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駱駝山化石自然遺產媒體傳播模式淺析

2024-03-20 14:24王思琪
記者搖籃 2024年1期
關鍵詞:金普古生物駱駝

王思琪

一、基本情況

1.大連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現狀

大連駱駝山位于大連金普新區復州灣街道王家村西側,南北長約1000 米,東西寬約300 米,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孤山,北高南低,富含石灰巖,因屬于喀斯特地貌,所以山中有溶洞,其中目前發現的最大溶洞便是金遠洞。駱駝山因山丘起伏遠望形似駱駝而得名,巧合的是,在發掘過程中,駱駝山聯合科考隊確實在駱駝山金遠洞發掘出了巨副駱駝的化石,且數量之多讓業界嘆為觀止,金普駱駝山由此成為聞名于世的古生物化石寶庫之一。

2013年12月13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工作人員和大連自然博物館研究員根據線索來到駱駝山進行了地質古生物調查,調查后發現,這里是一處富含脊椎動物化石的第四紀洞穴堆積。

2014 年8 月,駱駝山化石開始挖掘。多年來,中國科學院和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專業人員對這里進行了多次系統發掘,采集化石數萬件。2018年,大連金普新區管委會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同啟動“駱駝山第四紀古脊椎動物綜合研究項目”。項目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為核心,組織了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大連自然博物館、美國史密森研究院、韓國延世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組成聯合科研團隊,對駱駝山及周邊進行了古生物、古人類及古環境等多學科綜合研究。研究表明,駱駝山金遠洞堆積規模巨大,世所罕見。截至目前,已發掘出可研標本近5000件,代表110余種動物,其中不少珍稀類群,如納瑪象、羚牛等,均為東北首次發現。

2.大連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媒體傳播情況

2014年以來,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社等媒體平臺對大連金普駱駝山金遠洞進行了連續報道。伴隨著挖掘工作的推進,關于大連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的媒體傳播,更多出現在學術期刊、網站等平臺上。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官網上刊發了《東亞地區首次發現海獺貂的頭骨揭示歐亞大陸在中更新世轉型期的大量生物交流——來自大連普灣駱駝山金遠洞的證據》等多篇科研進展新聞報道;《中國科學報》、《科學新聞》雜志及其官方網站科學網刊發了《科研人員提出短吻碩鬣狗“東北亞起源說”》等新聞報道;《大連復州灣駱駝山金遠洞2016年發掘簡報》《大連駱駝山金遠洞埃楚斯堪熊(Ursus etruscus)新材料及中國Ursus cf.etruscus材料的簡要回顧》等多篇學術性材料在中國科學院主管的期刊《第四紀研究》陸續刊發,化石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多以轉載為主。

2018 年,大連金普新區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簽訂了駱駝山共同開發戰略協議。2021年5月,大連出版社出版了《金普·遠古雙眸》圖書,在本地掀起了一股了解、探知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的熱潮。2022 年6 月10 日,大連金普新區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巨副駱駝借展交驗儀式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榮膺3項世界之最的“金普巨副駱駝”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進行展出,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經過梳理研究,截至目前,大連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媒體傳播平臺基本固定為紙媒、期刊、科學研究類官網和設有科考相關類目的各大媒體網站上,宣傳內容和角度多以科學研究、保護為主,與文旅產業關聯度不高。新聞報道條目多但內容大多相同、時間跨度長但十分分散,對外宣傳效果較為普通,對于提升所在地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的作用不夠明顯。

3.加強大連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媒體傳播的現實意義

從學術角度來說,大連金普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資源的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和媒體的高度關注,駱駝山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具有申請“國寶”(自然資源部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的巨大潛力。有專家認為,大連金普駱駝山發掘的數萬件化石,動物群的整體性質和動物生態組合特征,已經超過著名的華北泥河灣動物群和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動物群。這里儲存了距今300 萬年以來地質事件、生物事件、氣候事件、環境變遷等方面的巨大信息,為探討我國東北地區哺乳動物及古人類起源、發展、演化過程和生態系統演替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證據,為進一步認識生物事件和環境變遷耦合關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視角。中科院駱駝山聯合科考隊指出,駱駝山古生物化石群的發現,對于完善中國哺乳動物和古人類考古學科體系,彌補距今360萬年到100萬年之間學術研究空白具有重大意義,為深入研究我國東北地區哺乳動物和古人類起源、演化、擴散時間及生態系統的演替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證據,相關研究也對大連金普新區開發古生物資源、推動關聯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大連金普新區作為全國第十個、東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以及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所在地,發掘復原出遠古時期完整的巨副駱駝骨架和其他多類目古生物化石,說明從遠古時期,以大連為中心的東北亞地區的人類活動、文化交流就極為活躍和廣泛;大連駱駝山古生物洞穴堆積作為東北最早的地質遺存,有300萬年以來連續的地層古生物沉積,還發現了距今50 萬年左右的火塘等人類遺跡,此時加強大連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媒體傳播,一方面能大大延伸大連金普新區、甚至大連的歷史軸線,同時也將進一步對外展現大連金普新區致力于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和保護,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努力和實踐,也更加凸顯大連地區在東北亞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推動大連金普新區、大連地區在“一帶一路”沿線經貿往來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現有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媒體傳播方式

1.當前媒體傳播的形式

技術的發展不斷催生新的媒介方式。目前,常規的媒體傳播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一是傳統媒體,包括廣播電視、報紙雜志、新聞發布會等。二是新媒體,主要分為一代新媒體:網站(新聞類)、社交網絡(開心網等)、論壇、自有門戶網站(公司或單位官方網站),以及二代新媒體:博客、微博、微信、視頻網站等。其中,新媒體傳播是利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介質進行傳播,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

2.國內古生物化石遺產媒體傳播情況

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跡,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不僅具有藝術欣賞價值,更蘊藏著無法估量的科學文化價值。出于對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的保護,國內對古生物化石遺產媒體傳播主要集中為傳統媒體模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地方開始提高對加強古生物化石遺產媒體傳播的認識,傳播模式多樣、傳播手段靈活,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陜西省自然資源系統就曾組織開展“珍愛地球”系列專題媒體行,走進延安市甘泉縣實地考察恐龍足跡化石地點,了解陜西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相關工作,鼓勵媒體記者深入挖掘新聞內容,借助他們的文字和鏡頭,擴大對外宣傳。2020 年以來貴陽市組織1000 多名中小學生到安順市關嶺化石群地質公園進行研學,讓學生能夠現場接觸地質學、文物學等知識,了解兩億多年前三疊紀時期古生物化石的形成、化石種類、分布等,了解生命起源至今的沿革過程,通過實地研學擴大自然遺產宣傳教育成效。為讓“羅平生物群”走向世界,云南省羅平縣通過論壇、研討會、攝影展、多媒體、報刊、宣傳欄、科普、QQ、微信、微博、宣傳冊、紀念品等多種形式,積極發揮融媒體優勢,制作電視宣傳片、主題片;組織專家學者結合地質遺跡特色出版發行發表科普讀物和科技論文,從“羅平生物群”的科學意義、地位、價值等相關知識進行廣泛宣傳并取得良好效果。

3.金普新區現有媒體傳播平臺情況

大連金普新區現有的官方媒體為金普新區融媒體中心,擁有廣播、電視、報紙及新媒體等全媒體業態。2021年,金普新區組織實施了媒體融合改革,以此為契機,金普新區融媒體中心充分發揮宣傳主陣地作用,基本建成了以編委會為統領,以“中央廚房”為核心,“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融合傳播格局和電視、廣播、報紙、新媒體并行的傳播平臺矩陣。在傳統媒體方面,廣播電視突出打造特色內容,先后策劃推出《政在問——一把手說》《對話民營企業家》《走項目看現場》等全媒體節目,廣受好評;《大連開放先導區》報策劃推出“掌上電子報”,實現“掌上閱讀”。在新媒體方面,“金普發布”“掌上金普”“金普新聞”微信公眾號三方發力,探索錯位運營、流量變現;“掌上金普”APP全時全頻,成為24小時隨時發布的新聞客戶端。

此外,金普新區積極拓展傳播途徑和傳播領域,成立大連文廣傳媒集團,實行“開門辦媒體”,努力打造“事業引領產業、產業反哺事業”的媒體融合新格局。同時主動加強與上級媒體的溝通、交流、合作,成立“中省直駐連媒體工作站”,全面提升對外宣傳數量與質量;正式上線金普新區英文網站、日文頻道和海外社交媒體賬號,影響力不斷攀升,已經成為金普新區對外宣傳和國際交流的新窗口,加上原有的日語版《第二故鄉》、韓語版《中韓之橋》,形成了英日韓三個語種的國際傳播平臺矩陣。2022年1月1日,“學習強國”金普融媒號正式上線,成為大連地區首個正式上線的“強國號”并運營良好,金普新區新媒體傳播矩陣作用不斷凸顯。金普新區媒體傳播平臺的發展建設,也為廣泛開展大連駱駝山古生物化石遺產宣傳奠定了良好的媒體傳播基礎。

三、對未來大連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媒體傳播模式的幾點思考

從2013年年末發現、挖掘到現在,金普駱駝山的發掘其實還處于初期階段。當前,這里已經發現了一批疑似人工打磨的石制品和大量有明顯砍砸痕跡的動物骨骼,還有古人類使用過的火塘等遺跡。專家們還在等待某天能夠挖掘出一些古人類化石,來真正印證駱駝山人是大連、遼寧,甚至東北亞的一個原點。因此,加強古生物化石遺產媒體傳播信息儲備及宣傳策劃是必要之舉。結合目前大連駱駝山挖掘的實際情況,筆者對做好媒體傳播有以下幾點思考建議。

一是以資源為依托,強化傳統媒體傳播模式的綜合運用。電視、廣播、雜志、報紙等傳統媒體傳播模式的優勢,體現在其擁有強大的內容生產力、專業化的新聞傳播理念和運作機制,以及較高的品牌知名度。用好傳統媒體傳播模式,是加強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宣傳的首選方式。一方面,可以在新區現有電視、廣播、報紙的基礎上,組織新聞采編隊伍,深入挖掘現場,跟蹤拍攝挖掘進度,適時推出系列全面、深刻的深度報道,拍攝推出駱駝山古生物化石挖掘過程宣傳片、紀錄片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步采取組織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央、省市主流媒體開展專題宣傳策劃,探營研學采風活動等方式,從調查性新聞報道、解釋性新聞報道等“后新聞”角度,突出傳統媒體的真實性、穩定性和可信性,有效引導主流輿論,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是以創新為牽引,積極借鑒和發揮新媒體傳播獨特優勢。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應清楚地認識到全媒體時代用好新媒體傳播模式的獨特優勢。做好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宣傳工作,要積極適應新時代媒體全面化、立體化、即時化的發展要求。一方面,在金普新區本級媒體系統內主動打通“報、臺、網、微、端、屏”的宣傳壁壘,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利用好“金普發布”“掌上金普”“金普新聞”微信公眾號,組織新聞宣傳力量推出全媒體欄目,提高“掌上金普”APP等互聯網平臺利用率,做到新聞無時限。另一方面,可積極與新浪、百度、抖音等平臺開展合作,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將宣傳的觸角延伸至網絡各個熱度集聚地,搭建覆蓋全面、互聯互動的新媒體傳播方陣,有效提升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新媒體傳播內容的矩陣化、多元化和大眾化,打造爆點頻出、直抵人心的網絡宣傳新勢頭。

三是以文化為載體,讓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發揮更大經濟社會效益。古老的化石既可以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方式,也可以被賦予新潮的“包裝”。目前,挖掘工作正等待著古人類化石挖掘的突破,但依托已出土的富有特色的化石種類,如金普巨副駱駝等,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專家力量,加大資金、人力投入,合理開發化石資源,建立駱駝山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和科普、研學基地,探索“石旅結合”的方式,對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開展建設性保護和合理化開發利用。另一方面,可以與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引進先進技術,設計并制作古生物三維復原動畫視頻,打造全息投影、化石感應互動、VR 虛擬互動體驗游戲、4D 影院等多媒體數字展項,用富有體驗感的古生物化石科普宣傳教育方式,吸引廣大游客參觀,不斷拓展宣傳范圍,從而帶動地方文旅產業的發展。

四、結語

深入推進大連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是一項傳承歷史、文化和文明血脈的重要工作。做好駱駝山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媒體傳播工作,必須大力弘揚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敢為人先的“闖”字精神,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拓展對外交流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文物展覽和文化交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

猜你喜歡
金普古生物駱駝
大連金普新區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 塑料管
大連金普新區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琥珀——古生物的水晶棺
大駱駝
原角龍
駱駝
謀全域 圖四時 大連金普新區的全域“旅游+”
彷徨的駱駝
我的古生物博物館之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