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及不同時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對孕產婦及胎兒的影響

2024-03-25 10:48祁馨儀李博巍陳修鑫張瑞琪楊玉娥哈春芳
寧夏醫學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病毒感染早產孕產婦

祁馨儀,李博巍,李 貝,陳修鑫,張瑞琪,楊玉娥,哈春芳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非常常見,對全人類的健康產生了威脅,近期SARS-COV-2病毒的大流行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再度引起人們的重視 。雖然總體來說SARS-COV-2病毒的致病力較之前下降,但病毒的突變可能使它們具有更高的可傳遞性[1],且變異株免疫逃逸的增強將使得人群由于疫苗接種和感染建立的群體免疫以及特異性藥物開發使用的效果微乎其微[2],SARS-COV-2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人類群體中的一種地方性病原體[3]。相較于正常成年人來說,孕產婦不僅要保持對各種微生物威脅的充分防御,還要保證胎兒不受母體的免疫攻擊,免疫功能相對抑制的這種特殊狀態使其成為各種病原體的易感人群[4]。因此,孕產婦感染病毒所產生的危害不僅是對其自身,還可能危害胎兒和新生兒的健康。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與妊娠并發癥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5]。本研究旨在進一步了解妊娠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對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以及不同時期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排除、納入標準篩選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孕產婦,共納入符合標準183人,其中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99人,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84人。

1.1.1 納入標準 ①月經規律、孕周明確且孕周超過12周;②妊娠期孕12周后確診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③資料完整。

1.1.2 排除標準 ①年齡≥35歲;②圍產期感染過其他細菌、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B族鏈球菌等);③多胎妊娠;④不良孕產史,或行輔助生殖技術妊娠的孕產婦;⑤患有影響妊娠結局的并發癥(如先兆子宮破裂、前置胎盤、骨盆外傷史等);⑥有基礎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腎病等);⑦既往妊娠確診為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甲減、妊娠期高血壓等妊娠特有疾病;⑧資料不全。

1.2 分組 根據是否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分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和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感染組99例,非感染組84例;將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完成分娩的孕產婦根據感染的孕周分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孕早期20例,孕中期32例,孕晚期40例。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研究對象之間的分娩方式、孕周等基本資料,再運用統計學方法分析2組研究對象與不良妊娠結局相關的母體危險因素的患病率,如妊娠期高血壓、輕度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前期、妊娠期甲減等妊娠特有疾病,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羊水過多、羊水過少、胎兒附屬物異常等危險因素。最后將上呼吸道感染組完成分娩的孕產婦根據感染的孕周分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比較不同時期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妊娠結局情況。

1.4 統計學方案 采用SPSS 27.0統計軟件,2組間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來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孕前一般資料比較 根據分娩方式將孕婦分為經陰道分娩、經剖宮產分娩2組,結果顯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患者與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患者剖宮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孕前一般資料比較[n(%)]

2.2 2組患者分娩前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妊娠合并癥的患病率為43.4%,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甲狀腺功能減退,高于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2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感染組與非感染組并發癥如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羊水過少、羊水過多、胎兒附屬物異常等危險因素患病率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孕產婦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對比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與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之間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可以發現感染組的早產率高于非感染組(P<0.05);感染組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高于非感染組(P<0.05);感染組胎兒發育遲緩的發生率高于非感染組(P<0.05);感染組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高于非感染組(P<0.05);是否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在流產、引產、死胎、胚胎停育、胎兒畸形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患者分娩前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表3 2組孕產婦不良妊娠結局比較[n(%)]

2.4 2組患者胎兒出生體重比較 根據低體重兒、正常體重兒及巨大兒的3個臨床診斷標準將胎兒的出生體重劃分為<2 500 g、2 500~4 000 g、和≥4000 g,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中胎兒體重<2500 g的胎兒占比高于非感染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胎兒出生體重比較[n(%)]

2.5 不同時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對孕產婦及胎兒的影響 對完成分娩的孕產婦按照初次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孕周分組,分為孕早期(<13周)、孕中期(13~27+6周)、孕晚期(28~42周),經比較孕晚期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孕產婦剖宮產率高于其他時期的孕產婦(P<0.05);孕中期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孕產婦羊水污染率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而妊娠合并癥、早產、死胎、胎兒畸形、胎兒宮內窘迫、胎兒發育遲緩、產后出血等的發生率與感染時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時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對孕產婦及胎兒的影響[n(%)]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妊娠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增加妊娠合并癥的發生率,如妊娠期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及妊娠期甲狀腺功能減退等?;谌巳旱囊豁楆犃醒芯勘砻?妊娠期間感染SARS-CoV-2病毒的患者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增加,如妊娠期高血壓等,這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因為病毒感染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的水平明顯下降,血管緊張素II(AngII)相對占優勢,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及對心臟的損害。病毒感染會消耗機體的營養,營養支持可以改善其預后,但因其血糖不易控制,使得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增高。因此,對于妊娠期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孕產婦,應加強產檢,及時發現并改善妊娠合并癥,從而改善妊娠結局。

曾有研究在早產與足月產的對比中,發現早產與促炎基因表達的上調密切相關[6-7]。病毒的感染所引發一系列的炎癥反應,可能會導致早產。最近一項薈萃分析發現上呼吸道病毒的感染顯著增加了早產的發生風險[8]。本研究中也可以看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的早產發生率高于非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以得出妊娠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為早產的危險因素。既往研究中也表明,可以通過抑制炎癥反應來降低早產的發生率[7]。因此,對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孕產婦,可以進行適當的藥物干預,來預防早產的發生。

在本研究中還發現妊娠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增加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一篇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中表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圍產兒結局方面,最常見的不良結局為胎兒宮內窘迫和新生兒窒息[9]。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使胎盤中出現纖維蛋白的沉積,使得母胎之間的氣體交換出現障礙,從而導致胎兒宮內缺氧,出現潛在的胎兒宮內窘迫可能,而連接母體與胎兒的樞紐的異常,也是導致胎兒生長發育異常的一個重要因素[10]。另外,生長發育遲緩胎兒的出生與生命早期的胰島素抵抗有關[11],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12],這也與本研究中得出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組胎兒生長發育遲緩的發生率更高的結果吻合。

本研究并未發現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會增加剖宮產率、胎兒發育異常、引產、流產、胎兒/新生兒死亡的發生。但有研究表明,患病毒性肺炎的孕婦發生剖宮產的風險明顯高于未感染孕婦,也可能會傾向于導致流產、胎兒生長受限死產的發生[13-14]??紤]差異可能是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該研究進行時間較早,上呼吸道病毒致病力較強,因此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如死胎、新生兒死亡等;其次,自然流產多發生于小孕周,多見于我院門診,門診對于孕婦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情況沒有進行詳細的統計與記錄,造成數據的缺失與遺漏;再次,本院收治的重癥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孕婦數量較多,故剖宮產率在2組間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

在不同時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對比中可以得出,孕晚期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剖宮產率更高。有研究表明,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肺炎及時終止妊娠者母嬰結局良好。孕中期羊水污染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其他時期的孕產婦,但在其他方面,如妊娠合并癥、早產、死胎、胎兒發育遲緩等方面,不同時期上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上呼吸道病毒的感染與不良妊娠結局存在相關性。但是本研究僅僅回顧性分析了有完整產科病例資料的孕產婦,缺乏門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孕產婦的資料以及對于胎兒及嬰幼兒近期、遠期影響的隨訪和研究,且孕期感染性發熱對胎兒的影響是肯定的,因此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對孕產婦及新生兒的影響仍然需要收集更多的臨床資料,進行長期的縱向觀察和相關的前瞻性研究。

猜你喜歡
病毒感染早產孕產婦
預防諾如病毒感染
孕產婦分娩準備的研究進展
想要早產豐產 果樹應該這么管
孕產婦死亡24例原因分析
胎兒免疫反應可能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
早產“黃寶寶”的家庭看護
早產寶寶的奶粉喂養,不是件小事
豬細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豬瘟病毒感染的診治
探討護理干預在妊高癥孕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