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2024-03-28 18:47劉陽王玨顧春姚雪青王欣悅
時代郵刊 2024年5期
關鍵詞:文化公園九江長江

● 劉陽 王玨 顧春 姚雪青 王欣悅

從雪域高原奔騰而下,向著大海奔流而去。長江,我國第一大河流,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隨著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日益綻放出新的時代華彩,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長江文化正在譜寫新的時代華章。

“長江春水綠堪染”修復生態,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清晨,江西九江。

漫步長江江岸,登臨琵琶亭,只見江面白霧繚繞,長江猶如一條巨龍,穿云破霧、迤邐而來,深綠的江水承載著一艘艘輪船駛向遠方,兩岸蘆葦在晨風中輕輕搖曳……

1200多年前的一個秋夜,詩人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寫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千載時光飛逝,長江奔流依舊,但兩岸早已換了人間。

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度背負沉重的環境與生態壓力。九江市民汪健在江畔生活了一輩子,親眼見證長江的變遷。他回憶:“以前江上有很多采砂船,岸邊到處是礦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江水渾濁不堪?!?/p>

2021年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長江江西段被列為7個重點建設區之一。九江乘勢而上,努力打造百里長江“最美岸線”,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下大力氣拆除沿江非法碼頭、泊位,騰出岸線;治理廢棄礦山,開展礦區綠化……長江九江段恢復水清岸綠,形成“堤外生態綠化帶、堤內園林景觀帶”的百里長江風光帶,“一江碧水向東流”美景重現。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

生態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從中發展出深刻而獨特的生態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提倡植樹造林、禁止濫捕亂挖、禁止破壞江岸等法律條文歷代沿用。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彰顯了中國歷史長河所沉淀的生命之道、生態智慧和人文精神。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有力促進了長江沿線環境改善。一條條“最美岸線”、一座座濱江公園,將長江裝點得格外動人。

“現在的江岸是九江熱門的旅游打卡點,來江邊看風景、鍛煉身體的人越來越多?!蓖艚≌f。

“咔嚓、咔嚓……”一只小江豚躍出水面嬉戲吐水,這個畫面被武家敏用相機捕捉到。年逾六旬的武家敏,是居住在江蘇南京市鼓樓區的“老南京”,跟拍江豚16年。這些年長江的滄桑巨變,都被他定格在鏡頭中。

“以前,長江沿岸小化工、小碼頭、砂石廠密布,讓居民臨江不近江、靠水不親水,找個拍攝地點都很難,江豚也是一年看不到幾回?!蔽浼颐舸蜷_相機,“現在經過治理,長江兩岸滿眼都是好風景,經常能拍到江豚,它們是一群群出現的?!?/p>

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姜盟介紹,近年來南京“治岸”與“治水”雙管齊下,攝影愛好者拍到長江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江豚的概率大大提高。

即使在冬日,重慶豐都縣長江兩岸依舊生機勃勃,碧水蜿蜒、彩葉漫山。翩翩起舞的鷺鳥與藍天呈現了一幅優美的畫卷。長江邊的豐都濱江公園、藝術館等地,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游玩。

豐都濱江公園金科段曾是長江邊的一片雜草叢生的江灘荒坡地,沿線滿是砂石堆場?!耙郧昂茈y看見水鳥,但如今白鷺、蒼鷺、紅嘴鷗和鴛鴦等都在這里安了家?!贝缯涫侨辖值赖耐诵萋毠?,她和老伴常去長江邊散步,“如今,山更青水更綠,長江周邊的環境明顯變好了?!?/p>

“我們共記錄鳥類124種,屬于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32種?!必S都縣林業局黨組成員、豐都縣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文成德說,近年來豐都縣搶抓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通過實施水生態修復工程、改造江灘荒坡地等,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不少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時隔多年再次在長江岸邊現身。

一江碧水,萬物生長。今日長江,生機勃勃。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摸清家底,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

奔騰不息的長江,孕育了燦爛輝煌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見證著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有力推動了各類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成為堅定文化自信、激發奮進力量的寶貴滋養?!昂幽范晌幕情L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它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同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內,講解員儲一鳴正帶領游客進行參觀。

余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館長謝向杰介紹:“近年來,在文博工作者不懈努力下,田螺山遺址、井頭山遺址等具有代表性的河姆渡文化考古新成果不斷涌現,為深入研究長江下游地區史前文明進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也拓展了長江文化的深度和廣度?!?/p>

一條小板凳、一把小尖鋤、一把小刷子,幾位考古工作者在土坑內小心翼翼地進行挖掘工作。若遇見一枚化石,更要小心謹慎,先把泥土輕輕去掉,再用刷子輕輕刷一遍,接著拍照、編號、歸檔……這就是重慶巫山龍骨坡遺址考古工作者的日常。

龍骨坡遺址是一處更新世時期古人類遺址,在此發現的“巫山人”對研究人類起源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拔覀兿Mㄟ^這次發掘工作,解開‘巫山人’究竟是人還是猿的世界難題?!敝袊茖W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說,“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將有更多證據證明200萬年來長江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p>

長江流域是我國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據統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沿線13個省份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3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41項,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118處,國家一級博物館91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大江上下交相輝映。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以來,一場大規模的文化資源普查在沿江城市迅速展開。通過普查,厘清長江文化脈絡、摸清長江文化家底,為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提供第一手依據。

“為摸清歷史文化家底,浙江全面組織開展長江文物調查,編制完成《浙江省長江流域文物資源調查報告》?!闭憬∥奈锞治奈锉Wo與考古處處長楊文慶說,資源調查為講好長江故事、推動文化走“新”提供了基礎。浙江布局了近90個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規劃重點項目,先后建成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研學基地、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余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湖州南潯古鎮教育基地等10余個與長江文化相關的國家級、省級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基地),開發了考古研學游等特色研學產品,以研促學,讓長江文化“活”起來。

長江,既是母親河,也是英雄河。大江上下,無數英烈揮灑熱血,留下了大量革命遺址遺跡,成為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寶貴資源。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一曲《紅梅贊》,唱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

在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數字體驗廳里,曲面投影、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令參觀者在沉浸式觀展中重返歷史現場、體悟紅巖精神。2023年,重慶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景區接待觀眾超1100萬人次。博物館負責人表示,借助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契機,重慶已將紅巖文化公園建設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保護規劃,并啟動全市紅色資源專項調查,全面保護提升和建設好紅巖文化公園,希望越來越多參觀者在其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進力量。

“紅飄帶”——首個以長征為主題的全域行浸式數字文化體驗館2023年10月在貴州貴陽開放。走進館內,仿佛走進了歷史現場,一幕幕歷史活劇在距觀眾咫尺處上演。陣地上炮聲隆隆、硝煙彌漫,紅軍戰士浴血拼殺;爬雪山、過草地,雪花從天而降……“紅飄帶”項目總設計師王志鷗說,項目通過綜合運用AI虛擬交互、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全景式再現長征之路,使觀眾猶如身臨其境,更加深刻地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

“長江流域分布著大量文物和文化遺產,是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重要根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必將激活長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展示長江文化的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文化重要標志?!蹦暇┐髮W歷史學院教授賀云翱說。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串景成線,助推長江沿岸文旅融合發展

“萬里長江門前過,千頃鄱湖屋邊繞?!闭f起九江的文旅資源,九江市潯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健蓉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無數歌詠長江的詩作,其中1.6萬余首與九江相關,陶淵明、李白、白居易、周敦頤等都曾在九江寫下杰作,詩詞文化是九江文化和長江文化的重要特色?!?/p>

隨著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建設不斷推進,深厚的文化資源成為九江旅游的金字招牌。在琵琶亭上重溫白居易《琵琶行》的創作過程,在石鐘山上探訪蘇軾寫作《石鐘山記》的心路,在白鹿洞書院品味千年文脈、感悟為學修身的要旨……“詩意長江、詩畫九江”,引來游客如織。2023年,九江市累計接待游客超80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43%。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是同時期長江流域文化內涵最豐富、面積最大的都城遺址。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落成開放,新出土的黃金面具、外形奇特的龜背形網格狀器等令人嘆為觀止,許多游客感嘆,中華民族的想象力、創造力實在是了不起!

三星堆博物館館長雷雨說,為了充分展示考古成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新館采用了大量先進的數字化技術,青銅神壇等3組器物采用“數字化修復演示”的展陳方式,手工拼對結合AI算法,通過數字化技術再現了破碎青銅器修復過程;借助最新的裸眼立體新媒體技術,將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的發掘工作“搬”到展廳;通過投影機矩陣無縫融合技術,實時將數十臺投影儀的畫面相融合,流暢演繹三星堆古城恢宏景象……

“修舊如舊、傳承文脈”,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各地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復,使古老街巷綻放時代光彩。

安徽安慶,古皖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交相輝映,當地推動修繕和保護歷史建筑,對文化街區實施連片保護性利用;四川都江堰,每到夜晚,天府源廊橋景區流光溢彩,拍照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

老街區妥善保護,新景觀不斷涌現。四川啟動嘉陵江旅游風景道建設,重慶加快建設長江三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北宜昌正積極打造一條延綿25公里的濱江綠道景觀帶,江蘇常州正在推動建設長江主江南岸8公里岸線文化綜合展示帶……大江上下,串景成線,形成一條條黃金線路,助推長江沿岸的文旅融合發展。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豪邁而深情的《長江之歌》,總能激發中華兒女對壯麗河山、燦爛文化的自豪之情。展望未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必將使長江文化賡續延綿,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猜你喜歡
文化公園九江長江
悠悠的九江
積極推動江蘇國家文化公園立法
臨沂市銀雀山兵學文化公園開園
長江之頭
長干曲四首(其二)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 就“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開展專題調研
密洛陀文化公園游記
長江之歌(外二首)
長江圖(外二首)
鷺鳥如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