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的探索研究★

2024-04-02 08:24曹方方張國花
山西建筑 2024年7期
關鍵詞:八路軍總部舊址軍工

曹方方,張國花

(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1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歷史脈絡探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8月,國共兩黨達成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不久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等協議。八路軍由朱德擔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率一一五師、一二〇師、一二九師由陜西省韓城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以山西為依托,創建了晉察冀、晉冀豫、晉綏等敵后抗日根據地,領導華北人民抗戰[2]??箲鸪跗?八路軍的武器裝備主要靠從敵人手中繳獲,但為了堅持持久抗戰,適應八路軍迅猛發展的需要,必須確保有源源不斷的軍火補給。在此背景下,八路軍總部于11月在晉中市和順縣石拐村召開干部會議,提出除每個師外,各旅各團每個游擊支隊以及政府和自衛隊都要招募技術工人,開辦修械所和炸彈廠。隨后,各根據地相繼創辦了一批小型修械所、炸彈廠[3]。1938年4月初,日軍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起了大規模圍攻,調集了3萬余兵力,分九路進攻。八路軍和山西新軍迅速組織起反擊。八路軍采用了廣泛的游擊戰略,成功將一支敵軍部隊圍困在武鄉縣長樂村地區,殲敵1 500余人。隨后,各路敵軍相繼被迫撤退。4月下旬,日軍的九路圍攻被徹底打破。整個反圍攻作戰中,八路軍共殲敵4 000余人,收復了18座縣城,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4]。這場戰斗為確立一個穩定的軍火制造基地奠定了有利的基礎。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航拍圖見圖1。

1938年8月,八路軍總部決定以“統一領導 集中生產”的方針來管理分散在太行抗日根據地的各隨軍修械所。為此,總部派遣總部第四科副科長徐長勛籌辦制造步槍的兵工廠,廠址選定在山西省榆社縣韓莊村。同年9月,總部第四科先后將技術工人較多和設備較好的一一五師三四四旅修械所、一二九師補充團修械所、豫晉游擊支隊修械所以及一一五師供給部修械所的部分人員,共計300余人,集中到榆社縣韓莊村組建八路軍總部修械所,代號為“流動工作團”[5]。最初,該修械所由徐長勛兼任所長,后由程明升接任,并由張廣才擔任政委。修械所裝備有12馬力蒸汽機和3節臥式鍋爐各1臺,還有車床、刨床、鉆床等金屬切削機床7臺,設置有機工、鉗工一、鉗工二、木工、鍛工等5個工作部門。修械所成立后,總部首長高度重視生產步槍。朱德、彭德懷、劉伯承等多次親臨韓莊村指導工作。1939年,總部修械所開始試制七九步槍。起初,手工方法造槍工人出槍快,但這種手工方法造出來的槍尺寸不一,零件不能互換,射擊不準,后來逐漸被機器造槍方法所替代,截至1939年4月,總部修械所員工數量已達到403人,不僅順利完成修械任務,還每月生產60余支步槍[6]。

1939年夏,隨著太行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朱德指示時任軍工部部長的劉鵬擴大總部修械所的造槍規模,為避免敵人破壞,經左權親自勘察,工廠遷至更為隱蔽安全的黎城縣水窯山黃崖洞重新建設,就此韓莊修械所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2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多重價值剖析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見證了太行軍事工業的歷史性演變,從簡單修理到復雜制造,從零散流動到有序固定廠址,從小規模手工到大規模機械化。這一轉變不僅標志著太行軍事工業的蓬勃發展,更承載著軍工體系的深刻進化。保護和傳承這一舊址,不僅有助于加深人們對太行軍事工業歷史的認識,也能喚醒人們對軍工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深切敬畏,為國家的軍事工業發展注入新的智慧和活力。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見證了軍工戰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憑借自己勤勞雙手和聰明才智,創造了“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的人間奇跡,通過自主研發和生產步槍,成功應對了武器裝備匱乏的困境,這既是對軍事科技的積極推動,也彰顯了科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巨大潛力。這一歷史實踐展現的不僅是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更展現出堅定不移、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是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資源。舊址通過展示軍事工業發展的曲折歷程,激發黨員們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感,同時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他們珍惜和發揚先輩的奮斗精神,培養扎實的歷史觀和責任意識,為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作為一處極具代表性的軍工遺址,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內涵,也具備成為文化旅游產業的潛力。通過將該舊址開發成為文化旅游景區,可以吸引游客深入了解抗戰時期軍工建設的歷史,從而推動旅游業的發展。相關的旅游服務、文化教育項目等也將帶動地方經濟的多元發展,促進當地就業和產業鏈的增長,為地方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3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建筑布局解讀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地理位置優越,坐落于晉中市榆社縣講堂鄉韓莊村,地處榆社縣和左權縣的交界,是當時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地帶,且緊鄰煤礦,交通運輸方便,符合兵工廠建設的理想條件。該舊址現存修械所、軍械庫、冶煉車間、加工車間等共計11處院落,分布在整個村落,均為民國時期建筑。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總平面圖如圖2所示。

舊址院落從西至東依次為政委張廣才辦公、住宿處,原為二進院落布局,主院現存北房、西房、大門,東房、南房為新建。北房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雙層建筑(見圖3),西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見圖4)。偏院現存西房,面闊九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

副廠長韓忠武辦公、住宿處,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存東房、南房、大門,北房、西房為新建。東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建筑。南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

警衛處,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存西房、東房、南房、大門,北房為新建。西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建筑。東房面闊三間,進深三椽,單檐硬山頂建筑。南房(大門),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建筑。

徐長勛辦公、住宿處,原為二進院落布局,目前一進院除大門外,其余建筑屋面基本坍塌,二進院現存北房、東房,西房改制。北房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雙層建筑(見圖5)。東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

木工車間,現存北房,面闊六間,進深三椽,單檐懸山頂建筑。

軍工食堂,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存北房、西房、南房及大門。北房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建筑。西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南房面闊四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

鐵匠冶煉車間,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僅存北房,北房面闊六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建筑。

軍械加工車間,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存北房、東房。北房面闊七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東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

警衛班居住處,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存北房、西房。北房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西房面闊四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

軍工鐵匠住所,原為二進院落布局,一進院現存大門及南房,二進院現存北房、西房、大門,東房部分改制。北房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西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

軍工宿舍,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存北房、西房,北房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建筑。西房面闊二間,進深二椽,單檐懸山頂建筑。

修械所是依靠山體形成的石砌平臺,坐北朝南,平臺呈圓弧狀。

軍械庫的入口位于修械所東側,為單孔石券窯洞,內部用于存放槍支彈藥。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靈活利用農民住宅和村中廟宇作為廠房和宿舍,實現了“藏廠于民”的策略布局,強化了其在環境中的隱蔽性和機動性,確保了修械所近一年時間的正常運作。1939年修械所撤離,舊址逐步恢復居住功能,之后部分村民遷走,房屋空置。

2017年,榆社縣文物局出資對軍械庫及修械所廠房保護墻進行維修;2019年,榆社縣武裝部出資對軍械庫進行維修;同年,榆社縣文旅局出資對八路軍演出臺進行了維修;2020年,山西省文物局公布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為山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021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韓莊修械所舊址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月核定公布為第一批省級紅色文化遺址。同年,市縣級經費對4號院正房進行保護修繕。目前部分舊址尚未進行修繕,部分建筑存在坍塌現象,整體保存狀況一般。

4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保護利用思考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擁有多處遺存院落,但由于舊址地處鄉村,部分產權歸屬個人,導致多個院落建筑存在殘損嚴重或被改制的問題。盡管近年來市縣資金對部分建筑進行了修繕,但仍有大部分遺存未能得到妥善保護。2015年,榆社縣政府和長治淮海集團聯合出資,在村東原學校舊址新建了八路軍總部兵工紀念館,然而,紀念館展陳方式相對單一,內容較為單薄,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這些因素制約了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的利用和發展。

保護利用好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對于軍工歷史文化的完整性和軍工精神的傳承至關重要。通過細致研究當前的遺址狀況,可以考慮采取以下措施:

1)根據舊址的保存現狀,制定修繕計劃,盡快進行修繕,避免進一步的自然腐蝕和人為破壞。同時,對舊址周邊環境進行整治,交通布局進行優化,提升文物本體安全消防等級,確保文物得到全面有效的保護。

2)產權關系是制約舊址保護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部分舊址產權歸屬為個人,而個人利益追求與舊址保護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因此解決這一問題需在尊重產權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和法規制定,鼓勵個人與保護機構合作,創造共贏機制。例如,提供稅收優惠和經濟補貼,促使個人產權舊址與保護機構協作。同時,建立清晰法規框架,規范產權交易和保護責任,確保產權人獲得公平經濟回報。只有在綜合考慮歷史文化價值和產權合理性的基礎上,舊址才能得到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3)深度挖掘舊址的歷史價值是對舊址更為深刻的理解和保護。參觀舊址不僅是為了欣賞歷史的痕跡,更是為了通過這些遺存深入了解軍工戰士歷經千難萬險,創建人民軍工的光榮歷史,汲取其中所蘊含的偉大的革命精神,指引當代人不斷奮發向前。

4)在舊址修繕后,多樣化的展陳策略是極具可行性的。部分舊址可以考慮進行場景復原,還原當時的工作和生活場景。通過擺放適時的裝置、展示軍工設備、人物模型等手段,使參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軍工戰士的辛勤勞動和工作環境。此外,需提升紀念館展陳,通過豐富展陳方式,利用如投影、屏幕、音視頻、虛擬現實(VR)等多媒體技術,為參觀者提供更豐富的互動體驗;擴展展陳內容,包括軍工技術的發展歷程、軍工從業者的故事以及軍工對社會的影響等,使展陳更具深度和廣度。

5)產學研相結合,與中小學校深度合作,開展游學活動,促進知識傳遞和學科交流;與相關高校、科研機構緊密協作,開展軍工歷史相關的科研項目,推動軍工技術、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實現產學研的良性互動。

6)探討舊址周邊的合理開發利用,可引入策劃并設計與軍工歷史相關的文化旅游項目,包括主題游覽路線、軍工體驗活動等,使周邊地區形成與軍工遺址相關的獨特文化氛圍,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

7)加強舊址的宣傳推廣??梢酝ㄟ^設立軍工遺址專題網站、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相關資訊、制作宣傳視頻、定期舉辦軍工主題活動、與新聞媒體建立合作關系進行深度報道、參與當地旅游推廣活動等形式,增加曝光度和知名度。

8)充足的經費是推動舊址保護利用的重要保障。首先,《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7]。因此可以爭取國家和地方的經費支持。其次,可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建立靈活可持續的軍工遺址保護資金體系,例如文化基金設立、公益活動籌款、合作項目引入等方式,確保軍工遺址得到持續的資金支持。

5 結語

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作為抗戰時期軍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刻而豐富的軍工歷史記憶,是我們窺見當時軍事、技術、文化的獨特窗口。通過深入研究,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在軍工歷史中的獨特地位及歷史貢獻。然而舊址在保護利用方面面臨諸多問題,如修繕不足、產權歸屬、展陳單薄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多層次的方法,包括制定修繕計劃、解決產權問題、深度挖掘歷史價值、豐富展陳方式和內容、與教育機構和科研機構合作、探討周邊的開發利用、加強宣傳推廣,并確保充足的經費支持等。期望這些研究成果能為相關機構和決策者提供參考,推動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舊址及類似遺址的保護利用。同時,也呼吁大眾積極關注和支持軍工遺址的保護工作,共同努力,讓這些寶貴的遺產得到妥善保護和傳承。

猜你喜歡
八路軍總部舊址軍工
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覺醒青年發出“建黨先聲”
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
東方縣舊址修復一期工程已完工
雄安新區 河北軍工新未來
走馬觀花東北邊業銀行舊址
顧帥圻:將“軍工范兒”進行到底
軍工版“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走進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
軍工大檢閱
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歷史地位學術研討會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