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理古城更新改造設計策略初探

2024-04-02 08:24鄭亦杉
山西建筑 2024年7期
關鍵詞:會理古城歷史

鄭亦杉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225)

0 引言

城市設計可以有效應對城市更新中老城區復雜的社會環境,以及不同主體、不同社會角色對城市更新的不同訴求[1]。對于古城更新設計來說,更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項目。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承載著豐富歷史和優秀傳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古城的建筑物和基礎設施可能會出現老化和破損等問題。通過古城更新改造設計,可以保護和傳承古城的獨特魅力,同時提升其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能力。

在古城更新改造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首先,要落實法律法規和上位規劃的多重約束性要求,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邏輯,同時還要通過統籌文化、經濟、品質、生態等方面的內容實現綜合提升。其次要尊重和保護古城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通過保留重要的歷史建筑和景觀,修復和恢復原有的特色和風貌,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和欣賞古城的歷史和文化。第三,要考慮古城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需求。在更新改造中,應以“雙碳目標”為引領,積極采用環保材料和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古城的生態系統和環境質量。第四,古城更新設計應注重改善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通過優化道路網絡和交通規劃,提升公共設施和服務設施的質量,為游客和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和生活條件。第五,適當引入現代化的商業和文化設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文化交流平臺,有助于古城實現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第六,要進行充分溝通協調。相關政府部門、專業設計機構、社區居民等各方積極參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同時注重公開透明,確保決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避免個人和集體利益受到侵害[2]。

古城更新改造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考慮歷史文化保護、環境保護、城市功能改善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充分尊重古城的歷史和文化,結合現代理念和技術,才能實現古城優化升級、更新改造,既承載歷史遺產,又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為人們提供更美好的居住和旅游體驗[3]。

1 會理古城存在問題及發展優勢

會理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正南端,已有2100多年歷史。會理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要津,是扼川滇咽喉的軍事要沖,素有“川滇鎖鑰”之稱[4]。會理古城有山有水,文化旅游資源豐富,27個少數民族集聚,川滇文化、古城風貌、人文風俗等歷史遺存頻現,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宜人的氣候、優美的自然環境、處處顯現的民族風情和民俗文化,使得會理古城成為歷史文化民俗旅游的極佳目的地。

1.1 存在問題

會理古城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但由于保護范圍劃定限制,保護規劃不夠深入,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古城的整體建筑風貌特色在逐漸消失,舊城的開發建設高度和建筑風格失去了控制。古城正面臨被現代建筑淹沒的危險,人們也無法輕松地追尋古城的記憶,導致會理古城的歷史逐漸被人們淡忘[5]。2)會理古城的旅游業發展不盡如人意,未能充分利用古城的各種優質旅游資源。新城的開發力度不足,人口過度集中在老城,導致人口擁擠、環境質量下降。3)會理古城內商業發展較為緩慢,商業模式較為單一,沒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古城的文化和旅游資源,發展文化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致使經濟不太發達,人民收入水平普遍較低。4)原古城保護規劃對近現代建筑關注度不足,致使部分古建筑已被拆除,使得古城發展歷史文脈被切斷,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5)古城保護缺乏地方性法規和穩定的經費來源,導致許多年久失修的建筑面臨坍塌的危險。

1.2 發展優勢

認真分析古城的歷史、文化、民俗、傳統、氣候,會理古城也有許多發展優勢,主要表現為:1)會理古城內部多民族聚集,民俗、民族風情保存較為完整,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有很高的利用價值。2)古城內有許多歷史街道與保護街區,有鼓樓、城隍廟、金江書院等歷史古跡,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可吸引大量客源。3)古城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是避暑度假的好去處,也是優質的旅游目的地。4)古城地理位置優越,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也是川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客流量大,加上政府高度重視會理古城改建,古城改建大有可為。

1.3 改造的重點和難點

古城內多民族聚居,如何處理好民族關系,促進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如何處理好古城居民與游客的關系,滿足各自的需求;如何設計合理的旅游路線,將古城內分散的古建景點串聯起來,形成經典的景點旅游線路網絡,是本次改造設計的重點和難點。

2 會理古城更新改造的設計策略分析

會理古城更新改造應以多元價值為導向,結合目標,通過文化賦能、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實現古城的全面復興。此次更新改造,在認真分析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和地方特色,將古城更新設計主題確定為“三水佑城,潮立古今”。三水指三水環繞古城,喻指商業之水、生態之水、文化之水,三水構成展望之水。古城東側設計突出“古”的概念,復原居民生活狀態,居住區與清城墻相融相生。古城西側設計突出“今”的概念,由水系串聯,豐富當地的生態系統,盤活西側古城。城墻到河邊的過渡形成古今對比,由此生成概念。

在古城更新改造設計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突出“文化、產業、空間”相協同的保護更新策略,注重人居、生態、業態和文態四者的聯系與結合,制定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功能疏解、基礎設施提升、民生改善等規劃設計方案,明確古城更新改造的路徑與模式,保持和修復原有的歷史建筑和文化遺產,同時注入新的旅游元素和功能,以滿足現代游客的需求[6]。

2.1 實現點線面要素整合,體現“三四五”保護規劃

古城改造過程中,注重“點線面”要素的整合?!包c”即提取古城的重要要素,進行歷史評估。整合古城內部歷史文化建設點、綠地景觀點等,為古城改造更新設計奠定基礎?!熬€”即串聯重要節點,形成古城的軸線。在整理重要文化、商業與綠地節點的基礎上,形成主次商業軸線,主次綠化軸線與人文軸線,形成古城的立體軸網體系?!懊妗奔唇M成合理空間劃分,激發古城活力。在生成的軸線基礎上,形成不同的商業、居住、綠化、文化、醫療與行政片區,合理進行布局,進一步改善古城的空間架構。

對于舊城區用地,圍繞實現“三軸、四街區、五點”的總體規劃,風貌格局基本保持一致,重點體現古城的歷史文化積淀,反映古城的特色風貌,實現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確保古城得到可持續保護更新?!叭S”,第一軸從南街至北關,貫穿古城區南北,同時也是南絲綢之路靈關道遺址,連接南北兩個主要入口及鐘鼓樓、大禮堂廣場、北門城樓等景觀點,形成商業帶、景觀帶、游覽帶,將古城聯系成完整的歷史地段。其他兩軸均為東西向,兩側串聯局部城墻與文物保護建筑,中部布滿商業店鋪,作為古城兩條主要街道,定位為美食商業街與次要文化軸,以帶動古城東西兩側商業活力?!八慕帧?即根據植入功能,設置書院一條街、古玩一條街、民俗體驗一條街與美食商業街?!拔妩c”,即保存、恢復和整理原有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及鐘鼓樓等5個古城邊界及節點,實現會理古城邊界特征與城市規劃相結合[7]。會理古城規劃鳥瞰圖見圖1。

2.2 提煉古城風貌特色,實現新舊協調發展

會理古城的古城墻已經有一部分被拆除,但基本格局保存較為完整?!按┏侨锶?圍城九里三”,城外有城,布局嚴謹。古城中有7條大街、23條巷道,鐘鼓樓和南北街軸線有機組織,把古城劃分為若干個街坊,形成棋盤格局。古城中各種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特色民居宅院錯落有致,遺存的寺廟、會館密布于街巷中,隨處可見,進一步彰顯了古城的古樸風貌[8]。

古城中歷史街區較多,多為明清之風街巷。主要街道南北穿城,三里長,二丈五寬,兩側多是一些店鋪,店鋪高約一丈五,屋頂為瓦,出檐較寬,部分為雙檐下層抱廈。店鋪多為活動門窗,活動門板多為栗紅色木門。店鋪外懸掛有大量的字號和橫匾,書法、裝飾和風格各有不同。逢年過節或家中辦喜事,到處張燈結彩,春聯、喜聯、門畫等都非常具有民俗文化的情趣[9]。

會理的民居院落形態多樣,風格各有不同,院落保留數量較多,歷史非常久遠。民居大門多為木質結構、磚石結構,屋頂為全檐式、半檐式、抑廈式。大門內多有品門,位置、布局、造型、風格及構筑形式也各有不同。民居院落注重雕刻彩畫,造型美觀,手法豐富,具極高藝術價值。

民居建筑多為商業住宅或井式住宅。商業住宅多分布于北大街,北、東、西關,西城巷,沿街布置有鋪面,鋪后為住宅院落或生產作坊,有的則是底層為店、樓層為住宅或儲藏室,逐漸形成了前店后坊、底店上宅、可商可居的形制。天井式住宅沿街巷縱軸線布置,建有門廳、轎廳、大廳及住房,中軸左右布置客廳、書房、晚輩或客人住房、雜房等,形成了左、中、右三線縱列的院落群組[10]。古城建筑分析圖見圖2。

由于古城中各種建筑類型保存完好,且極具特色,所以在舊城改造設計中,應繼續保留這些建筑形式,對于一些有破損、有損壞的及時修補,但要做到修舊如舊。在規劃設計時,要注意傳承“十”字形主軸和“井”字形路網,實現新城與古城風貌格局的統一協調。

2.3 保留傳統文脈系統,強調文化內涵發展

會理古城古跡眾多?,F有1處元至明代建筑、7處清代建筑,均保存完好。會理古城具有大理的城市格局,麗江的建筑特點,有許多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如鐘鼓樓(凌雷樓)、贏洲公園(現瀛洲園商務中心)、武侯祠、東岳廟等,會理縣城北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城南白塔山巔,聳立著一座巍峨壯麗的文塔。城東的白馬寺,與城西的景莊廟遙遙相對。景莊廟、北門城樓、西成巷、科甲巷、天主堂、粵省會館、城隍廟戲樓、文昌宮仍保存建筑原貌,迄今風物猶存[11]。

鑒于此,在古城改造設計中,應把文物古跡保護作為重點,強調文化環軸線的生成。保留原有的古代建筑和文物保護單位,在文物保護單位周邊打造休閑廣場、綠地公園與商業店鋪,最大程度地保留街巷原有的空間結構,選擇性地保留一些有特點的老建筑,如戲臺等,穿插在商業街巷中,以帶來足夠的歷史文化氣息。通過規劃設計,將重要的文化建筑串聯成環軸線,將散亂的文物保護建筑整合成一個系統,進一步活化傳統文脈,延續會理文化記憶。

2.4 挖掘古城文化內涵,實現文化融合發展

會理古城以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為主體,在建筑改造設計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多種文化的融合和發展,把多種文化融入到建筑改造更新中。

會理縣是紅軍長征由滇入川的第一站,第一方面在這里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巧渡金沙江,召開“會理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會理被確立為“紅色旅游”重點城市,“巧渡金沙江”“會理會議”等遺址已經成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種紅色歌曲也在民間廣為流傳[12]。在改造過程中,結合現在流行的紅色文化深度游,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底蘊和內涵,對紅色遺址周邊進行合理改造,建設紅色廣場和紅色博物館,增加一些寓教于樂、寓教于形的建筑小品和景觀,讓紅色文化成為旅游業的一個亮點。

涼山彝族匯聚川滇之精粹,集彝漢之悠長,有很多民族歌曲和歌種,其中情歌和生活歌曲曲調多樣,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流傳甚廣,影響深遠[13]。會理民歌文化多元,有川滇文化、中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的厚重積淀,文化底蘊博大深厚,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獨具特色[14]。會理民歌中,大量歌曲創作題材源于石榴,象征著繁榮、昌盛、和睦、團結、吉慶、團圓,民間婚嫁常將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置于新房案頭,或以石榴相贈恭祝吉祥。因此石榴文化也是會理古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5]。

在古城改造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和民族歌曲,修改或設置一些具有互動性、參與性、表演性的演藝場所,建設獨具民族風情和特色的民俗廣場,設立象征石榴文化的石榴園,并結合現狀,規劃文化廣場、甕城廣場、文化中心、金江游院等,不僅可以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傳承會理文化,而且可以打造獨具會理特色的旅游名片。

2.5 增加公共服務設施,營造宜居生活環境

在古城各片區改造過程中,采用大小公建策略。公建分為兩類,較大的服務于整個城市,較小的服務于局部區域及商業建筑。這樣既可以避免單獨為每一個公建設置用地,節約了城市中心土地,又實現了商業由國有平臺公司整體持有,實現小公建與商業建筑交叉使用、統一管理[16]。小公建可以承辦商業活動,減小政府運營壓力,避免公共建筑使用效率不高。每個區域內各個片區和體塊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形成環軸,為游客和居民提供更多便利。

在古城內采用基地改造、功能改造等方式建設濱河民宿;通過整體復綠、功能轉換、原址重建,賦予基地新功能;通過保留居住功能、增加商業服務功能、設置觀景亭廊等手段,打造村莊特色民宿,增加觀景休憩功能,實現建筑物功能重構,營造宜居生活環境。

2.6 打造綠色生態系統,提升商業設施價值

在古城西側打造景觀水系,周邊布置重要公共建筑,為市民打造一條公共活動的休閑流線,并補充區域社區服務、老年服務公共配套,改善居民區內部綠地系統,形成綠地生態網絡。充分利用古城現有空閑場地和適當位置,增設公共活動空間、水系綠化公園,為市民公共活動和休閑娛樂提供適宜的場所。對現有地下排水系統進行改造,建設“海綿城市”。提升街道品質,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提升整個片區的生活質量。預留部分住宅用地,通過容積率、高度、建筑風貌、建筑色彩等方面的控制,保證其符合整體片區的風貌。不斷增加文化場所、公共建筑,打造城市客廳,提升市民的文化自信,豐富市民文化生活。著力打造低碳生活,為實現“雙碳”目標助力。

會理文化繁多,以科甲巷文化、美食特產文化、非遺文化和宗教文化為主,商業布局以前店后院式、底商上宅式為主,沿主街兩側以餐飲美食為主,缺少商業多樣化。通過植入商業,實現業態更新換代,保持片區活力要素。為豐富商業種類,除了傳統的餐飲美食外,可結合實際和社會發展需要,引入民族服飾體驗、地域手工文創、古玩交易市場、綜合文化演藝等多種手段,發展更新古城商業模式。結合建筑整體布局,打造幾條特色商業街巷。商業主街以美食特產為主體;科甲巷打造書院一條街,便于了解科舉文化;圣母堂周圍沿街以民俗體驗館等宗教文化為主;金江書院集聚研究學問、收文藏書為一體,打造古玩街。同時對各街區實施升級提升改造,豐富旅游業態,打造活力商業街。對路邊攤進行合理規劃,規范管理,整體把控,建立充滿生活氣息的公共空間。民俗體驗街區設置多個活動場所,供游客參觀、學習和參與各種傳統文化活動;舉辦各種表演和活動,呈現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魅力;設置傳統建筑展示館、博物館和主題展覽等,展示當地的歷史和傳統習俗。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當地的傳統文化,感受濃厚的民俗氛圍,并與社區居民互動交流。這種身臨其境的文化體驗,對于增進跨文化交流和促進文化傳承非常重要。

廣場節點意向圖見圖3。

通過商業、居住、文化服務用地互相平衡,確保政府、商家、居民多種利益平衡。通過多元融資,自我更新,資金運作等多種手段,使項目不會成為政府投資巨大的形象工程,而成為多元主體參與,能夠自我有機更新,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增加人民幸福感的民生項目。

2.7 合理規劃設計控制,實現新舊建筑協調

空間布局方面,規劃保持古城商業街道與兩側建筑,延續并發展現有街道的格局與肌理,實現與護城河的完美結合,形成路、綠、水相輔相成的空間格局,展示出綠化、水面和民居構成的和諧風貌。緊鄰歷史文化保護區的街坊,繼續承載古城的歷史與文化[17]。新建居住單元建設成若干小區,即放大的街坊,修建一些傳統風格的客棧和民宿,滿足游客住宿需求。城市道路系統通過疏通街巷、拓寬街巷、增減空間等方式,延續街巷空間格局,打造綠化步行系統,使道路逐漸向方格網過渡,實現空間互通,改善古城交通,方便游客出行。通過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市功能的有效疏解,持續改善民生。

建筑設計方面,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實現現代建筑與歷史文化保護區建筑風貌的和諧與過渡。注重保留和修復會理古城的歷史建筑,尤其是明清民居、廟宇和城墻等,致力于保持原有建筑的風貌和特色,修復受損部分,使其煥發新的生機。新建或更新改造建筑,與傳統建筑院落相銜接,體現當地傳統的地方建筑特點,建筑高度適當,原則上不超過4層,檐口高度不超過12 m。建筑色彩以栗色、黃色、白色為主,建筑物的屋頂一般為黑灰色。建筑形式以兩坡頂為主,減少大面積使用玻璃幕墻、不銹鋼和琉璃瓦。建筑材料多使用木質材料,做到體量適宜,并與原有的環境和諧共存。建筑融合現代舒適設施和傳統建筑元素,讓游客在古城中體驗到舒適感。重新規劃和設計古城內的街道和巷道,旨在恢復古時的布局和風貌。街巷保留傳統的石板路面和獨特的建筑風格,使游客能夠感受到古城的歷史文化氛圍。

景觀設計方面,通過組織濱水綠地,保護和恢復人、綠、屋、水一體化生態環境結構,展現原汁原味的歷史街區環境;組織必要的綠化空間,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對現有河道水體進行整治,實現清污分離,達到人水共生共棲的目的。結合贏州公園保護、文物古跡的修復,增設一些公共綠地,提高古城的綠化率,創造和諧典雅的古城風貌。

3 結語

會理古城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以保存完好的古城墻、街道、民居、寺廟等建筑為載體,以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和地方美食為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古城的規劃設計中,應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確保古城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豐富商業模式,使商業主動線回流形成各個環線,在點狀聯系的文化軸中植入其他業態,將文態與業態優勢同步放大[18];強調生態發展,整合綠地景觀,形成生態系統,推動古城可持續發展。

會理古城的改造設計,旨在保護和展示歷史遺跡和傳統文化,同時提供方便舒適的居住和旅游環境,通過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將會理古城打造成一個集歷史文化、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古城。在古城內,游客可以感受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品嘗地道的四川美食,購買特色手工藝品,體驗并參與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通過更新改造,使古城煥發生機,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體驗,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猜你喜歡
會理古城歷史
我有兩個童年,一個古城一個江邊
翹街古城
去會理過年
安居古城
新歷史
春秋古城一日游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淺談會理縣直干桉播種育苗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