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背景下的城市規劃策略研究
——以隨州市大明珠綠色低碳示范區為例

2024-03-27 07:52李帥鞠付棟郝偉峰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4年4期
關鍵詞:示范區用地設施

李帥,鞠付棟,郝偉峰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1 引言

城市在建筑、交通、生產以及電力領域的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據統計,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85%以上[1]。 要實現城市碳中和,重點在于減少碳排放和提升碳匯,對城市建筑、交通及各產業進行優化調整及轉型升級,加強對碳排放的管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時統籌考慮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空間,優化城市生態格局,通過生態修復等手段提升碳匯能力。 城市規劃要從微觀、中觀、宏觀3 個層面考慮碳減排[2],尤其是在中觀層面,應建立綠色低碳示范區,銜接城市綠色低碳空間格局,優化微觀層面建筑、交通的具體落位及綠色低碳措施,具有更高的示范性和可實施性,有助于建立可復制推廣的綠色低碳發展樣板, 是推動雙碳戰略實踐的重要途徑[3]。

2 項目概況

隨州市大明珠綠色低碳示范區位于市中心北側, 西臨厥水河,內有花溪河穿過,具有良好的生態本底條件(見圖1)。項目以產業服務、生態宜居、教育醫療、孵化研發、商業休閑為核心功能,立足國家雙碳戰略,依托藍綠生態空間,以提升區域碳匯能力為重點, 通過優化碳排和碳匯空間布局, 在交通體系、綠色建筑、資源利用等多領域實施碳減排策略,同時結合功能特點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潛力,完善能源利用及管理系統,提供多能互補的能源網解決方案,建立能源清潔、高效、經濟、安全的綠色低碳發展示范樣板。

圖1 用地范圍及周邊重要生態功能區

3 規劃策略

3.1 優化空間布局

3.1.1 劃分碳排與碳匯空間

碳排空間主要包括滿足生活、生產需求的建設用地,土地要進行合理、高效的開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對地塊內建筑容積率、高度、建筑密度等指標進行嚴格把控,通過開發強度限制區域碳排放,因地制宜地實現碳排放管理。

碳匯空間重點包括厥水河、 花溪河及兩側生態岸線與自然濕地,以及人工濕地、城市公園等綠色空間。 在保護原有自然用地不被破壞的基礎上, 自然化修復受到人類建設活動影響的自然空間,改善喬灌草種植結構,增加高質量的綠色空間并合理布局,提升城市碳匯空間的碳吸收能力,降低城市整體碳排放。

3.1.2 重點策略

針對現狀工業用地集中且規模較大、服務設施單一、綠地系統不完善等問題,通過優化工業用地布局,提升居住及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商業服務設施用地面積,提升混合用地功能用地比例,形成疏密有致、功能混合的空間形態,建立產城融合的低碳發展空間;增加小微綠地、景觀綠道以完善綠地結構,保護和修復厥水河、花溪河生態廊道,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降低區域整體碳排放。

經過用地調整,示范區總用地面積增加254.33 hm2,其中,工業用地減少189.02 hm2,居住用地增加295.96 hm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增加39.74 hm2, 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增加26.5 hm2, 綠地與廣場用地增加37.75 hm2, 道路交通設施、公用設施及物流倉儲用地增加43.39 hm2。用地調整后預計人口承接能力可增加5 萬人, 綜合考慮用地調整及人口增加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情況預測見表1。

表1 用地調整后年碳減排預測

3.2 優化生態安全格局

基于生態優先原則,通過生態保護與近自然修復措施,完善“斑塊—廊道—基質”生態結構。 通過修復自然濕地空間,增加人工濕地、公園綠地,提升生態斑塊分布的規模及數量,促進區域生態功能改善與提升;推進厥水河、花溪河岸線近自然修復,打造濱水生態廊道;強化道路綠地廊道建設,提升綠化質量,通過藍綠廊道串聯生態斑塊,形成可循環流動的網絡系統,改善區域氣候;基于自然本底條件,依托區域道路綠化、河流水系、公園綠地等生態資源,完善區域海綿基質框架,解決內澇積水、水污染、水生態以及水資源利用等問題。

預計提升生態功能空間201.45 hm2, 年碳匯量提升約2 921 t,結合區域景觀設施的節能化改造,降低區域景觀設施運行能耗,年碳減排量約1 000 t。

3.3 建立綠色交通系統

基于“小街區、密路網”模式優化交通路網結構,通過完善自行車道、步行廊道、共享停車等配套設施,優化公共交通站點布局,降低私家車出行比例,形成以“公共交通+ 共享單車+步行”為主的綠色交通系統,降低交通出行的碳排放。

示范區內推廣交通出行電氣化,其中,公共交通全部電氣化,私家車輛40%采用可再生能源汽車,優化電、油、氣綜合加能站和光儲充一體化設施布局, 完善綠色交通出行配套設施;在道路照明方面采用風光互補新能源LED 路燈+智能燈控系統,提升示范區道路照明效率,結合厥水河、花溪河總長8.5 km的慢行步道,引入分布式光伏技術,提升交通系統能源自給能力。 通過交通系統及設施調整優化,碳排放情況預測見表2。

表2 交通系統優化后年碳減排預測

3.4 推廣綠色建筑示范

基于“被動節能優先,主動能源優化”原則,推進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比例,并對現有建筑進行節能化改造。 采用隔熱性能更高的門窗及墻體材料,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遮陽,實現建筑節能效果最大化。 建筑內采用新風系統、熱回收以及節能空調、高效照明等主動化節能技術,配合智能化能源管理,提升建筑能源管理與利用效率。 推進裝配式建筑技術應用,通過建筑構件預制生產、現場機械化施工以及裝修一體化,促進“五節一環?!?, 預計在建筑全生命周期降低碳排放量超40%,節能減排優勢明顯。

示范區內建筑面積約1 689 萬m2, 可安裝光伏組件面積按照建筑面積比例計算,其中,公共建筑安裝比例為25%、商業建筑15%、工業建筑25%、倉儲建筑40%計算,片區可開發一體式光伏建筑面積約106.75 萬m2,結合電廠余熱利用及集中高效供冷、供熱技術,碳排放情況預測見表3。

表3 綠色建筑推廣后年碳減排預測

3.5 促進資源回收利用

從源頭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降低區域一次性產品使用比例,加強資源節約與垃圾分類再利用宣傳,減少生活垃圾產生;完善垃圾分類回收網絡,優化垃圾分類收集及處理設施布局,建立生態化、智能化的固廢垃圾回收、運輸與處理體系,降低垃圾處理過程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固體廢棄物的無害化與資源化。

示范區內規劃人口約15 萬人,按照人均日產垃圾量1 kg,日垃圾固廢處理量約150 t/d,通過采用固廢焚燒處理技術,按照等效發電量計算,年發電量約21 900 MW·h,等效碳減排量約12 723.9 t。

3.6 優化可再生能源利用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構建低碳高效的電力及冷熱供應系統,實現多能互補下電、熱、冷的綜合能源供應。 以域外電力/ 火電余熱利用為支撐,域外配套發展風光可再生能源項目,域內發展可再生電力及可再生熱源,實現域內及附近區域可再生能源電力供給占81.6%,公共電網約18.4%,域內余熱供熱占熱力供給的64%,其他可再生能源熱力供給占27%。

促進能源供應服務產業升級, 通過建立區域智慧能源數字化中心以及集中式、分布式智慧綜合能源站系統,提升并優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場景。 利用先進信息通信技術、 傳感器技術、AI 技術等打造智慧能源管控平臺,核心功能包括云平臺的信息控制、分布式能源管理、能源智能調峰、數據實時采集、能源數據分析、能源供應服務等。 通過智控中心實時監測,收集各類建筑產能、耗能相關大數據,動態管理各類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及使用,實現能源互補利用的最大化。

4 結語

隨州市大明珠綠色低碳示范區通過融合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與技術,從城市生態、用地、交通、建筑以及資源利用等多方面提出規劃策略,降低區域碳排放量、增加生態空間碳匯,預計年總年碳減排量17.3 萬t,碳減排比例約55%。 區域碳減排的量化與規劃策略關系密切, 雙碳背景下的園區規劃應注重協調區域發展與綠色低碳, 從多方面統籌考慮制定工作目標及策略,形成更綜合、更具體、更詳細的實施路徑,建立和完善雙碳戰略實踐的示范樣板,在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猜你喜歡
示范區用地設施
民生設施非“擺設”
河灘地建起中藥材示范區
警惕環保設施安全隱患
中國第三個國家級入境再制造示范區通過驗收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研究進展綜述
公共充電樁設施建設正當時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通知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的演變
擅自啟用已查封的設施設備該如何處罰?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實踐與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