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咸新區近5年供用水結構及變化趨勢分析

2024-03-20 06:33王雪婷
陜西水利 2024年3期
關鍵詞:西咸供水量用水量

王雪婷

(咸陽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陜西 咸陽 712000)

1 區域概況

西咸新區地處于關中平原,西連西安鄠邑區和咸陽秦都區、興平市,北接禮泉縣、秦都區、涇陽縣,東鄰高陵區、未央區和蓮湖區,南與長安區、雁塔區接壤。西咸新區是2014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第七個國家級新區,是首個以“創新城市”為發展主題的新區,東西長約為40 km,南北寬約為43 km,土地總規劃面積為882 km2,其行政區劃涉及西安和咸陽兩市7個縣(區),23個鄉鎮(街辦)。在空間布局上,2021年6月西咸新區重新劃分,分成了兩部分是西咸新區西安直管區和西咸新區咸陽共管區。西咸新區現有常住人口121萬人,包括空港、灃東、秦漢、灃西、涇河五個新城。渭河、涇河、灃河三河穿境而過。作為國家第七個國家級新區,也是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肩負著“共建大西安、引領大關中、輻射大西北”發展的時代重任。西咸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冷暖干濕分明;降水變化大,常出現干旱,春季風大沙多,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532.0 mm;年平均日照2000 h~2400 h,日照率45%~55%。

2 供、用水結構分析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供需矛盾將越來越突出。西咸新區人均水資源量極少,屬嚴重缺水地區。目前西咸新區處于建設起步階段,現狀仍保留原有用水結構,其中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較多,未來隨著西咸新區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水平提高,工業產業聚集,城市用水水量將出現大幅提高,供需矛盾將越來越突出。

供水結構不合理,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低?,F狀區域供水結構不合理,地表水供水比重較大,地下水次之,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小,區域供水結構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未來應在提高地表水供水率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量,進一步優化供水結構,增強供水安全性、可靠性。

西咸新區供用水結構、變化趨勢分析,是符合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是用水總量控制目標及平衡關系的核心,是衡量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對西咸新區供用水方向提供依據,對水資源的科學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2.1 供水結構分析

西咸新區2017年~2020年平均年供水量為21334萬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為4635萬m3,地下水供水量為15776萬m3,其他水源供水量為923萬m3。2021年供水量為19522萬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為9621萬m3,地下水供水量為8389萬m3,其他水源供水量為1512萬m3(2021年供水統計數據不包含西安、咸陽共管區)。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供水量情況見表1。

表1 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供水量表 單位:萬m3

從表1可以看出了,供水水源以地下水源為主逐漸替換為地表水源和其他水源,說明地下水開采受到限制,符合國家《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治理與保護方案》和《陜西省水資源管理辦法》要求。

現對5年來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比例進行分析:地表水供水量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17年占比14.8%逐年上升至49.3%,年均上升6.9%;地下水供水量占比總體呈下降趨勢,從2017年占比82.5%逐年下降至43.0%,年均下降7.9%;其他水源供水量占比逐年上升,從2017年占比2.7%逐年上升至7.7%。遠期2025年通過實施水源替代工程,最大程度壓采地下水量,并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給予保障,期望實現地下水基本采補平衡[1]。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各水源供水量占比趨勢見圖1。

圖1 2017年~2021年各水源供水量占比趨勢圖

2.2 用水結構分析

西咸新區2017年~2020年平均年用水量為21334萬m3,其中農業用水量為9217萬m3,工業用水量為6266萬m3,生活用水量為4111萬m3,人工生態環境補水量為1740萬m3,2021年用水量為19522萬m3,其中農業用水量為7312萬m3,工業用水量為4502萬m3,生活用水量為5812萬m3,人工生態環境補水量為1896萬m3(2021年用水統計數據不包含西安-咸陽共管區)。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用水量情況見表2。

表2 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用水量表 單位:萬m3

現對5年來農業、工業、生活用水量和人工生態環境補水量占總用水量的比例進行分析:農業用水量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17年占比45.4%逐年下降至37.5%;工業用水量占比總體呈下降趨勢,從2017年占比31.1%逐年上升至23.1%;生活用水量占比逐年上升,從2017年占比16.6%逐年上升至29.8%;人工生態環境補水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7年占比6.9%逐年上升至9.7%。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各部門用水量占比趨勢見圖2。

圖2 2017年~2021年各部門用水量占比趨勢圖

3 用水平衡分析

用水平衡分析,為制定區域內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實施水量分配,實行水資源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揭示供用水量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對策。

3.1 現狀供用水情況分析

2021年西咸新區(不包含西安-咸陽共管區)總供水量為19522萬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9621萬m3,占總供水量的49.3%;地下水供水量為8389萬m3,占總供水量的43.0%;其他水源供水量為1512萬m3,占總供水量的7.7%。

2021年西咸新區(不包含西安~咸陽共管區)總用水量為19522萬m3,其中農業用水量為7312萬m3,占總用水量的37.5%;工業用水量為4502萬m3,占總用水量的23.0%;生活用水量為5812萬m3,占總用水量的29.8%;人工生態環境補水量為1896萬m3,占總用水量的9.7%。

綜合分析2021年用水結構,生活用水量4327萬m3(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3447萬m3、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880萬m3),占總用水量的22.2%;生產用水量13298萬m3(第一產業用水量7312萬m3、第二產業用水量4805萬m3、第三產業用水量1182萬m3),占總用水量的68.1%,占比最高;生態用水量1896萬m3,占總用水量的9.7%。

西咸新區2021年人均用水量為161.6 m3/人,較2017年~2021年平均值下降15.8%,低于全國、陜西省和咸陽市平均水平,高于西安市平均水平。萬元GDP用水量為33.2 m3/萬元,較2017年~2021年平均值下降30.1%,高于陜西省和西安市平均萬元GDP用水水平,低于全國和咸陽市平均萬元GDP用水水平;受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2]約束,近年來,西咸新區節水力度不斷增強,萬元GDP用水量遠期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179.5 m3/畝,低于全國、陜西省和咸陽市灌溉實際畝均用水量數值,高于西安市灌溉實際畝均用水量數值;由于節水灌溉面積逐年擴大,畝均灌溉用水量遠期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西咸新區2021年用水水平分析成果見表3。

表3 西咸新區2021年用水水平分析成果表

3.2 用水指標分析

將歷年不同行業的用水指標進行縱向比較,分析其與經濟規模、人口數量、居民生活水平、節水措施等因素的相關關系,分析用水指標的變化趨勢與影響因素之間的變化趨勢是否一致。以下分別是2017年~2021年西咸新區人均用水量(m3/人)、萬元GDP用水量(m3/萬元)、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m3/畝)變化趨勢圖見圖3、圖4和圖5。

圖3 西咸新區近5年萬元GDP用水量變化趨勢圖

圖4 西咸新區近5年人均用水量變化趨勢圖

圖5 西咸新區近5年灌溉畝均用水量變化趨勢圖

對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人均用水量、畝均用水量和萬元GDP用水量進行統計分析。西咸新區人均用水量2017年~2021年平均值191.9 m3/人,其變化呈現總體下降趨勢;農業灌溉畝均用水量2017年~2021年平均值為198.0 m3/畝,總體呈緩慢下降趨勢;萬元GDP用水量2017年~2021年平均值為47.5 m3/萬元,其變化明顯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4 結語

供水方面,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來供水總量變化不大,2020年以前全區主要供水水源為地下水,2021年地表水供水量占比超過地下水。用水方面,農業用水量占比最大,人工生態環境補水量占比最??;2020年以前工業用水量占比高于生活用水量,2021年生活用水量占比超過工業用水量;人工生態環境補水量占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用水指標方面,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人均用水量總體呈下降趨勢;萬元GDP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年均降10%左右;由于節水灌溉面積逐年擴大,農業灌溉畝均用水量總體呈下降趨勢。

對西咸新區2017年~2021年供用水量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是衡量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反應未來需水量的重要依據。揭示了區域內供用水結構的變化趨勢和供用水結構的演變規律,可為西咸新區更好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對水資源的科學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西咸供水量用水量
成都市主城區日供水量的氣象相關性分析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某師用水水平分析與評價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城市主題歌曲《我在西咸等你》正式發布
我在西咸等你
蘭溪市供水需求側氣象條件分析及預測模型建立
澳大利亞研發出新型農業傳感器可預測農作物用水量
河南省供水結構變化及不平衡性
唱好西咸“融城”記
雙城之謀——“西咸一體化”15年發展歷程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