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元植、侯仲約僧門武學簡述

2024-03-31 04:08云中逍遙
少林與太極 2024年2期
關鍵詞:劍法本門拳法

關于少林拳的形成,向來諸說不一,下面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實際。遠在北魏時代,民間練武術之風日盛,后來,一些武功較深的人,由于各種原因,遁入空門,在少林寺削發為僧,操練拳棍,看山護廟,健身自衛,為少林武術奠定了基礎。歷經數代不斷充實發展,才形成了少林拳派。

本門五形拳法據傳源于少林達摩祖師之十八手(即羅漢十八手)。其徒曇宗等輔佐唐太平王世充,有功者十三人,皆能習此十八手,運用精巧,變化無窮。至金元之時,有白玉峰者,剃度入山,盡得少林之衣缽,傳以覺遠上人,變化增益十八手為七十二手,化散為整,錯綜參互,盡其體用,復從七十二手增為一百七十三手,才有五拳流傳于世。五拳者,龍虎鶴蛇豹,以練神骨精氣力。

清朝中葉,大俠馬朝柱得傳少林五拳,因反清未成逃亡四川,為躲避朝廷耳目,改名換姓為百家姓之首趙姓,以賣麻布為生,人稱趙麻布,遂將少林內家五形八法拳及易經洗髓經內外功法傳入新都、郫縣、雙流、成都等地。在多年的傳承中,融入了部分道家功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以及后人不斷地發揚光大,才使得該拳法成了四川八大門(僧、岳、趙、杜、洪、化、字、會)之首的僧門。

趙麻布深得少林之精髓,武功精絕,教有黎猴子、劉闕扒、覺登武、魏登云、周玉山等人。眾多弟子為不忘恩師拳法之根出自和尚(僧)故立僧門拳派。在所傳徒中魏登云最得趙之真傳,并應用易經、八卦之哲理創造出八母手以及七十二子手,武功達到出神入化境界,被當時朝廷封為“武圣”。

其后,有徒周騰蛟先從劉闕扒、覺登武學藝后,又從魏登云習內外功,終得大成。旋赴武科考試,中進士出任為廣東偏將。周出戰皆用大鏜,時人呼為“周鏜”,晚年周在成都韋馱堂教授學生。

周所教學生計有上千人,著名者有侯坦、宋鷂山、王鏡平、鐘志安、楊先發等人。其中,侯坦武藝尤為精絕,被周收為義子,又請吳嬌子隱士授玄門內丹功及道家掌法、劍法。侯坦源于其師,亦擅大鏜,后人稱其為“侯鏜”,名列四川武林“五龍二侯”(李飛龍、張永龍、陳柱龍、李云龍、李猶龍、侯坦、侯萬里)之中。一九二九年,侯坦在成都中蓮池街開棚授徒。

侯坦先后教成一批學生,其中的藍伯熙、彭棟梁(彭元植)、劉文華、侯仲約、張自清(女),以及晏星五、杜自明等,這批弟子后來都成了四川及成都“打金章”擂臺賽上威名赫赫的人物。

彭元植原名彭樹仙,亦名彭棟梁,1911年生于成都華陽,僧門武術泰斗。幼年家中請來岳門名師向坤山授其技藝。爾后,聽親戚說有一老表侯坦為西南五省總教習周騰蛟的二徒弟,功夫甚是了得,年方十八,遂于十三歲在侯坦處正式拜門學藝,為其入室弟子。彭幸得名師真傳僧門武功及道家玄門功法,再加上天資聰穎、刻苦不懈,歷五年寒暑,熔兩家功法于一爐,終至功得大成。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彭奉師命參加了“省考”(南京中央國術館組織全國性的擂臺比賽,通稱“國考”。為迎接國考,以四川武士會會長劉崇俊為首,組織了“四川省國術一級考試”,考試與成都每年一屆的“打金章”合并舉行,通稱“省考”)。初戰,打敗了往屆擂臺賽金章獲得者、身手不凡的彭縣何某;再戰,又勝了峨嵋武林有名的“王一捶”王子卿,一舉成名。彭元植被譽為“常勝將軍、千手觀音、蜀中第一快手”,其身手之迅捷,如雷霆閃電,令人眼花繚亂,難以抵擋。

“省考”后,彭便應聘到了劉文輝的二十四軍擔任國術教官。此時,正值四川成立國術研究班,彭又進一步進入學習階段,同學者有晏星五、藍伯熙等。后來二劉(劉文輝、劉湘)混戰開始,彭便離開了二十四軍,進潼南中學當了教師。

一九三四年,彭到重慶,正遇上川軍二十一軍司令藍田玉組織的重慶擂臺賽,一舉擊敗藍田玉手下號稱“二將”的“鐵捶”“鐵腿”兩位好手,獲稱“蜀中第一快手”“千手觀音”。之后有人登門挑戰,來者自號為“華北第一快手”,彭遂與之較量。數招之后,彭突發一收襠腿,踢中來者小腹,來者當即倒地不起,回家后即氣絕身亡。此事之后,彭深感內疚,自此離開重慶回到成都。此時正值抗戰爆發,先生又重新出山,任四川抗日軍官總隊武術教官,所教大刀深獲將士歡迎,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不少功勞。

新中國成立后,彭一直從事小學教育工作,但彭一生都在收學生傳授武功?!拔母铩焙蠡謴臀湫g比賽,彭曾參加一九八三年二月舉行的成都市武術比賽,奪得老年組拳術和器械第一名。同年三月,又參加了在自貢舉行的四川省武術比賽,再以大刀和纏絲拳(蛇拳)套路奪魁,獲得老年組拳術和器械金牌。

彭一生未逢敵手,一生未有敗績,完全以自己的精絕武功和出色戰績,奠定了在峨眉武林崇高的地位。

侯仲約,侯坦之子,幼承父學,鐵棒苦礪,終得大成。一九四七年在成都青羊宮擂臺賽上勇奪金章,一舉成名。新中國成立后在成都望江公園、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教授學生,并整理部分武學著作,后隱居于青城山一道觀,直至仙逝。

彭元植、侯仲約根據自己身體素質和愛好,在演練中發揮各自的特長。侯仲約繼承了傳統的工整拳架,而彭元植所操之拳因其實戰較多,拳架更加圓滑、靈活、快速,由此,僧門拳法形成了拳理一致、拳架大同小異、各有特色的“彭”“侯”兩種風格。

二位師爺一生授徒眾多,其中,先生石堅最能承其技藝,融二師之技于一身(主要以彭氏風格為主),又兼習本門固有之玄門內功和易筋經、洗髓經;后又拜陰靈子道長、毛元生道長、定海法師和張元明為師,學習武術與內功。經多年潛心習練,應用內功布氣法創造出獨具一格的氣劍(柔劍),且對本門拳械進行了系統修改和整理,充實豐富了其技術內容,使其結構更為合理,更為優美,更富于攻防意義和健身價值,并在長期授徒中廣為傳播。

先生還獨得彭元植師爺之厚愛,學得少林羅漢堂稀世秘傳“金剛護法棍”“炮拳”之練法和獨具特色的道家“天罡神劍”,以及“雙扎子”“陰把雙頭槍”“青龍劍”等器械。

僧門武學內容豐富,有內外功、拳術、器械、技擊、藥功等幾個部分。

流傳到現在的功法有:呔子勁、嗨字功、劍指功、羅漢功、易筋經、洗髓經、丹功、天罡神功等。

拳術套路以龍拳、虎拳、鶴拳、蛇拳、豹拳之五形拳最具代表性,另外還有炮拳、羅漢拳、大練對扣、二路龍拳、連手拳、虎下坡等,拳式中每招每式均可拆成單手訓練。

器械套路以棍、劍為主,棍法有瘋魔棍、金剛護法棍四路(其中一路為短棍)等。刀法有白虎單刀、旋風單刀、春秋大刀、樸刀以及雙手帶、龍翔雙刀。槍法有十三槍、滴水連珠槍(又稱小懷槍)、雙頭槍等。劍術有慧靈劍、青龍劍四路,另有道家秘傳劍法天罡神劍二趟。其他兵器有雙扎子、鋸齒鏜、八楞四方單錘、雙锏、雙鞭、雙拐等。

技擊部分包括八母手以及八卦掌(六十四卦手)的操練,以及各種上樁手法之實用操習和本門之最高功法捕風捉影的操練。

藥功包括本門各種洗手藥方及部分傷科藥方。

本門拳法在研修鍛煉中,根據經絡學說和氣功導引理論及內功鍛煉方法,逐步發展形成一種內外合一、內外俱練的技擊拳術。要求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催力。

本門拳法手法快速多變,小手不斷(故稱為少林無形小手),行拳時長短相應,剛柔互用,窩襠行步,講究重硬,重心較低,步法穩固,招式分明,發力沉脆,剛勁有力,手法豐富(上肢動作較多),身法敏捷,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意識逼真。

一、拳打一條線

練拳時,要求拳打一條線,不管是前進后退、起橫落順、反側收縱、閃戰騰挪、攻防格斗、縱橫相制等,全然不兜圈子,均在一條直線上來回變化、往返運動。

二、圓滑柔活、快速多變

練拳時,動作要圓滑柔活、不要見棱見角,免使轉換不得力??焖俣嘧?,快速是指出收要神速,打人不見手;多變是指制人之勢勁力變化很多,勁力變化中有剛勁、柔勁、寸勁、直勁等等。

三、曲直相宜、滾出滾入

拳法掌法之出擊,要求肘臂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滾出滾入,妙用自如。臂太曲,就有欠一寸擊不中之弊病,臂太直,力不含蓄,無回旋余地定吃大虧;滾出滾入是使手臂出收像螺旋一樣,向前鉆擊對方要害部位,并且可以加大攻擊力度。

四、內外合一

練拳時要求內外合一,拳自心出,拳隨意發,以意運氣,以氣催力,內外形成一個統一整體。講究蓄勁發力,氣沉丹田(反之就容易使氣血上涌,氣往上浮,則內部空虛,空虛則氣促,氣促則力短,力短就不能運動持久,就會呼吸短促,頭暈惡心,動作紊亂,運動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壞),注重整勁、抖勁、透勁的運用,發力時勁由腳跟起,發于腿,行于腰,現于手,松活彈抖,貫串一氣,力求順達。一肢動百骸俱隨。

五、樸實無華

拳法套路樸實無華,重技擊實打,不擺花架,每招每勢非攻即防,有很強的技擊性;技擊中常利用不同的圓化解對方的勁力,再以直線發勁制勝對方。

六、剛健有力、剛柔相濟

本門五形八法拳已屬于內家拳的范疇,原來講究明剛明柔、暗剛暗柔的勁力已轉變到暗剛暗柔為主,加以意導形,神似更多于形似。出手發力要猛,才能重擊對方,這就是剛;對方一旦出手擋架,我則馬上會變成勾摟刁采,這就是柔化。具體的使用中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是謂剛柔相濟。

七、小手不斷

在防守中,小手不斷變化而出,滔滔不絕,靈活快速,奧妙無窮。

八、拳打臥牛之地

套路的演練,可在開闊之地,也可在臥下一條牛的地方就能演練。

僧門部分拳械簡介

龍拳又稱大練拳練神,乃入門之功夫,著重天、地、人三盤基礎功,著重天變,致令脫胎換骨、換進體質;拳法古樸質練、靈捷敦厚、首尾轉托、隱顯變化、手法靈敏、抓拿巧制,如游龍嬌嬌、長拳短打、攻防緊湊。

初學者務必按套路演習,重點掌握其步法、身法、手法的運行和變化,只有在嫻熟、精深、融化、研練中悟得無窮無盡之理,達到隨心所欲的妙境,才能熟能生巧,威力自長。這是修煉少林內家五形八法拳的根本法度。古譜曰:龍拳之運使,以運氣為主,周身無須用力,暗聽氣注丹田,遍體活潑,兩臂沉靜,五心相印,如神龍游空,夭矯不測,骨節通靈,身心手足,均一氣貫穿,上下相印,苦修不輟,自有神應矣。

虎拳又稱單鞭拳,虎拳練骨,步伐較大,手法豐富,風格驃悍,如虎撲食,外猛內柔,注重集內力于肢端,龍虎二路拳法融于僧門的主要打法,而虎拳則風格勇猛。

古譜曰:虎拳運練之法,須鼓實全身之氣,臂堅腰實,腋力充沛,一氣整貫,始終不懈,起落有勢,怒目強項,有怒虎出林、兩爪排山之勢。

鶴拳練精,拳形似鶴,取于鶴行、鶴捕、鶴食、鶴翔、鶴斗之意,地盤靈巧,手法玲瓏,目光照前應后,轉動敏捷。鶴之精在足,鶴之神在靜,所以練習時要凝精鑄神。

古譜曰:鶴拳的運練以緩急適中為得宜,蓋以鶴之精在足,鶴之神在靜,學者法此也。故練習之時,須凝神鑄神,舒臂運氣。所謂神閑志暇,心手相志,獨立華表,壁懸千仞。學者暝心孤往,久煉精熟時,自能于言外得之,非倉促所能領悟也。

蛇拳為滾樁之上乘拳法練氣,身、肘、膝、手皆用滾勁、滾搖,行步迂回纏綿,如蛇行、蛇斗,回旋細膩,平心靜氣,按勢演練,天盤功夫較三路拳更為活躍,柔勁手法較多,固有纏綿不斷之狀。

蛇拳動作要求剛柔相濟,開合得宜,以柔為主,游動快速,屈伸自如,左顧右盼。

古譜曰:蛇拳之運氣,氣之吞吐抑揚,以沉靜柔實為主。如蛇之氣,節節靈通,其未著物也,若甚無力者;一與物遇,則氣之收斂,勝于勇夫。有經驗者自能知之。練氣柔身而出,臂活腰靈,游蕩曲折,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之意。

豹拳練力,拳法兇悍,大追大趕沖擊,拳勢剛勁而靈活,小手連攻,沖打不斷,如豹性兇殘。

豹拳要求像豹一樣靈活,行如狂風,轉折自如。在著重力量時,特別強調速度,要求動作起伏快,兩手出拳緊靠身體,如擰繩一般,完整緊湊,毫不松懈,短促嚴實,擰裹而發。

古譜曰:豹之威不及虎,而力則較虎為巨。

炮拳古稱炮捶,是少林秘不外傳的精華套路,有“諸拳之王”之稱。因出拳威猛如發炮,拳勢動作多以炮為名,故名炮拳。拳法要求眼似閃電,目隨手轉;發拳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勁力飽滿,內力充實,剛柔相濟,氣勁合一,進步快,退步快,封手快,出手快;一手接一手,一環套一環,一招一勢連綿不斷,招勢變化猶如迅雷不及掩耳使人防不勝防,且連進不舍;身正步穩,身進腳手隨,一吞一吐,技法明顯;足法穩固而靈活,步法以跟步、后滑步為主,進退在一條線上,俗稱“少林拳打一條線”。(此拳為本門最后一層功夫,上樁及實戰前必須修煉之套路)其拳共有兩路,二路更有本門秘傳踢腿之法。

大練對扣二人對練之法,招勢清楚,動作逼真,擒拿擠靠,突出攻防。

白虎刀,樸實無華,務求臨戰,法竅鮮明,結構簡明,不使重復,含強打弱,誘殺巧施,暗藏打法,上下相隨,快速多變,收發自如。在演練時氣勢兇猛,絕無華而不實之弊,且藏手法,絕無空行,徒作陪襯之勢。

旋風刀,刀法清晰,剛勁有力,氣勢逼人,迅疾如風,剛柔相濟,虛實互用,變化多端,注重實戰,既有大開大合,又靈巧多變,多用奪命三刀,虛實轉換,指前打后,望左擊右,使對手難以招架,防不勝防。

滴水連珠槍,此套槍術側重靈活性以及穩、準、狠、快的技擊訓練。

少林十三槍,要求手、眼、身、步要用活,去如箭、來如線、眼要快、槍要毒,且有長槍短用之法,神出鬼沒。行槍走勢講究三不空,即心不空—心明身正;身不空—步活身靈;手不空—擰槍出槍有力,講究六合:心意、意氣、氣力、神形、內外、身槍相合。此槍以扎槍為主,行槍飄忽不定,著勢剛勁有力,擊點神出鬼沒,槍棍合一,變化莫測。此槍還講究進銳、退速、勢險、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慧靈劍劍術為注重輕盈、流暢、走內的實用性劍法,為少林派內家名劍法?;垤`劍步法靈活、動作古樸無華、技擊性強,而且左手不用劍指,以利于在搏殺中運用擒拿、鏢箭等諸多技法。

青龍劍法系古傳之名劍,其劍法古樸大方、套路嚴謹、銜接巧妙、招勢簡潔、劍路清晰,其劍法中有刺、帶、點、撩、截、剪、攔、抽、削、劈、崩、挑、抹、掛、穿、撥、格、斬、絞等用劍的方法。

拳諺云“劍走青”,擊劍之時,要求“練時無形似有形,起落翻轉任你行,氣要隨劍走,眼要隨劍行,步要隨腰動,腰動手腳靈”,講究“上刺咽喉,中扎心,下刺腳面和會陰,起身劍挑眉,背后削下肢,絞纏藏殺手,沖刺不留情”,快如閃電(眼快不如手快,手快不如步快,步法即身法,意到神到,手足身法俱到),是不可多得的上乘劍法。

此劍古樸大方,招勢簡潔,一招一勢,端莊勢整,心動形隨,意前劍后,剛勁有力,擊法明快,撩掛劃圓,吞吐浮沉,輕靈圓活,變化莫測。其劍法分為四路,其中三路為行劍,四路為柔劍。

天罡劍為僧門傳人從道家引進的二路玄門護山劍法,經改編過后成為現有風格,一路為太虛劍,二路為混元劍。

要求腳走八卦,身如太極;劍隨身行,招隨步換,步隨法行,身隨劍走,劍掩身行,身劍合一;柔中有剛,剛中有柔;慢中有快,劍法清晰。

應敵時應因易制勝,不拘成法,避實就虛,虛實互用,以柔克剛,劍不空回,順人之勢,借人之力。

演練時兩足擺扣走轉,穩捷輕靈,舒展優美,身似游龍,劍如吐信,吞吐旋轉,穿連不斷,疾穩輕快,變化自然,隨心所欲。

瘋魔棍法又名鳳尾棍、十三棍,為少林名棍之一。此棍法完全注重實用及意念訓練,無花架、活動范圍小,充分體現少林派“拳打臥牛之地”之說法,據傳此棍為十三棍僧救唐王時所使用之棍法。

金剛護法棍乃少林羅漢堂之看家棍法,自古以來得之者甚少,能解其妙者更是少之又少。此棍動作簡約,不崇花招,其特點是用力順、發力猛,既可健身,又可防身,實戰能力很強。

應敵時講究“手前一尺下功夫”,即在敵手前一尺處制住敵械,使之傷我不著,而我又可乘敵舊力剛過新力未發之際下殺敵手或近取敵身。

此棍迅猛有力、氣勢逼人、輕劈戳撩、走勢靈巧、內動外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互換、雄健剛烈、閃展騰挪、發勁雄厚、潑辣迅猛、活把倒手、頭尾兼用、半把持棍、破中帶進、招發凌厲、攻防兼備。棍法分為四路,其中三路為纏棍之法,四路為短棍之法。

八楞四方錘屬于錘法中的長柄單錘,其技法以劈、砸為主。

八楞四方錘樸實無華,以實戰為標,結構嚴謹,兇猛健捷,勢如炸雷,變化無窮,攻防兼備,獨具一格,技法上講究猛、狠、疾、準。

以上所簡介的是僧門武學的部分內容,在即將出版的《彭元植、侯仲約僧門武學》一書中會有更詳盡圖文表述。

(作者云中逍遙為七世傳人。)

猜你喜歡
劍法本門拳法
第十四屆全運會空手道資格賽(第一站)男子組手
——67公斤級拳法技術趨勢分析
此時無招勝有招
馬劍法:葡萄專家跨界當書記
開設全科醫療中的醫患關系及溝通技巧課程的調查分析
狗拳非遺難尋傳
太極劍
猜拳
Control-Orient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n Rigid-Aeroelasticity Coupling for Hypersonic Vehicle
體育學院學生對理論課課程改革的適應現狀
——以《中學體育教材教法》為例
天下第一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