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下如何做好新聞宣傳工作探究

2024-03-20 14:24
記者搖籃 2024年1期
關鍵詞:標簽

黃 賀

優質新聞宣傳對于提升公眾的信息素養,增強社會的信息透明度,維護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盡快建成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平臺堆疊,而是內容、技術與受眾體驗的深度整合,旨在構建更加立體、動態、互動的信息傳播新生態。由此,新聞宣傳工作必須深刻反思宣傳理念,基于媒體融合創新宣傳策略,滿足公眾對高質量信息服務的需求。

一、基于媒體融合新聞宣傳工作的新樣態

1.內容生產多樣化

媒體融合推動內容生產的變革體現在新聞制作的各個環節。新聞媒體在采集環節,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記者采訪,還融入了網絡資源的大規模搜集,利用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動態捕捉信息脈絡。編輯過程中,從以往單一的文字處理和視頻剪輯,向圖像處理、互動圖表、漫畫、3D動畫等豐富多元的內容制作方式轉變,涵蓋從快速的新聞快報到深度的長篇報道,從專業的分析評論到生動的圖文并茂的故事敘述。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逐漸成為常規的新聞報道工具,使新聞故事以360°全景呈現。無論是國際盛會、自然災害現場或是重大體育賽事,觀眾都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新聞事件。數據新聞的興起,讓復雜的統計數據通過視覺化設計變得易于理解,而這一切均建立在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的支撐之上。借由算法,尤其在財經、體育等數據驅動的領域,可根據海量數據生成新聞報道。

2.傳播渠道融合互聯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設備的飛速發展,新聞宣傳的渠道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邊界,形成了多維度、高度互聯的網絡體系。將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即時消息和電子郵件營銷等功能整合在一體的全平臺傳播系統開始興起,利用API接口與不同的社交媒體和網絡服務商相連接,實現了對新聞內容的一鍵分發,讓信息得以在不同平臺上同步更新。在此基礎上,通過精準的大數據分析,新聞內容能夠根據不同平臺的用戶特征進行適配,確保高效傳播。

短視頻平臺以其碎片化、易消費的特點迅速捕捉了廣大用戶的注意力,并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陣地。每條新聞短視頻,通過精練的剪輯和吸引人的視覺效果,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達核心信息,滿足用戶快速便捷獲取信息的需求。短視頻平臺上的新聞宣傳內容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視頻剪輯,而采用動態圖文、直播互動、彈幕評論等多種形式,豐富了用戶的觀看體驗,同時其直播功能也為新聞事件提供了實時報道的可能,使新聞傳播更為即時、生動。

智能終端和物聯網設備的普及為新聞宣傳打開了新的傳播渠道。智能家居中的音響、電視甚至冰箱等設備,也能夠通過網絡連接成為新聞傳播的終端。與此同時,智能手機和智能手表等個人穿戴設備也被納入新聞傳播的終端范疇,隨時隨地向用戶推送實時新聞,增強了新聞宣傳的滲透力和實時性。

隨著5G 網絡的推廣,新聞傳播渠道的融合互聯展現出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和更低的延遲性,使大容量數據的傳輸變得更加流暢,允許新聞宣傳內容以更高清的形式出現在各種設備上。無論是三維呈現的新聞場景,還是高清晰度的直播,都能夠在5G 網絡的支持下實現無縫傳播。云技術的應用使新聞傳播渠道具備了彈性伸縮的能力,不僅有效保障了新聞內容的高可用性,也減少了因服務器負載過大而導致的傳播障礙。

3.受眾參與度提升

媒體融合時代下,新聞宣傳工作的受眾參與度顯著提升。這種參與不僅限于簡單的內容消費,而是延伸至內容的討論、反饋乃至創造,顯著增強了新聞與受眾之間互動的頻率與深度。受眾已不再是被動接收信息的一方,而是可以通過評論、分享和點贊等方式,利用各種社交媒體平臺,即時對新聞事件發表見解,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形成了社交網絡的輿論生態,并通過話題標簽聚合討論,加深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和參與。同時,新聞媒體利用大數據分析受眾的閱讀偏好,個性化推送相關新聞,提升用戶體驗。而閱讀時長、互動頻次和轉發數量等反饋數據反過來又能夠指導新聞生產,使其更加貼近受眾的需求,從而提高新聞產品的質量和增強受眾黏性。受眾也能通過內容創作平臺,如視頻創作工具等,制作并發布個人視角的新聞內容,參與新聞的生產。這些由用戶生成的內容往往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與傳統新聞形成互補,拓寬了新聞內容的多樣性。此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和社交APP等移動應用程序為受眾提供了便捷的參與渠道,既提供了個性化的內容定制服務,又允許用戶在移動環境下隨時參與新聞事件的分享,無論是彈幕、直播互動,還是參與線上投票、問卷調查,都極大地豐富了受眾的參與體驗。

二、基于媒體融合如何做好新聞宣傳工作

1.傳統媒體思維革新:邁向多元化時代

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下,傳統媒體的思維革新成為推動新聞宣傳工作走向成熟的關鍵所在。一方面,新聞媒體肩負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需要守好意識形態紅線,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基石,以保證新聞真實有效為原則,嚴守底線思維,筑牢思想之基。在內容創作與傳播過程中,夯實“舉旗幟”的工作責任,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以高標準、嚴要求確保內容的真實性、權威性,切實提升“聚民心”的能力。在“育新人”的任務中,通過新聞宣傳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利用多種媒體手段,提升價值理念的傳播力度與深度,將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作為關鍵路徑,不斷推進擴大文化供給目標,切實營造“興文化”的媒體效應。在傳播過程中融入多樣化的文化元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的大國形象。

另一方面,傳統新聞媒體應秉承“快”“融”“深”的創新思維,力求完成工作思路的整體轉變?!翱臁币馕吨偁幜?,傳統媒體在確保信息準確性的前提下,提升響應速度,實現從采集到發布的時效性跳躍?!叭凇贝砹嗣襟w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強調不同平臺、不同形式的內容與技術的深度整合。媒體應在“深挖”新聞事件的同時,將多種媒介資源“提煉”“擴面”后“廣傳”,形成立體化的信息傳播網絡。從純粹的內容提供者,轉變為內容與服務的綜合提供者,促進從線性到非線性,從單一到多元的傳播格局變革?!吧睢眲t要發揮傳統媒體的原有優勢,深入事件背后,挖掘更多維度的信息。這種深度追求既是對傳統媒體價值的重申,也是對受眾需求的深刻洞察。

2.內容生產流程升級:質與效同步提升

內容生產流程的升級,體現在每一個環節的創新和效率提升上,貫穿于采編寫的全過程,只有確保信息的即時性與深度分析能力同步提升,才能真正達到“質效合一”的效果。

在采集端,采用智能采訪設備,如裝備有人臉識別、自動錄音轉寫、環境噪音過濾、實時視頻拍攝等功能的移動終端,快速捕捉現場的實時數據,同時結合大數據分析,從海量信息中篩選新聞素材,保障新聞內容的前瞻性和相關性。

編輯環節注重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實現對原始材料的有效整合與深度加工。采用結合自然語言處理(NLP)、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技術等功能的人工智能輔助編輯系統,通過算法推薦系統,自動生成新聞摘要或預測新聞的受眾接受度,實現稿件內容與受眾偏好精準匹配。在此基礎上,編輯工作不再是單純的文字打磨,而是需要將多媒體元素,如圖表、視頻,以“多屏共融”的方式加以整合,滿足不同媒介的展示需求。

寫作環節更應突破傳統,強調“深入人心”的敘事技巧與“觸及靈魂”的內容深度,讓新聞既有溫度又具深度。在敘述方式上,側重于展現事件的時間線,借助強烈的視覺語言和貼近生活的比喻,將簡單的事實轉化為充滿張力的敘述。視頻編輯時結合時尚、流行的音樂,適當使用“卡點”“鬼畜”等節奏,采用“VR 視頻”“分屏同步”等呈現形式,以迎合年輕群體——融合媒介主力受眾的觀看習慣??蓞⒖夹氯A社《“我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報道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試航中偶遇海豚群的經過,用流行歌詞激發受眾觀看欲望。同時,在技術支撐下模塊化編排稿件,以“一稿多發”的形式,有效適配各種傳播渠道與平臺特性。

質量控制上,建立全流程質量監控體系,將自動化工具與專業審核相結合,自動檢測拼寫錯誤、語法問題、事實核對,以及排版、格式、標簽分類和搜索引擎優化(SEO)處理,提升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信度。此外,引入效果反饋機制,保證每一步優化基于實際傳播數據和受眾反饋加以調整。

3.傳播平臺加強聯動:構筑全覆蓋網絡

構建全覆蓋的新聞傳播網絡,在不同平臺間形成有力聯動,要求傳播策略的多樣化與精準化,同時將內容在多樣性與統一性之間找到平衡。針對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新聞內容需精心打造成片段化、高度濃縮的信息單元,利用平臺特有的算法邏輯,實現快速觸達和傳播。在嗶哩嗶哩、愛奇藝、優酷、騰訊等長視頻平臺上,則發布更為詳盡、深入的報道,將新聞故事化,以系列紀錄片或特色節目形式展現,增強用戶的沉浸感與連續觀看的可能性。對于微信公眾號、微博、小紅書、知乎等應用平臺,新聞宣傳工作要注重話題與輿論導向,將新聞內容以圖文并茂、問答互動等形式呈現,以加深信息滲透。通過設定關鍵詞標簽、創建話題討論,引導用戶參與互動,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應。

在內容發布時,采取“差異化內容策略”,根據不同平臺特點和用戶偏好,調整內容的表現形式與敘述方式。如在短視頻平臺上,追求“快”與“精”,利用高效、直觀的視覺傳達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而在長視頻和社交平臺上,則更加注重“深”與“全”,通過系統、全面的報道引導觀眾深入理解事件的背景和意義。

同時,建立自己的網站作為信息集散地,增加網站內容在搜索引擎的可見度,如使用H1 至H6 標題標簽來突出關鍵內容,利用內鏈策略將各個頁面和內容鏈接起來,以提升網站整體的用戶體驗和搜索引擎的爬行效率。同時,確保網站的移動端適配,確保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在這些聯動策略的實施過程中,還需精細化管理各平臺賬號,定期評估各類內容的傳播效果,據此調整傳播策略,持續優化傳播效能。此外,構建跨平臺的數據分析系統,及時捕捉用戶喜好變化,并據此優化內容生產。在互動方面,積極響應用戶評論和反饋,及時調整傳播策略,同時收集用戶意見,將其轉化為新聞生產的參考。

4.新聞應用開發提速:打造智能APP

在當今信息快速迭代的數字時代,開發新聞媒體APP對于實現信息快速傳播、增強用戶互動體驗等方面至關重要。內容設置是新聞APP 吸引用戶的核心要素,要設置包括時政要聞、地方動態、國際視野、財經資訊、科技前沿、文化生活等多元化板塊,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除了基礎的新聞閱讀功能,融合深度報道、即時推送、視頻直播等特色欄目,確保內容的全面性、立體性。每個板塊下,運用算法技術挖掘并推薦用戶偏好的內容,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近年來,傳統媒體與各大商業門戶網站接連推出各具特色的新聞應用,如網易新聞突出“有態度的新聞”和便捷的“跟貼”功能;今日頭條則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個性化推送;“央視新聞”APP、“人民日報”APP 通過“聞”“評”“問”“聽”“幫”“視”“圖”等板塊全面展示內容;荔枝新聞客戶端在省級廣電系中率先推出,以《真相帝》《在現場》《維權》等欄目成功形成核心競爭力。

在多平臺融合方面,新聞APP應實現與社交媒體、視頻平臺、論壇等的高效對接,使新聞內容能夠無縫跨平臺流動,從而形成強大的網絡傳播體系。例如,發布的每條新聞均能一鍵分享至微信、微博、QQ 等社交平臺,擴大新聞影響力。同時,支持視頻內容直接嵌入APP,讓用戶在閱讀新聞的同時,也能觀看相關視頻,實現多媒體融合的傳播效果。在評論區域,除了引入點贊、回復、引用評論等功能,提高用戶參與度,還要做好內容監管,保證討論環境的健康與秩序。新聞媒體可以在特定時間,如新聞事件發生后,發起話題討論或投票,激發用戶互動。同時,定期舉行“記者直播間”“編輯答疑”等線上活動,拉近與用戶的距離。

三、結語

媒體融合時代對新聞宣傳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供了新的機遇。有效的新聞宣傳不僅需要內容的深度和溫度,還要求形式上的多樣與創新。構筑全面的傳播網絡,借助先進技術與各種媒介平臺的力量,能讓信息傳遞更迅速、更廣泛。同時,智能化的新聞應用開發確保了信息的個性化服務和用戶體驗的極致優化。在高度融合與互聯的現代社會,新聞宣傳的成功取決于精準把握用戶需求、敏感捕捉技術潮流,以及創造性地將其轉化為能夠觸及人心、啟發思考的新聞故事。

猜你喜歡
標簽
拒標簽
給風景貼上自己的標簽
無懼標簽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標簽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時尚標簽
標簽化傷害了誰
2015年最酷紅酒標簽
讓衣柜擺脫“雜亂無章”的標簽
科學家的標簽
科學家的標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