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東環鐵路聯絡線采空區方案研究

2024-03-27 07:42劉兆宇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4年4期
關鍵詞:鐵廠蘆草采空區

劉兆宇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1 項目概況

烏魯木齊東環鐵路聯絡線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境內,線路南接蘭新鐵路芨芨槽子站,向北沿烏魯木齊市區東部、東繞城高速公路,接入烏將鐵路新開車站十二戶站,線路正線長66.890 km。

本項目充分滿足了東部工礦企業運輸需求, 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助于整合蘆草溝線,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對緩解烏魯木齊樞紐能力緊張,暢通新亞歐大陸橋通道,提升烏將線外運能力, 保障準東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2 采空區概況

沿線采空區為煤礦采空區,分布于蘆草溝至鐵廠溝段,基本上為侏羅系西山窯組煤層的開采形成, 呈多個條帶狀塊區分布,走向65°~70°,屬于急傾煤層。 如圖1 所示。

2.1 煤層開采情況

從開采規模和時間來看, 本地區采煤經歷了3 個歷史階段:(1)20 世紀50~70 年代初, 主要為村民和村集體的無序開采,由于設備和能力所限,此階段開采深度最深60 m 左右。 特點是開采范圍點多面廣、采空區雜亂、無文字記錄,也是現今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 (2)20 世紀70 年代初~90 年代中期,主要以縣鄉村鎮為主導,配置有一定的通風排水設備,開采深度可到120~150 m。 特點是開采范圍點多面廣、采空區很雜亂、有部分文字記錄。 (3)20 世紀90 年代中期~2010 年前后煤礦關停,主要由政府主導的正規煤礦企業開采,開采設備和技術較先進,開采深度一般為150~300 m。 特點是開采范圍有文字記錄、作業較為規范。

2.2 采空區塌陷情況

煤層采出后,煤層頂板隨采隨塌,由于是急傾斜煤層,塌陷的規律為頂板尚未坍塌, 頂柱即塌落, 然后頂柱之上的黃土、卵礫石土隨之塌陷,在地面產生了多處塌陷坑。 在現場調查發現, 區內地表出現了大量成片或呈東西向條帶狀的塌陷區,可見地裂縫,長3~20 m 不等,裂縫寬0.1~3 m,深1~3 m。從衛星影像圖和歷史地形圖上, 可見采空區地表分布有圓形陷穴和塌陷坑,陷穴直徑10~50 m,目前大部分已被填埋,僅在局部遺留小型陷穴,直徑0.6~2 m,深1~5 m。

3 采空區方案研究

3.1 方案說明

鐵廠溝采礦區段既有2 條交通廊道,即東繞城高速公路、S111 公路(峽門子—林場公路)。 東繞城高速公路采用路基通過采煤溝塌陷區,局部塌溝填筑約40 m;S111 公路(峽門子—林場公路)并行既有鐵廠溝河東側,因位于既有鐵廠溝河道兩側,歷史上煤層未開采,地面穩定性良好。

本文研究了沿高速公路和沿鐵廠溝河兩大系列方案。 其中,鐵廠溝河方案中,結合采礦坑分布及線路展線情況,研究了沿溝小繞方案和沿溝大繞方案,如圖2 所示。

1)沿溝小饒方案:線路自比較起點AK28+300 引出后,于蘆草溝河南側設河馬泉站, 出站后線路沿隧道至鐵廠溝河南側,并鐵廠溝河展線,將既有鐵廠溝河及S111 公路向東改移。鐵路以路基形式走行于其西側,于曙光下村東側上跨S111 公路,走行于Z521 公路東側;于東繞城高速公路鐵廠溝收費站南側設蘆草溝東站,后并繞城高速公路北行,于米東收費站東側折向西, 于柏楊河北側設米東站后至比較終點, 線路長25.9 km。 其中,特大橋5 座,共長12 506.3 m;隧道1 座,長4 930 m。 橋隧比67.3%,主要工程投資17.15 億元。

2)沿溝大繞方案:線路自比較起點AK28+300 引出后,于蘆草溝河南側設河馬泉站,出站后線路沿隧道至鐵廠溝河南側,并鐵廠溝河展線,將既有鐵廠溝河及S111 公路向東改移。 鐵路以路基形式走行于其西側,穿曙光下村、上跨Z521 公路,走行于既有煤礦填埋堆西側,于曙光村東側轉向東,于新北銀豐化工南側轉向北, 于東繞城高速公路鐵廠溝收費站南側設蘆草溝東站,后并繞城高速公路北行,于米東收費站東側折向西,于柏楊河北側設米東站后至比較終點,線路長26.974 km。其中,特大橋共6 座,長8 291.14 m,大中橋2 座,長度共687.54 m;隧道2 座, 長度共5 837 m。 橋隧比54.9%, 主要工程投資18.67 億元。

3)并高速公路方案:線路自比較起點AK28+300 引出后,于蘆草溝河南側設河馬泉站,沿隧道至鐵廠溝河南側,并高速公路跨鐵廠溝河,以路基穿鐵廠溝煤礦塌陷區,北行至米東收費站東側跨立交匝道后折向西,于柏楊河北側設米東站后至比較終點,線路長25.312 km。其中,特大橋5 座,長度共11 811.75 m,大中橋1 座,長度共90.21 m;隧道1 座,長度共4 844 m。 橋隧比66.2%,主要工程投資17.71 億元。

3.2 優缺點分析

3.2.1 從工程安全及實施難易性角度分析

3 個方案均實現了在采空區段以路基結構形式通過,線路與塌陷溝交叉角度基本相當,交叉角度均較大。

1)沿溝大繞方案線路走行于鐵廠溝河位置,完全繞避最北側第三道采煤塌陷溝外緣,路基最大填高15.8 m。 工程實施較易,工程安全性最高。

2)沿溝小繞方案線路部分走行于鐵廠溝河位置,于第二道塌陷溝處轉向東,局部穿越第三道塌陷溝,經現場踏勘及調取歷史資料, 穿越第三道塌陷溝處地面整體穩定性較好,路基最大填高19.0 m。 工程實施相對容易,工程安全性相對較高。

3)并高速公路方案線路并行高速公路走行,既有高速公路穿越第一道塌陷溝處, 以路基形式自露天采煤坑底逐級回填壓實,公路路基邊坡高約40 m。 本項目并其走行,惡化了其工程條件,線路在穿越第三道塌陷溝處路基最大填高約29 m。工程實施條件差,工程安全性相對較差。

3.2.2 從外部實施條件角度分析

1)并高速公路方案利用既有高速公路廊道,工程拆遷少,公路與鐵路之間不產生新的夾心地; 線路與沿線電力線路等交叉干擾小。 外部實施條件最好。

2)沿溝小繞方案線路并鐵廠溝河布線,工程拆遷相對較多,需遷改鐵108 廠溝河及S311 公路各約1.2 km;線路兩次穿越鐵廠溝河東側220 kV 電力線,后續需進一步征求電力部門意見,工程外部實施條件相對較好。

3)沿溝大繞方案線路并鐵廠溝河布線,工程拆遷最大,需遷改鐵廠溝河及S311 公路各約2.0 km;線路占壓鐵廠溝河東側220 kV 電力線長約4.5 km,需對其進行遷改,工程外部實施條件最差[1]。

3.2.3 技術經濟綜合對照

3 個方案技術經濟綜合對照見表1。

表1 3 個方案技術經濟綜合對照表

3.3 研究結論

本次研究推薦線路長度適中、 工程實施外部條件相對較好、工程安全性好、實施風險小、工程投資最省的沿溝小繞方案。

4 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沿線各采空區仍處于不穩定狀態,其剩余變形量均較大, 覆巖的持續變形可能會對路基、 橋涵、隧道、房屋等建筑物產生毀滅性破壞,因此,線路通過采空區時應采用科學合理的選線、工程設置原則及治理方案。 線路宜繞避采空區,無法繞避時,盡量選擇開采深度較淺且寬度較小地段通過;盡量以路基通過,必要時采取跨度小的框架結構橋梁,避免設置隧道、車站及大型或特殊結構橋梁;在主體工程開工前,采取探灌結合方法,對采空區地下空洞進行灌漿加固處理。

猜你喜歡
鐵廠蘆草采空區
老采空區建設場地采空塌陷地質災害及防治
瞬變電磁法在煤礦采空區探測中的應用
鋼鐵廠掠影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地球化學特征及油—源對比
蘆草輕柔
蘆草
云龍縣漕澗鎮鐵廠村話的聲母系統和中古聲母系統比較研究
馬朗凹陷二疊系蘆草溝組頁巖氣儲層特征及評價
打 鐵
某礦山采空區處理方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