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未來課程,培育未來公民

2024-04-02 12:04梅越平
教育家 2024年2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學校課程

梅越平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边@是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一句名言。近年來,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談論面向未來的教育,面對5G、大數據、區塊鏈、ChatGPT等新型技術應用的沖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鉑金斯直接指出,教育應該“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薄吨袊磥韺W校創新計劃3.0》指出,要完善中國特色未來教育理論體系,創新中國特色未來教育實踐模式,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國際影響提升。面對未來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中山中學緊抓課程這一載體,開展“五位一體,面向未來”課改實踐體系建設,該體系包含玉德教育課程、國學教育課程、生態教育課程、創新教育課程、智慧教育課程。

玉德教育課程:未來教育之魂

玉德教育課程是學校未來課程體系的核心基石。當人們在談論未來時,常有人預言教師這一職業將會消亡,他們認為,未來教師將無須面對面向學生傳授知識,只需學校提供課程供學生自取、自學。與此同時,健全道德品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在大眾自由的網絡時代,個人良好的品格及信譽是學生向上成長的前提和基礎。為此,學?;趥鹘y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基本要素及現代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設、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建設了三門核心課程。一是“玉德傳統課程”,秉承“君子比德于玉焉”的道義,將“仁義禮智信”作為“玉德五義”,開設君子人格教育課程。二是開展校園“青春三禮”活動,即初一年級的青春奠基禮(建隊日)、初二年級的青春先鋒禮(入團儀式)、初三年級的青春感恩禮(畢業典禮),將現代精神文明教育貫穿學生初中三年的學習成長。三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道法課程,打造金牌思政課。

國學教育課程:未來教育之源

國學教育課程是學校課程的起點,未來的教育一定生長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沃土。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校開設“國學經典”系列課程,包含漢字起源、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歷法節氣、古代建筑、民風民俗、舌尖中國、中華非遺等內容。教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每一名學生傳授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我們努力將每一堂課打造成生機勃發的課程樣本,引導學生從文字間感受文化,在實踐中傳承文化。例如,學校開設“《論語》素讀”等經典閱讀課程,讓學生在晨讀時間誦讀經典篇章;開設“《詩經》綜藝”課程,帶領學生誦讀、吟唱《詩經》原文,種植相關植物;美術教師團隊開發“好客坊”,帶領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黃酒、豆腐等食物,學習扎染、竹編等民間手藝,舞麒麟、玩獅頭、劃龍舟,體驗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體育教師團隊編排設計武術操,創新大課間形式,帶領學生練習八段錦、詠春拳等內容。

生態教育課程:未來教育之境

在生態環境日趨面臨嚴峻挑戰的當下,學校重視開展生態教育課程,引導學生為建設綠色、低碳、和諧的生態環境承擔道義和責任。學校重視打造課程實施的外部環境,通過延伸封閉式教室、打造無圍墻校園等設計方式重構空間,努力做到讓學生隨處可學、隨時可學,提高學習的便利性,并重新設計打造了多間學科教室,建設了國學廳的孔子學堂、科幻廳的科普學堂、空中花園的生態學堂。

此外,學校還開發了獨具一格的場景課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內外空間,帶領學生開展沉浸式主題課程學習。廣闊的教學空間帶給教師更多自由發揮的機會,也讓學生學習到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例如,科普系列課程共有24講,分別由24位教師承擔一講教學任務,他們綜合運用講座、競賽、實驗等方式,將課堂搭設在學校的各個角落:綠園課程中,教師將4000平方米的樓頂開發成學生體驗學習種植勞動的場所,根據作物類型將其分為百蔬園、百花園、百草園,帶領學生感受耕種的樂趣;中醫藥課程上,教師在教室里帶學生學習《黃帝內經》及中醫之道,認識傳統中醫的發展歷程,又帶他們到專用教室種植、辨識中草藥,制作草本香囊,激發學生弘揚中醫文化的強烈興趣;藍色海洋課程中,學校建設全國首個珊瑚保育站,便于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珊瑚養殖和相關課題研究,進而更好地認識、研究、保護海洋,提高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創新教育課程:未來教育之力

學校重視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科學精神,因為這些才是在未來社會的核心競爭力。為此,學校進行了四項舉措:一是專門開設創新思維訓練課程,包含小創意、小制作、小發明、科普實驗、科技競賽等內容,努力做到在全校全面普及;二是積極探索單元探究學習模式,秉持“一學科一項目,一單元一探究”的理念,將創新思維的訓練融入每一個學科;三是積極申報深圳市學生小課題實驗項目,目前已有67個項目獲得市級立項并結題,35個項目被評為“優秀項目”,學校獲得“深圳市中小學生探究性小課題優秀示范?!狈Q號;四是開設STEAM教育融合課程,摸索出“兩融合(項目式融合、單元探究式融合)、三課型(普及課、社團課、雙語課)、四主題(項目為主、雙語嵌入、拔尖創新、教材融合)、五步法(思維訓練、技能訓練、創造訓練、社會實踐、寫作評價)”的學習模式,在變革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獲評“全國第三批STEAM教育優秀種子學?!钡?。

智慧教育課程:未來教育之能

智慧教育是信息化基礎上的技術革命和教學融合,具備全球互聯共享、跨界深度融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持等特征,是未來教育的顯著標志。學校積極開設智慧教育課程,重點落實了如下兩類課程。一是“一堂四研”課程?!耙惶谩睘橹腔壅n堂,“四研”指大數據課堂觀察研修、遠距教學研修、特色融合課程研修、精準智能研修。依托四種智慧教研技術支持,“一堂四研”項目圍繞智慧課堂中心,建設開發校本課程,開展教師教學研修。該項目覆蓋課堂教學、聽評課、課程開發、異地遠程教研等環節,使信息技術覆蓋常規文化課程、特色融合課程等。二是人工智能課程。近年來,人工智能教育得到高度重視,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培養下一代人工智能后備人才,搶占世界未來科技高地,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共識。2023年,在區教育局的統籌下,學校積極探索,由信息技術教師主要擔綱科研項目和教學任務,參與開發校本教材,目前,人工智能主題教育課程已在七、八年級開設,課程內容包括人工智能時代的“AI+X”、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智能小車的機器學習、機器學習的數據采集、監督學習與無監督學習、機器學習中的模型應用等。

“五位一體”的整體框架描述了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全立體式課程圖譜。玉德教育課程是面向未來教育的道德核心,是未來課程的基礎,通過主題活動等方式,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實現價值體認;國學教育課程是溯源未來的起點,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通過講學等系列課程及演繹形式,培育學生的家國認同和文化底蘊;生態教育課程、創新教育課程、智慧教育課程,分別凸顯了未來教育綠色、創新、共享三大典型特征,通過社會實踐、項目式學習、智慧型學習等方式,培育學生的時代擔當及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素養及全球性思維。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學校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學校推介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