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錨定高質量發展任務 優化國有經濟布局

2024-04-02 15:19黃群慧張弛
國資報告 2024年2期
關鍵詞:國有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

黃群慧 張弛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做好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工作部署,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引。國有經濟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也必然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頂梁柱。在近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介紹了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重點思路。面對當前經濟發展中的機遇和挑戰,國有企業應錨定高質量發展任務,深入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積極力量。

國有經濟布局加快優化調整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各級國資國企積極推進相關工作的謀劃和實施,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國有經濟重組整合持續發力,國有企業優勢性力量更加聚焦,資源配置整體效能提升。在中央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意見》指導下,通過上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國有企業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中央企業主業投資占比和從事主業的子企業數量占比均超過90%,中央企業法人戶數累計壓減44%,管理層級普遍控制在四級以內。一批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以市場化的方式實施了戰略性重組,特別是新組建和接收中國星網、中國稀土集團等多家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持續深化,有力解決同質化競爭、重復建設等問題,推動國有經濟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3年,國務院國資委把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作為重要工作,中央企業以空前力度加快布局。去年中央企業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在光伏制氫、碳纖維制造、汽車芯片等領域落地了一批重點項目,組建激光制造、量子通信、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的新國企。國有企業產業加快轉型,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領域投入力度持續加大,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裝備、芯片等高端制造業深度布局。存量結構持續調整,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協同,中央企業集中簽約生態環保、生物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等專業化整合項目,新產業新業態正在成為國有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空間區域布局與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深度契合。中央企業積極探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合作對接機制,2023年有關中央企業累計與遼寧、重慶、海南、安徽、陜西、廣西等省區市開展10余場對接合作活動,凝聚起央企與地方共同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強大合力。有針對性地向區域重大發展戰略集中優勢資源,制定中央企業進一步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十條舉措,開展中央企業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整治行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走深走實,國資央企加大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布局力度,促進區域產業鏈融通發展。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與共建國家的互利共贏,中央企業海外資產近9萬億元,國際化經營邁上新臺階。

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經濟向國之所需方向集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國有企業要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這既是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也是國有企業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生存發展的基礎,既有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高效管理能力,也包括能夠使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持續創新能力,以及高技能人才、企業文化、品牌商譽等方面企業長期積累的資源優勢。我國國企經過多年市場經濟洗禮,多數企業已經具備了不俗的競爭力,以企業自身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核心功能是對于國有企業定位的戰略性全局性要求,發揮核心功能是國有企業實現自身使命的具體表現,在科技創新、產業引領、民生保障、經濟安全等領域,國有企業要發揮其他類型企業所難以實現的功能作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近年來,中央企業承擔了大量基礎設施投資,積極提供優質低價的通信基礎服務,持續開展能源電力保供,切實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全面助力扶貧脫貧、抗擊疫情、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2019—2022年,中央企業除上繳稅收外,累計上繳國有資本收益4078億元,向社?;饎澽D國有資本1.2萬億元。國有經濟布局向“國之大者”、國之所需進一步集中,高水平實現經濟屬性、政治屬性、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

推動國有資本不斷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任務,國民經濟命脈行業對經濟發展平穩運行至關重要,國有經濟應在其中發揮主導性作用。這不僅表現在實現量的增長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對于產業鏈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上。中央企業持續加強同產業鏈企業的創新合作,共同開展強基補短工程、產業基礎能力再造工程,主動開放中央企業應用場景,以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為重點,推動更多產業鏈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進入采購名錄,為新產品新技術規?;瘧脛撛鞐l件。截至去年底,中央企業圍繞機床、移動信息、軌道交通等領域,在北京、上海、廣州、沈陽等地舉辦了13場共鏈行動,累計發布供需清單1000余項,簽訂合同超過5000余項,與多家企業建立了深層次合作關系。例如,國家電網打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云平臺,為新能源規劃、并網、交易等提供一站式服務,入駐企業達到1.7萬家,累計為1.2萬余個項目提供了接網服務。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重點行業,包括能源、資源、糧食、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國有企業做好穩定器壓艙石的重要角色。中央石油石化企業深挖國產氣、進口氣潛力,確保油氣安全穩定供應。國有經濟有效保障國民經濟運行持續暢通,妥善應對外部經濟沖擊,有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推動國有資本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促進共同富裕、更好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改善人民群眾福祉,需要國有經濟充分發揮功能作用,成為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支柱性力量。2023年,面對高溫、枯水、臺風、雨雪冰凍、地震等多重嚴峻考驗,處于關系人民群眾日常生活行業的國有企業彰顯自身使命責任,充分發揮保暖保供保民生、穩產穩供穩物價的國家隊、主力軍作用,采取多種措施,圓滿完成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春節、兩會、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等重點保供任務,有力維護了經濟社會穩定,為國內經濟持續向好作出了重要貢獻。

國有經濟持續加大在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的布局,針對醫療教育、養老托育、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應急等公共服務與民生的“短板”,發揮更加有效的保障功能。特別是公益類國有企業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為主要目標,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能力,探索合理長效的發展機制,更好滿足社會對于公共服務的需求,提升民眾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民經濟產業體系更新迭代的應有之義,國有經濟要在國民經濟中保持主導性地位,必須把握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加快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塑造新動能新優勢。近五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投資增速超過20%,實現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布局,覆蓋產業鏈主要環節。當前,中央企業383家上市公司中已經有154家處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超過了四成。國有企業著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越來越多國有企業逐步從要素驅動型增長轉向創新驅動型增長。

戰略性新興產業所涉及的項目往往資本投入大、風險高、投資回報期長,國有企業能夠更好統籌資本、人才、技術等產業發展要素,構建持續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經營機制,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國有企業要堅持長期主義、穩定投入,國有資本要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產業領軍企業。中央企業發揮帶動引領作用,進一步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持續發力,深化產業鏈生態圈塑造,助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此外,國有經濟重視在資本市場的布局和發展,積極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注入正向動能。中央企業為資本市場輸送大量優質標的資產,強化資本市場布局優化和功能發揮。近幾年,中央企業在A股上市的21家公司中14家是在科創板上市的有硬科技實力的公司。已上市的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價值實現和市場認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去年有12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進行了回購,2022年度現金分紅比例達到44.6%。近期,國務院國資委推動央企把上市公司的價值實現相關指標納入到上市公司的績效評價體系中,在此基礎上,將把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這將進一步向資本市場傳遞信心、穩定預期,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貢獻央企智慧和國資經驗。

猜你喜歡
國有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有經濟改革實現中國宏觀經濟平穩增長
國有經濟推進新中國工業化的成就和經驗
我國將24種礦產確定為戰略性礦產
再造戰略性大單品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大國崛起
新興產業市場績效提升的現狀及建議
在新興產業看小元件如何發揮大作用
國有經濟對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線性效應
新興產業
黨內民主:戰略性的正能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