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紀錄片“翻紅”的原因

2024-03-29 07:40付新
新聞傳播 2024年4期
關鍵詞:良渚貴陽頻道

付新

(貴州廣播電視臺 貴陽 550002)

媒體融合傳播已經成為當下的主要傳播業態,紀錄片從最早的電影形式、電視紀錄片形式,到時下的融合視頻形式,以其真實的本質力量重新回到公眾視野。

目前,我國的紀錄片行業已形成以央視紀錄頻道、衛視紀實頻道為主力,新媒體平臺為重要支撐的多元構建,并形成線上線下聯動、大屏小屏共振的新傳播格局。

一、紀錄片在大屏端收視整體提升

2010年至今,我國紀錄片產業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扶持以及互聯網的介入,紀錄片市場規模迅速擴張。據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CDRC)數據顯示,2013-2015年,我國紀錄片產業投入規模高速增長,至2015年年增長率高達57.3%[1];2016-2018年逐漸實現平穩發展,2018年我國紀錄片投入規模達到46億元。

國家廣電總局2018年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以來,積極引導擴大國產紀錄片播出需求,鼓勵地方電視臺開設紀錄片欄目,倡導一線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紀錄片,有力推動了優秀國產紀錄片的充分播出和宣傳推廣。

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公布的紀錄片專題收視報告,基于2019年6月3日至8月9日期間,對16個央視頻道、34個地方衛視頻道、3個地方衛視紀實頻道以及4個中國教育電視臺頻道紀錄片收看情況的監測,數據顯示紀錄片整體收視勢頭強勁。一大批紀錄片收視率破0.5%,超過多數晚間黃金時段綜藝節目。央視相關頻道播出的紀錄片每集平均收視率為0.216%。其中,排名位居前三的《瞬間中國》《手創中國》都是平均時長僅為90秒的短片類紀錄片。從整體上看,各類別紀錄片播出比重和收視比重相當,大部分相差范圍在7%以內,播出供給量與觀眾需求基本匹配,能夠基本滿足觀眾收視需求。

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衛視頻道紀錄片播出425部[2],開設100檔紀錄片欄目,累計播出28708集紀錄片。CCTV-9紀錄頻道作為國家級專業紀錄片頻道,以其豐富的題材和專業的視角全方位為觀眾展現立體中國和全息世界,自2021年8月起收視份額逐步攀升,已連續8個月收視份額突破0.5%。2023年以來累計收視份額達0.60%,較2021年同期提升14%,上星頻道組排名較去年同期上升6位,觀眾規模共計5.71億人,觀眾人均收視時長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7分鐘。頻道2023年在紀錄片市場占比約三分之一,較2021年有所提升。2023年以來市占率也穩中有升,平均收視率較去年同期上漲21%,遠超上星頻道9%的提升幅度。截至20234月19日,“央視紀錄”“CCTV紀錄”等總臺紀錄頻道相關新媒體賬號2022年在第三方平臺上發文共計2912條,累計閱讀量達1.8億次,播放量超3.5億次,頻道對臺網紀錄片市場的綜合影響力更為凸顯。

二、紀錄片在新媒體端發展快速

短而精的微紀錄片有明顯更大的網絡市場,紀錄片在新媒體端的觀眾也呈現出年輕化趨勢。騰訊視頻的數據顯示,2020年初,其紀錄片觀眾70%是18歲到29歲的年輕人;愛奇藝平臺紀錄片觀看人群中,19歲至30歲的用戶占比超過50%,18歲以下的用戶占比達14%;嗶哩嗶哩(B站)申請上市的招股書顯示,其用戶中有81.7%出生于1990年至2009年之間。

我國紀錄片在網生時代呈現出產業格局融媒化、生產創作網絡化、內容形態網感化相結合的特質。在流量與用戶驅動下,制播主體更傾向迎合年輕人的喜好進行內容生產與分發,追求內容與用戶的精準匹配。

三、各平臺作品分析

A.央視級媒體——《奮進的中國》

央視級媒體站位高,視野廣闊,資源充足,在內容、制作、技術、傳播等方面更具有媒體責任心和全局意識,創意思維更通達。

央視紀錄頻道(央視9套)2019年改版推出九大首播時段,打造融媒體跨電視端、移動端、PC端的短視頻時段;2021年改版加強原創、追求年輕化以及“中國故事,國際表達,中國價值,全球視野”等定位,擁抱互聯網,打造風格化新紀錄片形態;2022年以來收視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創近五年內上星頻道最好排名,分周數據整體呈上升趨勢,全天編排包括黃金時段在內多個播出點,推動包括《奮進的中國》等在內的不同類型紀錄片多點發力,帶動傳播實效。

《奮進的中國》是一組短視頻化的系列紀錄片,以每集5分鐘的濃縮時長,以小見大地展示了中國勞動者朝氣蓬勃的風貌。

(一)《奮進的中國》小體量、大能量

1.播出數據對比

央視9套在4月30日—5月4日陸續播出了5集短視頻紀錄片《奮進的中國》。5天的節目播出收視數據相比央視9套今年1至5月全天時段全面占優,以5分鐘的極小體量,卻取得較好的收視表現,值得分析研究。

2.節目結構及特點

《奮進的中國》5分鐘片長,聚焦成都大運會場館、大連灣海底隧道、合肥科學島、常秦長江大橋、白鶴灘水電站等大型工程建設。從全片結構看,《奮進的中國》以小見大、深入淺出,片中許多數字揭示了這些工程的壯觀:運用“30列高鐵的重量”“2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1艘中型航母的排水量”等生動形象的比喻、數字的抽象和對比的具象,直觀展示了工程的浩大。

從內容表現看,這五個選題集中凸顯了我國大型工程項目遇到的挑戰、困難;同時“硬話軟說”:在描述成都大運會場館建設時,借用“西嶺千秋雪”“花重錦官城”等古典詩句展示了成都的浪漫與文化底蘊,將冷冰冰的鋼筋混凝土建設用“溫軟可人”的風格進行了描述。從人文角度看,5集影片在展示工程浩大的同時,也呈現了勞動者的智慧勇氣和奮斗品質,展示出我國勞動者的敬業奮斗精神和高超技術。

(二)紀錄片的轉型和探索

近年來,以央視9套紀錄片頻道為代表的我國媒體,在紀錄片發展轉型之路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CCTV-9紀錄頻道2022年以來收視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創近5年內上星頻道最好排名。今年1至5月,CCTV-9累計收視份額達0.60%,較2021年同期提升14%,觀眾規模共計5.71億人,觀眾人均收視時長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7分鐘。[3]

從央視9套的數據變化,也許能看出我國紀錄片發展的蓬勃趨勢。隨著受眾年齡的“輕量化”及受教育程度的“高量化”,現在一些紀錄片受真人秀類節目的啟發和影響,直接放棄解說詞,純粹靠主持人、現場采訪或人物原聲進行串聯。兩種類型之間有越來越趨向融合、跨界之勢,破圈趨勢明顯——《奮進的中國》僅混剪宣傳片一項,在抖音就獲得85.6萬點贊,3.8萬評論,2.3萬收藏。同時,紀錄片的市場前景(變現能力)也在不斷拓寬,例如《人生一串》就借助品牌效應,開出了線下實體店。未來,好的紀錄片可以誕生更多延伸產品,甚至制造線下商機。

B.省級地方衛視——《良渚文明》

近年來歷史紀錄片在表達形式上出現了許多變革,如故事化的敘事方式,戲劇化的呈現方式,說唱、脫口秀等元素嘗試,效果頗佳,由浙江衛視攝制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良渚文明》就是近期的一部優秀作品。

(一)數據方面

《良渚文明》于2022年5月2日至6日22:00在CCTV9央視9套播出。該片總時長200分鐘,分5集,每集40分鐘時長。B站中國藍TV(關注數7719)于2022年1月18日發布完整版均長40分鐘的5集內容,截至7月6日的播放總量為2593,點贊24,轉發25,收藏95;B站UP主“種花樂未央”(關注數20.7萬)2022年5月2日上傳均長38分30秒左右的5集剪輯版內容及2分30秒的宣傳片,截至7月6日,播放總量1.1萬,點贊338,評論74,收藏950,轉發88。

(二)內容特點

1.匯集多學科研究,全面深度詮釋歷史真實

歷史紀錄片還原歷史真實,通常主要涉及歷史學和考古學,但《良渚文明》在此基礎上,還涉足涵蓋了氣象學、地理學等領域,并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從不同的領域角度,深入淺出地向受眾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地理起源、聚落成型等情況,全方位地解析了良渚這個早期城市文明的典型代表,深入展現了良渚文明物質的豐富、精神的統一以及社會組織的高度協作等,大大豐富了歷史內容,提升了歷史紀錄片作品的深度和廣度。

2.格局開闊,展示良渚文明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良渚文明》跳出了我國長江中下游環太湖流域,視線拓寬至史前地理環境變化、地球文明發源、人類與遠古野生稻合作等視點,對良渚的稻作文明、先進的手工業[4]等進行了深入挖掘,同時對以麥作農業為物質基礎的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以及中國版圖上與其同期并驅的多文化區發展、東北的紅山玉作文化等進行了多種類比,由此,從良渚局部區域出發的該片,站到了歷史與地球的全局高度,客觀呈現了良渚文明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事實。該片將嚴謹的歷史及其涉及的多學科研究成果以通俗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借用數字特效打造三維動畫,還原良渚文明當年的諸多場景、古建筑及地域風貌,補充了歷史回溯的脈絡路徑,借助多種科技手段,達到文化普及效果。

C.新媒體——《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

《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是騰訊視頻2022年推出的自制系列紀錄片作品,全16集,每周四中午12點更新,目前更新到第4集,評分9.0,熱度6472。

這個系列從大眾關注的熱點切入,用新工具、新數據、新研究,帶著觀眾重新認識當代生活,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多重新鮮感

1.形式新興

該片用“桌面電影”的概念來拍攝科學紀錄片,這種新興的桌面紀錄片形式十分新穎。

桌面紀錄片就是將電腦上的信息呈現錄屏后再剪輯制成的紀錄片,具有二次原創特點,在網絡環境中開拓面廣,受限小。

2.視角新穎

大部分紀錄片的視角主觀性強,類似主宰者審視,權威、親切,但缺乏真實的平等角度,《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選擇的是青年理工工作者的研究角度,因為感興趣,因為想知道而去搜索尋找答案,像是跟著一個偶遇的人去探索突然感興趣的問題,這個角度很平等,同時很有網絡生活的親切感。

3.表達新爽

該片的實質內容是科普,帶觀眾走出生活中一些關注熱點的認知誤區,在觸及各種專業知識內容的時候卻做到了邏輯清晰,大白話利落干凈,這種深入淺出的解說表達新鮮又清爽,內容到達率高。

(二)生活屬性與科學屬性交融

從該片的主題而言,它屬于生活紀錄片,關注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如何快樂吃糖》等四期內容分別涉及零糖代糖無糖糾結、網絡核酸檢測棉簽傳說、游戲技術的影響和現下的夏季生活,生活濃度充分,甚至可以直接定義為生活釋疑答案片。

但另一方面,對于這些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該片卻用了大量的工具、數據和研究來回復,雖然被清爽的表達稀釋了嚴謹性,但這些回復確實帶著科學紀錄片強烈的科技感和專業度。

(三)個性突出

該片以科普為內容核心,卻呈現出濃烈的個性色彩,在語言風格、解說思路、圖片編排等方面凸顯出網絡化趣味特色。前四集作品時長不一致,顯現出創作方不拘形式的自由風格。

D.本土原創——《尋味貴陽》

《尋味貴陽》于2022年3月25日起每周五在貴州衛視播出,騰訊視頻全網獨播,共三集(《山語》《水韻》《城記》),抓住地域特點,從美食角度呈現了一個獨特的貴陽。

(一)節目方面

一是節目喚醒鄉愁?!渡秸Z·煙火的歲月迷宮》開篇從貴陽“山水之城”的特色入手,將山林食材與傳統美食匯聚成貴陽獨特的美食文化。二是美食與風土、人情結合,呈現“貴陽風味”。貴陽一方面保存了大量食物樣本,另一方面雜糅了從中原到邊疆的飲食習俗。三是加入了人情色彩,例如老人陳金堂和他的拿手菜血豆腐,就呈現出這道年味硬菜背后與鄰里鄉親的友好紐帶。這些融入當地人際交流往來的飲食習慣,匯成了帶有情感溫度的“貴陽風味”。四是凝練城市特色的美食文化名片?!秾の顿F陽》的落腳點在“尋”上,尋覓一方之味,品嘗百味人生,為城市打造專屬的美食文化名片。這張名片以山水城為立足點,深度剖析貴陽美食與人文歷史、地理風貌的關系,在求真務實的前提下,給“尋味”系列注入原汁原味的視聽享受。

(二)傳播方面

1.傳播數據表現不俗

《尋味貴陽》2023年3月25日、4月1日、4月8日在貴州衛視播出期間數據顯示,觀眾中男女比例幾乎各占一半;受教育程度上初中文化程度觀眾最多,占比高達50.99%。節目開播當天,據美蘭德藍鷹指數顯示,美譽度達99.95,位列紀錄片融合傳播指數榜第一名。[5]當天動靜APP端相關閱讀量亦超過了41萬。

目前《尋味貴陽》在騰訊視頻美食記錄排行榜中位列第七。節目點贊數11000,評分9.0,熱度6040,節目視頻《回鍋肉、酸菜血旺、庖湯豬雜,布依族的春節必備美食》播放量46.6萬,點贊數198為最高?!秾の顿F陽》更新完畢后,攜程網播放量超過5000萬次,#尋味貴陽#微博話題討論量超3億次?!暗冉夥饬司腿ベF陽打卡!”“好想坐在山間來一鍋酸湯魚!”無數吃貨在彈幕上留下對貴陽美食和節目中展現的貴陽“山、水、城”的向往。據攜程數據,紀錄片播出期間,貴陽在平臺的搜索熱度環比增長32%。紀錄片更新完播后至今,貴陽相關筆記內容訪問量增長34%,貴陽相關筆記發布量環比增長25%。

2.“美食+旅游”營銷模式激發觀眾探索熱情

作為《尋味貴陽》的旅行平臺合作方,攜程推出一系列營銷動作,進一步激發平臺用戶對目的地的探索欲和對當地特色菜的嘗鮮欲。從攜程美食林數據來看,《尋味貴陽》播出期間,貴陽美食搜索熱度提升20%,腸旺面、花溪牛肉粉和酸湯魚成為貴陽美食搜索量TOP3。

(三)商業潛力方面

《尋味貴陽》是節目創作與旅游市場的一次成功攜手,其收視熱潮顯露出美食紀錄片的潛藏商機,建議可嘗試開拓營銷新模式。據CSM收視儀網數據分析,紀錄片觀眾大多以中年以上人群為主,消費力強,擁有一定的購買力,我們可以針對這部分人群進行相應的創作傾向定位。隨著后疫情時代旅游熱逐漸回溫,可以加大與相關客戶、與新媒體端的合作力度,在美食紀錄片方面充分挖掘商機潛力,爭取實現營收與形象宣傳的雙贏目標。

四、紀錄片的發展

紀錄片與網絡的交融已顯現出發展潛力,可考慮進行紀錄片多種題材的創作與融合傳播,擴大主流媒體宣傳力和商業前景,開拓新媒體平臺發展的新方向。建議以短視頻為主,可以學習參考以小見大、硬內容軟表達、活用新技術手段、注重個性化風格表達等成功案例的特點,爭取實現營收與形象宣傳的雙贏目標。

猜你喜歡
良渚貴陽頻道
5000年前的“良渚人”愛吃什么肉
良渚保護大事記
良渚古城
“玉”見良渚
找朋友
貴陽分店
尋味貴州——貴陽
4K頻道開播,你準備好了嗎
榮寶齋貴陽
寒假快樂頻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