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優化路徑
——基于H 公司的案例分析

2024-03-21 06:59文丨魏澤堃
中國農村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共同體農戶農村

文丨魏澤堃

農村社區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單元,鄉村治理共同體是社會治理共同體在農村社區中的適配與延伸。 鄉村治理共同體即在黨的領導下,社會組織、企業和村民等多元治理主體團結協作,共同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業農村快速發展,村企經濟日趨活躍, 企業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漸凸顯。

“社會治理共同體”理念提出之前,國內學界就展開了關于企業參與鄉村治理的相關研究。 在參與動因方面,企業協助政府完成治理任務,滿足村民發展需要,以換取良好的經營環境。 在參與優勢方面,企業掌握資本、人才和技術,具有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 在內在機制方面,企業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存在嵌入機制和交換機制,嵌入機制為企業參與鄉村治理提供現實條件,交換機制驅動企業主動參與鄉村治理。 在參與模式方面,企業與其他治理主體協作配合, 通過介入公共設施建設、提供公共服務和維持公共秩序三種模式參與鄉村治理。 在監督管理方面,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 政府應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約束制度。在外部環境方面, 企業參與鄉村治理面臨制度缺失、再組織化遲緩和可持續性差的三重困境。

企業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優化路徑,有助于企業實現社會治理效能與自身經營發展的有機銜接, 吸引更多企業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H 公司是一家國資控股的支農小貸公司,主營業務為向農村婦女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經營模式與農村社區高度關聯。H 公司在實現經營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下文將以H 公司為例,探討企業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優化路徑。

一、H 公司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概覽

2022 年2 月,H 公司“311·百村共建”示范村建設項目落地實施。該項目計劃用3~5 年時間,在寧夏南部山區、中部和北部山區選擇百十來個農村社區,從文化、經濟、產業、教育等方面打造3 個農村社區治理示范樣板村,10 個農村綜合服務“精品”示范村,100 個綜合服務中心。截至2023 年7 月底,H 公司已與中衛、 吳忠和固原3 個地市的上百個村莊展開共建,與鹽池縣D 村和W 村建立起深度共建關系。

(一)農民技術素養提高

發展特色產業是助推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受文化程度和農村社會環境等因素限制, 農戶往往缺乏相應的專業素養和生產經驗,無法有效解決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 2022年年初,H 公司聯合政府相關部門、 農技公司和農資公司共同搭建咨詢平臺,幫助農戶對接農技專家和種養大戶, 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2022 年3 月到2023 年7 月期間,H 公司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和農戶需求,牽頭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培訓10 余場,培訓農民550 余人次。

(二)農村產業多元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將社會資源引入農村,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H 公司整合社會資源,結合各村村情嘗試引入新產業,引導農戶和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打造農產品生產銷售一體化產業鏈條。2023 年1 月,H 公司與黑龍江Y 公司等幾家企業展開合作,將雜交和牛產業鏈引入寧夏,在利通區、青銅峽市、同心縣、鹽池縣等地開展雜交和牛試點推廣。截至2023 年7 月底,已建立起2 個繁育養殖基地、26 個養殖示范點及1 個育肥生產基地,通過人工授精方式配種雜交和牛200 余頭。H 公司還與公益性組織開展合作, 將社會需求引入農村,帶動鄉村第三產業發展。截至2023 年7 月底,H 公司已協助D 村承接培訓、游學和鄉村旅游等活動3場,為村集體和農民增收共計5 萬余元。

2023 年1 月,H 公司與黑龍江Y公司等幾家企業展開合作, 將雜交和牛產業鏈引入寧夏,在利通區、青銅峽市、同心縣、鹽池縣等地開展雜交和牛試點推廣。

(三)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寬

H 公司自成立以來就有幫助客戶銷售農產品的傳統,后逐漸拓展至幫助業務覆蓋區域內的全體農戶銷售農副產品。D 村位于鹽池縣惠安堡鎮,村內長期養殖灘羊。 灘羊養殖戶生產經營多以家庭為單位,普遍規模較小且銷售渠道單一,在市場供需關系影響下,經營收益難以保障,抗風險能力極差。 H公司利用企業關系網絡、員工社會關系和公司電商賬號,持續幫助農戶開展線上銷售,平均每年幫助D村銷售灘羊肉1500 余千克、惠及農戶100 余人次。

(四)鄉村文化活動豐富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基礎,鄉風文明是文化振興的重要目標。 2022 年3 月到2023 年7 月期間,H 公司與政府部門、 涉農企業和村“兩委”等組織機構合作,以農民文化需求為導向,在節假日和周末組織開展文藝演出、 技能競賽和興趣培訓班等文化活動10 余場, 豐富了農戶文化生活,提高了農戶組織能力。H 公司還將公益性社會組織引入農村,為農戶免費提供生活健康、金融安全和法律法規教育3 場,提升了農戶綜合素養。

(五)村莊治理能力提升

當前我國農村的社會治理職能幾乎完全由村“兩委”承擔,村“兩委”要管理村莊的方方面面,人員少且任務重。 2023 年年初,H 公司邀請專業人員,協助D 村制定了D 村長期發展規劃。 2023 年3 月,H公司與寧夏大學開展校企共建, 建立聯合培養機制,選派2 名農學研究生在D 村和W 村駐村,擴充了村“兩委” 的工作力量。 2023 年6 月,D 村發生雹災,H公司得知災情后第一時間聯系村“兩委”,幫助村“兩委”聯系相關專家。H 公司將社會力量引入村莊治理,協助村“兩委”開展日常工作,參與議事決策,提供意見建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鄉村治理效能。

二、H 公司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困境

(一)村企信息溝通不暢,資源配置困難

參與村莊事務、提供公共服務是企業發揮社會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徑,這一過程要求企業有效地將外部資源引入農村社區。不同村莊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各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對資源的需求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化。 現階段H 公司對各村村情的了解不夠深入,與村“兩委”和農戶的溝通不到位,導致村莊的需求與企業能夠提供的資源之間難以實現有效的匹配。

(二)團隊建設不到位,任務指標難落實

高效的團隊建設是企業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基礎保障。H 公司基層員工普遍認為參與鄉村治理難以為自己帶來直接收入,以消極排斥的心態開展相關工作。 員工專業能力不足,無法勝任錯綜復雜的鄉村治理工作,導致相關工作推動困難。 信貸業務和社會治理共用一套班底,組織架構不完善,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協同機制不完善,企業“單打獨斗”

當前,社會治理模式正處于由“政府管理”逐步走向“多元共治”轉變期,企業與其他多元治理主體間的協同機制尚不完善?;鶎诱畬ζ髽I參與社會治理的態度較為保守,只與企業開展淺層合作。 村“兩委”在很大程度上只將企業視為投資方,單方面向企業索取面向村莊的投資, 導致村企協同共治難以深入開展。企業彼此之間尚未建立長效的協同機制,無法整合優勢資源以充分發揮企業社會治理效能。

(四)效益轉化程度較低,難以擴大規模

盈利是保障企業正常運轉和持續發展的前提,是企業經營的核心任務。 H 公司主要通過開展產業幫扶、 組織文化活動和介入村莊事務等方式參與鄉村治理,營造良好的企業聲譽和經營環境,以此來挖掘和吸引客戶。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經驗不足和轉化模式單一等問題,H 公司社會治理效益向企業經濟效益的轉化程度低,遠遠未達到預期目標。

(五)缺少制度保障,參與深度和廣度難界定

自2019 年“社會治理共同體”這一理念被提出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多元治理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北京等極少數地區制定了支持企業參與社會治理的相關制度。 由于缺少相應的制度依據,基層政府無法為企業參與社會治理提供有效支持,企業無法明確自身參與鄉村治理的廣度和深度。

三、H 公司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優化路徑

(一)建立資源臺賬,優化信息溝通

整合社會資源,建立體系化的臺賬,提升基層員工為農戶和村集體對接資源的能力。 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幫助農戶直接聯系專業人員獲取資源,確保農戶能及時有效地獲取服務。 深入開展調研調查,了解不同村莊的實際情況,明確治理目標和資源需求,制訂完善的合作方案和資源配置計劃。

(二)加強員工培訓,明確任務分工

借助教育引導、建立獎勵機制等方式,向員工傳達公司參與鄉村治理的戰略目的和重要性,提升員工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為員工提供針對性的能力培訓,提升員工參與社會治理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明確職責分工,量化目標任務,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保證工作效率。

(三)強化橫向合作,提高協同效率

政企協同層面, 加強與縣區和鄉鎮兩級政府的交流合作,結合企業狀況和需求,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共同開展社會治理工作。村企協同層面,改變村“兩委”對企業的固有認識,以提供公共服務、引導社會資源入村和協助村“兩委”管理村莊事務等形式,與村集體建立起協同共治關系。社企協同層面,與其他社會力量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共同參與鄉村治理, 推動治理共同體的形成。

(四)推廣“小額信貸+產業鏈”模式,提高經濟效益

社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靶☆~信貸+產業鏈”的經營模式可將農戶與企業聯結,形成共同面對市場的發展模式。 以村莊自然資源條件為導向,聯合縣鄉政府和村集體,因地制宜地引入新產業,推廣“小額信貸+產業鏈”模式,帶動農民致富增收的同時提高企業盈利。

(五)制定內部規范,明確參與深度和廣度

相關制度的缺失導致企業難以界定自身參與社會治理的標準和權限。 以保障企業經營發展和服務鄉村振興為目標導向,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內部規范,明確參與鄉村治理的范圍、目標和方式,以確保參與的合法性。

四、結論

本研究基于寧夏H 公司的案例分析, 從資源配置、內部建設和協同機制等方面探討了企業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優化路徑。 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要求各多元治理主體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完善頂層設計,制定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社會組織應積極參與,有效發揮自身優勢,與企業資源互補;村集體應摒棄固有觀念,改進工作方式,接納企業參與村莊治理。 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激發企業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猜你喜歡
共同體農戶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愛的共同體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