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例乳腺癌患者在肝轉移中的臨床特征及預后效果評估

2024-03-25 09:15劉曉玲
罕少疾病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根治術肝臟病理

李 林 石 橋 劉曉玲 黃 嶸

1.廣東省汕頭大學醫學院 (廣東 汕頭 515063)

2.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影像科 (廣東 深圳 518036)

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放射科 (廣東 深圳 518000)

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見的惡性腫瘤是乳腺癌,其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1],同時也是導致女性死亡率最主要的原因。乳腺癌發病率在美國婦女中大約為12.5%[2],而亞洲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近年來也呈高發趨勢[3]。研究發現,乳腺癌肝轉移發生率達到10%~20%[4]。乳腺癌最常見的轉移器官為(骨、肺、肝等)[5],遠處轉移一旦被發現會提高病人的致死率,而臟器轉移常常表現為轉移早、對治療反應差、進展迅速等特點。乳腺癌肝轉移患者因肝臟受門靜脈和肝動脈的雙重血供而加速疾病進展,其預后較差。研究表明,姑息治療的乳腺癌肝轉移患者,其生存時間約4-8個月[6],而選擇化療、改良根治術、保乳根治術、局部腫物切除術等治療方法來延長其生存時間[7-8]。

此課題選取2010年6月-2023年7月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治療的80例乳腺癌肝臟轉移病人為探究對象,探討肝臟轉移瘤病人的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預后影響因素,為該類患者的早期干預和精準治療提供參考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北京大學深圳醫院2010年6月-2023年7月經病理證實為乳腺癌病例為探究的對象,共80例。全部研究對象病理資料均比較全者。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入選研究對象均經病理組織活檢確診為乳腺癌,患者既往體健。排除標準:男性病人;原發病灶均不在乳腺者;原發惡性腫瘤者同時合并為其它部位者;研究對象臨床資料不全者。

1.3 隨訪采取固定時間門診復查隨訪和打電話給每位患者隨訪,記錄其年齡、臨床病理特征、手術方式、放療與否,以及乳腺癌治療后發生肝轉移的時間。隨訪間隔時間設定為六個月,持續時間為五年,此后每年進行1次。將病人第一次確診治療的日期作為隨訪開始日期,結束隨訪日期為2023年9月1日。肝轉移經超聲、CT或MRI等檢查診斷、隨訪。

1.4 觀察指標基于納入排除標準選入研究對象,統計入選者的年齡、婚姻狀況、高血壓、化療等一般資料,其對是否并發肝臟轉移瘤患者的各臨床病理學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分析化療、改良更治術與乳腺癌肝轉移患者預后是否有關,針對影響乳腺癌術后肝轉移的影響因素行多因素Cox回歸分析,通過對乳腺癌術后肝臟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的影響進行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6.0軟件,經過Kaplan-Meier方法對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進行單因素探析,以及Cox回歸分析乳腺癌術后肝轉移的影響因素,P<0.05為對比有顯著差異,即表明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一般人口學特征本研究最終共納入80名經病理證實為乳腺癌患者。<50歲43人,占總人數的53.8%,≥50歲37人,占總人數的46.3%;已婚者72人(92.3%)占主要部分;絕經者47人,占總人數的58.8%,未絕經者33人,占總人數的41.3%;患有高血壓4人(5.1%);其中行上腹部肝臟超聲檢查66人,肝臟轉移48人,18人無肝臟轉移,14人未行上腹部肝臟超聲檢查;其中行上腹部肝臟CT檢查74人,肝臟轉移73人,1人未發現肝臟轉移,6人未行上腹部肝臟CT檢查;其中行上腹部肝臟磁共振檢查27人,肝臟轉移24人,3人未發現肝臟轉移,未行上腹部肝臟磁共振檢查53人;通過80名經病理證實為乳腺癌患者治療后對肝臟進行常規病理免疫組化及分子病理學檢測,其中發生肝臟轉移的68人(85.0%),GATA-3 陽性者71人,占總人數的98.6%, 陰性者1人,占總人數的1.4%;ER陽性者63人,占總人數的78.8%, 陰性者17人,占總人數的21.3%;PR陽性者36(45.6%),陰性者43人(54.4%);HER-2陽性者60人(76.0%),陰性者19人(24.0%);Ki-67陽性者68人(98.6%),陰性者1人(1.4%);接受化療患者61(76.3%),其中化療包含輔助化療和新輔助化療;采用改良根治術者45人(56.3%);保乳根治術3人(3.8%);局部腫物切除術12人(15.0%),隨訪10年死亡13人,生存時間最短為10個月。見表1。

表1 80名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學特征 [n(%)]

2.2 單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單因素其結果分析表明,化療和改良根治術與乳腺癌肝轉移患者的預后有關(P<0.05)?;颊咴谀挲g、婚姻狀況、絕經、高血壓、GATA-3、ER、PR、HER-2、Ki-67、保乳根治術、局部腫物切除術方面對比無顯著差異,即表明數據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與乳腺癌肝轉移之間單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化療(P=0.046)是乳腺癌肝轉移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颊吣挲g、婚姻狀況、絕經、GATA-3、ER等不是乳腺癌術后發生肝轉移的危險因素,賦值表及多因素分析結果見表3和表4。是否化療與乳腺癌術后肝轉移之間的生存函數曲線,見圖1。

圖1 是否化療與乳腺癌術后肝轉移之間的生存函數曲線

表3 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與肝轉移的Cox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表

表4 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與肝轉移的Cox回歸分析

3 討 論

女性癌癥主要死亡原因為乳腺癌,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實現對乳腺癌患者早期診斷與有效治療,使得乳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在不斷上升[9]。

目前對乳腺癌患者采取的治療方式有改良根治術、保乳根治術、局部切除術、化療等,乳腺癌患者病理類型不同,發生肝轉移的幾率也不盡相同,約50%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發生肝轉移[10]。為早期診斷乳腺癌肝轉移,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及早接受治療[11]。肝臟轉移瘤的醫學影像輔助檢查包括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多層螺旋CT掃描、核磁共振檢查等。若對發生乳腺癌肝轉移患者不加以治療,則會引起肝臟損傷,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對于肝轉移患者常采取化療。雖然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但乳腺癌肝轉移患者從診斷為轉移性乳腺癌時起的中位生存期約為18-24個月,5年和10年生存率仍分別低至27%和13%[12]。

本研究回顧性研究探析80名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肝臟轉移瘤預后影響因素,其中發生肝轉移有68人(85%),提示本院乳腺癌患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為肝臟,其次為肺,與馮韻[13]等人發現不一致,可能與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有關。通過Kaplan-Meier單因素探析表明,化療以及改良根治術與乳腺癌肝臟轉移的發生時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通過Cox模型進行多因素研究表明,乳腺癌肝臟轉移瘤的獨立預后因素是化療,且化療后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121個月)比未化療者的中位生存時間長(87個月),提示化療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其和周子君等的探究結論是相同的[14]。因此,乳腺癌肝轉移患者經過化療后,其生存率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人的病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同時,多因素研究分析顯示,年齡、婚姻情況、絕經情況等不是乳腺癌患者發生肝轉移的影響因素。通過研究分析顯示年齡并不是乳腺癌患者手術后肝臟轉移的主要影響因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將患者年齡劃分為<50歲組以及≥ 50歲組,鑒于目前我國乳腺癌患病存在年輕化的趨勢[15],此種分組沒有體現年齡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肝轉移的影響。雖然在本次研究中并未發現婚姻狀況對乳腺癌肝轉移患者生存期的影響,但仍可以看到已婚者的中位生存時間(112個月)比未婚者長(102個月),然而Ruixia Yuan等人發現已婚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更高[16],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未婚者僅有6例,樣本量不足,在后續研究中可以適當增加樣本含量。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分析發現化療與改良根治術對乳腺癌發生肝轉移有影響,但只有化療是乳腺癌肝轉移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其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由于本研究是回顧性研究,且所獲取的臨床病理資料的時間間隔較長,因此會出現數據部分缺失,未來可收集患者的更加詳細的臨床資料,增大樣本量,減少偏倚。同時,研究不僅僅局限于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還應拓展到其他因素,如環境、職業、經濟基礎、遺傳、種族、體重、高熱量飲食、過度飲酒等。

猜你喜歡
根治術肝臟病理
七種行為傷肝臟
肝臟里的膽管癌
病理診斷是精準診斷和治療的“定海神針”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開展臨床病理“一對一”教學培養獨立行醫的病理醫生
肝臟減負在于春
前列腺癌根治術和術后輔助治療
IL-17A促進肝部分切除后IL-6表達和肝臟再生
H形吻合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