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級農業科創盛會,傳遞未來農業風向標

2024-03-21 06:59文丨趙利新周懷宗曹晶瑞田杰雄薛珺
中國農村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大會科技農業

文丨趙利新 周懷宗 曹晶瑞 田杰雄 薛珺

2023 年11 月2 日—4 日,2023 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平谷留下深刻印記。

三天時間, 來自61 個國家和地區的127 位科學家、600 余家企業代表、65 所高校負責人匯聚在此。其中有245 位嘉賓發表演講、3193 人次現場參會,直播觀看量突破3000 萬人次。

每一個來會場的人,都帶著自己的問題,盡可能地和他人交流,以尋求一個答案。 語言、信仰、文化的差異,似乎不再那么重要。在氣候變化、資源環境退化、 地緣政治沖突等不穩定因素多發的當下,人們只想尋求一個能夠保障全球農食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共識。

全文981 字的《平谷共識》由此誕生?!昂献鳌焙汀皠撔隆?,是這篇共識里的高頻詞匯。 體現了人們在尋求全球糧食和營養安全共識中的努力,也寄托了學者、官員、企業家以及青年們的愿景。

中國農業大學講席教授樊勝根,是本次大會上多場論壇的主持人。 大會圓滿閉幕,他說:“在本次大會達成的成果共識中,我有一點體會最深,那就是:在當前復雜的地緣政治下,國際合作對解決農食系統面臨的挑戰尤其重要。 ”

北京平谷迎來世界級盛會

81 歲的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 大會咨詢委員會主席肯尼思·奎恩,在大會閉幕會上說,過去三天已經讓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成功地成為了大家都必須參加的每年一次的世界盛會,將成為與世界糧食獎論壇、非洲綠色革命聯盟論壇齊名的全球三大農業盛會之一。

“金海湖。我發音對嗎?”肯尼思·奎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反復用中文說了這個地理名稱。 他笑著說,這個名為金海湖的小鎮,已經讓許多科學家感到流連忘返了,“金海湖畔連綿不絕的群山,銀杏樹簌簌落葉的街道,都看起來很美。 ”

實際上,這是一場在國內罕見的高規格農業領域盛會。 來自北京市委市政府、農業農村部和教育部的主要負責人現場參會,并發表致辭。來自全球61 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科學家、農業高校校長、農業企業家和青年學者近800 位嘉賓參與了相關話題的討論。

據悉, 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 緣起于2021年。 2021 年7 月,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陪同時任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調研平谷農業中關村時,提出籌辦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蔡奇同志給予高度肯定:“這是好事、是大事,好事要辦好! ”

2023 年11 月3 日,平谷金海湖國際會議中心,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上,一位觀眾在參觀智能種植箱。 薛珺攝

2022 年3 月, 大會納入北京市委《關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會議決定重點督辦事項。 但因為疫情原因,原計劃于2022 年下半年舉行的大會,推遲到了2023 年。

在大會舉辦前, 農業農村部與北京市簽署的《共同打造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合作框架協議》,及教育部與北京市簽署的《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中,均將支持辦好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納入協議內容?!侗本┦型七M農業中關村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6 年)》部署了舉辦農業科技合作國際交流活動,打造國際知名農業交流合作平臺的重大任務。

2023 年7 月,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市長殷勇正式批示北京市人民政府作為2023 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主辦單位;確定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作為承辦單位。

根據多方討論,大會主題定為“糧食安全與未來農業”,以“1+4”為主體框架舉辦開幕式及主論壇,以及世界農業高校校長論壇、世界農業企業家論壇、世界農科創投論壇、國際農業交流合作論壇等4 場專題論壇,同期還舉辦全球青年論壇、未來食物與營養健康論壇、智慧農業論壇、低碳農業與可持續發展論壇、設施農業論壇、科技創新賦能養殖業論壇、農食產業鏈數字化論壇、農業中關村法治論壇等20 多場分論壇。

如何讓所有人免于饑餓

11 月3 日上午,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教授,擔任“糧食安全:2050 年,如何讓所有人免于饑餓?”論壇主持人。他分別用中文和英語,邀請本次論壇的第一位嘉賓,愛爾蘭駐華大使安黛文上臺演講。

安黛文表情嚴肅,在演講開篇,分享了一組數據:2022 年,在全世界80 億人口中,有約50%其實是營養不良的; 其中有20 億人經歷的是嚴重營養不良;有25 億人的食品質量不合格?!澳壳叭蚣Z食安全形勢很嚴峻,它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所導致的,如氣候變化、能源價格和肥料價格過高、戰爭等。 我很感謝中國政府和中國農業大學,在此舉辦對話交流的論壇。 ”她說。

2021 年世界糧食獎得主、 水產養殖學家莎昆塔拉·哈拉克辛·蒂爾斯泰德,在論壇上談了他的看法。 他認為,解決全球糧食危機的重要途徑應該是向海洋湖泊河流要食物,人類在推動食物體系轉型中,必須把水產品納入考量因素,不論是國家、科研機構還是中大型企業、個體戶,都應該重視對水產品產業的投資;此外,國家應該科普食物知識,彌補性別、地域之間的知識鴻溝,讓社會公眾知道如何從水生態中獲取營養健康的食物。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 在論壇上分享了中國解決糧食問題的方案。 他向論壇嘉賓介紹,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 而且中國的耕地資源和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中國在推進城市化建設和發展農業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嚴守18 億畝耕地紅線,并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 努力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資源,來滿足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糧食需求;此外,中國注重科技創新,在近四十多年來,國內植保技術已經歷了7 到8 次的升級和換代。

吳孔明認為,中國解決糧食問題的途徑,很重要一點是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生產模式,“從中國不同地域來看,也有不同的生產模式。 比如在中國東北平原地區, 有機械化大農場的生產模式,但在南方丘陵等地, 主要是家庭為單位的小農場模式。 中國針對不同的生產環境,構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體系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網絡,從而達到因地制宜、惠民增收的目標。 ”

2023 年11 月3 日, 平谷金海湖國際會議中心,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上,中國農業大學展出的農業無人機。 薛珺攝

《平谷共識》第一條便涉及了“糧食安全”話題,這部分內容指出,全球糧食和營養安全是未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共同基礎。到2050 年,全球人口將達到100 億,為人們提供營養和可持續的食物是世界的首要任務。然而,全球農業食物系統面臨饑餓、營養不良、氣候變化、資源環境退化、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挑戰。因此,亟須推進農業食物系統轉型,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積極貢獻。在當前動蕩和危機的復雜國際背景下,以外交和遠見為基礎的全球科學伙伴關系和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助力塑造安全、和平和可持續的未來。

培養出新型農業人才

在大會舉辦的前一周,樊勝根便已經忙碌于大會諸多籌備事項中。他當時告訴記者,對于本次大會,他特別期待“青年論壇”上的青年聲音,以及“世界農業高校校長論壇”的校長聲音?!扒嗄晔俏磥?,他們決定了未來全球農食系統的走向。 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將是本次大會的重要議題。 ”他說。

11 月2 日,“世界農業高校校長論壇”召開。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認為, 對農業高校來說,創新知識、開發技術、轉化成果、培養人才、加強國際交流,是使命也是責任,“我們堅信,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力量源泉,在未來,我們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推動科技創新。 同時,作為大學,還要為年輕人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訓機會,尤其是通過國際間的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有跨學科、跨領域知識和能力的年輕人, 他們在未來也可以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危機。 ”

“新型農業人才, 一定是知識視野廣闊的人才?!备ゼ醽喞砉ご髮W副校長表示,應對農業與糧食系統的危機,需要更多跨學科的人才、觀念和技術,這需要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同時還要打破行業之間的界限,使得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利益相關方,實現產學研的融合,以科技創新的力量,真正促進全球農業與食物系統韌性的建設。

在“青年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發布了青年倡議:倡議匯聚國際一流人才,依托世界頂尖涉農大學聯盟,與全球知名涉農高校建立緊密合作,聯合培養農業領軍人才,攜手推進科研與實踐,為解決未來農業面臨的挑戰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 倡議搭建國際聯合創新平臺, 與國際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深度合作, 推動北京農業中關村科技創新高地的發展, 加快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和北京京瓦中心建設,推進農業研究的國際化與創新;倡議培養國際視野青年學生, 為下一代農業領軍人才打造國際舞臺,不斷拓展中外合作辦學,提供國際化的學習與研究環境, 激發學生的全球勝任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科技人才;倡議推廣國際化科教融合模式,依托“一帶一路”農業科教創新聯盟,以國際版“科技小院”為先鋒,擁抱“一帶一路”機遇,傳播中華農耕文明和中國農業的經驗和技術,推進全球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與人才的緊密結合,實現合作共贏的科教融合、產教融匯與高質量國際交流合作。

“青年論壇”氣氛活躍,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青年們,坐在一塊暢聊了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社區支持農業、新數字媒介等話題,他們中的一些創業者,分享了循環生物質、植物保護、智能豬場等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市場化應用現狀。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后馬佳瑩說:“每一個助農項目, 都像在地球上播下一粒小小的種子。我相信,我們青年能在不久的未來,播下更多有益的種子,一起迎接一個美麗的世界。 ”

搭建經濟合作平臺

11 月3 日下午,在一座展臺里,一個機械臂將一只塑料蘋果, 從一棵道具樹上精準地摘了下來?,F場圍觀了不少人駐足觀看。 這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和自動化所聯合研制的智能水果采摘機器人,該產品已和企業合作用于批量生產。

本次大會除了關于氣候變化、智慧農業、農食系統轉型等主題的論壇以外,還同期舉辦了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博覽會設置中國國家展區、北京市展區等,集中展示了中國2019—2022 年入選“三新”成果研發團隊的88 項最新前沿成果,以及京內外、國內外農業科技前沿成果、重點項目、尖端科技、創新產品。

“讓技術創新造福于社會, 僅依靠科學家是不夠的,它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家的合力。 所以,在這次大會上,搭建了供企業家和創業者們合作交流的平臺。 ”肯尼思·奎恩說。有多個知名企業家出席本次大會并作了主旨演講。企業家劉永好說, 為推動我國養殖業的良性發展,政產學研需要協同起來,推動數字科技服務于糧食安全;解決好糧食問題是一切發展的基礎,不同時期保證糧食安全的內涵外延有所不同,需要市場主體、政策體系和科技體系與時俱進,動態調整,“尤其是最近這兩年,新技術發展很快,這需要我們主動擁抱變化,讓新技術驅動行業發展。 ”

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和自動化所聯合研制的智能水果采摘機器人現場摘“蘋果”。 薛珺攝

來自東京大學的副教授郭威認為,技術創新除了科學家持續努力外, 還是一個長線投資的過程,需要社會多方資金支持。他向參會嘉賓們介紹了他的團隊新研發的一種無人機智能系統,該系統可以計算出每個西蘭花的最佳采收期。 他說,整個智能系統的研發費用,是依靠的政府補貼和企業資金。

據介紹, 本次大會凸顯企業創新創業主體,邀請國內外企業家、投資機構及創投基金負責人400余人,吸引更多農業頭部企業開展科研攻關、投資興業。大會發布了一系列重要報告,如《全球農食系統國家科學與政策指南》《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2022 年度報告》《食物系統轉型首席執行官指南》中文版等全球性的農業科技相關成果,以及《世界農業食品行業獨角獸100 強報告》;此外,大會發起成立世界農業隱形獨角獸企業研究院,農食行業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行動合作中心,農業中關村路演中心,打造中國面向全球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的平臺。

驅動技術創新、向善

“科技發展與制度保障是防止饑餓工作的兩翼。 ”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前部長高德發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些年,越南從一個糧食進口國發展成最大的水稻出口國之一,一方面是借助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提供高產的雜交水稻品種,另一方面則是靠本國農業體制改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德發,在“科技創新賦能未來養殖業論壇”上表示,科技創新對于提高生產率的作用至關重要,比如農業專家提倡“先計算再喂豬”,也就是說,養殖者在飼喂和配制飼料之前,要對原料進行快速測定,要知道原料含什么元素,含多少,多少元素是對養殖有效的;并根據科學數據再分配飼喂量。 這樣通過精準配制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飼料資源利用率。

11 月3 日,平谷金海湖國際會議中心,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上,一位觀眾在參觀多層植物工廠栽培系統。 薛珺攝

他同時認為,除了技術創新外,社會政策對畜牧業的發展也有重要影響。 他舉例說,在改革開放前,我國城市居民肉蛋奶要憑票證購買,一家人可能半個月才能吃上一次豬肉,這在北方俗稱“打牙祭”,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全國95%以上的市縣完成了放開糧價的改革, 各種票證成為歷史,畜牧業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如何讓技術創新、向善? 參會科學家們認為除了要關注技術本身外,也要關心社會的政策、商業模式等因素?!镀焦裙沧R》指出,科學、技術、政策、制度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是農食系統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這些創新對于提升食物供給能力,改善食物貿易和市場,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韌性,催化農食產業變革,提供營養、安全和健康的膳食,并助力社會民生保障有重要推動作用,促進農食系統向著營養健康、綠色低碳、高質高效、更加包容、更加有韌性轉型。 基于對創新的影響效應進行監測與評估(包括副作用和外部性),應在倫理和監管框架下,營造激勵環境促進負責任的創新。創新成果應當惠及所有人,特別是小農戶、低收入者和脆弱群體。

“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復雜, 全球農業系統正處在重要的關頭,土地退化、氣候劇變、數億人面臨饑餓的威脅,更多人被營養不良困擾。 我們要應對這些危機,必須要有更強的創新能力、更長遠的眼光、更寬廣的知識結構,以及更加科學的發展理念?!睂O其信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說。

猜你喜歡
大會科技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WAIC與WIC大會簡介
聲討大會
大會選舉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