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測算、演變格局與收斂規律

2024-03-26 03:13馬大晉吳旭輝楊亞瓊
統計與決策 2024年5期
關鍵詞:區域間基尼系數中國式

馬大晉,吳旭輝,楊亞瓊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a.雜志社;b.公共政策研究所,蘭州 730070)

0 引言

現代化的概念最初起源于西方,在20 世紀初傳入中國后迅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極大地推動了現代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成功推進并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使中國式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更加清晰可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命題。

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的一系列改革和發展措施,都旨在推動中國社會經濟的現代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對西方現代化的簡單復制,而是在借鑒和吸收西方現代化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的國情和實際情況進行超越和創新,它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的性質。但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城鎮化質量不高、人口結構失衡、人口壓力大等[1,2]。

在現有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研究中,較多學者是從理論層面展開的。從國情基礎、內生性制度和發展階段性的角度來看,逯浩和溫鐵軍(2022)[3]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核心要義,他們借助這些理論框架,提供了關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本質內涵的寶貴見解。劉文勇(2022)[4]從理論邏輯等角度出發,提出要堅持秉承性和傳承性來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鄒升平(2023)[5]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客觀的邏輯必然性。此外,還有觀點認為解決好教育、科技以及人才問題、促進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途徑[6]。在實證檢驗方面,朱強和俞立平(2010)[7]研究發現,中國現代化水平仍然較低,并且區域不平衡性較為突出;在區域研究方面,李海央等(2023)[8]研究了長江經濟帶現代化發展水平的耦合協調性。

綜上可知,國內學者已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價值和推進路徑進行了豐富的理論研究,同時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實證探討,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證參考。然而,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及其區域差異的實證分析仍相對較少,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是從經濟繁榮、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態文明、平安和諧5個維度測算中國式現代化水平,二是運用Dagum基尼系數分析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時序演變差異及其來源,三是運用馬爾科夫鏈研究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概率轉移特征以及長期發展趨勢,四是基于收斂模型研究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在各區域的收斂性。

1 研究設計

1.1 指標體系構建

依據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本文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體現在經濟繁榮、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態文明、平安和諧這五個方面?;谥袊浆F代化發展內涵,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9],本文構建如表1所示的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熵值法測度中國式現代化水平。

表1 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

1.2 研究方法

熵值法計算原理和Dagum 基尼系數的計算原理見董艷玲和李華(2022)[10]的研究,馬爾科夫鏈的計算原理參考已有研究,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紹收斂模型。

1.2.1σ收斂模型

σ收斂是指不同時間維度下,區域間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差異幅度下降的趨勢,通常采用變異系數來衡量:

其中,i(i=1,2,3,…,31)表示區域內各省份分析單元,j(j=1,2,3,4)表示區域個數,nj代表j區域內省份的數量,Dij表示j區域第i個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表示均值。

1.2.2β收斂模型

絕對β收斂從增長率的角度測度區域之間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態勢。當呈現β收斂時,表示區域間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速度趨同,即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與初期水平間呈負相關關系,達到均衡穩態。由于區域之間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存在關聯性,因此選用空間計量模型構建β收斂模型:

其中,i和t分別表示省份和時間;D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水平;w為空間權重;α、θ、ρ為待估參數;β為收斂水平,當該值小于0 且顯著時,表示收斂(收斂速度為-ln(1+β)/t));μi為地區固定效應;vt為時間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

絕對收斂的前提假設是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人口密度等因素不存在明顯差異,但是事實上這些因素在不同區域差異較大,因此在式(2)中加入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人口密度、外資強度、科研投入、路網密度作為控制變量重新構建模型,具體表達式為:

其中,φ、λ為控制變量的估計參數,X為本文引入的控制變量,其余符號表示的含義與式(2)相同。模型中引入的權重矩陣為鄰接權重矩陣,其元素的具體計算公式為:

即當省份i與省份j有共同的邊界時,ωij=1,否則ωij=0。

1.3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1—2022 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31 個省份(不含港澳臺)2010—2021 年的統計公報,所有涉及價格的變量均使用各省份的GDP平減指數調整為以樣本初期2010 年為基期的實際變量,個別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插補。

2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測度結果及時空演變趨勢

2.1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測度結果

從下頁圖1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發展水平較低的省份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區,這與我國“東高、中平、西低”的發展格局一致,但是在各種政策的支持下,中西部地區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動力較足,同時從測度結果中也可以看出,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為此有必要對不同區域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進行進一步分析。

圖1 2010—2021年全國及三大地區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變動趨勢

從全國層面來看,2010—2021 年,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均值呈遞增趨勢,年均增速為5.049%。分階段來看,2015 年之前增長速度較慢,僅從2010 年的0.197 增加到2015 年的0.246;從2016 年開始增幅較大,年均增速達到5.752%。自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新發展理念以來,著重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并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注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質量的有效提升和數量的合理增長,從而加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從東、中、西三大地區來看,在觀測期內,三大地區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均值分別為0.332、0.239、0.213,與全國水平類似,三大地區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也呈現遞增趨勢,年均增速分別為4.136%、5.711%、5.898%,且無論在哪一年,中國式現代化水平都呈現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發展態勢,究其原因,東部地區區位優勢明顯,聚集了雄厚的人力資本,創新能力突出,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區域高質量發展實力雄厚,為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較為充分的條件。

2.2 區域差異及其來源分析

本文基于Dagum 基尼系數及子群分解方法對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空間差異進行測算并按東、中、西三大地區進行分解。

2.2.1 全國總體差異及其演變趨勢

從圖2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整體差異呈現下降—小幅度上升—下降—小幅度上升的變化特征,總體基尼系數先從2010 年的0.151 下降至2012 年的0.141,再上升至2015 年的0.150,從2016 年開始又維持下降的趨勢,到2018 年下降至0.127,從2019 年開始出現了小幅度上升,到2021年上升至0.132。整體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區域內差異呈現顯著的下降趨勢,在觀測期內總體基尼系數從0.150下降至0.132。

圖2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整體和三大地區區域內差異及其演變趨勢

2.2.2 區域內差異及其演變趨勢

從圖2 可以觀察到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存在明顯的區域內差異。具體來看,東部地區的區域內差異最大,區域內基尼系數均值為0.122,這意味著東部地區內部的各省份之間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中部地區的區域內差異次之,區域內基尼系數均值為0.042。西部地區的區域內差異最小,區域內基尼系數均值為0.036。相比之下,西部地區各省份之間的發展差異較小。從變化趨勢來看,東部地區呈小幅下降—小幅上升—較大幅度下降—較大幅度上升—趨于平穩的變化特征,區域內差異整體表現為上升的趨勢,區域內基尼系數由2010年的0.117上升至2021年的0.135。中部地區內部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差異在個別年份波動幅度較大,但整體呈現平緩下降的趨勢,區域內基尼系數由2010年的0.049下降至2021年的0.036。中部地區內部差異的下降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的區域均衡發展政策、經濟的內外部聯動、產業結構調整等。西部地區的區域內差異整體呈下降趨勢,基尼系數由2010年的0.040下降至2021年的0.022。

2.2.3 區域間差異及其演變趨勢

從圖3 的結果來看,2010—2021 年,東-中部和中-西部區域間差異的變動趨勢基本相似,總體呈現下降—小幅度上升—趨于平穩的變化趨勢,而東-中部區域間差異的變動趨勢呈現上升—下降—趨于平穩的變化趨勢。從區域間差異的演變特征來看,東部和西部地區間的差異最大(區域間基尼系數均值為0.209),東部和中部地區間的差異次之(區域間基尼系數均值為0.166),中部和西部地區間的差異最?。▍^域間基尼系數均值為0.068)。此外,東-中部、東-西部和中-西部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區域間差異均呈現下降趨勢。2010 年東-中部的區域間基尼系數為0.162,而2021年則下降至0.139;東-西部的區域間基尼系數從2010年的0.230下降至2021年的0.199;中-西部的區域間差異也呈現類似的下降趨勢,區域間基尼系數從2010年的0.085下降至2021年的0.089。

圖3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區域間差異及其演變趨勢

2.2.4 區域差異來源貢獻率

從下頁圖4 的結果來看,2010—2021 年,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區域間差異對整體差異的貢獻率最高,均值為66.57%;其次是區域內差異的貢獻率,均值為28.96%;而超變密度(超越平均水平的地區數量)的貢獻率最小,均值為4.45%。這些貢獻率反映了不同因素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差異所起的作用。區域間差異的貢獻率最高,說明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在整體差異中占主導地位,即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異較大。區域內差異的貢獻率次之,說明同一地區內部不同省份之間的發展差異也有一定的貢獻。而超變密度的貢獻率相對較小,說明超過平均水平的地區對中國式現代化差異造成的影響較小。具體來看,2010—2019 年區域內差異、區域間差異、超變密度的貢獻率的變動較為穩定,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2020年和2021年這三者的貢獻率波動較大,2020 年區域內差異、區域間差異、超變密度的貢獻率分別為23.47%、72.09%、4.44%,2021年三者的貢獻率分別變為35.06%、58.82%、6.12%,可見,區域內差異的貢獻率增幅較大。

圖4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區域差異來源及貢獻率

2.3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轉移的時空規律及長期演變特征

2.3.1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轉移的時空規律

為深入分析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時空演變特征,構建傳統的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和基于空間權重的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利用四分位點把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分為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高水平4個等級。表2為2010—2021 年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傳統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根據計算結果可知:第一,對角線上的概率值均較大,而非對角線上的概率值均較小,說明各地區維持原等級的概率較大且穩定。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存在“俱樂部收斂”現象,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高水平省份在下一時期維持當前狀態的概率分別為76.34%、70.65%、80%、100%,相比來看,高水平省份維持現狀的概率較大;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省份向下轉移的概率分別為23.66%、28.26%、17.50%,相比之下,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省份轉移的概率較大。第三,在相鄰年份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等級實現“跨越式”轉移的概率幾乎不存在。

表2 2010—2021年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傳統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

在傳統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中加入空間權重矩陣,構建空間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見表3),分析在空間條件下,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在各等級的轉移情況。根據計算結果可得:第一,空間因素在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轉移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傳統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相比,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在不同地理背景下的轉移概率發生了明顯變化。這意味著省份之間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轉移可能受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資源分布等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說,處于相似地理位置的省份可能會面臨相似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條件,其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轉移概率可能較為接近。第二,不同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與鄰近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等級具有協同性。當鄰近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較低時,在t 時期,中國式現代化水平低的省份數量明顯多于其他類型的省份數量。而當鄰近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較高時,在t 時期,中國式現代化水平高的省份數量也明顯多于其他等級的省份數量。第三,一般來說,當與中國式現代化水平低的省份為鄰時,該省份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等級向低等級轉移的概率就會增大,相反,當與中國式現代化水平高的省份為鄰時,該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等級向高等級轉移的概率將增大。第四,空間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提供了解釋地理空間維度下的“俱樂部收斂”現象的依據。由于受到鄰域溢出效應的影響,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等級轉移在一定的地理空間范圍內容易形成“俱樂部收斂”現象。如果一個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較低,但其鄰近省份的水平較高,那么該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轉移到更高水平的概率就會增大,從而促進該地區實現現代化。相反,如果一個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較高,但其鄰近省份的水平較低,那么該省份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轉移到更低水平的概率就會減小。

表3 2010—2021年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空間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

2.3.2 長期演變特征

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的極限分布表示在長期轉移過程中,各種類型之間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下的分布情況。當轉移次數k趨近于無窮大時,可以求得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等級在經過k次轉移后的極限分布,此極限分布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在不同等級之間的長期轉移結果。同時,引入空間滯后條件后,還可以分析在每一類鄰域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等級的極限分布。

在不考慮空間滯后的條件下,與初始狀態對比可知,處于低水平、中低水平和中高水平的省份數量逐漸減少,而處于高水平省份的數量明顯增加。這說明從長期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等級將逐步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轉移,呈現由低至高依次遞增的演變趨勢。然而,在考慮空間滯后的條件下,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演變趨勢發生了明顯變化。具體來看,與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較低的省份為鄰,將出現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這4種等級的省份數量相當的局面。其中,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較高的省份數量略高于其他等級省份的數量(占總數的25.14%),整體進步空間較大。而與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較高的省份為鄰,等級為中高水平和高水平的省份數量將遠高于低水平和中低水平的省份數量(分別占總數的35.72%和27.35%,31.64%和39.80%)(見表4)。在這種鄰域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馬太效應”現象將逐漸消失,并向高水平區間集聚。

表4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預測

3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收斂規律

3.1 σ 收斂分析

圖5 展示了全國總體和三大地區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收斂結果。從全國總體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變異系數呈現減小—增大—減小—增大的變化過程,最低點出現在2018年,隨后隨著戶口改革、生育政策的變更以及教育事業、科技事業的飛速發展,各區域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又開始出現較大差異,但是期末值低于初始值,說明σ收斂存在。從三大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的變異系數基本呈現單調遞增的趨勢,且上升幅度高于中西部地區,年均增幅達到了1.84%,這說明雖然高端技術、人才等資源集中在東部地區,但是在其內部也呈現資源配置的不平衡性,促使東部地區內部現代化水平的差異在增大;中部地區變異系數最低,呈現先減小后增大的變化特征,且期末值小于初始值,存在σ收斂;西部地區變異系數介于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之間,變異系數呈波動下降的變化特征,年均降幅為1.97%,存在σ收斂,說明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后,各項政策帶來的優勢促使西部地區各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開始向均衡方向發展。綜合來看,除東部地區外,全國總體、中西部地區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變異系數期末值均小于初始值,存在σ收斂,但是收斂性不強。

圖5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σ 收斂

3.2 β 收斂分析

3.2.1 絕對β收斂分析

由空間馬爾科夫分析結果可知,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在空間上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因此可基于空間計量模型分析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絕對β收斂。首先,采用LM檢驗分析全國總體、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絕對β收斂是否存在空間自相關效應;然后,采用LR檢驗選擇最終的空間計量模型;最后,采用Hausman檢驗對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作出選擇,限于篇幅,此部分結果不再展示。經過檢驗,全國總體選擇雙固定效應SDM模型,東部地區選擇雙固定效應SEM模型,中部地區選擇雙固定效應SAR模型,西部地區選擇雙固定效應SDM模型,各地區的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5中可知,第一,全國總體及三大地區均存在絕對β收斂,且都通過了不同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對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影響時,長期來看,全國及三大地區中國式現代化水平會向各自的穩態水平收斂。第二,全國及三大地區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收斂速度存在差異。全國的收斂速度為0.16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為西部地區,收斂速度為0.19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為東部和西部地區,收斂速度分別為0.048、0.058。

表5 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絕對β 收斂

3.2.2 條件β收斂分析

絕對β收斂假設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人口密度、外資強度等經濟社會因素發展水平相似,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各因素存在差異,因此將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人口密度、外資強度、科研投入、路網密度等經濟社會因素納入模型,重新構建模型,進行條件β收斂分析。模型的選擇方式跟絕對β收斂模型的選擇方式相同。從最終的回歸結果來看,第一,在全國及三大地區條件β收斂均存在,說明在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之后,長期來看,全國及三大地區中國式現代化水平依然會向各自的穩態水平收斂。第二,全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條件β收斂速度均有所加快,其收斂速度分別變為0.176、0.065、0.201、0.074,說明控制變量的選取較為合理。

4 結論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在發展水平方面,2010—2021年,全國總體和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均在不斷提升,但是存在區域差異,東部地區中國式現代化水平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第二,在空間差異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差異主要來自區域間差異,但這種差異在小幅減小,其中東-西部的區域間差異的貢獻率最大,其次為東-中部。區域內差異對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影響次之,其上升現象要引起重視,東中部地區的區域內差異的貢獻度最大。第三,從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轉移的時空規律和長期演變趨勢來看,傳統馬爾科夫概率轉移矩陣結果顯示,中國式現代化水平表現出一定的穩定性,且存在“俱樂部收斂”現象。從空間馬爾科夫轉移概率矩陣可知,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存在較強的空間關聯性。當某省份與中國式現代化水平低的省份為鄰時,該省份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等級向低水平轉移的概率增大;當與中國式現代化水平高的省份為鄰時,該省份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等級向高水平轉移的概率將增大。此外,受鄰域溢出效應的影響,中國式現代化水平容易在一定的地理空間范圍內形成“俱樂部收斂”現象。從長期演變趨勢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水平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提升,且呈現向高值集中的趨勢,但集聚特征存在差異。第四,從收斂性來看,全國總體、中西部地區中國式現代化水平的變異系數期末值均小于初始值,存在σ收斂。從長期來看,全國總體及三大地區的中國式現代化水平會向各自的穩態水平收斂,但是收斂速度存在差異,具體表現為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部地區。

猜你喜歡
區域間基尼系數中國式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
新視角下理論基尼系數的推導及內涵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轉移特征及驅動因素——基于區域間投入產出表
中國式失敗
全國總體基尼系數的地區特征研究
結合區域間差異性的水平集演化模型
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