提供傳統圖書館服務時能夠準確識別用戶對旅游服務的需求。因此,對提供智慧文旅服務的圖書館而言,適時對館員開展文旅服務培訓是必要的,應通過優化與調整館員的知識結構,幫助館員充分了解并適應智慧圖書館文旅融合對其服務技能所提出的要求,將智慧文旅服務的供給端口與需求實現有效契合。

3.2 打造集成式智慧文旅體驗空間

智慧文旅體驗空間是智慧圖書館提供文旅服務的實體依托。從外在形式來看,當前在外部特定區域設立微型智慧圖書館和基于自身主體館設置智慧文旅體驗空間是兩種可供借鑒的有效舉措。前者主要表現為圖書館在公園、街道、社區、景區、酒店、影院等旅游客體位置設立微型智慧圖書館。此種情況下,圖書館作為這些旅游客體的一種輔助性設施配置,旨在借助舒適的文化空間來提供生動立體的文旅體驗來滿足用戶的審美與休憩需求。因此,需要關注微型智慧圖書館外觀設計與相關旅游客體的物理相融性,其位置選擇、空間布局都要配合所在場所的特點與屬性進行,做到整體外觀形式上的場景融合;還需要通過與景區、街道、社區圖書館的多方合作實現微型智慧圖書館的集成式管理,利用數據和平臺的互聯互通,促進形成互補融合的智慧文旅圖書館服務體系。

相比而言,后者圖書館本身是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所以更強調圖書館的主體能動性。圖書館應如何在提供文化、空間、知識、教育等常規服務的前提下,巧妙規劃空間以滿足游客對圖書館智慧文旅服務的期待,這是圖書館在智慧化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提供智慧文旅服務并不是智慧圖書館的主要職責,智慧圖書館的規劃建設首先要尊重大部分普通用戶對圖書館空間在閱讀、學習、存儲、休閑、共享等方面的基本功能需求。在此前提下,再結合圖書館文旅融合需求進行功能拓展,考量智慧圖書館文旅體驗空間的個性獨特裝修設計與表現技巧,充分了解游客到“圖書館一游”的內在需求,基于其旅游心理需求對智慧圖書館實體館進行定制化改造,如設計圖書館參觀“旅游通道”,充分展現智慧圖書館閱讀文化、科技創造與虛擬空間的交互結合形式,形成“主客共享”的合理局面。由此,通過圖書館實體服務空間、文旅體驗空間、虛擬游覽場景等現實與虛擬空間的交錯融合,推動空間場景與游客思維及認知的交融。

3.3 構建一體化智慧文旅服務平臺

智慧文旅服務平臺是智慧圖書館提供文旅服務的虛擬入口。從提供形式來看,目前圖書館服務端口接入地方文旅服務系統和自主搭建圖書館智慧文旅服務平臺是兩種可供推廣借鑒的有效方式,但由前文分析可知兩種方式各有不足。筆者認為,當前“下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的建設為圖書館提供智慧文旅服務提供了新方案,即在現有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上裝載智慧文旅服務應用,拓展文旅服務功能,還可以將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與地方旅游服務系統對接,構建一體化智慧文旅服務平臺。推進文化服務直接對接旅游服務,豐富單一旅游平臺的文化元素,此舉既能避免重復建設也能提升圖書館平臺的旅游知名度。一體化智慧文旅服務平臺可以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智慧平臺建設的子項目,助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和體系化。

為最大程度發揮出智慧文旅服務平臺的效能,平臺建設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要充分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智能技術,研發知識資源組織、集成、融合和共享的核心技術作為支撐和底座,推動技術賦能學習與游覽,實現智慧交互學習、交流和共享,形成智慧化閱讀與智慧化旅游融合發展局面;二要實現資源的重組聚集和多源信息的融合匯聚,以平臺為基礎,整合微信公眾號、App、旅游設備等服務終端,解決平臺數據和資源兼容的問題,加強文獻資源和旅游信息的基礎信息庫建設,提供更準確詳細的用戶信息畫像,推動圖書館業務和旅游信息業務的重組和深度合作;三要拓展智慧文旅服務功能,基于用戶的文化旅游需求,智慧文旅服務平臺應具備文旅信息發布、線上資源匯聚、線下活動預訂、文旅路線推薦、社交互動分享等更全面完善的一體化功能,多渠道提供多類型旅游文化信息服務。

3.4 發展智慧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是生態旅游與農業旅游相結合演化而來的旅游方式,以田園風光、鄉村生活與鄉村文化為特色,強調生態性和綠色性,旨在滿足人們休閑生活和親近自然的旅游需求。隨著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旅游者在觀光旅游之外更希望獲取深刻的文化體驗[38]。鄉村圖書館是鄉村文化聚集、傳播與服務的重要陣地之一,可以為鄉村旅游提供文化支撐,而智慧化發展為鄉村圖書館進一步發揮其文化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技術助力。鄉村旅游業態發展好的地區可以從支持鄉村旅游的目標出發,對村鎮級圖書館、農家書屋和社區讀書驛站等基層服務點進行智慧化改造,或在特色民宿、精品客棧設立智慧圖書館服務點。

具體來看,空間上,改造鄉村基層服務點,將智慧閱讀空間與農村自然環境相結合,形成科技與原生態的反差性融合,為游客提供極具特色的鄉間閱讀與休憩空間,促進鄉村圖書館由單一的“書房”形象向鄉村旅游集散地、打卡點、宣傳推廣陣地拓展;資源上,依托各地總分館服務平臺和數字圖書館中的地方資源,發揮縣級圖書館承上啟下的作用,結合本地區獨特的鄉村文化資源和鄉村居民的特點,深度挖掘鄉村地方文化歷史、特色和優勢資源,形成兼具觀賞性與知識性的鄉村文化知識科普音視頻資源,充分釋放鄉村文化活力;服務上,基于特色空間、資源優勢和圖書館活動舉辦經驗,舉辦互動性強且形式新穎的鄉村民俗文化展覽、鄉村非遺體驗、農業知識科普講座、農業技能分享沙龍、鄉村主題閱讀推廣等文娛活動,并利用圖書館音視頻設備與技術以云直播、云展覽等形式擴大宣傳,實現活動效能的最大化。

3.5 發揮多職能主體協同發展作用

鑒于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的技術復雜性與組織系統性,兩者的融合建設不可能僅依靠某個或某幾個單位就能完成,而是需要發揮多職能主體的協同發展效應,彌補智慧文旅當前“單打獨斗”式發展的不足之處。多職能主體包括圖書館、旅游企業、技術支持單位、政府以及組織管理機構等利益相關者,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旅游的融合發展需要這些主體達成基本融合共識,在食、住、行、娛等方面加強服務對接,形成多元主體合作機制。從智慧文旅服務平臺建設來看,圖書館需要相關利益主體提供制度支持、技術支持、資源支持和場所支持,如政府及相關組織管理機構提供頂層制度標準規范、加強監管與協調保障力度,技術支持單位提供技術創新與落地保障,旅游企業與景區負責旅游信息對接與傳遞等。從智慧文旅體驗空間建設來看,圖書館需要相關利益者提供選址批準、空間設計、設施配套、經費支持、產品建議、管理協助等方面的外部支持;也需要依托多職能主體合作完善智慧圖書館文旅服務體系,包括公共信息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公共環境服務、公共交通服務等方面的相互配合。

在與外部多職能主體合作的過程中,圖書館要提高自身的協調合作能力,發揮向外融合的主觀能動性。首先,應基于自身功能拓展與發展目標,尋求優質合作單位,如可加強與紅色實踐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區的深度合作,打造圖書館紅色旅游陣地[39];其次,要充分爭取社會支持,圖書館作為旅游服務的“新手”,要廣開言路,聽取利益相關者特別是旅游服務單位、廣大游客群體的建議和要求,優化圖書館文旅服務內容與技術手段,使其更具“智慧化”;最后,還應拓寬經費輸入渠道,借助圖書館對地方文化的價值挖掘來吸引經濟實體的支持,推動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提升地區旅游經濟效益,為圖書館智慧化發展爭取更多資金。

4 結語

文旅融合是我國推進先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圖書館行業不斷創新圖書館文旅融合模式并持續探索有效融合路徑。隨著智慧圖書館事業與智慧旅游事業戰略發展導向的確立,智慧情境將成為未來圖書館文旅融合的發展基調。本研究從觀照全局的角度出發,以“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為什么融合以及如何融合”為核心問題,借助對關涉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理論研究的全面分析、具體實踐的系統梳理,提煉出基于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思路,探索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的融合發展策略。本研究全面考察了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在理論層面的融合需求,結合現有實踐經驗,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融合理念、打造集成式文旅空間、構建一體化服務平臺、發展智慧鄉村旅游、多主體協同發展的策略,以期為兩者的融合實踐提供理論啟示并積極拓展圖書館文旅融合新視角,以提升業界與學界對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旅游事業融合的發展認知。

(來稿時間:2023年10月)

猜你喜歡
文旅智慧圖書館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圖書館
文旅照明的興起
飛躍圖書館
有智慧的羊
去圖書館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