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海浩瀚,我自勇敢燦爛

2024-03-24 10:54桂花童
中學生百科·悅青春 2024年2期
關鍵詞:紅樓校區校園

桂花童

大學‖搶先看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是教育部、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共同創建,曾會聚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名家大師,學術文脈積淀深厚。學校由廣州、珠海、深圳3個校區,5個校園及10家附屬醫院組成;設有70個學院(系、部),141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6萬余人,研究生教育已涵蓋除軍事學外的所有學科門類。

“貫通古今,守心如一。無論在哪一個年代,中大一直走在發展革新的最前線,用自己的力量筑起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國夢。就像那一座座默然屹立于校園里的中大紅樓,雖然建成年份不同、外觀造型各異,卻始終保持著那份不變的堅守?!?h3>★

“同學們進入大學,最需要培養的就是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中大很大,可以給大家提供各類豐富的資源。相信經過四年的努力,你們一定能夠在這里學有所成?!比胄:蟮牡谝淮文昙壌髸?,輔導員老師的殷切期望讓我對全新的大學生活有了最初向往。

正如輔導員所言,中山大學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博大和神奇。記得報到那天,負責迎新的學姐特地向我展示了前段時間她去珠海校區看海的照片。照片中的大海無邊無際,海浪是那樣的溫柔,“哄”得細白沙灘上的棕櫚樹昏昏欲睡。那時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大學真的可以建在海邊!

學姐還熱心地介紹學??鐚I選課的優勢。她說,得益于中大齊全的學科門類,哪怕你是理工科學生,也可以順利進入法學、經濟學甚至醫學的課堂?!爸写蟮膶W習機會真的很多,如果你有心儀的課程,一定要大膽地選擇,晚了的話很有可能就搶不到啦!”

之后的幾天里,我切身體會到了這座嶺南高等學府的廣闊與欣欣向榮。走在通向教學區的“中大地道”,我驚訝地發現,同一個校區竟然分立于馬路的兩側;作為校車始發站的北大門,每天都會有高頻次的班車,師生們要“長途跋涉”去上課……我像是邁入了一座個性鮮明的博物館,看向每一處的眼光都露出好奇與欣喜。

“中大很大,比我以往到過的任何一所學校都要大?!边@樣的感慨聽起來頗為幼稚,但由此生發出來的迷茫與不知所措,卻真真切切地困住了我。當新鮮感逐漸褪去,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上的“小白”狀態:沒有了高中時的早讀和晚自習,每天的生活似乎變得自由而松散,很多時候都是隨性而為。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截然不同的愛好和習慣,就連日常選課也不盡相同。我一度想像高中時那樣,什么都不用細想,只需跟上周圍人的步伐,就能夠安安穩穩地度過每一天。

但新環境的巨大變化,打破了我一直以來的思維慣性:中大這么大,選擇如此多,該往哪個方向走呢?在那些難以入眠的夜晚,我就像是抬頭長久仰望星空的井底之蛙,迫切期待著轉機的降臨。

很快,轉機真的降臨了。正式上課后的第二周,校園里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社團大招新。只是由于管理方式的調整,早有耳聞的“百團”大戰無法如期上演,取而代之的是各大社團的錯峰擺攤。

“望遠鏡,好像還是天文望遠鏡!”我在心里暗暗驚呼。眼前的“大家伙”以三腳架撐地,既長又寬的圓臺形鏡筒正傾斜地固定在三腳架上,外面鍍上的深藍色“披風”巧妙地增加了望遠鏡的炫酷程度。想起小時候在百科全書里見過的望遠鏡,我開始期盼朗朗月夜下盡情觀賞天空的浪漫情景。

我當機立斷,要來報名申請表,鄭重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在后來的日子里,我不僅學會了組裝、使用天文望遠鏡,學到了不少天文學知識,還參加了幾所高校組織的天文學知識競賽,贏得了整場比賽的小組冠軍。

那次的獎品,是一架便攜雙筒望遠鏡,我喜歡外出旅游時帶上它。同行的伙伴每次向我借用望遠鏡時,我的內心總會洋溢起滿滿的成就感。經過近一年的相處,我和大家早已打成一片,時不時會一起外出聚餐,還偷偷地蹭彼此的專業課,生活開始變得豐富而美妙。

★★

中大南校園里,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十分中大景,七分在紅樓?!?/p>

擁有數座紅樓的中大是極美的,南校園的建筑布局更是獨具匠心。南北門連線神奇地構造出一條中軸線,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依次排布于此:懷士堂、黑石屋、孫中山先生銅像、惺亭和嶺南堂。毫不夸張地說,走完這條逸仙路,你就能感受中大發展中絕大多數的高光時刻。

從南門進入,中軸線上的第一座紅樓是懷士堂,兩側分立著“人”字形的懸山頂,琉璃通花磚和八角形氣窗融合其間。紅墻綠瓦,高窗厚臺,遠遠望去十分古樸大氣。在南面的草坪上,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十字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巍然矗立。繞道北面正門,右側云石上“學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的字樣十分醒目。1923年,中山先生曾以此為題發表長篇演講,旨在破除中國人“讀書做官”的舊夢,強調“立志是讀書人最要緊的一件事”。

百年以后,中山先生早已遠去,但其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大人?!皯咽俊币幻?,最初是為了紀念禮堂捐贈者西洋人安布史懷士,如今也可作“懷念名士”理解,算得上一語雙關了。

一路向北,綠意濃濃的大草坪中間,中山先生的紀念銅像莊嚴屹立。這座銅像由先生的友人梅屋莊吉贈送,四周圍有石欄,中間放置石基。銅像完全還原中山先生的身形,坐南朝北的布局寓意中山先生北伐的偉大事業。先生曾創立一文一武兩所學校:文有中山大學,武有黃埔軍校??梢哉f,中山大學從誕生之初,就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立于先生的銅像前,閉上眼睛,我仿佛還能看見那段風云激蕩的歲月。

中大南校園還有一個響當當的別名——康樂園,來源于我國山水詩的鼻祖、南朝詩人謝靈運。因其承襲家族“康樂公”爵位,又被世人稱作“謝康樂”。我曾不止一次驚嘆于歷史的玄妙,康樂園中的紅樓建筑群大多集中在逸仙路的東側,其間榕樹林立,綠意盎然。生活在康樂園的中大學子無疑是幸福的,日日沉浸于百年風雨的滄桑和高古傳統文化碰撞間傳來的清朗回音之中。

康樂園里的學習生活,平靜而又妙趣橫生。和同專業的大部分同學不同,我大一時最喜歡的一門課是中國近現代史,理由非常簡單:這門課的授課老師講課時最能打動我。老師姓陳,留一肩烏黑順滑的長發,年紀約莫三十出頭,講課時臉上總會不自覺地浮現出溫暖的笑容。

陳老師十八歲起就生活在中大校園,對于康樂園的歷史可以算得上是如數家珍,講課時常常能信手拈來,與課本的內容作對照。一次,她微笑著說:“魯迅、傅斯年、陳寅恪等不少重量級人物都曾來這里任教,如今,大家真的都吹過大師們曾經吹過的晚風了?!比缃?,康樂園中仍保存著陳寅恪先生的故居,每當清風拂過翠綠的榕樹葉,我似乎還能聽見當年先生修改文稿時的輕微嘆息。

斯人已遠,大師們嚴謹守正的治學精神卻一直在中大校園里流傳,與時代相互影響,共同前行。

★★★

記得搬入深圳校區的那個下午,晴空萬里,空氣清新。

從廣州海珠到深圳光明,短短一百公里的距離,卻像兩個截然不同的天地。陣陣強風自南海吹來,將久久盤踞在心中的燥熱一掃而空。根據中大近幾年的安排,所有大一新生在廣州校區南校園修完當年的課程之后,需搬到就讀院系所在的校區。因為我的專業是航空航天工程,便和同學們一起搬到了以新醫科和新工科為主要辦學特色的深圳校區。

“新,特別的新?!边@是我對深圳校區的第一印象,也是最讓我受到沖擊的地方。大巴還未駛進校門,遠遠便能看見校園內依次排列著的幾棟高樓,需要微微仰起脖子才能一窺全貌。聽帶隊的老師說,這些宿舍樓平均有24層,各有前后兩個出入口,每個出入口都配有三部電梯供同學們使用。這對于害怕爬樓的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訊。

身處光明科學城,同行的教授們開始討論起即將展開合作的科研項目,各種聽過的、沒聽過的術語一下子散布在車廂的每一個角落。

下車后,我環顧四周,發現草地上有工人在鋪草皮,鐵鍬鑿地之聲此起彼伏。左前方的教學樓還在施工,明黃色的塔吊在旋轉中拖出長長的尾音,與身側同學談笑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和諧的喧鬧。這里與古樸靜謐的南校園截然不同,某個瞬間我突然感到一種巨大的、無所適從的變化。

幸好,中大最具標志性的紅磚綠瓦也出現在深圳校區。無論是已經竣工的宿舍樓、食堂,還是建至半途的醫學園、圖書館,都有統一的色彩標準:紅作墻身,綠為樓頂。放眼望去,校園里紅樓林立,成為這片略顯空曠的土地上最奪目的風景。

很多建設都是從頭開始,中大學子也在努力克服困難,盡快適應新的校區生活。每逢周末,我總能看見學院航模隊的同學在操場上試飛新改良的航模。他們握緊操縱桿,讓小飛機迎風勇敢飛。當輕巧的小飛機一次次在我眼前離開地面,加足馬力沖上高空時,我的心中會涌起更多的感動與期盼。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卑倌甑臍q月長河中,中大與城鄉、與時代共同發展的腳步始終不曾慢下來,只要你愿意駐足,一定能感受到她穩健而又堅定的步伐。

如今,隨著中大深圳校區的逐步落成,學?!叭^五校園”的辦學格局已經基本形成,為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能量。貫通古今,守心如一,無論在哪一個年代,中大一直走在發展革新的最前線,用自己的力量筑起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國夢。就像那一座座默然屹立于校園里的中大紅樓,雖然建成年份不同、外觀造型各異,卻始終保持著那份不變的堅守。

我愛中大,愛她的文化底蘊,也愛她的銳意進取與包容博大,曾經在她極度包容的懷抱中探索出專屬于自己的可能性。既然身在一片浩瀚的星海中,就勇敢地做一顆閃閃發光的星星吧,努力將身旁的各種光亮吸收成自身的能量,大膽閃耀,燦爛永恒。

真相‖早知道

Q:中大康樂園里的那些紅樓對外開放嗎?

A:康樂園中的大多數紅樓至今仍作為辦公場所使用,為了方便日常管理,基本不對外開放。游客如果想參觀,可以在外圍駐足拍照留念。

但東南區一號紅樓例外。這幢“相貌平平”的兩層小樓,曾經是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的故居,2009年完成修繕后開始對外開放。小樓一層為展覽區,大廳內陳列著陳寅恪先生手持拐杖目視前方的半身塑像,四周還保存著先生生前使用過的一些舊家具和留下的手稿。

Q:中大深圳校區的建設也體現了“深圳速度”嗎?

A:自2018年開始建設起,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深圳校區醫學院大樓就發生了從“初見端倪”到“封頂大吉”的巨大變化。原先只存在于設計圖紙上的圖書館,也開始優雅地矗立于相山之巔。遠遠望去,標志性的“中大紅”腰身和古樸典雅的琉璃藍攢尖頂樣式最為奪目,沐浴在陽光下就像鍍了一層分量十足的金子。

新校區的科研工作,與光明科學城乃至整個深圳特區的合作越發緊密。在校區南側1.5公里處,依托于中山大學醫學院建設的附屬第七醫院,開業僅四年零兩個月就通過了三甲醫院審核,刷新了國內新建醫院最快通過“三甲”的紀錄。

猜你喜歡
紅樓校區校園
成都醫學院新都校區南大門
成都醫學院新都校區一角
紅樓擺攤
紅樓女排
紅樓:曲終人散,一片白茫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
我校臨安校區簡介
漸解紅樓味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