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高產栽培中植保技術的應用

2024-03-28 12:00卞晉華
種子科技 2024年4期
關鍵詞:吸漿蟲植保高產

卞晉華

(慶云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德州 253700)

小麥是德州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實現小麥的高產栽培對維護農戶切身利益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

應用植保技術是實現小麥高產栽培的關鍵舉措,在小麥栽培的不同時期選擇合適的植保技術,可以達到節本增效的效果。例如,在播種階段使用藥劑拌種技術,有利于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在田間管理階段使用節水灌溉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以節約化肥和水用量,降低種植成本?,F階段,部分農戶對植保技術的了解不夠深入、應用不夠熟練,基層農技人員要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充分發揮能動性、積極性,做好植保技術的宣傳推廣與指導培訓工作,為實現小麥高產栽培提供有益幫助。

1 小麥高產栽培中常用的植保技術

1.1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養分是否充足是決定小麥能否實現高產栽培的關鍵。尤其是對于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塊,合理施肥可以為小麥植株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為實現高產創造了有利條件,還能減少化肥施用量,避免過量施用化肥帶來土壤板結等問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從麥田中收集土壤樣品,測定土壤中N、P、K、Ca、Fe 等元素含量,在此基礎上根據小麥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養分,確定需要補充哪種肥料,指導農戶合理施肥。測土配方施肥的主要步驟包括土壤測試、設計配方、撒施肥料、效果評價等步驟。其中,配方設計與加工是技術要點,農技人員要根據土樣分析結果,設計出適用于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同時,開展田間試驗,設置配方施肥組、農戶習慣施肥組、空白施肥組3 個處理組,對比增產效果,并校正施肥參數。根據校正后的配方,指導農戶進行科學施肥,以達到降本增產的效果[1]。

1.2 節水灌溉技術

在小麥栽培中,傳統的漫灌方式不僅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和種植成本的增加,而且容易出現土壤板結等問題,不利于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對降低小麥種植成本、實現高產栽培有積極效果。滴灌是在麥田中埋置塑料管道,同時在管道上鉆出若干個直徑約為10 mm 的毛細孔,向塑料管道內輸水。在重力和壓力作用下,管道內的水通過毛細孔向外滲透,直達作物根部,完成灌溉。滴灌的水資源利用率能夠穩定在90%以上,具有節水增產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將灌溉與施肥相結合,選擇水溶性肥料,與水按照一定質量比混合后滴灌到土壤中,相比地面施肥可以提高肥效1 倍以上。在應用滴灌技術時,農戶還能精準控制灌水量,在滿足小麥生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節約用水,兼顧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1.3 化學除草技術

雜草除了與麥苗爭奪土壤中養分、水分外,還會為病菌、害蟲的滋生提供有利環境,增加麥田病害、蟲害的發生概率。要想實現小麥的高產栽培,必須運用好除草技術。把握好除草時機,落實好“三不”原則。一是不在干旱天氣除草。土壤濕度在40%~60%,除草劑的藥效能夠得到較好的發揮。如果過于干旱,除草劑的藥效無法全部發揮出來。二是不在低溫天氣除草。日均氣溫在10 ℃以上,雜草的氣孔張開吸收光照,此時噴施除草劑,藥液更容易被雜草吸收,從而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三是不在大雨前后除草。降水前噴施除草劑,藥劑會在雨水沖刷下流失,不利于藥效的發揮。因此,化學除草前要關注天氣預報,避免在降水前后除草。德州地區小麥栽培中常見的雜草有麥蒿、薺菜、麥瓶草等,可選用苯磺隆、炔草酯等藥劑。選用炔草酯750 mL/hm2配合施用氟唑磺隆75 g/hm2,兌水150 kg/hm2噴施,對雀麥草、節節麥、麥瓶草等禾本科雜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4 病蟲害防治

1.4.1 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是一種主要為害葉鞘、莖稈的細菌病,在德州地區屬于小麥常見病害。防治方法有以下幾種。1)農業防治。選擇抗病、耐病品種,如德抗961、德麥008、新麥32 等。播種前使用藥劑拌種,比如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33%井岡·蠟芽菌可濕性粉劑等。適時播種,避免早播,可以降低冬前病菌侵染麥苗的概率。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遇到降水天氣要注意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對預防該病也有積極效果[2]。適當減少氮肥施用量,增加鉀肥施用量,可以使小麥植株更加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合理分配土壤中的養分、水分,有利于麥苗茁壯生長,也能保證田間良好的透氣性,破壞病菌繁殖、傳染的環境。2)化學防治。在小麥生長的不同時期,防治紋枯病的藥劑也不同。返青期麥苗染病后,可施用33%井岡·蠟芽菌可濕性粉劑300 倍液,抽穗期麥苗染病后,可施用50%甲基立枯靈500 倍液噴霧治理,每隔3 d 噴藥1 次,連續噴3 次即可見效。施用農藥治理小麥紋枯病時,除了要控制農藥用量、質量濃度以及用藥時機外,還要注意同一種農藥不能連續施用,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

1.4.2 小麥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又稱“爛穗病”,從苗期至穗期均可發生,該病在雨水較多的年份為害尤其嚴重。結合小麥赤霉病的流行規律,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例如山農27、濟麥44、魯原502 等。農戶可在基層農技站的指導下選擇適合本地環境的抗病品種,從源頭上降低小麥赤霉病的發生概率。鑒于小麥赤霉病的發生與溫度、濕度有關,因此加強水肥管理也是防治該病發生的有效措施。小麥栽培期間遇到連續降水天氣,應及時開溝排水,避免麥田積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疏松土壤,增加透氣性,保證根系正常呼吸,使植株健壯,增強對病菌的抵抗能力。減少化肥用量,增加農家肥的施用比例,所用農家肥必須充分腐熟[3]。2)化學防治。麥田中如果出現小麥赤霉病,病原菌釋放孢子,通過空氣傳播感染其他植株。因此,發現患病植株后,應盡快施用藥劑,避免病害加劇造成嚴重減產。堅持“宜早不宜遲”原則,在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采取措施。抽穗期施用3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200~1 500 g/hm2,兌水900~1 200 kg/hm2噴霧;揚花初期施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875 g/hm2,兌水750~900 kg/hm2噴霧,每隔7 d 噴施2 次,連續施用14 d 可以有效防治小麥赤霉病。

1.4.3 小麥蚜蟲

德州地區的小麥蚜蟲以麥長管蚜為主,為害小麥的葉片、莖稈、嫩穗等,是造成小麥減產的主要害蟲之一。結合小麥蚜蟲的生活習性,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小麥播種前,使用新高脂膜拌種,保護種子不被土壤中的害蟲嚙噬,同時還能隔離病毒,防止病害的發生。合理布局地塊中的農作物,可以將小麥與玉米輪作,避免單一化,是預防小麥蚜蟲的一種有效措施。種植冬小麥時,注意做到適當晚播,并配合冬灌、早春鎮壓,能減少蟲害發生,提高小麥千粒重,從而提高產量。2)生物防治。小麥蚜蟲的天敵較多,如草蛉、食蚜蠅、寄生蜂等,都會對小麥蚜蟲產生明顯的抑制。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達到理想的生物防治效果,在小麥栽培期間應盡量少用或不用化學農藥,保護生物天敵。3)化學防治。在小麥蚜蟲發生初期,害蟲數量不多、為害不嚴重,可采取放養生物天敵或使用黑光燈、粘油板等方式防治害蟲。如果害蟲數量太多,上述方法效果有限,必須施用化學藥劑殺蟲,比如20%氟啶蟲酰胺、10%吡蟲啉、2.5%溴氰菊酯、50%殺螟松、50%辛硫磷等[4]。

1.4.4 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會造成籽??諝?、秕粒,造成嚴重減產。山東德州地區小麥吸漿蟲每年可發生1~2 代,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選擇抗蟲品種,能夠有效防止小麥吸漿蟲發生大規模暴發。一般來說,芒長多刺、果皮較厚、口緊小穗密集的品種,不利于小麥吸漿蟲的成蟲產卵和幼蟲入侵。在小麥栽培中可以優先考慮符合上述特性的小麥品種,對預防害蟲、提高產量有一定效果。輪作倒茬也是防治小麥吸漿蟲的有效措施,在德州地區可以將小麥與大豆、棉花等農作物進行輪作,并且小麥播種前必須深翻土壤,通過陽光暴曬或噴灑殺蟲劑等方式,殺滅土壤中殘存的越冬蟲卵。2)生物防治。對于集中連片的麥田,可以采取放養生物天敵的方式治理小麥吸漿蟲。天敵生物主要有七星瓢蟲、腹姬小蜂、寬腹寄生蜂等,對小麥吸漿蟲的幼蟲、成蟲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3)化學防治。小麥播種前應深翻地塊,選擇2%甲基異柳磷粉劑15 kg,每100 g 兌水5 kg,通過噴霧的形式消毒土壤。在小麥拔節期和孕穗期,選擇50%辛硫磷乳油3 000 mL/hm2,兌水120~150 kg/hm2,加入細土拌勻制成毒土,撒施在麥田中。通過上述方式能夠有效殺滅土壤中的蟲卵,防止小麥吸漿蟲繁殖。對于小麥吸漿蟲的幼蟲和成蟲,可施用80%敵敵畏3 000 mL/hm2,兌水75 kg/hm2噴灑小麥葉、麥穗,可以取得良好的殺蟲效果。

2 小麥高產栽培中植保技術的應用策略

2.1 做好植保技術的宣傳與推廣

從宏觀上看,近年來我國農業植保技術發展迅速,特別是小麥條銹病“壓、延、阻”全程綠色防控技術、農用無人機與作物智慧管理技術等,在小麥高產示范田中取得了理想的應用效果。在總結示范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新型植保技術,才能讓更多的農戶享受技術紅利??梢岳谩熬€上+線下”立體宣傳體系提高植保技術的推廣效果[5]。線下宣傳具有生動直觀的優勢,基層農技人員要將宣傳陣地設在田間地頭,采用現場講解、親自示范、邀請體驗的方式,讓農戶近距離接觸、使用新型植保技術,讓其感受新型植保技術的實用性,從而自覺將植保技術應用到小麥栽培中,實現小麥的優質高產。還可以邀請市里的植保專家到農村社區開展專題講座,現場解答農戶在應用植保技術時遇到的問題,保證植保技術切實發揮提高小麥產量與質量的應用效果。線上宣傳具有覆蓋面廣的優勢,基層農技人員可以根據小麥高產栽培的需要,通過拍攝、剪輯等方式制作植保技術宣傳短視頻,并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官方號等渠道發布,鼓勵農戶積極轉發,擴大宣傳范圍,提高植保技術的推廣效果。

2.2 為農戶提供植保技術專項培訓

應用植保技術是農業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為了讓新型職業農戶更加熟練地應用植保技術,基層農技人員應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與培訓。例如,隨著民用無人機技術的成熟,以及無人機成本的降低,農業植保無人機得到了普及應用。許多農戶在購買植保無人機后,主要通過閱讀設備操作說明書以及觀看廠家提供的操作視頻這兩種方式學習無人機的操作技巧。在練習使用時,經常因為操作失誤導致無人機與樹木、電線桿、建筑物相撞,使植保無人機在小麥高產栽培中的應用效果不理想。農技站要組織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農技人員,為有需要的農戶提供植保技術專項培訓,一對一、手把手地指導農戶如何操作先進農機設備、如何應用綠色植保技術。以農業植保無人機為例,農技人員通過示范操作的方式讓農戶掌握操控要領,保證農戶能夠獨立操作植保無人機完成麥田打藥。除此之外,將植保無人機的故障表現、維護方法、修理措施等納入到培訓方案中,降低植保無人機的維修概率,保證農業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

2.3 加強資金支持推廣先進植保技術

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是推廣植保技術、實現小麥高產栽培的基本前提,地方政府根據自身情況給予適當的財政支持,依托配套的農業基礎設施,為植保技術的應用提供物質保障。以小麥高產栽培中的滴灌技術為例,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還能避免土壤板結,讓肥料直達農作物根部,從而實現小麥的優質高產。要想將滴灌技術推廣應用,地方政府需要加大補貼力度,減少農戶購買滴灌設備的經濟壓力。

近年來,植保技術呈現出“智能化”發展趨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植保技術實現了融合應用,減輕了農田管理壓力,提高了作物栽培效益,也使得植保技術的應用成本有了明顯增加。地方政府應積極出臺惠農補貼政策,讓先進植保技術能夠惠及更多農戶,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生產優勢,實現小麥高產栽培,增加農戶經濟收益。

3 結束語

植保技術的應用是實現小麥優質、高產栽培的關鍵。在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大環境下,農業植保技術得以快速發展,許多新型植保技術在試點應用中表現出優勢,進而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推廣普及。在小麥栽培過程中,分別使用藥劑拌種、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等植保技術。從微觀上能夠提高小麥的產量與質量,增加農戶的經濟收益;從宏觀上能夠改變農戶的管理理念,推動農業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農技人員要在植保技術的宣傳推廣、指導培訓等方面發揮主觀能動性,幫助農戶正確認識植保技術的價值,并將其熟練運用到小麥栽培中,進一步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猜你喜歡
吸漿蟲植保高產
青海省小麥吸漿蟲的分布、發生條件及防控策略
廣西植保(2021年4期)2022-01-06
壺關縣:開展2021年植保無人機操作手培訓
侯馬:召開小麥吸漿蟲防治現場會
麥田吸漿蟲無害化控制技術探討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探討
秋茬蔬菜高產有妙招
植保機何時走下“神壇”
植保無人機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不同藥劑防治小麥吸漿蟲幼蟲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