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新質生產力這個歷史性機遇

2024-03-21 15:34李錦
國企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質中國式生產力

文/李錦

“以加快形成并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抓手,實現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的過渡轉化,成為國有企業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蓄積發展新動能的‘先手棋’與‘攻堅戰’”,李錦在2023(第九屆)國企管理年會上作主題報告時表示。

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將成為2024年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潮流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24年的政策思路、戰略戰術、工作重點,也從“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入手,對中國式現代化新時期經濟發展的概念范疇、發展規律、思想邏輯和思維方法等內容提出明確看法,特別是“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我們從宏觀角度認識“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提供了“金鑰匙”。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什么是“核心競爭力與核心功能”,對下一步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方向更清晰,任務更具體,行動更自覺。

下面,就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解讀,同時結合新質生產力對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核心功能做出新的解釋,對國有企業提升新質生產力的要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新話語體系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不斷向縱深推進?!鞍淹七M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發展新質生產力”等一系列新的重要論斷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組成了一個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新的話語體系。這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又具有深刻的實踐意義。

新話語體系內容在“五個必須”里得到集中體現。即: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出現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質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等幾個意蘊深刻的新語句,再加上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并在這次會議重申的“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核心功能”等,就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時期的新話語體系。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理論,辯證分析,可以把這些新話語分成兩類。一類是關于生產關系的,一類屬于生產力。這些新話語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時期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生產方式、消費方式與分配方式。這與我們講的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核心功能是相對應的。

我的理解是,核心競爭力屬于生產力范疇,核心功能屬于生產關系范疇。

此次會議關于國企改革,只提到一句話就是“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有人認為說得少了,其實不然。理解了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整體思路,特別是這些新話語,我們就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任務。

我們可以認定,這次會議形成新的話語體系,主要是根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理論來確立的。我們可以重溫馬克思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理論。生產力定義為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它由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三個部分構成。生產關系是指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它集中體現出人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生產關系的內容,包括人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形成的,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關系。我們可以依據九句話進行分析。

第一句話,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大的政治。亮明新時期生產關系,這是管總、管根本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五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七項因素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集中體現。最大的政治,就是說的生產關系。

第二句話,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是發展規律的認定。

第三句話,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是發展戰略的確定。

第四句話,是關于生產力的,就是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生產力的定位。新質生產力是什么?實際上就是以新興技術為主導的整個國家進行資源配置和整體轉型。這個“新質”可以肯定就是指向了中國式現代化,現代化終究是要靠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國有企業講的,就是以新興產業為基礎的引領性的核心競爭力。

第五句話,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新質生產力的內容與做法。

第六句話,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是發展策略。

第七句話,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也是生產關系的創新。

第八句話,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互動。

第九句話,增強國企核心競爭力與核心功能,是對國有企業提出的使命任務。實際上是對國企提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問題。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提出后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黨的二十大之后,一年多時間艱苦探索的理論結晶??梢哉f是在新的背景下,提出新的任務、新的要求,形成新的特色。

全面把握“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理解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經濟理論創新,我們再把握“增強核心競爭力與核心功能”的國企改革任務,就在雄厚的理論基礎上站住腳了。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專門強調“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主題突出,語言精練,簡明扼要,很聚神。這是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來后的再次強調。

2023年2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講話中提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見成效,要根據形勢變化,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

其實,國企改革改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生產關系是核心功能,生產力是核心競爭力,這樣理解,我們對國企改革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題傾向就融匯貫通了。

先說生產關系的內容,包括人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形成的社會關系,它集中體現出人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國有經濟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載體。在生產關系中,首先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決定作用的。國有企業核心功能體現在戰略安全、行業引領、國計民生和社會服務,這就是國有企業有什么用,需要干什么?

國企核心功能目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充分發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主導引領作用,中央企業不斷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二是充分發揮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控制作用,中央企業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兩端發力。三是充分發揮關鍵領域支撐托底作用。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努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實際上,這體現的是主導作用與支撐作用,也就是經濟發展作用。不過按照中國式現代化七條要求,這個功能還在完善之中。國企改革是個漫長的過程。

我們再談新質生產力問題。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按照生產力理論,從內容看,新質生產力就是新型勞動力、新型勞動對象和新型勞動工具。

生產力劃分了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時代,如農耕技術、蒸汽機和發電機、計算機分別對應著農耕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每一個時代也具有該時代特有的新技術、新要素、新產業。

從新型勞動工具來說,進入新時期,人類迎來了在信息革命基礎上新的科技革命。此次變革以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及人工智能等工具體系為生產力代表,完全不同于傳統的生產力,帶來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新質發展。未來產業包括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深海航空開發、氫能儲備等,這些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變量”。

從要素結構看,新質生產力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還涉及傳統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最終會形成一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

需要認識的是,現代化產業發展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從而發揮新質生產力系統的功能。新質生產力要素組合、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撐和新型工業化功能是聯系在一起的,國有企業還有個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問題。

我們對國企改革兩個“核心”的理解,一定要統一到習近平同志重要論述的基礎上,站在新時代的話語體系的基礎上,我們的學習才會有效果,認識就可能產生一個飛躍。

系統認識新質生產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核心支撐,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國有企業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更應該是新型生產力的先鋒隊、主力軍與領頭羊。

作為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兩大途徑之一,提高核心競爭力,要特別重視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是“以新促質”。相對于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呈現出顛覆性技術新、產業鏈條新、資源配置新、人才隊伍新、改革動力新等一般性特征,這與我們強調的現代新國企是相通的。

新質生產力并非一般性的科技創新所能推動,更多地是由具備原創性、顛覆性、融合性,且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前沿科技創新所驅動而來。這樣的創新,可以視為科技創新領域“皇冠上的明珠”。

國有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發揮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引領產業創新、人才創新、生態創新和制度創新,以這五方面的創新合力,共同構建一個全新的高質量發展動力體系。

顛覆性的創新技術,是新質生產力引領力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通過技術進步來推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升級,同時也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根本核心。

產業鏈條,是新質生產力配置力量。用新科技為產業發展賦能,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推進產業基礎能力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產業鏈韌性和戰略性資源保障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以有效投資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傳統產業升級,是新質生產力提升力量。我國傳統產業體量大,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直接關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要在科技創新引領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這也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競爭力和持久動力。

創新人才,是新質生產力主體力量。推動創新創業,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吸引和集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除了掌握新質生產工具的人才,還有無數組織新質生產力與市場資源的企業家們,都是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最終推手。

國企改革,是新質生產力保障力量。新質生產力需要機制、制度創新方面的支持,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經營主體活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生態創新方面,要構建國資、民資、外資在內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生態體系,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通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高整個產業創新能力與競爭力。

2024年,中國國企改革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性機遇期。以加快形成并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抓手,實現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的過渡轉化,成為國有企業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蓄積發展新動能的“先手棋”與“攻堅戰”。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將成為2024年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一股強大的潮流。

最后要強調的是,新質生產力并不是憑空創造的。我們很多企業已經走在新質生產力的路上了。這次發布的許多國企創新成果就是新質生產力不斷強化的體現。比如,四代核電、5G產業化、新能源汽車、超級計算、高速鐵路、大飛機等諸多領域,中央企業近年來都取得了成果,一條條新賽道正塑造出中國經濟新優勢。在座的許多單位的創新管理功不可沒。

可以說,我國科技創新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我們可以對一下標,對照新質生產力的方向、標準、目標與條件,進一步明確起來。

我們可以相信,國有企業抓住新質生產力這個歷史機遇,“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將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新質中國式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中國式失敗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展望2014: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第一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