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種不同運動方案干預對COPD穩定期患者康復情況的影響

2024-04-01 03:21鄒謐汪露陳巧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一分院重慶400015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4年7期
關鍵詞:腹式穩定期耐力

鄒謐,汪露,陳巧(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一分院,重慶 400015)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為臨床較為常見且嚴重的一類慢性氣道疾病,已成為當前誘發機體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均有著較高的發病率與病死率[1]。在各類疾病致死率排名中,COPD死亡率暫居第四[2]。COPD主要分為急性期與穩定期兩個階段,前者臨床治療以吸氧、靜脈給藥等急救為主,后者則需實施功能鍛煉、康復訓練等來改善肺功能。研究[3]表明,對COPD患者進行有組織的肺康復運動訓練,可促進其呼吸困難、運動能力的改善。羅秀瓊[4]等學者也指出,在整個肺康復架構當中,運動訓練為其核心所在,其能夠有效促進穩定期COPD患者運動耐力與呼吸肌肌力的雙重提高,改善其呼吸困難癥狀,最終達到改善生存質量的目的。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平衡柔韌運動(瑜伽)以及傳統運動(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均是穩定期COPD患者主要的運動方式,不同運動方式其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國內外關于何種運動方式能夠更好地促進COPD患者康復尚未達成共識。本研究特探究呼吸操+上肢負重訓練、呼吸操+步行運動、腹式呼吸+下肢訓練3種不同運動方案干預對穩定期COPD患者康復情況的影響,遴選最佳的運動方式,以期為穩定期COPD患者合理選擇運動方式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穩定期患者21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B、C三組,每組各70例。A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48-72歲,平均(63.45±8.88)歲,COPD病程4-14年,平均(6.25±1.00)年;合并癥:代謝綜合征23例,糖尿病30例,高血壓35例。B組男38例,女32例,年齡48-74歲,平均(63.63±8.50)歲,COPD病程4-15年,平均(6.18±1.07)年;合并癥:代謝綜合征25例,糖尿病30例,高血壓33例。C組男41例,女29例,年齡48-74歲,平均(63.66±8.48)歲,COPD病程4-13年,平均(6.51±0.98)年;合并癥:代謝綜合征26例,糖尿病32例,高血壓31例。三組上述資料比較,具有均衡性(P>0.05)。該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COPD診斷標準[5],且處于穩定期;②肺功能分級中度;③可耐受肺康復運動訓練,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類型肺疾??;②合并自身免疫性或全身感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③中途放棄治療。

1.2 方法 A組予以呼吸操+上肢負重訓練干預,呼吸操15min/次,5次/周,舉啞鈴進行上肢負重訓練,雙手各拿一個0.5kg啞鈴,一側手臂屈曲,再向上推舉過頭頂至手臂自然伸直,再放下至大腿旁,兩臂交替進行,每一側手臂舉高15次為一組,1-2組/天,每周3天。B組予以呼吸操+步行運動干預,呼吸操15min/次,5次/周,每天快走5min后勻速步行15-20min,每周3天。C組予以腹式呼吸+下肢訓練干預,腹式呼吸15min/次,5次/周,原地蹬車進行下肢訓練,每天15-20min/次,每周3天。三組均持續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 下列指標均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各進行1次檢測。①肺功能:采用德國康訊席勒PowerCube Body+ 肺功能測試系統檢測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及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②生活質量:采用圣喬治呼吸問題調查問卷(SGRQ)評估,包括呼吸癥狀、活動能力以及生活影響三個維度,各維度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③活動耐力:采用6min步行試驗(6MWD)評估患者運動耐力,記錄患者6min內步行的距離。步行結束后采用Borg勞累度評估量表評估患者對運動強度的主觀感受,評分為0-10分,評分越高提示運動耐力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3.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行單因素分析,兩兩比較行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 結果

2.1 肺功能情況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6個月后三組患者的VC、FEV1、FEV1/FVC、MMEF水平均升高(P<0.05),且C組患者的VC、FEV1、FEV1/FVC、MMEF水平均高于A組、B組(P<0.05),但A組與B組患者的VC、FEV1、FEV1/FVC、MMEF水平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三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三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A組比較,bP<0.05;與B組比較,cP<0.05。

組別(n=70)VC(L)FEV1(L)FEV1/FVCMMEF(L/min)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A組1.43±0.271.92±0.30a0.63±0.211.00±0.18a0.43±0.150.54±0.20a0.18±0.060.26±0.08a B組1.45±0.261.96±0.27a0.65±0.191.03±0.15a0.45±0.180.56±0.19a0.20±0.050.28±0.10a C組1.46±0.212.36±0.51abc0.63±0.201.45±0.24abc0.46±0.140.66±0.41abc0.20±0.050.42±0.11abc F0.26529.3900.233118.1600.6583.5542.44256.000 P0.767<0.0010.792<0.0010.519<0.0010.090<0.001

2.2 生活質量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6個月后三組患者的呼吸癥狀、活動能力以及生活影響等評分均降低(P<0.05),且C組患者的呼吸癥狀、活動能力以及生活影響評分均低于A組、B組(P<0.05),但A組與B組患者的呼吸癥狀、活動能力以及生活影響評分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三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三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A組比較,bP<0.05;與B組比較,cP<0.05。

組別(n=70)呼吸癥狀活動能力生活影響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A組74.63±6.6662.18±4.19a68.59±5.0062.47±4.08a70.26±6.3863.15±5.23a B組74.58±6.4763.05±4.00a68.44±5.1063.00±4.00a70.47±6.1563.00±5.40a C組74.71±6.3058.00±3.26abc68.71±5.0157.32±2.75abc70.82±6.0059.23±4.15abc F 0.00734.6420.05051.4140.14714.051 P 0.993<0.0010.951<0.0010.864<0.001

2.3 活動耐力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6個月后三組患者的6MWD升高,Borg評分降低(P<0.05),且C組患者的6MWD高于A組、B組,Borg評分低于A組、B組(P<0.05),A組與B組患者的6MWD、Borg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三組活動耐力情況比較(±s)

表3 三組活動耐力情況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A組比較,bP<0.05;與B組比較,cP<0.05。

組別(n=70)6MWD(m)Borg評分(分)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A組190.58±23.69240.47±28.10a7.23±0.455.15±0.20a B組190.60±23.51241.03±28.00a7.31±0.405.20±0.23a C組190.82±23.45270.68±35.14abc7.28±0.364.15±0.20abc F 0.00222.3340.697554.364 P 0.998<0.0010.499<0.001

3 討論

現階段臨床對于COPD穩定期的治療主張以緩解癥狀、改善肺功能為主,盡管常規的藥物治療能夠減少COPD急性期發作頻次,減輕疾病相關癥狀,但同樣無法忽略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其對于COPD患者病情發展以及運動功能的改善略顯不足。既往研究[6]發現,肺康復訓練可穩定COPD病情,改善患者的身體機能,促進其心理健康。鑒于COPD患者以呼吸困難以及通氣進行性受限為主要特征,因此幫助患者恢復呼吸功能是治療該類疾患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以運動為核心的訓練計劃是臨床相關指南推薦的最適宜選擇,但是目前臨床對于COPD穩定期患者最適宜的運動訓練方式還處于爭論中。

作為穩定期COPD患者肺康復的核心內容,運動訓練主要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平衡柔韌運動以及傳統運動等諸多方式[7]。本研究特對COPD穩定期患者實施呼吸操+上肢負重訓練、呼吸操+步行運動、腹式呼吸+下肢訓練3種不同運動方案干預,發現干預6個月后,C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標水平、6MWD均高于A組、B組(P<0.05),其SGRQ、Borg勞累度評估量表評分均低于A組、B組(P<0.05),說明腹式呼吸聯合下肢訓練干預有益于改善COPD穩定期患者肺功能情況,增加運動耐力,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究其原因為:相關指南推薦的最佳有氧運動方式為步行和騎腳踏車,并建議進行最大功率為60%-80%的較高強度有氧訓練,C組患者予以腹式呼吸+騎腳踏車的下肢訓練干預,騎腳踏車訓練可以使腿部肌肉組織的代謝負荷在不達到通氣限制的情況下提高到高于標準腿部運動的水平[8];同時騎車過程中患者的注意力均集中在其腿部,借助這一肌肉特異性運動可以幫助其緩解呼吸困難的感覺,進而增加其運動耐力[9]。而腹式呼吸訓練可有意識地延長COPD患者吸氣、呼氣時間,通過不斷訓練深的、淺的、慢的、有規律的呼吸節奏,實現機體的自我調節[10]。同時在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時,可減少肋間肌等輔助呼吸肌的無效運動,降低呼吸功耗,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改善肺通氣狀態與肺功能情況[11]。因此,腹式呼吸+騎腳踏車的下肢訓練干預將標準運動與腿部肌肉為重點的獨立力量和運動耐力相結合,提高了肺康復的效果,使得患者的運動耐力與生活質量均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對COPD穩定期患者實施腹式呼吸聯合下肢訓練干預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情況,促進患者運動耐力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在臨床實踐中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實用性。

猜你喜歡
腹式穩定期耐力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極氪001FR
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治療慢阻肺穩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穩定期患者的臨床療效
腹式全子宮切除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
20 m 跨徑直腹式小箱梁的開發應用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
非脫垂子宮陰式與改良腹式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比較
3000m跑,鍾練耐力和意志
舒利迭聯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療COPD穩定期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醫特色療法對COPD穩定期的治療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