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思辨意識培養策略

2024-04-01 20:14福建省廈門市寨上小學蘇龍霞
天津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頁數易錯數學知識

■福建省廈門市寨上小學 蘇龍霞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不僅可以讓他們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思考和辨析式研究,還能借此開闊他們的學習思路,使其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出發,對數學理論、數學技能進行細致探究,從而提升其思辨思考的水平,提高對數學知識透徹理解的效果。對此,為了使思辨意識培養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下文從數學教學、數學作業兩視角出發,闡述教師通過開展情境思辨、懸念思索、問題思考、錯題辨析等活動改進數學作業方式,培養學生思辨意識的教學策略。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意識的意義

(一)提升思維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思辨性分析與理解,能夠有效啟發他們的邏輯思維、分析思維、發散思維、辨析思維等,使其能夠運用上述思維深入研究數學理論或數學問題,在快速理解數學知識內涵的同時,提高其多思維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開闊學習思路

在數學思辨認知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所見內容進行多角度研究與分析,帶領他們運用多種方法深入探究數學知識,探究數學理論的深層內涵,思考數學問題的多種解答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探知意識,還能借此開闊他們的學習思路,從而更好地提高其思辨學習效果。

(三)提高學習質量

思辨意識的培養不僅可以改變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方法,提高他們理解抽象知識、復雜知識的能力,還能借此增強其主動探究數學理論和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使其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各種認知活動之中,從而在提高其思辨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其數學學習質量。

二、數學教學開展思辨意識培養的原則

(一)互動性原則

在思辨意識培養過程中,教師應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要遵循互動性原則,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加深對學生實際學情的了解,知道他們當前對數學學習的真實想法以及思考數學問題的角度。然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和調整教學活動,以提高思辨意識培養的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豐富多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活動,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消除他們的抵觸情緒,使其在交流溝通過程中掌握思辨認知的正確方法,進而提高思辨學習的質量。

(二)引導性原則

思辨學習是一種稍有難度的學習方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很難依靠自己的能力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辨式認知。對此,教師需要遵循引導性教育原則,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點進行多角度分析與研究,帶領他們厘清各數學知識點的內在邏輯關系,明白數學理論的內在含義,進而使其掌握思辨學習的方法,培養其思辨意識。

(三)實踐性原則

探知方向和思考方向的引導只能讓學生了解思辨學習的方法,若想讓他們擁有較強的思辨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識,教師需要開展有效的實踐練習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嘗試、自主練習的機會,使其在自主實踐過程中扎實掌握思辨認知的方法,與此同時,逐漸形成更強的思辨學習意識。

三、小學數學實施思辨意識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思辨意識培養質量

思辨意識的形成需要經歷一個過程,若想更加高效地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教師需要更加注重課堂教學的引導,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思維培養和意識啟發的活動,讓學生養成思辨學習的習慣,使其在情境思辨、懸念思考、問題思辨、錯題辨析中逐漸形成正確的思辨認知意識。

1.構建生活思辨情境。

傳統的單元知識模式化講解授課方法很難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層次思考,因而難以使其形成一定的思辨意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元素創建生活化情境,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生活現象引發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給予其更多自主研究、自主分析的機會,使其在主動探究生活情境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同時逐漸形成更強的思辨學習意識。

以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公頃和平方千米”課程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對“公頃”和“平方千米”兩個面積單位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提高他們自主探知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常見的生活元素開展情境式自主探究活動。首先,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幾幅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場所俯視圖,如體育場俯視圖、大型商場俯視圖、學校場地俯視圖、自然公園俯視圖、城市高空俯視圖等。同時,教師在圖片中標注每個場所的實際占地面積。比如,體育場面積為6 公頃;學校整體面積為3 公頃;大型商場占地面積為0.03 平方千米;自然公園面積約為0.14 平方千米;某座城市的面積為16410平方千米。其次,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圖片信息,思考上述各生活場所面積的大小,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將上述場所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列。在排序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面積單位的換算方式,而應引導他們從教學材料中自行找尋“公頃”與“平方千米”的含義,判斷兩個單位之間的大小關系,能運用單位換算方法將圖中所給信息換算成同一個單位,最后對比數字的大小,對場所面積進行合理排序。

教師創建生活化情境思考與探究活動,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思辨意識,使其能夠自覺結合教材知識點對直觀畫面信息進行深入研究,在多角度思考過程中加深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從而提高思辨學習效果。

2.巧妙設置認知懸念。

認知懸念的設置是激發學生主動探知興趣、啟發其質疑思維、培養其思辨學習意識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設計懸念性問題,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深度探究心理。此時,教師再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引導,使其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數學知識進行關聯性、聯想性思考與研究,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思辨探知意識,提高他們思辨分析的能力。

以五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材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課程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兩種立體圖形的認識,使其初步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形成良好的辯證唯物認知意識,提升其思辨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趣味實操活動設計認知懸念,開展懸念分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長方形容器和一個正方形容器,分別在兩個容器中灌滿不同顏色的水,然后將兩個容器中的水分別倒入大小相同的兩個水桶之中,讓學生觀察和對比兩個水桶中水的多少,由此提出懸念性問題。比如:“是否所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容器所盛物品都相同?所盛水的多少與容器的哪個部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關系?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可以轉化嗎?”針對上述問題,教師需要啟發學生的辯證思維意識,引導他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使其通過觀察兩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探尋它們的內在聯系,同時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之后,教師再讓學生用紙殼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使其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找到兩種圖形之間的變化規律,進而正確解答上述問題。教師開展懸念探知活動,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使其在懸念解答過程中提高深度學習質量。

3.設計多元開放問題。

設置問題是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細致思考的主要方式之一。由此可見,若想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讓他們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加細致深入地思考,教師需要針對單元知識點設置合理的多元開放性問題,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深層次探究知識、多角度思索問題的興趣,同時,使其能夠對單元數學理論或數學概念進行發散性思考,從而提高他們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開放性問題開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思路,讓他們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多視角研究,提高其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其自由思辨的動力,使其在開放性問題解答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識。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可能性”課程教學為例,在可能性大小判斷方法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精準且快速地判斷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提升他們思辨學習的水平,教師可以結合實驗操作活動設計開放性探知問題。例如,教師先用不透明紙殼做一個抽簽箱,在箱子中放一些藍色、紅色、綠色、黃色的跳棋棋子,再讓學生自行抽取箱中的棋子,并記錄每次所抽棋子的顏色。然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視角出發,對每次的抽選結果進行深入研究,根據統計結果找尋抽中每種顏色棋子的規律,由此判斷抽中不同顏色棋子的可能性。學生通過找尋實驗結果的規律解答開放性數學問題,既可以提高多角度分析與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通過正反兩個方向推理探知增強思辨學習意識。

4.深入分析易錯問題。

教師可以利用易錯類數學習題或答錯的數學練習題,開展易錯問題解析活動,讓學生在推理認知、反思認知、辨析認知過程中培養思辨學習意識。另外,教師也需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易錯點分析與規避方法,從而提高其答題的準確率,同時使其形成良好的思辨認知意識。

以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比”課程教學為例,在教授學生“比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數學錯題培養學生思辨學習的意識。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列舉一個典型的易錯例題,然后帶領學生對此道題進行細致分析,找出其中的易錯點,幫助學生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同時借此提升其思辨認知能力。

習題一:學生甲閱讀一本趣味故事類書籍,第一天讀了整本書的,第二天閱讀24 頁,此時他還有的書沒有讀完,問學生甲還需要閱讀多少頁?

針對這一問題,學生需要進行細致思考,先判斷分數與整數之間的關系,再列出相應的數學算式。比如,題目中的分數指的是學生甲在閱讀故事書時,已閱讀部分與未閱讀部分之間的百分比,而數字則是具體閱讀的頁數。與此同時,學生通過研究此道題的問題,能夠知道最終所求是未閱讀的頁數。因此,學生應當將書籍的總頁數設為未知數,列出得出x=63,再用所得總頁數63 與相乘,得出還需要閱讀21 頁這個結果。

而后,學生需要運用分析思維找尋此題中的易錯點,比如,混淆百分比與整數的所指信息、混淆已讀頁數和未讀頁數等,從而初步形成思辨學習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題目的難度,讓學生在易錯點解析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思辨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把“還有沒有讀完”改成“未讀頁數是已讀頁數的”,對此,有的學生在列數學算式時,可能會判斷錯誤之間的關系,因而列出錯誤的數學算式。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錯誤資源開展錯題辨析思考活動,讓學生運用思辨思維自主找出算式列錯的原因,同時糾正錯誤的算式,算出正確的答案。教師開展易錯題思辨解析活動,既可以啟發學生的辨析思維,提高他們的思辨學習能力,還能使其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和答題習慣,進而提高其答題的準確率。

(二)優化作業設計,增強學生數學思辨意識

思辨意識培養不能只局限于教學活動之中,教師也可以巧妙運用課程作業對學生進行意識培養,提高其思辨探知的能力。

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一)”課程教學為例,此單元要求學生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正確辨別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能夠根據其中一個方向的提示信息,辨別出其他三個方向,同時能夠用方向詞語描述某個物體所在的位置。對此,教師可以設計數學實踐作業,讓學生辨別現實生活中某些物體的方位,借此培養他們的思辨意識。例如,教師先給出本市中幾個知名建筑物所在的具體方位,如“學校在南方;游樂場在北方;圖書館在西側”等。然后,學生需要根據教師所給信息并結合城市地圖,推斷教師站在哪個方向描述上述建筑物的位置。最后,學生需要站在教師的角度,用方向詞語描述體育館、博物館和自然公園所在的位置。在此項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需要先運用辨析思維判斷人物所在位置,再運用推理思維判斷其他建筑物的位置,這樣既可以提高位置判斷的準確性,還能形成良好的思辨解題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思辨意識培養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手段和數學作業設計進行合理優化,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的空間,讓他們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多角度深入研究,使其在知識深度理解的過程中形成更強的思辨學習意識。

猜你喜歡
頁數易錯數學知識
攻克“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易錯點
『壓強』易錯警示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立體幾何易錯警示
三角函數中防不勝防的易錯點
《語文建設》(下半月)2020年1—12月總目錄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應該從第幾頁看起
嘟嘟真會想
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